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天朝思想、封建禮教、錯誤政策,五千年文明為何變得脆弱不堪?
滿額折

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天朝思想、封建禮教、錯誤政策,五千年文明為何變得脆弱不堪?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7927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曾經輝煌的五千年文明,何以走到各國都敢欺凌踐踏?
中國脆弱得不堪一擊是誰的鍋?只對慈禧一人究責公正嗎?
被禮教約束了上千年,革命派如何喚起中國人的民族意識?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但要真正走向法治,這樣還遠遠不夠……

清朝末年,政治腐敗,外擾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中國儼然成了一塊大餅,被外強瓜分得痛痛快快,
割地賠款接二連三,朝廷試圖變法卻又屢屢受挫。
人民自行成立祕密組織,起義幾經失敗,最終迎來了改朝換代,
結束自秦朝以來的千年帝制,中國建立了共和制政府。
然而,現代化的腳步仍未停止,民主與自由的路還很長……

【光緒帝與戊戌變法――改革為什麼失敗?】
談到變法,日本有成功的明治維新做榜樣,
然而,中國在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帶領下,
變法僅僅維持了一百零三天,可以說是以大失敗告終,
這當中的緣由,有人說是慈禧阻撓,有人說是變法操之過急,
深入探討,會發現事情遠比想像中的更加棘手……

【興中會成立――國家不行了,現在只能靠自己】
國父孫中山於檀香山求學期間親眼目睹了夏威夷當地的社會狀況,
看到普通民眾為贏取民族獨立而展開反對美國兼併的抗爭,
腦海中逐漸萌生了「民族主義」和「民生主義」的想法。
一八九四年,清朝甲午戰爭受重創,雙方簽訂馬關條約,
堂堂大國居然被自己一直瞧不起的島國所擊潰,中國人如何能嚥下這口氣?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孫中山向李鴻章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綱領,不料卻遭李鴻章拒之門外,
悲憤交加之下,國父再度遠赴重洋,開始號召他的革命事業……

【從人治走向法治,從帝制走向共和――現代化方向】
.中國革命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認清民主本質
孫中山政治民主化的核心在於推翻封建專制政體,建立民主共和政體。
民主共和體制實質上是和平的議會政治、政黨政治,
各政黨都可以透過議會進行合法的遊說、辯論,以引導和爭取議會多數。
一個國家若沒有建全的政體,那麼無論是共和制還是君主制都是好不了的。

.共和政治的本質在於用法治代替人治,以民主代替專制
孫中山強調「人民自治是政治的極則」,提出共和是國民的需求,
共和政治主張國家元首由國民選舉,元首對國家和國民負責,
國民有監督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國現代化之路的反思】
清朝的經濟實力是從何時開始走下坡?地方政治軍事化早已埋下隱患?
天朝思想導致中國與西方工業革命失之交臂,西化與否歷來紛爭不斷?
從政黨政治到一黨政治,蔣中正領導的國民黨為何風光不再?
民族的劣根性阻礙國家發展?現代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公民意識?

〔本書特色〕
晚清的中國社會動盪不安,列強入侵,清廷無力抵禦,變法也宣告失敗。天朝思想、封建制度、禮教約束,是什麼造成中國衰弱?一眾知識分子紛紛覺醒,組建黨派推翻千年帝制,然而,革命並未就此結束,軍閥紛紛割據一方、袁世凱試圖獨攬大權……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法治、民主與自由的推廣,至此方要開始。

作者簡介

張連文,歷史學碩士,現任大學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史和山西地方經濟,先後發表過《明清時期山西地區鐵資源利用初探》、《陳廷敬與清初政治》、《軍陣的源起和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戰術》、《明代大同地區軍事聚落的形成和發展》等專業論文二十餘篇。

自序
早就想寫一本關於中國現代化方面的書,特別是在十年前誠懇地拜讀完易中天先生的《帝國的終結》之後。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動筆,原因很多,簡單來說就是很明白只有感性的衝動是不夠的,認識到自己欠缺太多的知識涵養,遠遠不夠支撐起一本書的框架和內容。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想法還需行動,從二〇一二年開始我多方面讀涉關晚清的書籍,接觸楊天石、馬勇、張鳴、張宏傑等人的文字,一讀之後就再也停不下來,讀到二〇一五年,還是不能動筆,從何處構思呢?我還得思考下去。
晚清政治的腐敗是社會生產關係的必然結果,歷史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晚清帝國被外來勢力侵略也反映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落後的悲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最終要釋放出什麼樣的忠告,好把我們讀到晚清那段歷史的熱血賁張的心情告訴他們,不管是我們身邊的朋友還是素未謀面的人。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知識分子理應成為社會的警鐘,意識到社會的走向,因為一切從歷史的教育中來。特別在國勢衰弱混亂的時代,國民的教育與覺醒就顯得很重要。要讓農耕民族從靈魂深處萌生出時刻愛國的熱情,談何容易。譚嗣同希望以個人的死換來民眾之覺醒以及為光緒皇帝的悲情作一注解,畢竟看熱鬧的觀者眾多,升騰起革命血氣的勇者少。儒家倫理影響下的千年忠恕忍讓的民族之風,讓我們已經習慣了平和的生活,依託一百零三天的「維新」去改革政治大事,想盡快喚醒國民,談何容易?魯迅先生所譴責的國民劣根性,至今在我們的身上多少仍繼承和延續著。十九世紀中葉外國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緊鎖的國門,迫使中華民族必須以開放的姿態去面對世界,在世界各民族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孔孟之道實難以抵擋帝國主義的強勢入侵。
晚清政治家和全體國民應對的是華夏民族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和大危機。晚清政治失敗的責任應由當政者與全體國民一體承擔。中國政治文化缺少對國民的批判與反思。面對以近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帝國主義列強,弱小無依的百姓不足以擔負起抵抗的重任。靠太平天國不能救中國,靠義和團的激情宣洩也不能救中國。歷史在向前推進,把封建專制時代的社會秩序和政治制度都撇在身後,新的事物在產生,新的情勢在出現,中國向著民主化、現代化的目標在行進。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時代主流,向後看的、留戀舊時代的、走回頭路的力量都要被狠狠碾碎在歷史的車輪下面。
民國建立,封建時代的個體小農經濟沒有改變,農民所受到的封建剝削沒有改變。民國成立以後,袁世凱稱帝,北洋軍閥輪流把持政權……我們為此又在呼號和奮爭中過日子。袁世凱和北洋軍閥最終一個個被消滅了,抗戰中背叛民族、荼毒人民的社會黑惡勢力,也已經受到最後的審判──這也正是我們回顧百年抗爭史的緣故,也是明知道寫這段歷史已經被寫得很多很好,我還是要把自己的文字寫出來的緣故。大清帝國不只是革命黨人推翻的,也是清朝貴族用自己的手掀翻的。
終結帝制是中國歷史的大進步,這既是對一百多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回應,也是對幾個世紀之前英國工業革命的回應,是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一個無法迴避的重要節點。
一百年過去了,回溯這一百年的進與退。實事求是地說,不論清帝退位後的中國怎樣一度混亂,也不論在民主共和的道路上出現過多少次反覆,中國往前走的決心不變,方向不變。我們在過去的一百年,已經大致建構了一個現代國家的基本框架,帝制時代已經永遠離我們而去,我們知道必須有強的國才有強的家,必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清史大家馬勇說:「如果按照杭亭頓(Huntington)的分類,在我看來辛亥革命更像是協商的,體制內外在革命的威脅下形成的一種轉型。體制內遇到了體制外革命的威脅,借助這個威脅把最強硬的那一派──貴族、清王室趕出局,體制外的革命者和他們交手打了幾個回合,發現沒有勝利的可能,財政力量不足,打不下去,於是向溫和派靠攏。於是體制內外的溫和派攜手完成了一次轉型,這就是辛亥革命。這就是按照杭亭頓的理論,又形成了一個轉型。」我很贊同這個觀點,歷史的發展從來都是合力的結果,有時看似不合理,像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出現。
發展之路還需是提前認真想過的路,是為國家民族利益著想的路。
書可以寫到擱筆,但思考分析民族發展的想法不會終結,我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愛國從來就是一個國民該做的事。
張連文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維新與革命之爭
戊戌維新的往事
改革向哪裡去
李鴻章的時代
慈禧太后
張謇與他的實業救國
重呼君主立憲
五大臣出洋考察
遲來的立憲之路
糟糕的「皇族內閣」
孫中山的出場
興中會與第一次廣州起義
發動會黨革命
壯哉學生少年
革命排滿與保皇立憲之爭
融入最後革命的洪流
排滿主義的呼聲
載灃的難處
革命黨的家業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山西革命別樣的感動

第二章 中國現代化的方向
政黨政治的嘗試
議會請你站在紅線外
談民主路途遙遠悠長
中西文化的激盪和交融
軍事向西看的先河
洋洋東海看我龍旗
起伏軍閥話北洋
中國新生階級與經濟現代化
新式教育的起步
外交的孤獨身影
革新法律的三尺之劍
民族意識之旗的徐徐上升
農村社會的變革
社會風尚習俗的現代化

第三章 民國初年的政治
皇帝美夢到天亮
段祺瑞三造共和
直奉戰爭中的武人集團
民主革命的終身戰士
五四走出的中國氣節

第四章 中國現代化之路的反思
孫中山先生理想中的中國
關於農村的那些事
山西一地的「村本政治」
從政黨政治到一黨政治
魯迅筆下的中國國民性
胡適的國民性改良思路
中國現代化的真正路途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中國疆域沿革史:從夏商周到民國初年,中國地理史之開山巨作

歷史上國家統一的系統演化動力:從中國視角看分裂與統一

五四圖史:百年前的學運先驅

中國崛起需要大國心態:歷史只說明過去,不代表今日的成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