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滿額折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30 元
優惠價
9047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包括數以百計的離島在內,這片被稱為“新界”的廣闊地區坐擁香港約九成的土地及一半以上的人口,自然條件優越,文化歷史悠久。其實遠在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簽訂、英人將其劃入香港版圖之前,這裡早有不少底蘊深厚的村落、街道和建築。不同於東西交融、華洋雜處的香港島和九龍,新界各地的命名往往更加傳統古典。

 

本書是資深香港專題作者魯金的“香港街道故事”系列著作之一,內容詳實,史料豐富,語言淺白。書中對區內地方掌故、歷史沿革、人物事蹟、動植物產如數家珍,更提到“媚川都”、“雙魚市”、“白頭洲”、“急水門”等已然消失或少人問津的地名,讀來能增進對新界及離島地區的認識,不僅開卷有益,而且開卷有趣。

作者簡介

魯金,原名梁濤,香港著名報人、作家。七十年代起,以筆名魯金、魯言及夏歷,為報章、雜誌撰稿,同時出版了一系列環繞香港題材的著作,包括地方掌故、民生習俗、街道考源等。由於文字通俗,內容豐富,故廣受讀者歡迎。除寫作外,亦經常進行地區考察,及出席不同學府及團體的講座,對推動香港歷史文化的普及,貢獻良多。

香港,作為中國南部海濱一個重要的海港城市,有着特殊的社會經歷和文化特質。它既是中華文化值得驕傲的部分,又是具有強烈個性的部分。尤其在近現代時期,由於處於中西文化交匯的前沿地帶,因而還擁有融匯中西的大時代特徵。回顧和整理香港歷史文化積累的成果,遠遠超出整理一般地域文化歷史的意義。從宏觀的角度看,它在特定的時空範疇展現了中華文化承傳、包容的強大生命力,從而也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發展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對有系統地收集史料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曾作這樣的論述:大抵史料之為物,往往有單舉一事,覺其無足輕重;及彙集同類之若干事比而觀之,則一時代之狀況可以跳活表現。比如治庭院者,孤植草花一本,無足觀也;若集千萬本,蒔已成畦,則絢爛炫目矣。

近三十年來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已有長足的進步,而對香港社會歷史文化的認識,到了一個全面、深入認識、整理和繼續探索的階段,因而《香港文庫》可視為時代呼喚的產物。

 

(一)

曾經在一段時間內,有些人把香港的歷史發展過程概括為從“小漁村到大都會”,即把香港的歷史過程,僅僅定格在近現代史的範疇。不知為甚麼這句話慢慢成了不少人的慣用語,以致影響到人們對香港歷史整體的認識,故確有必要作一些澄清。

從目前考古掌握的資料來看,香港地區的有人類活動歷史起碼可以上溯到新石器中期和晚期,是屬於環珠江口的大灣文化系統的一部分。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香港的地理位置從遠古時期開始,就決定了它與中國內地不可分割的歷史關係。它一方面與鄰近的珠江三角洲人群的文化互動交流,同時與長江流域一帶的良渚文化有着淵源的關係。到了青銅器時代,中原地區的商殷文化,透過粵東地區的浮濱文化的傳遞,已經來到香港。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香港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處於東亞古代海上走廊的中段,所以它有着深遠的古代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的歷史痕跡。古代的這種歷史留痕,正好解釋它為甚麼在近現代能迅速崛起所具備的自然因素。天然的優良港口在人類歷史的“大航海時代”被發掘和利用,是順理成章的事,而它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根源,正是香港必然回歸祖國的天命。

香港實際在秦代已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而在秦漢之際所建立的南越國,為後來被稱為“嶺南”的地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香港當時不是區域政治文化中心,還沒有展示它的魅力,但是身處中國南方的發展時期,大區域的環境無疑為它鋪墊了一種潛在的發展力量。我們應該看到,當漢代,廣東的重要對外港口從徐聞、合浦轉到廣州港以後,從廣州出海西行到南印度“黃支”的海路,途經現在香港地區的海域。香港九龍漢墓的發現可以充分證實,香港地區當時已經成為南方人口流動、散播的區域之一了。所以研究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不應該完全忘卻對香港古代史的研究。

到了唐宋時期,廣東地區的嶺南文化格局已經形成。中國人口和政治重心的南移、珠江三角洲地區進入“土地生長期”等因素都為香港人口流動的加速帶來新動力。所以從宋、元、明開始,內地遷移來香港地區生活的人口漸次增加,現在部分香港原住民就是這段歷史時期遷來的。香港作為一個地區,應該包括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個部分,所以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香港絕對不能說“只是一條漁村”。

我們在回顧香港歷史的時候,常常責難晚清政府無能,把香港割讓給英國,但是即使是那樣,清朝在《南京條約》簽訂以後,還是在九龍尖沙咀建立了兩座砲台,後來又以九龍寨城為中心,加強捍衛南九龍一帶的土地。這一切說明清王朝,特別是一些盡忠職守的將領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國家的土地和百姓,而到了今天,我們卻沒有意識到說香港當英國人來到的時候只是“一條漁村”,這種說法從史實的角度看是片面的,而這種謬誤對年輕一代會造成歸屬感的錯覺,很容易被引申為十九世紀中期以後,英國人來了,香港才開始它的歷史,以致完整的歷史演變過程被隱去了部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懂得古代香港的歷史是為了懂得自己社會和文化的根,懂得今天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必然。因此,致力於香港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歷史的研究和整理,是我們《香港文庫》特別重視的一大宗旨。

 

(二)

曲折和特別的近現代社會進程賦予這個地區的歷史以豐富內涵,所以香港研究是一個範圍頗為複雜的地域研究。為此,本文庫明確以香港人文社會科學為範籌,以歷史文化研究資料、文獻和成果作為文庫的重心。具體來說,它以收集歷史和當代各類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作品和有關文獻資料為己任,目的是為了使社會大眾能全面認識香港文化發展的歷程而建立的一個帶知識性、資料性和研究性的文獻平台,充分發揮社會現存有關香港人文社會科學方面資料和成果的作用,承前啟後,以史為鑑。在為人類的文明積累文化成果的同時,也為香港社會的向前邁進盡一份力。

我們希望《香港文庫》能為讀者提供香港歷史文化發展各個時期、各種層面的狀況和視野,而每一種作品或資料都安排有具體、清晰的資料或內容介紹和分析,以序言的形式出現,表現編者的選編角度和評述,供讀者參考。從整個文庫來看,它將會呈現香港歷史文化發展的宏觀脈絡和線索,而從具體一個作品來看,又是一個個案、專題的資料集合或微觀的觀察和分析,為大眾深入了解香港歷史文化提供線索或背景資料。

從歷史的宏觀來看,每一個區域的歷史文化都有時代的差異,不同的歷史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況,歷史的進程有快有慢,有起有伏;從歷史的微觀來看,不同層面的歷史文化的發展和變化會存在不平衡的狀態,不同文化層次存在着互動,這就決定了文庫在選題上有時代和不同層面方面的差異。我們的原則是實事求是,不求不同時代和不同層面上數量的刻板均衡,所以本文庫並非面面俱到,但求重點突出。

在結構上,我們把《香港文庫》分為三個系列:

1. “香港文庫.新古今香港系列”。這是在原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於1988年開始出版的“古今香港系列”基礎上編纂的一套香港社會歷史文化系列。以在香港歷史中產生過一定影響的人、事、物和事件為主,以通俗易懂的敘述方式,配合珍貴的歷史圖片,呈現出香港歷史與文化的各個側面。此系列屬於普及類型作品,但絕不放棄忠於史實、言必有據的嚴謹要求。作品可適當運用註解,但一般不作詳細考證、書後附有參考書目,以供讀者進一步閱讀參考,故與一般掌故性作品以鋪排故事敘述形式為主亦有區別。

“香港文庫.新古今香港系列”部分作品來自原“古今香港系列”。凡此類作品,應對原作品作認真的審讀,特別是對所徵引的資料部分,應認真查對、核實,亦可對原作品的內容作必要的增訂或說明,使其更為完整。若需作大量修改者,則應以重新撰寫方式處理。本系列的讀者定位為有高中至大專水平以上的讀者,故要求可讀性與學術性相結合。以文字為主,配有圖片,數量按題材需要而定,一般不超過三十幅。每種字數在十到十五萬字之間。文中可有少量註解,但不作考證或辯論性的註釋。本系列既非純掌故歷史叢書,又非時論或純學術著作,內容以保留香港地域歷史文化為主旨。歡迎提出新的理論性見解,但不宜佔作品過大篇幅。希望此系列成為一套有保留價值的香港歷史文化叢書,成為廣大青少年讀者和地方史教育的重要參考資料。

2. “香港文庫.研究資料叢刊”。這是一套有關香港歷史文化研究的資料叢書,出版目的在於有計劃地保留一批具研究香港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資料。它主要包括歷史文獻、地方文獻(地方誌、譜牒、日記、書信等)、歷史檔案、碑刻、口述歷史、調查報告、歷史地圖及圖像以及具特別參考價值的經典性歷史文化研究作品等。出版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大、中學生與教師,學術研究者、研究機構和圖書館。

本叢刊出版強調以原文的語種出版,特別是原始資料之文本;亦可出版中外對照之版本,以方便不同讀者需要。而屬經過整理、分析而撰寫的作品,雖然不是第一手資料,但隨時代過去,那些經過反覆證明甚具資料價值者,亦可列入此類;翻譯作品,亦屬同類。

每種作品應有序言或體例說明其資料來源、編纂體例及其研究價值。編纂者可在原著中加註釋、說明或按語,但均不宜太多、太長,所有資料應註明出處。

本叢刊對作品版本的要求較高,應以學術研究常規格式為規範。

作為一個國際都會,香港在研究資料的整理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從當代資料學的高要求來說,仍需努力,希望叢刊的出版能在這方面作出貢獻。

3. “香港文庫.學術研究專題”。香港地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經歷,決定了這部分內容的重要。無論在古代作為中國南部邊陲地帶與鄰近地區的接觸和交往,還是在大航海時代與西方殖民勢力的關係,以至今天實行的“一國兩制”,都有不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人們常用“破解”一詞去形容自然科學方面獲得新知的過程,其實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也是如此。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地區差異和時代變遷,都需要不斷的深入研究和探討,才能比較準確認識它的過去,如何承傳和轉變至今天,又如何發展到明天。而學術研究正是從較深層次去探索社會,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把人們的認識提高到理性的階段。所以,圍繞香港問題的學術研究,就是認識香港的理性表現,它的成果無疑會成為香港文化積累和水平的象徵。

由於香港無論在古代和近現代都處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人口的交匯點,東西不同的理論、價值觀和界的交往越來越頻密,軟實力的角力和博弈在這裏無聲地展開,香港不僅在國際經濟上已經顯示了它的地位,而且在文化上的戰略地位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國要在國際事務上取得話語權,不僅要有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實力,在文化領域上也應要顯現出相應的水平。從這個方面看,有關香港研究的學術著作出版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香港文庫.學術研究專題”系列是集合有關香港人文社會科學專題著作的重要園地,要求作品在學術方面達到較高的水平,或在資料的運用方面較前人有新的突破,或是在理論方面有新的建樹,作品在體系結構方面應完整。我們重視在學術上的國際交流和對話,認為這是繁榮學術的重要手段,但卻反對無的放矢,生搬硬套,只在形式上抄襲西方著述“新理論”的作品。我們在選題、審稿和出版方面一定嚴格按照學術的規範進行,不趕潮流,不跟風。特別歡迎大專院校的專業人士和個人的研究者“十年磨一劍”式的作品,也歡迎翻譯外文有關香港高學術水平的著作。

 

(三)

簡而言之,我們把《香港文庫》的結構劃分為三個系列,是希望把普及、資料和學術的功能結合成一個文化積累的平台,把香港近現代以前、殖民時代和回歸以後的經驗以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視角作較全面的探索和思考。我們將以一種開放的態度,以融匯穿越時空和各種文化的氣度,實事求是的精神,踏踏實實做好這件有意義的文化工作。

香港在近現代和當代時期與國際交往的歷史使其在文化交流方面亦存在不少值得總結的經驗,這方面實際可視為一種香港當代社會資本,值得開拓和保存。

毋庸置疑,《香港文庫》是大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是匯聚百川的中華文化大河的一條支流。香港的近現代歷史已經有力證明,我們在世界走向融合的歷史進程中,保留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香港今天的文化成果,說到底與中國文化一直都是香港文化底色的關係甚大。我們堅信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一定如此。

鄭德華

目次

大埔墟和吐露港 1

后海灣和米埔紅樹地 29

沙田山廈圍曾家大屋 53

城門水塘和城門村 66

石湖墟.巡撫街.雙魚嶺 91

碗窰村與八仙嶺 120

新娘潭與照鏡潭 155

大帽山和大帽山道 192

馬灣急水門和大嶼山 219

南丫島原名薄寮洲 234

坪洲島上的永安街 257

長洲和張保仔 26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7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