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劍宗讀書法:金克木的習學之道(簡體書)
滿額折

劍宗讀書法:金克木的習學之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0 元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8726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金克木先生以小學文憑而終成北大教授、一代大家,成於其時代其經歷,更成于其習學有法。黃德海拈取金克木人生中的關鍵節點、學思轉捩,以“學習時代”為關鍵詞,掃描其家庭教育、學之所悟、貫通轉折,奠定全書的根基――這是具體個人學習的時代,更是每一個個人從時代中學習。“讀書方法”則由文字的書、案頭的書引申開去,以格式塔、望氣等看似抽象,實則有章可循的方法,將“讀”作為觀人、察世、審物的概括,以之而神游文化、接通天人。這樣的“劍宗讀書法”,可以在特定(或者可能是每個)人生階段鼓勵人銳意進取,堪與“以不充分的已獲得條件判斷全域”主張並傳。本書與黃德海在作家社出版的另兩部作品可以參照閱讀:與《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合璧而觀,是金克木先生的人生、習學的探看,更是今年金克木先生紀念活動的重要資糧;與《書到今生讀已遲》對照,則是滔滔學海中,取一瓢而飲之路徑之樂趣。

作者簡介

黃德海

《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著有《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世間文章》《詩經消息》《書到今生讀已遲》《虛構的現藝》《馴養生活》等。曾獲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第十七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文學評論家”、第三屆“山花文學雙年獎·散文獎”。

名人/編輯推薦

觀傳統在一位學人身上所成之象、所傳之劍

隨一代大家流觀世間,遍覽萬物,讀破諸書

 

從習學的角度,照見自身的可能性

小引

 

《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完成後,我覺得把自己能力範圍內能辨認出的重要問題,都放進書中了,本不擬再寫跟金克木相關的文章。可老先生的讀書和習學之路太獨特了,對當下的教育問題啟發良多,不單獨掘發出來,草草看過太過可惜,因此還是不避嫌疑,連續寫了七篇與此相關的文章,期望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除了這連續的七篇,還有關於金克木香港佚文的一篇,跟這組文章關聯緊密,就一起放入正文。附錄三篇,是不同時期的文章。《塵灰裡的大作》寫於近二十年前,記當時讀完《甘地論》的興奮,雖經修改,難脫當時的生澀之感。《彷彿明暗山》是所編《明暗山——金克木談古今》的代序,模仿老先生聲口來寫,當然只具形而難入神。《讀〈金克木集〉隨札》是七篇文章之外的筆記,不少問題很重要,但我無力寫成文章,只好以札記的形式保留一點痕跡。另一篇相關文章,《有這樣一個老頭》,是所編《“書讀完了”》的序言,很容易見到,也已收入《書到今生讀已遲》,本書不再收入。因寫作時間不同,書中部分引文略有重複,為免傷及單篇文氣,就不再刪簡了。

書中文章,均與金克木的學習和讀書方式有關,用“譬喻量”(upamāna)來說,部分可以比擬《笑傲江湖》中的“劍宗”——無論一個人的基礎如何,都不妨嘗試觀其整體,深入具體,執今而為,如此方能拋卻輜重,單騎直進。全書完成前後,有機構聯繫線上講演,以《劍宗讀書法猜測——從〈“書讀完了”〉談起》應之。錄音稿拿到後,大加刪削整理,眉目始得清晰,主題漸漸顯現,因用為代後記,並採截以為書名。

副標題中的“習學”二字,似已成專門術語,這裡是“學而時習之”中“學習”二字的倒轉。朱熹注《論語》:“學之為言效也。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鳥數飛正是卓越的仿效。習以引學,用此揣摩“劍宗”之義,或許可以得其彷彿。

印度的《奧義書》,原義是“近坐”(upanisad),意思是師徒坐在一起秘密傳授。我們無緣親隨金老先生經行,當然也就听不到什麼秘不示人的奧義,只能臨風寄懷,遙想風標,用這些間接的文字來手追心摹——不知這能否算得上“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黃德海

2021年9月9日

目次

目錄

小引 1

家庭教育與時代消息
——金克木的“學”之一 1
三次驚喜、一次會通和兩次轉折
——金克木的“學”之二 23
新舊與師從之間
——金克木的“學”之三 40
敢遣春溫上筆端
——金克木的幾篇佚文 65
猶將爝火照琴弦
——金克木的讀書方法之一 87
往時聖哲經行跡
——金克木的讀書方法之二 109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金克木學天文 135
深厚的解說
——金克木的文化神遊 159
金克木解李約瑟難題
——晚年思路之一種 180

附錄
塵灰裡的大作
——關於《甘地論》 195
彷彿明暗山
——《明暗山——金克木談古今》代序 204
讀《金克木集》隨札 211

代後記劍宗讀書法猜測
——從《“書讀完了”》談起 226..

書摘/試閱

家庭教育與時代消息

——金克木的“學習時代”之一

 

1985年,三聯書店出版了一本白色封面的小冊子,題名《舊巢痕》,作者署辛竹。小冊子看起來像回憶錄,奇怪的是,書前“小引”的語氣卻顯得在虛實之間:“我有一個曾經同我形影不離的朋友。他喜歡自言自語似的對我談他的出身和經歷,說話時沉沒在回憶之中幾乎忘了我這個聽話人的存在。這些斷斷續續的彷彿獨白的談話,本來不曾引起我的興趣,而且聽得久了更不覺有什麼新鮮;卻不料這位朋友竟先我而向世界告別;在懷念故友的心情中,我才漸漸把那些聽熟了的片斷故事和人物聯綴起來。”

1997年,文匯出版社重版該書,這次變成了評點本,在此前的基礎上加了回目和評說,署名方式也變成了拙庵居士著、八公山人評、無冰室主編。熟悉金克木的人都知道,辛竹是他常用的筆名之一。他晚年編訂附註的舊體詩集,集名為《拙庵詩拾》。《送廖君奉母東行兼呈相知諸友十首》自註有云,“'公山'指淮南八公山,故鄉所在”。由此,則拙庵居士、八公山人均為金克木的化名,一人分飾兩角,自作自評,自嘆自笑。加上編輯吳彬假名無冰室主寫“編者的話”,戔戔小冊竟有了小說的感覺。

後來金克木曾自問自答,解釋這本書到底是回憶錄還是小說,更加混淆了作品的文體界限:“小說體的回憶錄,回憶錄式的小說,有什麼區別呢?真事過去了,再說出來,也成為小說了。越說是真的,越是要人以假當真。越說是虛構,越是告訴人其中有真人。”有意思的是,《舊巢痕》的評點裡,還提到過寫作的初衷,“寫此書於七十年代末,為給上山下鄉兒女知道前代的事,不為發表。過了三年才有出版之議,所以不像小說也不足為怪”。不過,無論金克木怎樣混淆文體界限,這書底色的回憶錄特徵不會消失。值得琢磨的是,反复在文體上做文章,金克木想傳達的究竟是什麼?

1997年底,金克木為新書《莊諧新集》寫序,提到自己晚年寫作的因由:“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我發現自己身心俱憊,確已步入老境,該是對自己而非對別人作檢查、交代、總結的時候了。於是我從呱呱墜地回憶起,一路追查,隨手寫出一些報告。”追查的各種問題,曾在《比較文化論集》自序中透露過:“我從小學所受教育中得出一些問題:為什麼中國這樣一個文明大國卻會受小得多的日本的欺侮呢?……為什麼連文字都從中國借去的日本竟然能'明治維新'成功,而堂堂中國的'戊戌變法'卻歸於失敗呢?……我想,一定要知道華盛頓、林肯、拿破崙、俾斯麥、愷撒等人自己怎麼講話以及講了些什麼?總是想對於像中國和不像中國的國家追根究底,想懂得那裡的人是什麼樣子,怎么生活,怎麼思想的,以和我自己及周圍的中國人對照。總是想追本溯源,看現代外國的所謂文明是怎麼來的。”

金克木晚年寫下的各種文字,差不多都可以看成這追查的結果:“我追索兒時的問題,由今而古又由古而今,由東而西又由西而東,過了幾十年;世界和中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前面所說情況已成歷史;問題也不能那樣提了,但不等於解決。……這些文章可以說是我在七十歲時回答十七歲時問題的練習,只是一些小學生的作業。這些習作也算是我交給我的小學老師和中外古今的,可得見與不可得見的,已見與未見的,各種各樣的,給我發蒙的老師們的一份卷子。”更重要的是,這個追查過程讓金克木意識到,單靠書本無法完整認識世界,他長大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原先“在中國所遇到的各種人也都是我的發蒙老師,教過我不少知識。這樣我才自己以為有點'恍然大悟',原來死的書本記錄是要同活的人聯繫起來才能明白的”。

我很懷疑,金克木之所以有意含混《舊巢痕》的文體,就是為了開闊作品的理解空間,讓讀者在註意書本的同時留意人物,從而觀察他身經的時代,綜合考慮一個時期的基本社會風貌和人的各種潛在心理。《舊巢痕》從他出生寫起,因為他“是在中國的新舊文化互相猛烈衝擊中出生的。兒時所受到的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中充滿了矛盾。在家裡一面念'詩云''子曰',一面認ABCD”,古今中外的混雜思潮,具體而微地體現在一個小城的孩子身上。

 

明末清初農民大起義,社會動盪,金克木遠祖自四川流落至安徽壽州鳳臺縣。道光年間,高祖遷至壽州城內。太平天國末期,曾祖歿於苗沛霖攻打壽州之役,清朝明令褒獎,並恩賞其祖父秀才頭銜。祖父“竟不肯藉此進一步應考,也不肯利用這個去走動官府,卻躲在家裡不出來,只極力培養他的下一代獨子。他自己四十多歲就死了。他的獨子卻考取了秀才,又補上了廩生,每月有官費,而且有資格給考秀才的童生作保人以取得報酬。他於是成了教私塾的教師,還常常做些詩文,有了點名氣”。儘管不是世代書香門第,但從曾祖到父親這一代,也算得上讀書之家了。

1894年,金克木父親受老師之邀赴軍中,未至而邀者已隨丁汝昌、鄧世昌殉國。為師理喪時,因表現仗義,獲得推薦,從而結識軍門,先後謀得幾處“卡子”。“曾國藩和李鴻章在打太平天國和捻軍時,為籌軍餉設了很多'釐金'關卡,在水陸碼頭商旅必經之地設上'卡子',派一個官吏,帶上差人和扛槍背大刀的兵,攔路抽稅。”從“卡子”上賺了一筆錢,金父“就照當時清朝的公開賣官條例,花錢'捐班',買到了一個縣官之職”,管轄地是江西萬載。儘管是末代皇帝的末代縣官,仍然不乏文字或口頭逢迎,而即便從這些略顯誇張的話裡,也能感受到豐富的時代消息。如興建近代機構,“興警察軍,設習藝所,建城鄉中小學堂及師範傳習所,預籌經費,規畫久遠”;如開辦學校,“州治設中小學堂五所,八鄉陸續增建,皆賴公督訓而成”。

金克木出生的1912年,父親五十九歲,生母十九歲。生母是江西萬載縣人,生於鐵匠鋪,為丫環收房。這一年中華民國成立,金父已不再是縣官,且被扣押抄家。轉過年來,金克木還不到一周歲,父親就突然離世了。遠在河南的異母長兄歸來善後,並帶回了包括大嫂在內的數口之家。

其時,依仗自己的聯絡之才,長兄的事業正如日中天。一位網羅人才的大公子發現大哥“不是尋常之輩,很有點經濟韜略,雜學旁通,是封建傳統中的非凡人物,絕非一個文人或學究。大概不消多日,兩人心照不宣,大老爺棄文就武,由教書而秘書,由文秘書而武秘書”。因父親去世,只好暫時回家“守制”,卻“毫不猶疑地進行活動”。大嫂是官宦人家出身,見多識廣,回家處理喪事,恰好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兩句話禀明婆母之後,她就一手掌握大權,安排一切”,其精明果敢有類鳳姐。“不消多少天,在一對能幹夫婦的全權指揮下,全家連同所有的家私一起上了大船,還掛上某府、某堂的號燈,浩浩蕩盪由江西回安徽去了。”

回到安徽,大哥繼續出門闖蕩,大嫂留在老家。金克木身邊的生母、嫡母、大嫂和二哥、三哥,就都成了他最初的啟蒙者。三歲左右,金克木開始學說話,“我探索人生道路的有意識的學習從三歲開始。學說話的老師是從母親到大嫂,學讀書的老師是從大嫂到三哥”。生母最早跟金克木語言交流,“當她教我叫她那個寫不出來的符號時,她是教我說話和對她做思想交流”。除了母親,大嫂是教金克木說話的第一位老師,她“說話的特點是乾淨,正確,說的句子都像是寫下來的。除了演講、教課、辦外交以外,我很少聽到人在隨便談話時像大嫂那樣說話。她不是'掉文',是句句清楚,完整”。

這一家人說話,稱得上五花八門。“我的生母是鄱陽湖邊人,本來是一口土音土話,改學淮河流域的話。……嫡母說的也不是純粹安慶話,雜七雜八。回到老家後,鄰居,甚至本地鄉下的二嫂和三嫂都有時聽不懂她的話,需要我翻譯。她自己告訴我,她的母親或是祖母或是別的什麼人是廣東人,說廣東話,還有什麼人也不是本地人,所以她的口音雜。”大嫂是河南人,“講的不是河南土話,是正宗的'中原音韻'吧”。兩個哥哥和其他家庭成員,說的則是安徽壽州話。

這樣複雜的方言系統,讓金克木學說話的過程很有獨特性,“我學說話時當然不明白這些語言區別,只是耳朵裡聽慣了種種不同的音調,一點不覺得稀奇,以為是平常事。一個字可以有不止一種音,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說法,我以為是當然。很晚我才知道有所謂'標準'說話,可是我口頭說的話已經無法標準化,我也不想模仿標準了”。金克木後來沒有任何畏難情緒地學各種外語,是否跟他從小習慣各種方言的轉化有關?

學說話與學讀書相關,“讀書也是說話,當大嫂教我第一個字'人'和第一句話'人之初'時,我學習了讀書,也學習了說話”。從此,大嫂開始教讀《三字經》,“她梳頭,讓我看著書,她自己不看,背出兩句,叫我跟著一字字念,念熟以後背給她聽”。如此這般,上午讀書成了金克木的日常功課。“他每天得一枚'當十'銅元,一直到他把整本《三字經》讀完,沒有缺過一次。中間大嫂曾反复抽查,讓他連續背誦,都難不倒他。不過大嫂並沒有給他講內容,只偶爾講講,例如,'孔融讓梨',說,'融四歲能讓梨',你也四歲了,要學禮節。”過了將近三十年,金克木在印度佛教聖地跟憍賞彌念梵文詩,“開頭他也是讓我看書,他背誦,吟出一句原文,再改成散文句子,再作解說,和中國與印度古書中的註釋一模一樣,說出來的就是散文,吟出來的是詩”,讓他恍然覺得和大嫂當年教他《三字經》的情形相仿。

這或許是印度和中國共同的傳統講授方式,背誦為主,講解為輔,禮俗也滲透在講解裡?這種教學方式,受新潮影響的三哥不以為然,偶爾在回家時實行新式教育法。“在他念了一段書以後,上新學堂的三哥認為這樣死背書不行,買了一盒'字塊'給他。一張張方塊紙,正面是字,背面是畫。有些字他認得,有些字認不得,三哥便抽空教他。他很快念完了一包,三哥又給他買一包來。”這樣新舊方式交替著教了一段時間,四歲多的時候,金克木“念完了《三字經》和一大盒'字塊',可是不會寫字,不會講”。按傳統教育方式,《三字經》以後,應當是《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但這時發生了一件事,致使金克木的傳統發蒙中斷,教育轉向了另外一條軌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