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滿額折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寫人間悲歡、診間百態
揉合「醫學專業」與「人文素養」的深刻人生智慧

用感情的醫師,醫病也療心
豐滿盈溢的職涯,積累深刻的生命體悟

張德明醫師行醫四十年,曾任三軍總醫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卸任之後仍堅守崗位,繼續服務眾多患者。他的專業,讓他於二○二二年榮獲風濕界最高榮譽「美國風濕學院大師獎」(Master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此獎自一九三四年創立以來,首次頒給臺灣人。

除了頂尖的醫學專業,張德明醫師還練就一顆貼近患者的心,因此他不只治病,還療心,兼具專業與愛心。他將生活中的領悟,診間裡的見聞轉化為溫暖的文字,並配以多幅畫作,抒發醫者的關懷與省思。

☆寫真實的生命與生活☆
人間,如在棋局裡,恍惚間,不知道是下棋的人還是棋子,或者時有角色互換,或根本局外的遊遊蕩蕩;我撕心掏肺的訴說,也只是想讓自己感動再感動別人,讓世界充滿真善美,或體認真善美。
診間,則是社會的縮影,各式樣的人擁擠排列,都帶著疑惑痛苦而來。醫者能做的,常也只是減輕而已。像啜飲一杯咖啡,有苦澀、有回甘、可能滾燙、可能冰涼,卻都是生老病死的大事,喝下去,但盼能調和得入口平順、舒暢淡逸。
其實診間如同人間,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都好多的故事,我們在故事中學習、在悲歡離合間成長。
──張德明

好評推薦
臺灣擁有不少優秀醫師,但我們需要更多如張院長一樣,兼具專業與人文素養「之間」的醫者,那真就是提高了醫療的文明程度,更增加了病友的福氣。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讀張院長的書,有太多的共鳴!每一時刻都認真感受,才能有這樣觸動人心的文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散文作品。
──梁賡義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作者簡介

張德明/作者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博士、美國風濕學院院士,曾擔任三軍總醫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醫療專長為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免疫、痛風,著有《醫中有情: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的行醫筆記》、《看懂風濕免疫:教你正確對抗風濕、應變新冠病毒!》、《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面面觀》、《痛風》、《過敏免疫全書》、《完全解析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治照護全書》、《張德明院長風濕免疫疾病診療室》。

從醫師到院長,他秉持「當醫師就是終身職」的初心,醫治病人,照護大眾醫療。做為醫者,不僅要細察病因,更要體察人生,他在「人間」與「診間」之間,書寫醫之生命。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博士
美國風濕學院院士

現職:
國防醫學院榮譽教授
陽明醫學大學臨醫所合聘教授
臺北榮民總醫院醫事顧問
臺北三軍總醫院醫療顧問
臺灣醫院協會理事
臺灣內科醫學會理事兼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
臺灣醫學教育學會監事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諮詢委員會召集人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名譽理事長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國立陽明大學副校長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
國防部軍醫局中將局長
國防醫學院院長
三軍總醫院院長
臺灣醫學中心協會理事長
臺灣內科醫學會常務理事、監事召集人
中華民國公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
臺灣醫學教育學會監事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理事
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連續11年
國防醫學院傑出研究獎共8屆
國防醫學院優良教師獎
陽明醫學院優良教師獎
國防醫學院優良導師獎
默克基金會研究獎
臺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2000)
國家生技品質標章 (2004)
商業周刊評選百大良醫(2009)
國防醫學院北美校友會傑出成就獎 (2009)
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獎章(2014)
行政院服務獎章
臺灣風濕病醫學會大師獎
美國風濕學院大師獎
已發表專業論文270篇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推薦序
綜合「人間.診間」及「之間」的張院長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一)揉合「醫學專業」與「人文素養」
張德明院長曾擔任三軍總醫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完整歷練軍系醫療體系重要職務,二○一五至二○二○年擔任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卸任之後仍堅守崗位,繼續服務眾多患者。認識他時,就是院長,在眾多稱呼中,以院長最親切。
張院長從醫大半生,除了頂尖的醫學專業,還練就一顆貼近患者的心,因此他不只治病,還療心,兼具專業與愛心。這都要歸功於他熱愛文學、藝術,積累深厚的人文素養。
他將日常所見、所思、所感轉化為文字,發表在臉書粉絲專頁「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每篇文章還搭配畫作。二○二○年,他將文字與畫作集結成書《醫中有情: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的行醫筆記》。
這兩年來,張院長又累積了許多好文與畫作,出版新書《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內容分兩輯:「人間」、「診間」。「人間」寫生活中的美好、與親愛家人的相處,以及世間百態,一花一草、山邊水涯都能讓他有所觸動與省思;「診間」寫與病人之間的互動,文中不乏已跟著他二、三十年的老病人,都是因為張院長在問診之間能夠深刻體察病人的心情,幾句關切的話就化解不安的心緒。

(二)「之間」的引述
因為作者是兼諳醫學專業與人文素養「之間」的院長,想起自己初次認識「之間」這二個字的重要性。
那就是一九五七年在臺中農學院(現在的中興大學)讀大三時。國學大師徐復觀是我們的國文老師。他對我作文印象還好,就找我代為校對他即將出版的重要文集。老師的時論素以氣勢磅礡、論述強勢聞名。心中想到如果能學到一些老師的論述本領該是何等幸運。
書名很新鮮,《學術與政治之間》,我認真細讀校對,收穫重大,也真正體會到「之間」的意涵。那就是「學術」與「政治」這二個題目(領域)之間的相互關聯及相互激盪。老師居然還在自序中謝謝這個學生的校對。
三年後去美國讀書就發現,研究所中剛剛興起的「科系整合」領域(Inter- disciplinary fields),後來在我任教的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把經濟理論與教育特質結合,開設了一門「之間」的新學科「教育經濟學」(Economics of Education),就是在討論經濟與教育之間的相互關聯。一九八○年初也把「教育經濟學」介紹進臺灣幾所大學課程中。
臺灣擁有不少優秀醫師,但我們需要更多如張院長一樣,兼具專業與人文素養「之間」的醫者,那真就是提高了醫療的文明程度,更增加了病友的福氣。

推薦序
引人共鳴深思的散文作品
梁賡義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和張德明院長認識十年餘,時任國立陽明大學(目前是陽明交通大學)校長,他是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榮陽本就一體,加上理念相同,合作愉快,而成為好朋友。
張院長從小喜歡文學藝術,愛看書、愛寫作,也愛繪畫,讀醫科卻偏愛文學。自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一職卸任後,他仍行醫不輟,當然最愛的閱讀、寫作與繪畫,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養分。
自二○一四年起,張院長即開始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與眾多讀者分享最新的「醫藥新知」、心有所感的「心靈對話」,搭配畫作或攝影,每一則都能看見他在專業上、在生活上的用心感受與享受,而每一幅畫都有畫龍點睛之妙。我每篇必細讀,並和好友「分享」,可算是頭號粉絲。
二○二○年,他將多年來在粉絲專業上發表的文章與繪畫集結成書:《醫中有情: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的行醫筆記》,這些觸動他的大小事化成優美的散文,讓人體悟到,要成就一位好醫師,專業之外,不能沒有人文素養。
時隔兩年,他再推出新書《人醫之間:張德明醫師的理性與感性》,內容分為「人間」、「診間」:「人間」寫生活中的點滴、行旅間的感動、親愛的家人、疫情下的體悟、對自然的禮讚;「診間」用幽默細膩的筆,描繪形形色色的病人,在專業的診療之外,他用溫暖機智的話語,化解病人的憂慮,為他們帶來無限的勇氣。
讀張院長的〈享受?退休?〉特別有感。再過幾個月就將卸任現職,朋友說:「恭喜,退休是人生大事,要幫你慶祝一下。」我的回應是:「卸任不是退休,希望仍有機會做些有意義的事。」如文中所言:「什麼叫退休?……什麼叫享受生活?……我一直都很享受好嗎!」年齡只是一個數目字,保持年輕的心,比什麼都重要。整本書一路讀來,有太多的共鳴!
讀張院長的書,每一時刻都認真感受,才能有這樣觸動人心的文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散文作品。

目次

推薦序 綜合「人間.診間」及「之間」的張院長/高希均
推薦序 引人共鳴深思的散文作品/梁賡義
自 序 以畫配文,寫真實的生命與生活

輯一 人間
一日雙山
兒子再見
疫情假期
落雨松/落羽松
祝福
藍白
八斗子聽潮
紅磚牆
小樹
兒孫
花傘
享受?退休?
聖誕快樂
康乃馨
豐美的年假
豐美的年假(續)
人類與病毒的戰爭
面對生命
疫苗接種
省思
使君子
退後原來是向前
婆媳
窗外
奧運
父親
桑葉黃了
淡水河畔觀音山
亞馬遜介入健康照護的省思
電梯驚魂
兒子的床單
花穿白袍
雨中開車
破洞是眼睛
新年快樂:虎年行大運
抽籤記
旗魚米粉湯
父耶子系
寫給情敵:衰人就是矯情

輯二 診間
來錯了地方,看不對人
千萬別往心裡去
看電視
婚魘
若能真往心裡去
紅錢鼠
臉紅
朦朧的門診
農曆年前的最後一診:尾牙
軍法官的當年
銀屑婚紗
老師傅的一雙眼
科技業
做飯是基本
隨緣而定
再見
一定要活很久(上)
一定要活很久(下)
福氣啊
說個分明
不差那一眼
強者
得失一念
遲緩兒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不要再唸了
馬拉松
視障
找時間休息
掛了號就好了
老鷹之手
抬頭紋
無言的深情
燻黑的肺
深層的痛
做婆婆
終得偕老
跳脫泥沼
診間如同人間
魔鬼你也救
小行李箱
五樓孤鳥
比醫師還厲害
虎年的話
幫她弄好一點
一診雙孕(上)
一診雙孕(下)
存錢買輪椅

氣象員
腦麻病人的媽媽
不要再等到下輩子
媽媽樂
人生不應該只有疾病
笑一個
等待疫情平息花好月圓的一天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一日雙山
陽光由紗簾慵懶的探身進來,柔柔煦煦的撒一地斑駁,沒有溫度,只有亮度,硬撐開閉著的雙眼,是長假的一天,是一天的開始,煩惱著何去何從。
很難在城市裡悠然忘我,樂山悅水,但水茫茫的太遠,猜還有大量車流前呼後擁;非水即山,沿故宮邊的小徑,紅綠燈左轉,這一彎已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橫豎進去再說。這山,承載著無盡的神祕,藏擁著不老的傳說。半山,氣溫已降,開窗,讓山嵐飄進來,那拂過樹梢的嵐,那混過雲雨的嵐,清新涼爽的沁入心田。
重山綠樹雲影中穿出的水,迆邐而下淙淙奔流,想起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勉勵人只要有決心、必能水到渠成、出人頭地。溯不見水的源頭,望不斷水的盡頭,橫空出世,卻已風流萬載。
循桂花香,果腹中飢渴,應該是幾十年的老樹,被白房子圈著,但圈不住裊繞甜香。點一杯桂花紅茶,讓桂香在靈魂中纏綿,讓茶香在心田底沉醉。
不輾壓肆虐身體就不是長假,總要挑戰底線做些沒幹過的。夜登象山,只為近水樓臺在高處一窺那一輪圓滿無缺的月。沉重的腳,踩踏彷彿無盡的石階,喘息中循梯而上,雲靄深重,只有那座大樓,依然是城市的燈塔,看到就心安了,知道在心深處始終月圓人圓。
大山行走,願得其寧靜而致遠!

小樹
窗臺上的小樹,種在拳頭大的盆裡,綠意盎然、迎陽招展,青嫩的葉子、寫意的枝芽,看了心曠神怡。
狀似楚楚羸弱,卻已跟在身旁超過十年,由國防醫學院院長室、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室、榮總副院長室、院長室,直到現在,靜靜的蹲著,默默的伴著,自顧自的活著。
那是棵馬拉巴栗,不知原來蜷伏何方,不知是誰圈了根編成辮子種在小羊頭盆裡,也忘了是誰在什麼場合送給了我。真的不記得了,一定以為經過這麼多遷徙早扔了,一定難以置信會帶著走,且一直跟在身邊,行走天涯還優雅的活著。
就捧在掌心上,一週澆點水,也沒上過肥,臥一小方土,抓牢了還不斷開枝散葉,生長得令人心動,淡淡的活出生命。即使行囊再多,轉換間始終不離不棄,因為知道若一撒手就會枯萎,所以不能不管,所以帶著走。
就默默跟在身旁,看盡人來人往,聽盡機要私密,走過歲月卻一直低調的生機盎然,很難想像這份堅貞的情誼。
經過這次搬家折騰,小樹雖然少了幾片葉,卻依然清秀俊拔,連我都難以置信會如此頑強的在那麼小的盆裡,不可思議的撐過十年。
今天窗外一隻鴿子,應該是從很遠的草坪飛來,不畏不懼瀟灑蹲伏在窗邊斜睨著我。是寒風中歇腳取一室溫暖,是迷途了居高尋回家的路,是千里捎訊給窗內的我,還只是好奇隔窗看這十年的樹。她紅色的眼盯著綠色的葉和白色的我,閃爍的是宇宙中彷彿通達卻又隔閡的言語,我卻好像懂了。
人生就該往前走,前方碰到什麼人、什麼事、什麼環境、什麼狀況終沒人知道。人生這本書就只有過去、現在,其實看不到未來,但終究要生存、要生活、要生機盎然,所以要像小樹一樣堅韌頑強,任一方泥土,就長得活靈活現、光鮮亮麗,任爾東西南北風。
看到小樹很有感覺,在光影中許多身影閃過,希望每個人在家中或心中種一棵良善的小樹,養得它根深柢固再開枝散葉,會覺得溫暖幸福的。

看電視
輕熟女緊蹙著雙眉苦絞著一張還算清秀的臉夜診,全身遊走性疼痛斷續困擾十餘年了,拿了厚厚一本筆記,秀麗工整的字體鉅細靡遺的記錄每次發作的部位和症狀。
外觀檢視一切正常,且這麼久了還沒變形腫脹又非持續性,加上似乎有些強迫症的個性,猜是纖維肌痛症的機率較高。眼看就要被迫走入她的時光隧道,只有試圖搶回節奏。
看看過往病歷已遊走了神經、骨科、疼痛、精神、代謝、中醫等許多科別,知道不易善了。
她看我審視病歷,就開口問:「看這科對嗎?是不是還應該再看看那科?」
回:「應該不必了,應多看看電視。」
一下跳 tone 讓她驚訝。
「嗄!看電視可以好?」
「當然可以,乾燥症選悲劇,讓它哭出來,眼睛就不會乾澀;憂鬱症選喜劇,讓它笑出來,心情就不會鬱卒。」
是有些扯,倒是她噗哧一笑,似乎若有所悟的忘了那本筆記簿。當然還是開了檢驗單以排除其他狀況,並在和諧氣氛中結束。

得失一念
女性病人,遠看高䠷亮麗,應該有一百七十餘公分高,白短裙,橄欖綠無袖運動衫,梳了俏皮飛揚的短馬尾,還戴了頂棒球帽,看起來婀娜多姿充滿活力。不過,因為戴了口罩,且壓低的帽簷下暗沉沉的,有沒「麗」其實不太確定。
主訴為右手拇指腫脹變形,雙手肘疼痛達三個月。視診檢查其位置和外觀,似是機械性傷害,應是過度使用造成。
但看起來就是個「好野人」,青春俏麗悠哉遊哉的舉止打扮,絕對是排富條款領不到五倍券那類。但仍然還是得問,是不是有做粗重出力的工作,因為確實有些行為是會超乎想像的。
緩緩搖頭,微微蹙著眉頭淡淡的思索,一副在聽天龍國話的樣子,應該是養尊處優了一輩子。看來是多此一問。
「不過要照顧孫子。」她突然歡愉清脆的笑著說。居然提到孫子,冷抽一口氣,眼掃一下電腦資料歲數欄,居然是六十三,真是保養得宜差了近二十年。什麼妝容顰笑都急速凍裂碎了一地,腦海自動浮出阿媽兩字,還捲著層層煙雲皺紋。
總得說清楚的娓娓道來,原來和一雙成家的兒女住附近,兒子最近剛生了龍鳳胎,女兒也接著報喜,家族一口氣多了三人,真不知該有多歡喜。但說因嬰兒脖子軟,年輕人不敢給他們洗澡,怕傷著,她技高人膽大,就包下成了固定差事。
看我居然隱隱投射出羨慕的眼光,就再加碼,每天還要煮十人份的飯,他們吃慣了,下班都回來吃。這句話足夠我回神,就迅速開了驗血單和簡單藥物,可能眼神也不自覺的飄出了同情。她倒沒在意,站起來還得意的補一句,現在年輕人蔥蒜都分不清,怎麼做飯。
這倒好,人生最快樂的就是甘之如飴、歡喜承受。哪有對錯,得失一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