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與地中海霸權的爭奪(簡體書)
滿額折

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與地中海霸權的爭奪(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9 元
定價
:NT$ 534 元
優惠價
8746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公元前3世紀,羅馬和迦太基展開了對兩國之間的戰略要地——西西裡島的爭奪,布匿戰爭的序幕由此拉開。在接下來的百余年裡,雙方把戰場擴大到了非洲、西班牙、義大利,展開了改變古代地中海地區政治格局的三場宏大戰爭。許多軍事史的經典篇章在此期間誕生——從漢尼拔率領十萬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通過坎尼一役把羅馬推到毀滅的邊緣,再到西庇阿在扎馬之戰大挫漢尼拔……布匿戰爭最後以迦太基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帝國在公元前146年的覆滅告終。

布匿戰爭是西方歷史的轉折點,如果羅馬戰敗,那麼羅馬帝國在接下來的兩千年裡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造成的政治、語言、法律等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小得多,甚至羅馬帝國可能根本不會出現。《布匿戰爭》兼具可讀性和學術嚴謹性,生動地呈現了這場戰爭,也討論了它深遠的影響。


名人/編輯推薦

重現三次布匿戰爭中的經典戰役和軍事天才。

講述羅馬與迦太基這兩個地中海古代大國在此期間的百年興衰。


書摘/試閱

3

陸 戰

在古代世界的戰爭中,陸軍軍隊與海軍艦隊的行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尤其是像第一次布匿戰爭這種戰鬥大部分發生在島上、島嶼周圍或海岸附近的情況。然而,將海軍與陸軍的活動分開考察,分別聚焦海上和陸地戰場上的行動,能讓我們更輕鬆地理解戰爭中的事件。這一章將描述陸地上的戰鬥。

西西裡(公元前262—前258年)

敘拉古為羅馬在西西裡的軍事行動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基地,糧秣和各種補給可以都囤放在這裡。麥撒那被保住了,被羅馬人當作出兵的借口的目標已經實現了,然而史料表明,雙方都沒有就此收手並坐下和談的打算。迦太基人認為,自己只是暫時失利,沒有理由被迫同意羅馬人從此永久進駐西西裡,並在島上組建一支強大的駐軍。前者在西班牙征募了大批雇傭兵,其他部隊則由高盧人和利古裡亞人提供。對羅馬人而言,除非迦太基人承認失敗,願意像希耶羅一樣簽訂有利於羅馬的和約,否則他們不會改變對迦太基的敵意。對於榮耀的渴望和對於掠奪西西裡各個城市的財富的欲望最初吸引羅馬人來到了這裡,現在又給了他們將戰鬥繼續進行下去的動力。波利比烏斯稱,在希耶羅投降後,羅馬撤走了四個軍團中的兩個,因為他們相信希耶羅的協助,以此減輕補給上的壓力。後來,為應對迦太基的備戰動作,兩名執政官和四個軍團在公元前262年再次被派往了西西裡。1

迦太基人打算把阿格裡根圖姆(Agrigentum,希臘語中為阿克拉伽斯[Acragas])這個位於西西裡距離非洲最近一側的海岸上大約中間位置的城鎮作為主要基地。然而,公元前262年夏天,當羅馬軍隊兵臨城下時,迦太基一方新募集的軍隊卻遲遲沒有到來。兩名執政官盧基烏斯·波斯圖米烏斯·麥伽盧斯(Lucius Postumius Megellus)和昆圖斯·馬米利烏斯·維圖魯斯(Quintus Mamilius Vitulus)同時行動,他們的軍隊在合並後理論上有約4萬人,並且在收獲季(可能是六月左右)到達了城外。阿格裡根圖姆的指揮官是吉斯科(Gisco)之子漢尼拔,他讓周圍的許多居民都聚集到了城內。波利比烏斯告訴我們,此時城中人口猛增至5萬人,然而他的衛戍部隊人數卻相對較少。漢尼拔拒絕在城墻外作戰,這在羅馬執政官眼中可能是懦弱的表現,因為起碼在地中海西岸,有信心的守城者哪怕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通常也會率軍在防御工事外與敵軍交戰一段時間。羅馬人在離阿格裡根圖姆約1英裡的地方扎營,隨後,軍中大部分人馬都四散去收割附近成熟的莊稼。對於一支主要由農民和小農場主組成的軍隊而言,這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工作了。然而,這再一次暴露了羅馬軍隊在後勤方面驚人的不足。羅斯(Roth)在他關於軍隊後勤的卓越研究中指出,這一時期的軍隊總是對長時間、遠距離作戰缺乏準備,無力供給一支人數龐大的軍隊,2 而帶四個軍團在同一地區作戰又幾乎是羅馬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此時只有少數駐守在營外的警備隊,他們依照羅馬軍隊還將沿用好幾個世紀的標準,由配備武器的正規部隊組成,宣誓絕不離開崗位,瀆職的人會依照羅馬嚴苛的軍紀被處死。3

漢尼拔趁這個機會發動了一次大膽的突圍。在外搜尋糧食的士兵們彼此分散,而且很可能多數人都沒帶武器,所以難以有效地抵抗襲擊,四散敗逃。當迦太基軍隊攻至羅馬軍營時,羅馬人的情況不容樂觀,唯一的反擊力量來自警備隊,這些人盡管人數遠遠少於對手,但仍然奮力作戰。羅馬軍隊傷亡慘重,但最終還是擊退了來敵,並且擊敗了另外一支已經攻入營防的迦太基軍隊,一路追擊,將他們趕回了城中。經此一戰,雙方都心有余悸,在此後的行動中也變得更加小心謹慎。漢尼拔不願再以損失兵力為代價冒險,因而不敢再主動進攻;羅馬人也不再輕視自己的對手,日後在收集糧草時變得更有組織,並增加了許多兵力隨隊掩護。

在這一時期,攻取城池最容易的方式是奇襲或偷襲——在夜色的掩護下進攻,或從對方意想不到的方位進攻。如果守城者當中有內應幫忙,那麼突襲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城市內頻繁的政治內斗容易滋生心懷不滿的人,這種叛徒會願意打開城門接應敵軍,在守軍意識到敵人的到來之前,就讓攻城方占據戰略要地。在布匿戰爭期間,因內奸出賣而陷落的城市的數量幾乎與在傳統攻城戰中陷落的一樣多,但是攻方其實很難提前計劃這種偷襲,只能在機會出現時盡量把握。然而對於防守方,哪怕他們下了再多功夫,也很難杜絕內奸,甚至公元前4世紀的埃涅阿斯·塔克提庫斯(Aeneas Tacticus)專門寫了一本書討論這個問題。羅馬人在攻打阿格裡根圖姆時沒有遇到內應暗中相助或發動奇襲的機會,擺在攻城隊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強行進攻或長期圍困。

在古代戰爭中,攻城戰是受技術因素影響最大的戰鬥形式。攻方要從防御工事的上方、中間或底下找到通過的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翻越,攻方的步兵將高過城墻的梯子搭上墻壁,然後往上爬,但是這種方法總是伴隨著慘重的傷亡,而且除非城墻上沒有守軍,否則將很難成功。移動攻城塔的基本思路與此相同,這一器械能放下一架吊橋搭在敵方堡壘上,讓士兵從橋上過去,同時塔頂的弓箭手或投石手可以提供掩護火力。其他攻破城墻的主要方式有用攻城錘把城墻撞出缺口,或挖地道破壞城墻。這些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準備工作、技術知識與人力才能讓攻城錘這類器械越過所有防御壕溝抵達城下。在敵方做這些時,守方會一直用遠程武器進行阻撓,挖對抗地道破壞對方的地道,並且出城發動突襲,燒毀攻城器械。雙方會竭盡全力斗智,想盡辦法克制敵軍的行動。一旦城防被突破,技術就不再重要了,因為攻方的步兵此時需要涌入城中發起猛攻,但是依然可能遭受慘重傷亡,並且有可能失敗。強攻大城市如此麻煩且勝負難料,因此都是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根據慣例,守城方只能在攻城錘第一次撞上城墻前才被允許按條件投降,在這之後,城市就只能任人宰割了。在這一時期,羅馬軍隊缺乏足夠的技術,不太可能攻克阿格裡根圖姆這樣的大城市。4

這意味著,在公元前262年,擺在兩名執政官面前唯一行得通的選項就是長期圍城,切斷城市與外界的聯繫,直到他們糧食耗盡、不堪饑餓而屈服。如果城內有事先為應對圍城而囤積的糧秣等必需品,那麼所耗費的時間將相當長。然而,羅馬的軍隊人數眾多,足以對阿格裡根圖姆形成有效包圍,他們開始挖掘溝渠,搭建小堡壘,牢牢圍住了城市。兩支執政官軍隊建起了各自的營寨以支援這道封鎖線以及另一層向外的用於阻止敵人的補給隊伍突入的防御工事。阿格裡根圖姆不像許多迦太基要塞那樣擁有自己的港口,而是坐落於離海岸數英裡的一處內陸高地上。如果它有自己的海港,那麼羅馬人將根本無法在沒有艦船的情況下封鎖那個港口,最終就不能編織嚴密的包圍網。長期的圍城會對攻方的後勤補給造成極大的負擔,因為一支駐守不動的軍隊會很快將當地所有食物消耗一空。好在羅馬的盟友為其提供了糧食和牲畜,這些補給就囤積在不遠處一個名叫赫貝蘇斯(Herbesus)的供給站,具體地點不詳。5

經過5個月的困守,漢尼拔開始擔憂城中的給養,並開始請求緊急援助。迦太基人把新征的士兵用船運往西西裡,在阿格裡根圖姆以北20英裡的小赫拉克利亞(Heraclea Minoa)登陸集結,接受哈農的部署。波利比烏斯沒有明確描述這支援軍的規格,只在後來提到過當中有50頭大象。狄奧多羅斯顯然援引了菲利努斯的記載,稱迦太基援軍一共有60頭大象、6000騎兵和5萬名步兵。若此數字屬實,那麼哈農的兵力基本與圍攻阿格裡根圖姆的羅馬執政官軍隊及其盟軍持平,甚至還略占優勢。他采取的第一步行動是向赫貝蘇斯發動突襲,奪取了羅馬的補給站,切斷了其前線與後方的聯繫。阿格裡根圖姆城下的羅馬軍團很快就因補給斷絕而開始挨餓。在虛弱的狀態下,士兵很容易生病,擁擠的軍營又使疾病傳播得更為迅猛。哈農信心十足地率領主力軍離開了小赫拉克利亞,讓他麾下的努米底亞輕騎兵打頭陣,命令他們去與羅馬騎兵交手,然後假裝撤退。羅馬騎兵果然中了圈套,莽撞地追了上來,努米底亞騎兵與主力軍會合後,重整隊形殺了個回馬槍,衝散並重創了羅馬騎兵,打亂了對方的陣形,並一路追擊,殺到了羅馬的戰線,對其造成了重大損失。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與羅馬人作戰時,這些出色的輕騎兵正是以類似的戰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6

在這場勝利之後,哈農率軍移動到了距羅馬人約1.25英裡(10斯塔德)的地方,在一個名為陶魯斯(Torus)的小山丘上建起了有堅固防御的營寨。佐納拉斯稱,哈農曾擺開戰線,試圖引羅馬人迎戰,但羅馬懾於騎兵不久前的失敗,不肯出戰。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羅馬人的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重,兩名執政官決定出戰,但羅馬軍隊突然高昂的信心反倒讓哈農不敢正面交鋒。這種猶豫不決的行動、將領們在沒有必勝的把握時不願開戰,以及哪怕兩軍的軍營相距不過1英裡,一方也很難迫使另一方接受戰鬥,都是這一時期戰爭的常見狀況。波利比烏斯沒有詳述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只說了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內,雙方的軍營離得很近,但除了時不時用遠程武器攻擊對方,並未有直接衝突。最後,因為漢尼拔不斷發送信息並燃火為號,強調城中糧食已經耗盡並不斷有士兵叛逃,哈農才不得不與羅馬人一戰。羅馬人的糧草同樣即將告罄,於是接受了挑戰,在兩軍軍營之間的平原上擺開了戰線。7

波利比烏斯對這場戰鬥著墨不多,但迦太基軍隊的戰線可能不止一條:第一線是步兵,第二線是用於支援前方的步兵和大象。迦太基人的這種安排可能是為了消耗羅馬步兵的體力,削弱他們的陣形,破壞他們衝鋒的勢頭,但這僅僅是猜測。羅馬人可能排出了傳統的三線戰陣,騎兵位於兩翼。經過長時間的交戰,羅馬人逼退並擊潰了迦太基的第一線步兵。當這些雇傭兵潰散時,其余的部隊也陷入了慌亂並四散奔逃。羅馬人占領了迦太基軍營,捕獲了大部分戰象。狄奧多羅斯稱,哈農手下有3000名步兵和200名騎兵被殺,4000人被俘,8頭戰象當場斃命,另有33頭失去了作戰能力,不過這一數據也包含了之前騎兵交戰中的傷亡。然而,他還說,羅馬人在攻城和會戰中一共損失了3萬名士兵和540匹戰馬,不過他稱,羅馬總共招募了10萬兵力。他似乎把總兵力和傷亡數字都高估了,但是後者是相對可信的。8

佐納拉斯提供了這一戰役的另一個版本。他說,哈農希望配合漢尼拔來個前後夾擊,但羅馬人得知了他的計劃,伏擊了他的主力部隊,並靠軍營與包圍圈內的警戒部隊輕鬆擊敗了從城中出擊的迦太基守軍。佐納拉斯暗示,戰鬥是在那天稍晚些時候開始的。弗隆提努斯(Frontinus)也這麼認為,還把這一妙計歸功於羅馬執政官波斯圖米烏斯。他之前一連幾天拒絕應戰,並要求軍隊留在軍營附近。迦太基人以為羅馬人避而不戰甚至開始撤退,滿意於自己展現了比羅馬人更為強烈的斗志,但羅馬人此時發動了突襲,將其一舉擊潰。我們不知道這些說法有多確切,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戰鬥以羅馬人的大捷告終。哈農此次對戰象的運用在後世經常受到詬病,因為他沒能讓戰象有效支援第一戰線。然而,這是現存史料中最早的關於迦太基軍隊使用戰象的記載,所以這時迦太基人可能還不習慣在戰鬥中使用戰象,也不知道正確的戰術。9 而由於缺乏更詳細的記載,我們無法確切知曉哈農的作戰計劃,或者究竟哪一環節出了問題。他軍中各支部隊無法有效地互相支援,也反映了迦太基的軍隊成分:士兵們大多是新近招募的,他們既沒有時間學習如何作為一支軍隊協調配合,也沒有時間熟悉自己的指揮官。1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6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