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非自然死亡(簡體書)
滿額折

非自然死亡(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為一名法醫病理學家,理乍得·謝潑德要解決的問題只有一個:這個人是如何死亡的?
從“9·11”事件、巴厘島爆炸案、倫敦七七爆炸案,到亨格福德連環殺人案、戴安娜王妃車禍案等,《非自然死亡》記錄了謝潑德執業至今所經手的國際要案,講述了案件背後不為人知的關鍵細節。
書中還詳細呈現了一些頗受爭議的案件的始末,例如殺嬰、種族主義謀殺、偽裝成正當防衛的謀殺等。謝潑德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術,找出證據,將兇手繩之以法,使無辜者沉冤得雪。
常年與死亡打交道,使謝潑德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煎熬。但是,對他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忠實地傳達死者的微弱聲音是法醫的職責。

作者簡介

理乍得·謝潑德(Richard Shepherd)
謝潑德就讀文法學校時,他的同學偷偷把一本醫學教科書帶到課堂傳閱,這讓謝潑德第一次了解到犯罪與謀殺的世界,也是他立志了解人類各種死亡形態的起點。謝潑德於1977年取得行醫資格,1987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成為一名法醫病理學家。之後,他加入倫敦蓋伊醫院的法醫部,這是當時英國最好的法醫部門之一。執業以來,謝潑德參與調查國內外數千起非自然死亡案件,他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使其至今擁有國際聲譽。

名人/編輯推薦

1. 傳奇法醫回顧四十多年職業生涯,再現國際要案震撼現場。從連環殺人案到恐怖襲擊,從王室成員之死到改變英國社會的襲擊事件,法醫謝潑德走入疑案深處,運用專業所長,堅持探求真相,忠實傳達死者的聲音。
2. 來自法醫學權威的硬核科普,修正普通人的常見誤解。關於死亡與尸體,你在影視劇和小說中看到的場景錯得有多離譜?人死後,尸體究竟會發生哪些變化?法醫謝潑德以精準的科學語言,描述了尸體變化的全過程。《非自然死亡》呈現了真實的法醫病理學實踐,本書將一一修正人們關於驗尸的常見誤解。
3. 科學與文學的結合,理性與情感的統一,“一本打開就再也無法放下的書”。《泰晤士報》年度圖書,BBC誠摯推薦,亞馬遜萬人好評。

書摘/試閱

那是一個冬天,我被警方叫到一戶住家,一位老婦人赤身裸體蜷縮在桌子底下。警方認為案件涉及刑事犯罪,現場看起來的確像是有人在翻找財物:抽屜壁櫥大敞四開,東西丟得遍地都是。很多輕便家具甚至被掀翻在地。
“屋裡面好冷!”我對一名警官說道。雖然前一天的氣溫有所回升,但這老宅大屋內依舊寒氣逼人。
“濕氣太重,”他表示同意,“讓人感覺更冷。”
“她沒有開暖氣嗎?”我問道。
警察搖了搖頭。“沒有中央供暖。”
這時一位警探聽到了我們的對話,他說:“受害者或許想要生火,但還沒來得及,入侵者便進來了。”
我們在房頂很高的房間裡環顧四周。壁爐地面被清掃得幹乾淨凈,顯然沒有人曾試圖在這裡生火。角落裡放著一臺老舊的雙管電暖器,但並未插電。
我再次將目光對準傾倒在地的書架,以及地上散落的東西——書籍、藥品、小玩意兒、紙牌——旁邊的小椅子,曾經整理好如今卻雜亂無章疊壓在地毯上的舊報紙。我又看了一眼彎腰駝背、呈防衛姿態的女性遺體。受害者瘦得可憐。整個場景看起來令人心酸。
“她的健康狀況怎麼樣?”我問道。
“還不清楚,醫生。”
“有沒有向鄰居打聽過情況?”
“有,但鄰居對受害者了解不多,她總是獨來獨往。隔壁有人反映,她有點情緒不穩定。”
警官點了點頭:“保潔員也說受害者絕對失去了理智。”
情緒不穩定。失去理智。健忘。不知道當天是周幾。諸如此類。
廚房裡放著幾塊發霉的麵包。一聽尚未開封的沙丁魚罐頭。一個開罐器。一罐橘子果醬。一把麵包刀。果醬的蓋子處留有一些奇怪的痕跡,看起來應該是有人試圖用麵包刀或開罐器撬開。冰箱裡塞著一些信箋,大部分是傳單或公共事業部門寄來的發票。
我不再拐彎抹角,說道:“癡呆。”
“我們推測,受害者可能將入侵者當作自己失散已久的兒子或者別的什麼人,”警探表示,“她或許還打開門,熱情地擁抱了兇手。沒有闖入的痕跡,走廊裡也沒有廝打的跡象。”
“發現受害者的是誰?”我問道。
“保潔員。”
“對,因為保潔員早上沒辦法進屋,就給警方打了電話。她說這位老太太腦袋缺根弦兒,或許此時並不在家,說不定出去溜達了。”
“保潔員一般多久來一次?”
“一般一周一次,但她剛剛休了兩天假。”
負責現場勘驗的警官在仔細察看廚房的門。
“我們已經完事了,你想移動尸體嗎,醫生?”
“收獲大嗎?”警探問他。
“沒有,到處都是受害者自己的指紋,沒有發現入侵者的任何痕跡,他肯定是戴手套了。”
我轉向那名警探。
“在我看來,根本就沒有入侵者。”
他吃驚地看著我。
我說:“她是被凍死的。”
屋子裡的四名警官一言不發。
“我認為這位女士死於低溫。她可能喪失了心智,或者不具備足夠的身體條件去開電暖器,更別提點燃壁爐了。”
盯著我的那名警探拼命地搖著腦袋。
“這個季節?拜托,”他說道,“哪有那麼冷!”
如果要死於低溫,就必須在嚴寒時節跑到山裡面,這顯然是種誤解。年老體弱者(實際上包括年幼者在內)都可能在室內溫度約10℃左右的情況下死於低溫,即便室內溫度高於10℃,如果外面冷風呼號,或者室內有明顯的過堂風,也足以致命。
如果體核溫度低於32℃,人的心率及血壓都會下降,並會造成意識模糊。如果體溫低於26℃,則此人必死無疑,盡管有報道稱,一個體溫僅有18℃的人最終康復,不過此人因為凍傷被迫截肢(在法醫學領域,經常會遇到所謂“孤例”,而辯方律師則會抓住這種偶發情況不放,試圖將其描述為一種常態)。
令人吃驚的是,低溫並不是非常罕見的致死原因。受害者包括不慎跌入刺骨海水中的失足者、在公園露宿的醉酒者,或者無人照顧的幼兒。不過,大部分受害者都是老年人。或許是認為自己無法負擔供暖費用(可能真的負擔不起),或者因為生理或心理原因沒有辦法開暖氣。有時候,失溫只是一個抑鬱的、對溫飽乃至照顧自己都漠然的人走向悲劇的最後一步。
本案中,兇案組的警察拒絕接受無人入侵這座房屋的結論。
“看看這個地方的狀況,醫生!鬼才知道他拿走了什麼,幾乎都翻遍了!”
“她為什麼沒有穿衣服?我可不希望你最後發現這個畜生侵犯了受害者……”
我說:“我認為她是自己脫下衣服的。”
“因為她很冷!”
“別鬧了,醫生!”
“我想,你認為是她把自己的東西扔得到處都是?”
但是,在我看來,這屬於典型的臨終末期異常綜合征。這位年邁的女士顯然屈從於低溫所引發的怪異的反常直覺。低溫受害者會脫去自己的衣服。有幸存者表示,隨著體溫降低,自己反而感覺很熱,認為脫去衣服是完全合理的降溫辦法。這是低溫受害者的普遍反應。另外一種不太普遍的綜合征便是有些受害者會躲藏起來,例如,躲在角落裡、桌子下面。而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推倒家具或者清空低矮抽屜裡或架子上的東西。
對於這種臨終末期異常綜合征,兇案組的警察們將信將疑。警探堅持認為,我能在驗尸時找到兇案的證據,而事實上,我知道自己的理論很難被證明。低溫在死後極難診斷,因低溫而死或死後失溫,這兩者的表現幾乎雷同。某些時候,的確存在一錘定音的體表特徵,例如白人膝蓋或手肘處出現了棕紅色的變色跡象。另外一個關鍵證據,則在於死者胃黏膜存在大量的細小深色潰瘍。
讓我如釋重負的是,上述跡象在本案中均可找到。我可以確定,是低溫導致了死亡。雖然我對自己的理論得到證實而略感欣慰,但同時又為真相感到莫名的沮喪。這位獨自生活並去世的年邁女性,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阿姨以及她們的朋友,那些孑然一身、生活在英國北部的女性。當我小時候在那裡度假,這個年老單身女性組成的世界曾代表著堅不可破的友情、親情、社群與支持。如果她們沒辦法照顧自己,就需要別人來照顧,但依然處在社群中。這位死去的老婦人沒有辦法得到類似的支持。她實際上死於無人照料,或者是自我放逐。但無論是朋友、家人還是社群,都沒有給予她足夠的關懷,才導致悲劇最終發生。從梳妝臺上擺放的相片來看,死者應當是某人的母親、姑婆或祖母。這些人在哪裡?為什麼這些親屬似乎根本不關心她?她現在死了,他們會關心嗎?
雖然一直以來我覺得很難應對遺屬的情緒,但第一次,我真的希望見見死者的家屬。我要告訴這位老婦人的子女,他們的母親到底是怎麼離開這個世界的。但遺屬並未主動與我聯繫。死因調查的時候,甚至無人到場。在采集了進一步的證據後,驗尸官接受了我給出的死因認定,裁斷這是一起意外死亡:癡呆導致了失溫。只有我、一名年輕警官以及驗尸官聽到上述裁斷。這個生命的終結是如此可悲,如此孤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