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滿額折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210 元
優惠價
90108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2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電車是香港極具標誌的特色之一,每當搭上電車,沿途港島風光在眼前一一流轉。本書作者是電車愛好者,也是收藏家,他們在書中鉅細無遺地梳理、挖掘超過百年的電車歷史,除了透過文字記錄,本書還附上逾五百張珍貴的圖片。翻開本書有如翻開一座電車博物館,上篇見證電車發展源流的基礎,下篇則具系統性地整理如電車票、電車站、電車款式等重要的發展細節。

本書的兩位作者謝耀漢(Joseph、John Prentice)曾於2017年合著過一本Hong Kong Tramways,如今推出中文版《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將斷代的百年電車歷史重新拼合,二人融合彼此對電車的熱情、豐富知識經驗,與讀者在書中一同領略電車的趣味與意義。

 

作者簡介

作者

謝耀漢
自小留意電車,熱愛研究電車資料,為海外雜誌介紹香港電車,曾接受中外媒體訪問分享電車,電車官方譽為電車活字典,於日本被譽為香港電車專家。2017年成立香港電車文化保育學會。著有《香港電車》英文版、《香港電車—城市軌跡》。

John Prentice
英國Tramway & Light Railway Society前主席。專長電車模型製作,主辦電車模型比賽讓各地愛好者交流,對世界各地電車有深入研究,特別鍾情香港電車,曾多次訪港。2017年與Joseph合著《香港電車》英文版,為補足叮叮歷史貢獻良多。

 

目次

序言一 Cyril Aubin
序言二 John R. Prentice
序言三 Tim Runnacles
自序

上篇:電車百年源流史

Chapter 1由電線車說起
1.1 興建香港電車的建議/1881-1901
1.2 香港電車的誕生/1902-1904
1.3 電車公司名稱考究/1902-1922

Chapter 2戰前電車的發展
2.1 雙層電車的出現及演變/1912-1925
2.2 杯葛電車風波/1912-1913
2.3 九龍電車的構思/1913-1927
2.4 開拓港島巴士業務/1928-1933
2.5 日佔時期的電車營運/1941-1945

Chapter 3戰後電車的發展
3.1 戰後電車/1949-1964
3.2 單層拖卡的出現/1964-1982
3.3 女售票員——電車生力軍/1971
3.4 上落及收費模式的轉變/1972-1977

Chapter 4電車新里程
4.1 新設計電車/1986-1992
4.2 旅遊電車/1986-1987
4.3 揚威海外的電車/1985-1992
4.4 電車改善計劃/1995-1999
4.5 千禧新世代電車/2000
4.6 新鋁製電車/2011
4.7 冷氣電車/2016

Chapter 5電車業務新主人
5.1 法國威立雅收購電車/2009
5.2 電車新元素/2012
5.3 民間保衛電車/2015-2017
5.4 微笑叮叮/2017
5.5 電車大使及健力士世界紀錄殊榮/2020-2021

下篇:電車發展的重要細節
Chapter 6電車歷史票中尋
Chapter 7圖解電車款式
Chapter 8電車站
Chapter 9電車路線
Chapter 10電車廠
Chapter 11電車廣告
Chapter 12電車人物口述歷史
Chapter 13電車模型

附錄一 電車營運數據
附錄二 電車標誌歷史
附錄三 電車組件操作知識
附錄四 電車公司歷任總經理

展望 電車博物館
後記 悼交通研究者——溫禮高

 

書摘/試閱

Chapter2戰前電車的發展
2.1 雙層電車的出現及演變 1912——1925

開篷雙層電車(俗稱第二代電車)
1912年,10部雙層電車面世(37-46號),由黃埔船塢Hong Kong & Whampoa Dock Company建造,是首次由本地製造商製造的新款電車。車身屬開篷式設計,車身尺寸比單層電車略短,為27呎6吋(約8.3米),下層兩側各有八格車窗,車頭有一條直樓梯連接上下層,樓上裝有2+1橫木座椅,椅背可雙向移動,下層三等客位為對坐長櫈,每部可載客50人。上層前後兩端裝有路線牌和照明燈柱,頭等乘客在車頭上車,三等乘客則在車尾上車。辛亥革命期間,大量內地人口湧入香港,使電車載客量及盈利有所增加,1913年電車公司首次宣佈派發股息惠及股東。

帆布頂雙層電車(俗稱第三代電車)
由於下層三分之一和上層被劃分成頭等,頭等乘客不時反映遇上風雨時只能擠在下層避雨,這樣無法安坐上層。為了改善問題,電車公司在1913年起,為部分車身上層添加帆布上蓋以遮擋風雨。可是1923年的癸亥風災,電車依然抵受不住猛烈颱風的威力,上層帆布被吹毀。而據《工商日報》報道,1927年一宗意外,17號帆布頂電車在中環駛往銅鑼灣途中,上層有頭等乘客將煙頭亂扔燒着帆布,引起火災,幸無人受傷。

木蓋頂雙層電車
1923年,63號車試驗木製車頂和將帆布捲簾拉下來加強遮蓋上層車廂的作用,效果理想,其後陸續安裝在開篷式電車上。同年電車公司中止歷來自行發電的安排,改為向香港電燈有限公司購買電力,這些電力以6,000伏特輸出,經過變壓後為550伏特。兩年後,新設計的全密封式雙層電車面世,逐步替換木蓋頂電車。

全密封雙層電車(俗稱第四代電車)
第一部試驗版(prototype)雙層電車是22號,車身上層以鐵架支撐,而且較下層為短,是由早期車身直接加裝上層而成,下層車門上方「頭等」、「三等」字眼維持在開篷式車身時的位置。上層側面的頭尾兩格車窗明顯較後期全密封式電車窄,直到戰後結束仍然可以見到少數這款電車行走,這是唯一可以證明是屬於早期開篷式車身。其後建造的47至80號電車目前沒有具體車身款式資料,皆因當時電車公司訂製的車底盤和摩打資料中,並沒有提及是用作安裝在新建車身還是替換舊車身,此外開篷式電車是分階段於1913年起上層加裝帆布頂,部分車身則在1923年起換上木蓋頂。從有限的早期照片上,大多難以看清楚電車號碼,而增加了辨識的難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08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