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六韜集解(平裝繁體豎排‧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六韜集解(平裝繁體豎排‧全2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六韜》分為六卷,各卷分別以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命名,即所謂“六韜”,各韜之下又分若干篇,凡58篇。此書相傳為姜太公所作,後人對此多有質疑。主要內容為太公與文王、武王之間在軍事方面的問答對話,反映了早期的戰爭觀,包括戰爭謀略、作戰類型、作戰指導、戰陣、戰備和軍事人才的培養等各個方面。宋神宗時期,該書與《孫子兵法》《李衛公問對》《司馬法》《三略》《吳子》《尉繚子》六部兵書並列,結集為著名的《武經七書》。此次整理,以《續古逸叢書》所收宋本《武經七書》為底本,以日本文久三年刻施子美《施氏七書講義》、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陸軍印刷所影印明萬歷刻劉寅《武經七書直解》、明崇禎九年芙蓉館刻黃獻臣《武經開宗》、明天啟元年刻茅元儀《武備志》、清光緒二年嶺南古經閣刻朱墉《武經七書匯解》、清嘉慶十年刻孫星衍《平津館叢書》等為校本,對全書文字做了細致校勘,並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礎上對相關字詞、文意做了詳明注釋。書末附錄包括《校訂銀雀山漢簡六韜》《校訂八角廊漢簡六韜》《校訂敦煌唐寫本六韜殘卷》《群書治要節錄六韜陰謀》《西夏文譯本六韜》《六韜佚文》和《歷代六韜真偽考》等,頗具史料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王震,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子部、經部文獻的古籍整理與研究,對兵部文獻用力最深,著有《司馬法集釋》等。


名人/編輯推薦

一、《前言》對《六韜》的真偽和編撰年代、編撰者及學術傾向、內容體系的整合及書名的確立、重要傳本及典藏情況等讀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做了極具說服力的考證、闡述,可以稱得上是打開《六韜》這本書的鑰匙。

二、作者選用的底本是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南宋刻本,為目前所見最善之本,校本用了十種之多,其中包括了銀雀山漢簡、八角廊漢簡等出土資料,可以說,對《六韜》文本做了非常全面的校勘。

三、本書注釋,所用文獻近百種,《武經七書》系統內的各類注釋,幾乎全部做了梳理。在廣搜博采的同時,作者又非常重視判斷前人注釋的是非,嚴加甄別,不做簡單羅列,從而避免讀者因各類歧見而滋生困擾。

四、本書附錄包括《校訂銀雀山漢簡六韜》《校訂八角廊漢簡六韜》《校訂敦煌唐寫本六韜殘卷》《群書治要節錄六韜陰謀》《西夏文譯本六韜》《六韜佚文》《歷代六韜真偽考》,涵括了多種讀者不易寓目的珍貴文獻,史料價值巨大。


《六韜》是先秦兵學的代表著作,舊題姜望(太公)撰。今傳本凡六十篇,近二萬字,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卷。此書具有百科全書性質,其《文韜》講論治國圖強之道,《武韜》闡述伐滅強敵、奪取天下之韜略,《龍韜》詳陳軍隊治理、軍事行動部署及綜合保障,《虎韜》敘說武器裝備及戰法,《豹韜》歸納各類戰場環境下的戰術實施,《犬韜》則言及車、騎、步諸兵種之協同,先秦兵事攸關,幾乎全部涉及。

《六韜》的內容至遲在漢代已廣為流傳,其書東漢以降尤被視作兵權奇計,為王侯將相所重。北宋神宗年間,朝廷將其與《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等一並列入《武經七書》,自此而被奉為武學聖典,歷代兵家所必讀,今本《六韜》即由此而來。故宋明以降,屢經刊刻,注家蜂起,研習闡微發明之作多見於世。及至晚清,傳統兵學日漸衰微,《六韜》也隨之受到冷落,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復為世人所重。爾後四十年來,一批包含《六韜》在內的《武經七書》影印、校釋、注解、今譯、外譯之作紛紛出版,其中也不乏《六韜》單行之本,這部兵書乃成為當今世人所熟知的傳統文化經典。

一、成書真偽與編撰時代

《六韜》的成書真偽,千百年來聚訟不斷。《漢書·藝文志》著錄了兩條可能與今本《六韜》有關的信息:一是儒家“《周史六弢》六篇”,顏師古注“即今之《六韜》也”,“弢字與韜同也”;二是道家“《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包含“《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太公六韜》五卷”,自注云:“梁六卷。周文王師姜望撰。”然則梁之阮孝緒,唐之魏徵、李延壽、顏師古等,皆以《六韜》之書為周初姜望所撰。惟孔穎達不以為然,稱其“後人所作”(《尚書·泰誓中》孔穎達疏)。

宋代以降,學者多持《六韜》後人偽托之論。迄於民國,舉凡其言之詳審有據者二十三家,分別為:劉恕、晁公武、羅泌、葉適、章如愚、戴埴、黃震、王應麟、周氏、焦竑、胡應麟、張萱、姚際恒、姚鼐、崔述、錢大昭、四庫館臣、沈欽韓、王先謙、梁啟超、張心澄、蔣伯潛、李浴日。諸家一般認為,《漢志》著錄的《周史六弢》是儒家文獻,與兵書《六韜》不合。而後世所傳兵書《六韜》亦絕非太公著作,其成書不應早於戰國,秦漢以至魏晉皆有可能。

……

也有學者堅持認為《六韜》非後世偽作,持此論者主要是孫星衍、譚獻、顧實、余嘉錫四家,其觀點又各不相同:從來源看,孫星衍認為出自儒家《周史六弢》,余嘉錫認為出自道家太公;從作者看,孫星衍認為系“周史傳述太公之言”(《平津館叢書·周書六韜序》),譚獻亦謂“不出於太公”(《復堂日記》卷四),顧實、余嘉錫則認同“太公之書有後人增加之文”(《四庫提要辨證》卷二);從時代看,四家皆謂其為古書,是距太公不遠的較早時期流傳下來的。

上述論議,近四十年來,學界已多次梳理總結。由於山東臨沂銀雀山、河北定縣八角廊兩漢墓中太公簡的出土並整理面世,學者在總結前人舊說的同時,對《六韜》成書經過的認知日益深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先後有張烈《六韜的成書及其內容》(《歷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劉宏章《六韜初探》(《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王歡、孫魯《六韜真偽述議》(《軍事歷史研究》一九八七年第四期)等論作,基本否定了《六韜》出自周初太公之筆,但也不認同成書於漢魏之後的說法。九十年代至今,又有張林川、邵鴻、徐勇、劉慶、陳青榮、楊朝明、仝晰綱、解文超、王玨等大批學者,在清理重審舊說的基礎上形成很多新的認識,其說雖不盡相同,但總體上認定《六韜》是先秦之書。

《六韜》內容的完成,不應晚於先秦,更確切地說當在戰國時期。銀雀山、八角廊所出太公簡,部分內容與唐初魏徵等纂輯《群書治要》所節錄的《六韜》、《陰謀》,《敦煌遺書》中的唐寫本《六韜》殘卷以及今傳本《六韜》都有相似之處,太公簡即後世《六韜》的內容來源之一。從銀雀山簡來看,是書於漢高祖劉邦之“邦”、漢文帝劉恒之“恒”皆不避諱,且同批出土的《孫子》、《吳子》、《孫臏兵法》、《尉繚子》等書全部是先秦著作,則作為《六韜》來源的太公簡亦不能晚於先秦。

今本《六韜》所論,從軍事史的角度看,更符合戰國中後期的戰爭特點。《六韜》注重陣法分合、戰術奇變,講求“資(勢)因敵家之動,變生於兩陳之間,奇正發於無窮之源”(《龍韜·軍勢篇》),頗通於《孫子》之旨,符合《漢書·藝文志》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並作”的戰場環境。在具體戰術上,《六韜》論及車、步、騎協同作戰,認為“車者,軍之羽翼也”,“騎者,軍之伺候也”(《犬韜·均兵篇》),是以步兵為主,車、騎為輔,且以諸多大型重裝備投入實戰,如武衝大扶胥、武翼大櫓矛戟扶胥、大黃參連弩扶胥、天羅虎落鏁連、天浮鐵螳蜋等,又廣泛使用了鐵制兵器,諸如鐵棓、鐵錘、鐵杙、鐵叉、鐵蒺藜、鐵械鎻、鐵螳蜋之類不勝枚舉,這些都是戰國中期以後才會出現的情況。

二、編撰者及學術傾向

《六韜》的編撰者應與戰國時期的齊國稷下學宮有關。該書具有雜取眾家的特點,不僅與《孫子》、《吳子》、《尉繚子》等兵書有諸多近似表述,而且於儒、道、名、法各家思想都有采輯,張烈在其《六韜的成書及其內容》一文中就曾說“《六韜》一書是雜家作品”。同時,《六韜》又是一部以黃老為主旨的兵家著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如邵鴻、徐勇、解文超等都提出了這一觀點。

《六韜》的思想內蘊具有鮮明的黃老學術底色。如《文韜·兵道篇》云:“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曰‘一者,階於道,幾於神’。”此引黃帝語釋“兵道”之“一”,正本乎《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謂道所生者一,道始於一,亦如馬王堆《黃帝書·十大經·成法篇》所謂“一者,道其本也”。而《六韜》云“一者,能獨往獨來”,《老子》“道生一”亦有“獨一無偶”之義(陳鼓應注),《黃帝書·道原篇》也說“獨立不偶,萬物莫之能令”,其旨互通。

又如《文韜·上賢篇》云:“夫王者之道如龍首,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示其形,隱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極也,若淵之深,不可測也。”此語正合於“君人南面之術”(《漢書·藝文志》)。《舉賢篇》云:“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是以名實之辨發明治術之要,彼時名、道、法諸家於此皆有論及,尤與黃老密切關聯。名家者言如《鄧析子·無厚》曰:“循名責實,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職也。”道家者言如《文子·上仁》曰:“循名責實,使自有司。以不知為道,以奈何為寶,如此則百官之事,各有所考。”法家者言如《韓非子·定法篇》稱“申不害言術”,謂其“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各家所云,其意互通,考其衍進之跡,與黃老由道入法的邏輯進路正相吻合。

又《文韜·大禮篇》云:“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志,待物以正。”近似表述亦見於作為黃老學術代表著作的《黃帝書·稱篇》:“諸陰者法地,地德安徐正靜,柔節先定,善予不爭。”同時,又見於《管子·九守篇》:“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而管子也是以黃老思想為主,是齊國稷下學者推尊管子之作。

又《文韜·六守篇》云:“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谷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使農、工、商各一其鄉、各安其處的做法,在《管子》、《國語》中都有印證,而《管子·小匡篇》言之尤詳,“參其國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為民紀”,“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商工之鄉六,士農之鄉十五”,“處農必就田壄,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此說反映了稷下學者在祖述《管子》治民方略基礎上,對基層社會治理的系統設計。

綜上,《六韜》的內容托名太公,出自戰國時期的齊國,在學術思想上雜取眾家,而又以黃老為主旨,基本可以推斷其主要篇章出自稷下大夫的集體編撰。


目次

前言

凡例

六韜集解卷第一 文韜

文師

盈虛

國務

大禮

明傳

六守

守土

守國

上賢

舉賢

賞罰

兵道

六韜集解卷第二 武韜

發啟

文啟

文伐

順啟

三疑

六韜集解卷第三 龍韜

王翼

論將

選將

立將

將威

勵軍

陰符

陰書

軍勢

奇兵

五音

兵征

農器

六韜集解卷第四 虎韜

軍用

三陳

疾戰

必出

軍略

臨境

動靜

金鼓

絕道

略地

火戰

壘虛

六韜集解卷第五 豹韜

林戰

突戰

敵強

敵武

鳥云山兵

鳥云澤兵

少眾

分險

六韜集解卷第六 犬韜

分合

武鋒

練士

教戰

均兵

武車士

武騎士

戰車

戰騎

戰步

附錄

校訂銀雀山漢簡六韜

校訂八角廊漢簡六韜

校訂敦煌唐寫本六韜殘卷

群書治要節録六韜陰謀

西夏文譯本六韜

六韜佚文

歷代六韜真偽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