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平面設計完全手冊(第三版)(簡體書)
滿額折

平面設計完全手冊(第三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8 元
定價
:NT$ 1428 元
優惠價
87124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平面設計完全手冊》熱賣10年,再版3次,是歐美設計界長盛不衰,好評如潮的經典之作。凝聚平面設計師20年實踐經驗,嚴謹,系統,全面,為設計師提供滿滿乾貨。

這是一本真正詳盡的設計書。超600頁的典範巨著,10個章節10個平面設計的核心要點,囊括一名平面設計師需要知道的一切知識。字典式檢索目錄,結構清晰,易於查詢。書中依據嚴謹的系統邏輯,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呈現給讀者簡明而全面的知識概念解讀與真實有效的設計經驗分析。

作為具有豐富教學經驗並獲得國家認證的軟件培訓師,作者無疑是設計實踐與教學研究兩方面的高手。這本書除了全面詳盡的知識之外,還為讀者提供切實有用,即學即會的操作步驟。*引進時對操作進行合理改寫,避免中德設計軟件版本差異給讀者造成的操作困難,更符合中國讀者的需求。無論是設計小白,還是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益。它真正能幫助設計師解決幾乎所有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入門到精通,從業余到專業,全面提升讀者的設計能力。
《平面設計完全手冊》內含6000副經典與前沿的設計案例,有效提升設計品位,喚醒設計靈感,是設計師案頭的參考寶典。

重要的設計原理,無可爭辯的設計技巧,基於實踐的專業建議,這本書為讀者構建了設計認知與實踐的穩固基石,有效讓讀者從“學習者”過渡為“設計師”。

作者簡介

馬庫斯·韋格是有著20余年設計經驗的成功的平面設計師,並且是獲得Adobe認證的軟件培訓師。他對版式和設計十分狂熱,不斷開辦培訓班、舉辦講座和發表文章。

名人/編輯推薦

★亞馬遜經典暢銷書,字典級設計著作,平面設計權威讀物
★熱賣10年,再版3次,歐美設計界長盛不衰,好評如潮的經典之作
★凝聚平面設計師20年實踐經驗
★超600頁的典範巨著,10個章節10個平面設計的核心要點,囊括一名平面設計師需要知道的一切知識
★字典式檢索目錄,結構清晰,易於查詢
★切實有用,即學即會的操作步驟。無論是設計小白,還是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益。它真正能幫助設計師解決幾乎所有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入門到精通,從業余到專業,全面提升讀者的設計能力。
★6000副經典與前沿的設計案例,有效提升設計品位,喚醒設計靈感,是設計師案頭的參考寶典
★重要的設計原理,無可爭辯的設計技巧,基於實踐的專業建議,這本書為讀者構建了設計認知與實踐的穩固基石,有效讓讀者從“學習者”過渡為“設計師”

“整齊是重要的設計原則。”“和諧與對比是設計的重要
概念。”“設計的不變原則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重要的設計方法是看。”接下來,我將用近 600 頁的篇幅來解釋這幾句話,以及這幾句話對選擇形狀、選擇顏色、選擇圖像、排版和企業視覺設計意味著什麼。
平面設計有很多分支,涉及各式各樣的設計任務,如設計徽標、廣告、海報、產品目錄、報刊、圖書、產品包裝、網頁、軟件界面、引導系統等。我寫本書的初衷不是想告訴你設計出一件作品的具體步驟,而是想向你講解適用於幾乎所有平面設計分支的設計原理。只有了解這些設計原理,才能更好地設計。
在 2010 年出版的本書的版中,我次探討了“平面設計”,為廣大讀者解答了一些關於平面設計的疑惑。在第二版中,我將版的每個章節拆分並重新整合,增加了一些知識和案例,使第二版的內容更詳細全面、連貫通暢和易於理解。第二版是更加成熟的平面設計基礎指導圖書。你現在看到的是這本書的第三版,它是我再次認真審校、修正了一些小錯誤後的成果。
剛開始修訂版時,我想,再版不過是更新一些必要的信息,因為在我看來,版已經是一本優秀的平面設計基礎指導圖書了,出版後,它收獲了很多積極的反饋。那麼,除了更新一些必要的信息外,我還需要修訂哪些內容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永遠不要試圖改變一支獲勝的球隊。”
然而,當我再次對平面設計進行研究後,我發現版中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突然文思如泉涌。版出版後,我開辦了一些廣告設計培訓班和平面設計速成班,從中我獲得了很多有趣並且實用的經驗,比如哪些講解方式通俗易懂、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哪些知識需要深入講解。尤其是在廣告設計培訓班授課時,我從學員的設計實踐以及設計作品中了解到哪些平面設計知識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哪些知識是他們所缺乏的、難以理解的。這些都是我修訂版時很好的依據。
除了對版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構、拓展和延伸之外,在
第二版中,我更深入地研究了版式設計。重新研究版的內容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即使這樣,我仍相信,不斷補充新的、有價值的知識,檢驗與修正不準確的內容是十分必要的。為了修訂版,我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對它的內容
重新進行調查、研究和檢驗。第二版和版在章節安排和知識結構上有很大不同。在第三版中,我繼續深挖版式設計的問題,希望通過這一版體現我自己在平面設計領域始終堅持的設計理念。
盡管我在編寫時已經非常謹慎認真了,但我仍不敢保證這個版本毫無瑕疵。寫過書的人都知道,要多麼狂妄才敢保證自己的書毫無瑕疵!我自認為是一名面面俱到的平面設計師,但我也是一個錯別字大王。編校我的書稿對編輯和校對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出版社也許會把編校我的書稿當作對編輯和校對的能力測試:能找出書稿裡所有文字錯誤的人應該具備很強的文字處理能力。
當然,比錯別字更糟糕的是錯誤的內容。我雖然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認真檢查我寫的所有內容,但也不能避免書中出現錯誤的知識。例如,書中有些字體的出現時間就可能是錯的,因為我沒有生在那些年代,書中所有字體的出現時間都是我參考許多書籍後確定的。我相信,字體設計師和其他對字體有所研究的同行在他們的著作中的表述都是經過考證的,但他們對有些字體的出現時間也有不同的說法。這足以證明,專業人士的說法不一定準確。在平面設計領域,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釋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參考了大量書籍,基於自己的實踐經驗,才確定了每個知識點。
此外,有些主題涉及的知識超出了作為平面設計師的我的知識範疇,尤其是在探討“顏色”這個主題的時候。我不得不解釋一些光學概念,但我不是專門研究光學的物理學家,因此有些專家可能不讚同我對一些概念的解釋,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書是平面設計的指導圖書,不是光學的基礎教材。
我盡可能地將本書寫得淺顯易懂,除了個別章節外,你在閱讀本書時應該不會感到晦澀難懂。不過,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平面設計”涉及繁多而複雜的主題。
我當然也喜歡閱讀輕鬆愉快的作品。為了防止一些複雜的理論知識和平面設計特例增大閱讀難度,我在修訂時果斷把這些內容都刪除了。另外,我還把與設計實踐關係不大、從學術角度看不夠準確的內容進行了簡化,因為我想讓本書更側重於實踐應用而非理論研究。
我要感謝所有幫助我完成本書的人。首先,我要感謝露特· 拉爾斯、卡塔琳娜· 祖特爾以及萊茵韋克出版社(Rheinwerk
Verlag),在他們的幫助下,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我要感謝我的培訓班的學員,他們為我修訂本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此外, 我還要感謝我的父母和我的愛人,沒有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我不會取得今天的成績。
後,我要感謝你,我親愛的讀者朋友,沒有你對本書的支持,本書不過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廢紙。希望你喜歡本書,也希望你繼續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果你對本書的內容有疑問,也歡迎聯繫我,期待你的反饋。

目次

前 言
1平面設計
1.1 藝術創作與設計是不同的
1.2 所有被創造出來的事物不一定都能被稱為“設計”
1.3 設計的分支
1.3.1 平面設計與排版
1.3.2 攝影與插畫設計
1.4 視覺傳達
1.5 形式服從於功能
1.6 越少即越多
1.7 設計原則
1.7.1 整齊是重要的設計原則
1.7.2 以不變應萬變——設計原則
1.7.3 設計原則的作用
1.7.4 設計中的“陰”和“陽”
1.7.5 內斂與醒目
1.7.6 和諧與對比
1.7.7 軸線與比例
1.7.8 靜態與動態
1.7.9 重要的設計方法是看
1.7.10 重要的設計工具是頭腦
1.8 設計—純粹的品位問題?
1.9 學習設計
2 視知覺原理
2.1 格式塔視知覺原理
2.1.1 簡單律
2.1.2 直線律
2.1.3 連續律
2.1.4 平行律
2.1.5 接近律
2.1.6 完整律
2.1.7 相似律
2.1.8 精確律
2.1.9 對稱律
2.1.10 經驗律
2.2 眼球運動與元素的位置
2.3 圖形和基面的關係
2.4 水平線條和垂直線條給人的錯覺
2.5 幾何中心和視覺中心的錯覺
2.6 視覺錯覺
2.7 干擾效應
2.8 希克斯定律:越少即越多
2.9 透視及空間效果
2.9.1 平行透視
2.9.2 中心透視與消失點
2.9.3 空間感與縱深
3 形狀
3.1 規格
3.1.1 功能和應用
3.1.2 便於存檔
3.1.3 充分利用紙張
3.1.4 格式——橫幅還是豎幅
3.2 點、線、面
3.2.1 點
3.2.2 線
3.2.3 面
3.2.4 文本面
3.2.5 形狀
3.3 比例與寬高比
3.3.1 黃金分割比例
3.3.2 裴波那契數列
3.3.3 x ∶ y 比例
3.3.4 DIN標準
3.4 位置與重量
3.4.1 重量與視覺平衡
3.4.2 定位與視覺效果
3.4.3 徽標的重量與比例
3.4.4 多個徽標的重量問題
3.4.5 格式塔視知覺原理與重量
3.4.6 位置與動感
4 顏色
4.1 基礎知識
4.1.1分辨顏色
4.1.2 原色(基本色)
4.1.3 有彩色與無彩色(消色)
4.1.4 心理原色(心理基本色)
4.1.5 黑色與白色
4.1.6 顏色的特性
4.1.7 色感
4.2 顏色空間
4.2.1 光色與加法混色
4.2.2 色素色與減法混色
4.2.3 顏色空間
4.2.4 專色
4.2.5 CMYK 顏色空間
4.2.6 RGB 顏色空間
4.2.7 RGB顏色空間和CMYK顏色空間中的顏色數值
4.2.8 HSB 顏色空間
4.2.9 L*a*b* 顏色空間
4.3 顏色管理
4.3.1 顏色標準
4.3.2 顏色配置文件
4.3.3 顏色管理流程
4.4 顏色環
4.4.1 兩個重要的顏色環
4.4.2基本色與混合色
4.4.3 顏色環與心理原色
4.4.4 顏色環中的混合色
4.4.5互補色
4.4.6我們為什麼要使用顏色環
4.4.7顏色環的擴展
4.5 顏色設計
4.5.1 顏色和諧
4.5.2 配色工具
4.5.3 顏色對比
4.5.4 顏色與色調值
4.5.5 顏色與重量
4.6 顏色與效果
4.6.1 喜歡的顏色
4.6.2 重要的顏色及其意義
4.6.3紅色
4.6.4 藍色
4.6.5 綠色
4.6.6 黃色
4.6.7 橙色
4.6.8 紫色
4.6.9 粉色
4.6.10 褐色
4.6.11 黑色
4.6.12 白色
4.6.13 灰色
5 圖像
5.1圖像的任務
5.2 讓圖像成為視覺焦點
5.2.1 讓版式設計成為視線焦點
5.2.2 展示產品和產品特點
5.2.3 無聲勝有聲
5.2.4 比喻
5.2.5 視覺類比
5.2.6 聯想
5.2.7 超現實主義
5.2.8 夸張
5.2.9 幽默
5.2.10 敘述故事
5.3 人作為照片的主體
5.3.1 眼睛吸引眼睛
5.3.2 眼神交流與視線
5.3.3 美觀性與吸引力
5.3.4 可靠性與辨識度
5.3.5 挑選照片的標準
5.3.6 委托攝影師拍攝照片
5.4 用於企業宣傳的照片
5.5 圖像設計
5.5.1 照片和插畫
5.5.2 點陣圖和矢量圖
5.5.3 圖像中有設計
5.5.4 裁剪
5.5.5 構圖
5.5.6 照片的自由空間
5.5.7 引導視覺的線條
5.5.8 圖像的排列
5.5.9 色溫
6 字體
6.1 多樣性取代單一性
6.2 拉丁文字(字體)的早期發展
6.2.1 象形文字
6.2.2 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
6.2.3 腓尼基人與古希臘人的文字
6.2.4 拉丁大寫字體的發展
6.2.5 中世紀的字體發展
6.2.6 安色爾體
6.2.7 加洛林小寫體
6.2.8 哥特小寫體
6.2.9 圓體
6.2.10 具有棱角特徵的哥特字體
6.2.11 人文主義小寫體
6.3 字體在西方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的發展
6.3.1義大利的活字印刷
6.3.2 拉丁字體
6.3.3 數字
6.3.4 斜體
6.3.5 人文主義字體
6.3.6威尼斯的文藝復興字體
6.3.7法國的文藝復興字體
6.3.8古典主義字體
6.3.9過渡字體
6.3.10強襯線字體
6.3.11 Grotesk字體
6.3.12幾何強襯線字體
6.3.13 20世紀50年代的字體
6.3.14 20世紀60年代的字體
6.3.15 20世紀70年代的字體
6.3.16 20世紀80年代的字體
6.3.17 20世紀90年代的字體
6.3.18 21世紀的字體
6.4 字體和細微差異
6.5 字體分類(德標 16518)
6.5.1 組:威尼斯的文藝復興字體
6.5.2 第二組:法國的文藝復興字體
6.5.3 第三組:巴洛克字體
6.5.4 第四組:古典主義字體
6.5.5 第五組:強襯線字體
6.5.6 第六組:無襯線字體
6.5.7 第七組:其他拉丁字體
6.5.8 第八組:書寫體
6.5.9 第九組:手寫拉丁字體
6.5.10 第十組:具有棱角特徵的哥特字體
6.5.11 第十一組: 外來語字體
6.6 字體混合
6.5.1 字體混合的目的
6.5.2 對比與和諧
6.5.3 字體矩陣
6.5.4 字體混合方案分析
6.7 字體設計
6.8 字體管理
6.9 字體來源
7 排版
7.1 媒體類型與版式
7.1.1 小說
7.1.2 專業書籍
7.1.3 報紙
7.1.4 雜志
7.1.5 網頁
7.1.6 產品目錄
7.1.7 宣傳冊和折頁
7.1.8 期刊廣告
7.1.9 宣傳畫
7.1.10 其他媒體
7.2 紙張與背景
7.3 字體
7.3.1 可讀性
7.3.2 空間利用率
7.3.3 調校
7.3.4 字體樣式
7.3.5 小體大寫字母
7.3.6 數字的形式
7.3.7 連筆字與花飾字
7.3.8 上標、下標和分數
7.3.9 字體混合
7.4 字號
7.5 對齊方式與欄寬
7.6 行距
7.7 字符間距
7.8 詞距
7.9 轉行
7.10 文本劃分
7.10.1 段落
7.10.2 圖片說明
7.10.3標題
7.10.4 頭條標題
7.11 視覺邊距對齊
8 設計柵格
8.1 版心
8.1.1 簡單的書籍版心
8.1.2 頁碼
8.1.3 多欄版心
8.2 設計柵格的建構
8.2.1 字號
8.2.2 行距
8.2.3 欄距
8.2.4 欄寬
8.2.5 頁邊距
8.2.6 在InDesign 軟件中建構基線柵格
8.2.7 元素對齊
8.2.8 間隔較大的柵格
8.2.9 邊欄文本
8.3 複雜的設計柵格
8.4 設計柵格案例分析
9 企業設計
9.1 企業視覺設計的定義
9.2 什麼是企業標識?
9.2.1 形象
9.2.2 主導理念
9.2.3 指導原則、宣言與標語
9.2.4 企業標識組成
9.3 企業設計與企業標識能帶來什麼?
9.3.1 企業視覺設計能帶來什麼?
9.3.2 企業視覺設計的有無
9.4 僅靠徽標是不夠的——企業視覺設計的三塊基石
9.4.1 徽標
9.4.2 徽標設計的標準
9.4.3顏色與顏色空間
9.4.4 字體
9.4.5小型企業也有自己的一套
9.5 企業視覺設計的其他方面
9.5.1 次要的設計元素
9.5.2 設計柵格
9.6 企業視覺設計手冊
9.6.1 徽標及其應用
9.6.2 顏色的使用
9.6.3 字體與版式設計
9.6.4 標準越少越好
10 印刷準備
10.1 印刷工藝
10.1.1 凸版印刷
10.1.2 凹版印刷
10.1.3 膠版印刷
10.1.4 數碼印刷
10.1.5 絲網印刷
10.1.6 繪圖機
10.2 分色與分辨率
10.2.1 像素點與印刷網點
10.2.2 分辨率
10.3 色彩深度(位深度)
10.4 矢量圖
10.4.1 錨點與路徑
10.4.2 物件及屬性
10.4.3 矢量圖的優點與局限性
10.4.4 矢量圖的應用範圍
10.5 圖像的文件格式
10.5.1 矢量圖的文件格式
10.5.2 點陣圖的文件格式
10.6 挖空、疊印與陷印(補漏白)
10.6.1 挖空
10.6.2 疊印
10.6.3 漏白
10.6.4 外擴式陷印與內縮式陷印
10.6.5 文本的挖空與陷印
10.6.6 用黑色挖空與疊印
10.6.7 深黑色
10.6.8 疊印與白色
10.6.9 疊印與專色
10.7 裝訂、拼版和出血
10.7.1 印張
10.7.2 開
10.7.3 裝訂
10.7.4 拼版
10.7.5 出血
10.8 印後加工與整飾
10.8.1 紙張類型與克重
10.8.2 印後加工
10.8.3 表面整飾
10.9 專色
10.10 顏色管理
10.10.1 顏色的呈現
10.10.2 計算機顯示器校色
10.10.3 印刷中的顏色呈現
10.11 顏色工作空間
10.11.1 打樣(校樣)
10.11.2 排版軟件中的顏色管理
10.12 PDF文件
10.13 結束語:設計的指導原則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4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