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文學一甲子01:吳晟的詩情詩緣
滿額折

文學一甲子01:吳晟的詩情詩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出身農村,荷鋤握筆的大地之子
創作一甲子以來,最真摯深情的回顧

他的創作根著於土地,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
他以行動實踐理念,積極投入生態運動;
他的詩開闢出台灣文學的新路線,
他的風格也從沉鬱走向明朗,創造出了獨特的色澤。

《文學一甲子》輯為二冊,是吳晟創作生涯的集結,以「詩」為核心,輻射出珠玉斑斕的篇章,構築了一條雋永動人的文學路。

卷一「文學起步」:審視創作來時路,不順遂的求學過程,文學成為一扇心靈的窗口。少年吳晟的文學足跡,啟蒙於台灣農村,他作為一個文學家的基調此時已隱然確立。

卷二「一首詩一個故事」:每一首詩背後不同的際遇和命運,當他因緣際會與這些作品「重逢」時,又隨著讀者不同的詮釋,而讓詩作產生新的質變和意象。

卷三「詩與歌的故事」:吳晟的詩受到許多知名音樂人的青睞,有的成為民歌,有的成為交響樂,有的製作成專輯,有的一度成為禁歌。

卷四「詩集因緣」:記載五部詩集出版時的背景,從不顧家境清寒也要自費出書的《飄搖裡》,到現代主義風潮的異軍《吾鄉印象》,以及獲得台灣文學獎的《他還年輕》等等。

卷五「文學獎」:收錄歷年獲得文學獎的感言,每一次獲獎都是創作的里程碑。

專文推薦
「這套書乃是以『回望』與『反芻』為基調。回望文學履痕的軌跡,回望創作歷程中,許多難忘的長輩詩友。也反芻詩的記憶,反芻生命與詩的關聯。在反芻中,許多細膩的思考重新被提起,許多創作之際的心境與遭逢也因之具體地放大顯影。」──施懿琳

作者簡介

吳晟
 
1944年9月8日生,本名吳勝雄,世居台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後,任教溪州國中;教職之餘為自耕農,親身從事農田工作,並致力詩和散文的創作。2000年2月從溪州國中退休,兼任靜宜大學、嘉義大學、大葉大學、修平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東華大學等校駐校作家及專業講師,教授。1980年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為訪問作家;2020年東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著有詩集《泥土》(吳晟20世紀詩集)、《他還年輕》(吳晟21世紀詩集);散文集《農婦》、《店仔頭》、《文學一甲子1:吳晟的詩情詩緣》、《文學一甲子2:吳晟的文學情誼》、《筆記濁水溪》、《我的愛戀我的憂傷》等。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情牽吾鄉六十年/施懿琳

卷一、文學起步
盛夏草原
青春南風
文學起步
文學現場
附錄:王聰威的信
樹林小鎮

卷二、一首詩一個故事
不可暴露身分
撿起一張垃圾
情詩抄襲
詩畫有緣.人無緣
人有緣.詩文無緣
軟弱的詩
石板上的詩
我不久就要回去
過客
思考與行動
詩人畫像
悲傷的缺口
退休紀念
我們自己的鄉愁
雨豆樹下的「負荷」
詩.時代的見證─重回七○年代,綠卡風潮
〈堤岸〉無限延長
詩緣續篇
附錄:三十年的約定(悅眉)
仿作:我不和你談論
土地從來不屬於吳晟

卷三、詩與歌的故事
吾鄉印象.序說
故鄉的牽牛花
甜蜜的負荷─庄腳歐吉桑走星光大道
一搭一唱父子走唱團
歌詩返農鄉
附錄:期盼更多的農村音樂─聽交工樂隊在美濃的演唱會

卷四、詩集因緣
之一:《飄搖裡》
之二:《吾鄉印象》
之三:《向孩子說》──負荷綿綿
之四:《吳晟詩選》(再見吾鄉)
之五:《他還年輕》(也許,最後一冊詩集)
之六:《吳晟詩文雙重奏.越南文版序》
之七:收尾.世紀詩集《吳晟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詩集》編後記

卷五、文學獎
之一:優秀青年詩人獎感言
之二:寧失之樸拙──第二屆中國現代詩獎.詩創作獎得獎獻辭
之三:文學是我緊密相隨的友伴──第四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
之四:「第三十屆吳三連文學獎新詩類」得獎感言
之五:書寫與行動──二○一五台灣文學獎新詩類金典獎
之六:文學傳承──第二十一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得獎感言
之七:深情而不專情

附錄
《文學一甲子1:吳晟的詩情詩緣》篇目
《文學一甲子2:吳晟的文學情誼》篇目
發表索引

目次

【推薦序】
情牽吾鄉六十年/施懿琳

卷一、文學起步
盛夏草原
青春南風
文學起步
文學現場
附錄:王聰威的信
樹林小鎮

卷二、一首詩一個故事
不可暴露身分
撿起一張垃圾
情詩抄襲
詩畫有緣.人無緣
人有緣.詩文無緣
軟弱的詩
石板上的詩
我不久就要回去
過客
思考與行動
詩人畫像
悲傷的缺口
退休紀念
我們自己的鄉愁
雨豆樹下的「負荷」
詩.時代的見證─重回七○年代,綠卡風潮
〈堤岸〉無限延長
詩緣續篇
附錄:三十年的約定(悅眉)
仿作:我不和你談論
土地從來不屬於吳晟

卷三、詩與歌的故事
吾鄉印象.序說
故鄉的牽牛花
甜蜜的負荷─庄腳歐吉桑走星光大道
一搭一唱父子走唱團
歌詩返農鄉
附錄:期盼更多的農村音樂─聽交工樂隊在美濃的演唱會

卷四、詩集因緣
之一:《飄搖裡》
之二:《吾鄉印象》
之三:《向孩子說》──負荷綿綿
之四:《吳晟詩選》(再見吾鄉)
之五:《他還年輕》(也許,最後一冊詩集)
之六:《吳晟詩文雙重奏.越南文版序》
之七:收尾.世紀詩集《吳晟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詩集》編後記

卷五、文學獎
之一:優秀青年詩人獎感言
之二:寧失之樸拙──第二屆中國現代詩獎.詩創作獎得獎獻辭
之三:文學是我緊密相隨的友伴──第四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
之四:「第三十屆吳三連文學獎新詩類」得獎感言
之五:書寫與行動──二○一五台灣文學獎新詩類金典獎
之六:文學傳承──第二十一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得獎感言
之七:深情而不專情

附錄
《文學一甲子1:吳晟的詩情詩緣》篇目
《文學一甲子2:吳晟的文學情誼》篇目
發表索引

書摘/試閱

文學現場

1

二○一○年十二月,文訊雜誌社編輯製作、國立台灣文學館發行的書冊《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文學現場踏查記》,隆重出版,內分二輯,輯一收錄十四位作家專訪報導,皆由年輕新銳作家執筆(我也是其中之一,詩人楊佳嫻撰寫);輯二收錄八個台灣文學重要場域,歷史圖像、人文追索的紀錄。
二○一一年六月十六日,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文學現場踏查影像展,在優美的樂聲中,舉行開幕式記者會,李瑞騰館長致詞後,邀明星咖啡館李先生和我,分別代表二類「文學現場」,簡短談話。
聽了李先生簡略敘述明星咖啡館歷史脈絡和風雲盛況,再重看書中記述明星咖啡館的三篇文章,引起我和明星咖啡館之間,似有緣又無緣的回憶。
我的學業很不順遂。一九六○年,我十六歲,離鄉背井遠去台北市補習班「就讀」,稍安頓下來,即找到武昌街周夢蝶書攤,經常去買詩集、詩刊,或在圓凳上坐坐,向他請益,或帶幾篇新詩習作請他指點。
去周夢蝶書攤、逛書店街時間越多,去補習班上課的時間漸少,課業沒多大起色。重考,三省中落榜,考取縣立樹林高中。
從樹林搭火車到台北很近、很方便,因此假日還是經常去周先生的書攤,去書店街逗留。乃至高中畢業考取屏東農專,寒暑假偶爾有機會到台北,還是會騰出時間去轉一轉。感受一下台北的文化氣息。
周夢蝶的書攤,晚上有時候移動到重慶南路;白天都擺在武昌街一段七號明星咖啡館樓梯口,我還記得這也是周先生的通訊地址。整個六○年代,我從文藝少年到文藝青年,在那裡坐的次數不計其數,印象中經常會聞到從樓梯間或從樓下麵包店門口飄送而來的食物的香氣。
我約略知道,樓上是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
然而非常奇怪,卻未引起我多大好奇,從未興起走上去坐坐、一窺究竟的念頭。甚至,聞過一陣一陣飄送而來的香氣,也從未動過買明星咖啡館任何糕點的欲望。幾乎是完全無動於衷。
數十年來直到最近,很多文人作家經常在文章中提到、或在言談中津津樂道明星咖啡館風雲際會的景況。我一直很納悶,明明我也經常在那裡呀,偏偏錯過那個時代的盛會。
果真是《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最佳詮釋呀!我常自我調侃,文青時代常去周夢蝶書攤卻從未走上明星咖啡館的樓梯,去二樓「喝咖啡、會作家、聊文學」,已註定了我日後不可能成為「明星作家」。

2

仔細回想,為什麼我當年不受陣陣麵包香味誘惑,沒有買過任何明星的糕點,理由應該很簡單,只因吃糕點的習慣或慾望,還沒被「開發」出來。餓的時候在鄰近一帶吃碗麵食,已是很滿足的享受。我也曾邀周先生一起去吃碗麵,卻不曾想過邀周先生上去喝杯咖啡。
至於為什麼不曾想過走上二樓咖啡館,就比較複雜,或許可以推測幾個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那個年代,像我這樣的鄉間子弟,「喝咖啡」感覺上是很高尚、很昂貴而遙遠的另一個世界;其次是生性駑鈍,對時尚潮流不敏感,甚至沒感覺,不懂得追隨;再其次是本質木訥,欠缺大方,不擅主動與人「交陪」。
也許還有某些更幽微的心理,不容易解析。
我未曾踏上明星咖啡館的樓梯,似已注定了「在野」寫作者的命運;一九七一年屏東農專畢業,放棄台北的編輯工作,回鄉教書、耕作,我的寫作現場,幾乎「侷限」在農村、在我定居的三合院,筆端緊密連接著日日腳踏於斯的土地。
七○年代農業耕作機械化即將興起,但尚未普及,大部分農事主要靠人力,我們家二、三公頃稻田,一季又一季,育苗、犁田、插秧、挲草、施肥、收割、曬榖……,每一項都很繁瑣、又不得拖延,永遠做不完。二期作秋收後,還要兼顧雜糧作物,所有課餘假日、寒暑假都不得閒。
農事繁重。面對家鄉子弟,我的教學熱情又十分強烈,早早出門到校、晚晚歸,夜晚經常還要去學校陪學生晚自習,或去各村莊學生家裡查看有沒有在做功課,也有加油打氣的作用;同時子女相繼出生,年幼需要照顧。從一九七一到一九八○年,我的生活負擔確實最重,卻也是詩情最澎湃、創作力十分旺盛的年代,十年間完成了《吾鄉印象》和《向孩子說》二冊詩集,以及《農婦》散文集一部分作品。雖然不夠豐盛,但有限的業餘創作時間有這樣的成績,鈍拙如我,已很不容易。
我的寫作時間大抵在家人、子女都已入睡的深夜,才能靜下來在小小房間內的書桌讀書、寫字。這當然要歸功於父母親賜我強健的體質、以及農事勞動訓練出來的體力。當然也要靠充沛的創作欲產生的動力能量。
七○年代乃至八○年代,詩社的組成和活動,非常蓬勃,我和少數詩人也有交往,有幾家詩社也曾盛情邀我加入;但因偏處鄉間、交通不便,日子又實在忙碌,考量自己少有閒暇,無能力參與文學聚會,因此從未加入任何詩社、任何文學團體。
我讀到不少以詩社為主要論述的新詩發展史,很難找到我的位置。最近發現有文學「史家」可能認為我和某個詩社較為親密,竟將我列在這個詩社「主要成員」的名單上,顯然是一誤會。

3

不過,該有的緣分還是會來吧,「明星咖啡館」這「文學現場」,我並非完全缺席。
第一次走上明星咖啡館,喝杯咖啡,已是一九七八年的事了。
大約是一九七八年春夏之交,某次去台北,和相識不久的李南衡先生相約見面,一起吃午飯。無意中聊到明星咖啡館,李南衡聽我說從未去過,因為就在用餐的地方附近,飯後順便帶我去見識一下。
午後咖啡館客人不多,剛上去不久,看到有位客人獨自坐在角落,一張長桌上寫字,和李南衡打招呼,李南衡帶我過去認識,原來是遠景出版社沈登恩。
沈登恩先離去,為我們付了帳。我寫了封短信向他致謝,很快收到他的回信,表示很喜歡我的詩,希望出版我的詩集。
一九七六年,鄉土文學論戰前一年,素昧平生的周浩正先生,好意推薦我的詩集《吾鄉印象》給新竹楓城出版社出版,首印三千冊,隔年即再版。在鄉土意識正在興起的七○年代,《吾鄉印象》詩集的出版,一定程度上不無些許推助作用。周浩正的「知遇」,我一直感恩於心。
沈登恩建議加入新作《向孩子說》,重新出版。
這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上去明星咖啡館,竟然促成了當時聲名顯赫的遠景出版社,出版我的詩集《泥土》,並連續再版,將我的詩作推介得更廣更遠。
《泥土》也是遠景出版社第一本出版的詩集。這段因緣我曾在紀念沈登恩的文章〈不該被遺忘的出版家〉,有較詳細的記述。人生機緣真是巧妙、也真難預料。若非那一次李南衡先生帶我去明星咖啡館,巧遇沈登恩,大概不可能和遠景、和沈登恩結緣。
然而若是六○年代我年輕時候,就走上明星咖啡館的樓梯,又會有怎樣的際遇呢?當年沒有走上那道樓梯,冥冥中大概已經確立了我遠離都會中心、回歸鄉土現實的文學風格。
而我的「鄉土」,還是得依靠台北「明星」的機緣,才得以推廣。這也是《我在我不在的地方》另一種形式、另一種詮釋!
強調現實,絕非捨棄文學的想像、輕忽藝術的經營;在文學性與社會性之間,更可能「即使心頭淌血,也要耐心尋找╲沉澱下來的血漬」(引自「寫詩的最大悲哀」)。但,我植根於家鄉土壤、孕育自農村現實經驗的系列詩作,雖然長年累月苦心醞釀、琢磨,才得以完成,畢竟如泥土般不炫奇、不耀眼,新世代文藝青年,尤其是從小在城市成長、甚至不曾踩過泥土的都會青年,不見得喜愛,某些雄辯滔滔的主流論述,未必青睞;皇皇巨著文學史,也未必看得上眼。
每個時代一輩子孜孜矻矻認真寫作者何其多,文學現場何其多樣、何其寬闊,各有特殊的風景,誰、誰的作品留得下來?歷史長河浩渺無際,滾滾江水淹沒不計其數嘔心瀝血之作,誰在選擇性紀錄?誰在決定什麼文學現場能否留存?依據什麼樣標準做評斷?大多數讀者只有機會接觸「主流」文學,「主流」又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形成?身為創作者無從過問。不論什麼因素,果真不被看見、不被看重、而排除在「詩史」之外,也只能留下一聲輕得聽不見的嘆息!總不能強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