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滿額折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小說家真的賺不了錢?騙人的!

日本百萬暢銷作家的寫作致富心法,
從創作秘訣到出版事務、溝通技巧、心態調適,
眉眉角角不藏私傾囊相授,
為你照亮小說家的璀璨大道。
有了這一本,別再說寫小說不賺錢!

★年收破億人氣作家給新手的超詳細指引★
★嚴禁外流的寫作賺錢術★
★編輯看了也汗顏,「這種程度出版的話沒問題嗎?」

==========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寫作教學書,而是賺錢致富的方法!

本書作者松岡圭祐是日本著名的暢銷作家,著有《催眠》、《千里眼》、《萬能鑑定士》等賣座小說,他以自己二十餘年的寫作經驗,總結出一套「寫作致富奧義」。

作者認為小說家不賺錢的傳聞,會誤導許多有才華的人放棄寫小說,導致出版業陷入惡性循環,因此他不僅以自己破百萬冊銷售的實績做擔保,甚至直接亮出「年收破億的納稅單」當作鐵證,極力鼓吹寫小說是門能賺大錢的「好生意」。

本書由小說的概念著手,一步步教你如何成為出道小說家。內容深入淺出,從怎麼寫出有趣又賣座的小說、向出版社推銷處女作的手法,到賺取高額版稅收入的秘訣,就連與出版社溝通時該注意的要點,甚至是作品暢銷或滯銷時要如何調適心情、繼續寫作等狀況,都一一解說。
如此毫不保留的寫作致富心法,簡直讓編輯從業人員捏了一把冷汗。本書揭露了許多詳實、透徹的訣竅,讓新手在事前就能知曉未來可能遇上的種種狀況,也為仍在迷惘、觀望的人們,提供了更多現實的參考,更為後進指引一條能夠邁向成功的道路。
誰說懷有夢想不能市儈!?經過計算的寫作與出道方式,才是成為暢銷小說家的最佳公式!

 

作者簡介

作者/松岡圭祐
一九六八年生。一九九七年出道成為小說家,著有《萬能鑑定士Q的事件簿》、《偵探的偵探》、《千里眼》、《高校事變》、《水鏡推理》等人氣系列,另有《催眠》、《米老鼠的憂鬱》、《蒼い瞳とニュアージュ》等多部銷售超過百萬冊,或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小說。

譯者/張雅婷
一九八○年出生,台中人,現居鹿港。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文學博士,喜愛閱讀及翻譯。譯作有《我的台南》、《一個人開書店》、《銀幕上的新台灣》(以上為聯經出版)、《單車環島,停不了》、《什麼時候去台南?》(天下文化),以及《從海洋看歷史》(廣場出版)、《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八旗文化)等。

目次

前言──小說家真的賺不了錢?騙人的。

Ⅰ部 成為小說家吧
第一章 想要暢銷的大原則,認識「何謂現代小說?」
書店裡陳列的小說不是小說
四十人中有三十九人不是顧客
第二章 如何「想造」受大眾喜愛的故事
動腦滿足腦的需要
角色「七人和五人」的肖像照
舞台設定讓角色立體化
與紀實文學作家同個觀點
何謂「逆向思考情節」
「想造」故事的原創性
第三章 充滿魅力的小說概要
不可洩漏小說概要
用四十字x三行傳達故事
自然且確實地輸出「想造」內容
第四章 富有款待精神的執筆方法
每位出版社編輯都使用Word
小說寫作的基本原則
寫作遇到瓶頸時的應對法
一個人進行永不止盡的「推敲」
厲害的作家不等於厲害的讀者
第五章 如何發行你寫的小說?
小說的問世
報名文學新人獎與K-POP的共通點
沒人脈,也能受到編輯青睞
在郵件或電話中洞悉編輯的心理
寄出原稿的「兩天後」
利用小說投稿網站的注意事項
小說感想只有兩種
想要晉身暢銷作家,就不要自費出版
第六章 不失敗的初校秘訣
四六版還是文庫本?
有效率的校對方法
念校的重要性
輕小說的插畫製作工程
第七章 專家賺不了錢的理由在於出版合約
事後承認的「出版合約」很恐怖
版稅交涉要從播種的時機點開始
簽名蓋章後「覆水難收」
避免和出版社產生衝突和糾紛
獲得新人獎後,契約確認也不輕怠

Ⅱ部 當個億萬富翁
第一章 出道後,該做哪些事?
要成為專業作家的各種手續
1、印章
2、辦理開業登記
3、到銀行開戶
4、製作名片
5、事務所
6、寫作環境
7、報稅
8、加入作家協會
9、為書名註冊商標
什麼時候著手寫作第二本小說?
SNS和「第二位編輯」的應對法
第二章 與編輯的往來互動
編輯為何被視為「敵人」、「壞人」?
該不該對編輯有所期待呢?
用「編輯的態度」測量小說家等級
.不是編輯前來赴約,而是小說家被叫到公司
.不是約在出版社的會客室,而是被安排坐在雜亂的編輯室一隅
.討論時,編輯的手機響起,卻先接電話
.等不到回信
對異性編輯產生好感的話
見面時,當心編輯的話術
第三章 處女作暢銷時,滯銷時
確信自己成功的心路歷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失敗
處女作滯銷後的第二本小說寫作方法
為了挽回名譽,第二本小說的寫作要點
讓第二本小說暢銷的心態建設
滯銷時的心理調適
得到新人獎後,不失敗的方法
作品暢銷後,該法人化嗎?
暢銷作家的注意事項
關於小說家身敗名裂的二三事
自掏腰包的迷思
網路評論的真相
入圍文學獎的須知
莫忘初衷
第四章 小說改編影視的應對法
收到影視化邀約
五花八門的跨媒體製作
小說家被稱為原著作者的一天
被改編影視,就是暢銷書了?
何謂影視化授權合約
「原著作者=地主」的體悟
外界對製作委員會的誤解
影視製作現場的相處之道
第五章 成為暢銷作家後的注意事項
暢銷作家的日常生活
電視節目的採訪邀約
小說家的未來

書摘/試閱

前言──小說家真的賺不了錢?騙人的。

立志想要當Youtuber的小學生有減少趨勢,現在大家也清楚知道上傳影片不是「萬寶槌」 ,其實沒那麼好賺。但是,也有同樣是一個人埋首創作的「小說家」這個職業,難道只以寫作為武器,創作出觸動人心的小說,已經落伍了?
出版業蕭條,在業界裡也聽得到「賣不出去」、「賺不了錢」的感嘆,也有人說現在的專業作家根本無立足之地。
然而這絕非事實。你親自逛一趟書店就知道了,書腰上寫著「暢銷超過○百萬本!」的書籍何其多。暢銷排行榜前幾名的小說家,他們賺取的年收入是以億 為單位,當然有人會嘀咕說:「這只是鳳毛麟角啊!」但不管哪種行業都是一樣的。實際上,成為億萬富翁的小說家大有人在。
以前,出版才是可以帶給世界影響的唯一媒體,雖然是讓人感覺陳舊過時的文藝,但是即使在這二十一世紀也深受許多人的喜愛,是不會被時代淘汰的永恆藝術。因此,小說家足以作為一門專業成立。如果躋身暢銷作家的行列,不僅社會地位獲得保障,也會受到出版社的庇護。同樣是身為自由工作者 ,與依賴一個不知道長什麼樣的人所經營的網路影音分享平台,兩者情況大相逕庭。
這樣一寫,可能會出現不同聲浪:「難道腦子裡只想著賺錢嗎?」「作家應該要恬淡寡欲啊。」當然,小說家在寫作時應該要嚴以律己。如果有其他本業,沒有考慮過要靠寫小說賺錢之類的,基於興趣寫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令人讚賞的生活方式。
不過,既然這樣的話,首先動筆寫一本在商業上賺得了錢的小說,成為專業作家,一方面也不妨嘗試創作自己喜歡的小說,覺得如何?身為作家,一旦獲得出版社的信賴,接下來就可以出版所有類型的小說。如果是擔心「一旦作為膚淺的商業作家出名了,對於日後要發表認真寫的小說時,會帶來阻礙」,那就改用別的筆名出版就好了。
有人會說「我不想寫像松岡那樣的小說」,但是請等一等,本書並不是片面斷定創作本身就是這樣子的,想要成為作家的理由,相信閱讀本書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一般文藝、輕小說、純文學的私小說,不管是想要成為哪種類別的專業作家,都是你的自由。無論是哪一種小說,如何把原稿化為傑作,讓你即使沒有出版社的人脈也能夠出道,並且獲得龐大收益──那些賺了上億的作家們親身實踐的,一般不為人所知的手段,在本書裡將會一一說明,並且揭開那些關於業界不被公開的真相。
關於「小說家真的能賺錢」這項事實,實際上賺到錢的當事人都守口如瓶,但是如果只有「小說家賺不了錢」的傳聞不斷散播開來,那麼就會讓難得有才華的人因此放棄當小說家。如此一來,不但讓文學變得枯燥乏味,也會使得出版不景氣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與其他的小說寫作入門相比,本書內容也許相當不同。本書介紹的不是當小說家要如何「餬口」,而是「賺錢致富」的方法,別無其他。我由衷相信,有朝一日,你的小說會被擺在大型書店的店頭,帶給許多讀者幸福,而你自身也能每天過著優雅、富足的生活。

Ⅰ部 成為小說家吧
第一章 想要暢銷的大原則,認識「何謂現代小說?」

書店裡陳列的小說不是小說
要以小說家的身分賺錢,首先必須了解商品的「小說」是什麼?
小說是在何時、何地完成的呢?是在作者寫完原稿的書齋,抑或是編輯告知「責任校對完畢」的時候,還是在製版時的印刷廠?嚴格說來,小說之所以成為小說,不是在書的紙面上,而是在讀者的腦裡。
漫畫和影視作品也是同樣道理,但是那些情形對接收者來說,讓人產生錯覺、以為是真實的視覺影像才是敘述主體。就這一點,要理解小說裡的故事就必須大幅依賴讀者的想像力,也無法直接訴諸五感,只能憑藉文章來誘發想像,在讀者的腦裡釀造故事,也可以說是藉由作者與讀者兩個人的合作,讓一個故事在讀者的腦裡產生出來。
有人指出,不只是年輕人,而是所有世代都有「疏離活字」的現象;也有人感嘆漫畫和影視作品當道,成為敘述方式的主流。但是,這些都不是值得擔憂的狀況。
畢竟,要透過文章理解故事,前提是一定要知道「詞彙的意思」,尤其是名詞,必須具備知識了解「那個是什麼?」
在充滿視覺影像的現代,閱讀時作為聯想的線索,就存在於任誰都看得到的電視節目、網路影片、插畫、漫畫。沒有人實際見過平安京 當時的宮廷,但現代小說一面利用讀者先前已透過視覺媒體獲得的既有印象,一面在讀者的腦裡釀造故事。不管是描寫日常戀愛的樣子也好,還是把舞台設定為讀者不曾任職過的職場也好,透過虛構或是寫實的影像,讀者早已經在視覺、聽覺上植入無數的影像,因此對於文章敘述的描寫,能夠具體且明瞭地浮現想像。即使是著重於描寫角色內心層面的純文學,也是相同,那些彷彿歷歷在目的情景,幾乎都是受到影視媒體的影響。
曾經喜愛活字的世代認為,就算不解其意,似懂非懂的解讀也是閱讀的知性樂趣之一,所以會懷念過去。不過,也可以說正是如此,能夠享受閱讀的階層在以前受到限制,也因為資訊傳達不正確而產生弊病。例如,日文的「二の腕」原本是指手肘到手腕的部位,然而,因為有許多讀者誤解為上臂,所以現在主要用來指上臂,但是也保留了手肘以下部位的意思,成為在表達上令人頭痛的詞彙。
時代在改變,也有越來越多的小說更是直接利用讀者的影像聯想力。幾乎所有的輕小說都是以看過很多動畫的讀者為對象,而為了能在讀者的腦裡,具體建構出對讀者而言理想的動畫世界觀,其敘述手法特地只憑藉文章的暗示來傳達故事。
話雖如此,但小說不單是「用活字呈現的影視替代品」而已,相對於不得不意識到所謂「第四面牆」的影視作品,讀者在腦裡描繪的小說世界觀,對本人而言可以變得更有現實感,並且充滿魅力。因此,有時候會讓人產生更加深刻的沉浸感,這就是閱讀的醍醐味所在。
即便是報導性質的紀實文學,也是由於從視覺媒體獲得的資訊自然被喚起,才得以形成流暢的閱讀。所有的現代小說都是以影視世代的頭腦為前提而寫的,與十九世紀電影誕生以前的文學明顯不同。文學與漫畫或影視作品已經不再是對立關係,而是因為有了那些才能成立的一門藝術。透過視覺媒體,人們可以知道物品名稱等,不斷地累積可視覺化的知識。從影視得到的知識,成為閱讀時的一大推手,因此可以說享受活字樂趣的階層比過去更加廣闊。

四十人中有三十九人不是顧客
但是,既然這樣,喜歡漫畫或影視作品的人,大家都能夠成為小說讀者嗎?不管是誰讀了小說,都能享受到與視覺媒體同樣的樂趣嗎?
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小說才會被改編成電影或連續劇。本來是只靠文章就能夠傳達的故事,卻特地投入鉅資或耗費工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項工作就像是把許多人不敢吃的食材進行加工,改造成受大眾歡迎的食品。
就像在治療現場,即使專心傾聽特定的某位治療師談話,從一開始就能完全聽懂意思的人,僅有一成左右。若是訴諸視覺的影像,誰都很容易接受,但是一面解釋詞語的意思,一面在腦海裡描繪影像,這項技能並非所有人都能夠做得到。不光是習慣與否,學力優劣也是另一個問題。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因此也存在著個人差異。
閱讀也是一樣的。對喜歡小說的人是輕而易舉,但閱讀本身很大部分需依賴天賦。一面主動地閱讀文章,同時必須被動地解釋內容,而且要能夠產生樂趣或喜悅,這絕不是多數派。讀者的知性越高,理解文章意思的範圍就越寬廣,但是這與能夠沉浸於故事的程度無關。透過閱讀小說而感到愉悅是一種才能,但是這樣的人其實是極其有限的,請記住這個大原則。比起文藝,影視媒體之所以受歡迎,不是取決於商業規模,而是因為顧客人數本來就存在著絕對的差異。
平常不讀小說,只是跟流行買書的人實際上是微乎其微。無法享受閱讀樂趣的人,通常不會自掏腰包買書。
再舉治療現場為例,如果能夠沉浸在以詞語傳達的故事裡的讀者只有一成左右,十位日本人中只有一位,大約是一千兩百萬人。不過,這是包含了從嬰兒到老年人的數字,如果是限定能夠閱讀的人,就大幅減少了吧。當然,即使無法全然理解治療師的話語,也有能夠熱衷於閱讀的讀者群,反之亦然。無論如何,愛書人僅占國民的極少部分而已。
事實上,日本最暢銷的文藝書籍大約是六百萬本(上下集除外)。因為也有利用圖書館或者是買二手書的人,所以實際販售數量並不等同於閱讀的人數。不過,要說讀者人數超過實際販售數量的話,那也不見得。即使是愛書人,與小說家的文體或風格是否契合,也會影響到閱讀時的沉浸感出現差異,也經常有一定人數的讀者無法讀到最後。
必須先了解,能夠成為特定小說家顧客的人數,再怎麼努力,讀者群也是在三百萬人以下。因為除了極為特殊的例子,暢銷文藝書籍的冊數上限,大概都停留在這個數字。當然也有全家都喜愛閱讀的家庭,但是有更多的家庭是沒有人喜歡看書的。總之,有可能付錢給你的,最多就是四十位國民裡面的一位而已,剩下的三十九位本質上不會成為顧客。但是那一位是誰,要等到把書賣出去之後才會知道。
接下來,會從小說的寫作方法進行解說。請不要因為立志當作家,就馬上辭去現在的工作,若要專心投入作家一職,也要等光靠版稅年收入就可以進帳超過五百萬以後再說。當然也有年收入在五百萬以下的專業作家,然而,身處在現代這個社會,今後想造為自由工作者獨立的話,應該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在兼顧本業或者是學業之餘,一面寫小說,年收入能夠達到五百萬嗎?當然,正是你才有可能辦到。
有人說年收入落在兩千萬到三千萬左右,是最能夠舒服過日子的。但是,當前的目標請設定在一億圓以上。因為如果你越是希望盡可能吸引到更多讀者,就越能夠寫出更棒的小說。
「我只是出於興趣才寫作的」,這句話也無須說給別人聽,請在腦子裡描繪自己成為年收入一億以上的專業作家的模樣。從本質上來說,「只要能感受到寫作的喜悅,就心滿意足了」這樣的信念,是想要達到成功的重要心態建設。

第二章 如何「想造」受大眾喜愛的故事
動腦滿足腦的需要
上一章提到,小說是在讀者的腦裡成為小說的。因此,身為作者的你,不要把重點放在稿紙上,用文字建構小說之前,應該要先在自己的腦子裡完整構思。正因為故事是依靠人的腦子進行聯想的,所以也要是容易在讀者腦裡浮現出來的內容。
小說家在伏案寫作之前,都會經歷「想點子」的階段,但是本書要說明的不只是點子,而是動筆前,如何在腦裡把故事幾乎完成的方法。
身為小說家,你必須要在商業出版的怒濤洶湧中揚帆出航。若是依照陳腐的小說寫作方法,是無法勝過人才濟濟的前輩們。因此,應該以上一章解說的現代小說特色為基礎,掌握住能夠吸引更多讀者喜愛的故事建構技巧。
喜歡小說的你,應該不會討厭「空想」,甚至是很拿手才對。但是,世界上有的人並不像你那麼會空想,所以要把你的空想力分配到那個人的腦裡,這是小說家的任務。正因如此,擅長空想的你已經邁出了成為暢銷作家之路的第一步。
但是,另一方面,若只是一味沉浸在空想的狀態下,又稱不上是工作,心裡難免會感到不安。即使如此,請別放在心上。立刻進行取材或者是開始動筆寫作,之所以能夠讓人覺得有魅力,是因為有取材筆記或原稿等眼睛看得到的成果,那些會讓自己出現錯覺,誤以為確實在努力工作。其實,真正的進展狀況是在你的腦裡。
在本書中,把在腦裡產出故事的方法稱為「想造」 ,請記住創作小說的關鍵在於「想造」,而不是寫作。這在寫小說的出發點是最重要的階段,需要相當充裕的時間。
那麼,開始著手創作長篇小說吧。單憑一則短篇故事,是無法出版的,長篇就能成冊,因此就以從出道作(處女作)獲得版稅為前提來進行。
小說寫作入門裡面,經常出現「點子」(idea)、「情節」(plot)、「故事」(story)等字眼,並且以起承轉合的理論作為前提,讓推理小說來個大逆轉之類的,彷彿一定要想出複雜縝密的點子。但是,這個構思法過於老套。現代讀者的特質是天真爛漫和性情真摯,與其被所謂的技巧侷限住,不如使用能夠傳達給更多讀者的其他方法,把起承轉合當作是參考,用來分析故事結構就好。
還有,小說的標題(title)還沒決定好也無妨,腦裡如果沒有特別浮現非用不可的標題,就等開始寫小說之後再想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