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陽光回憶
滿額折
陽光回憶
陽光回憶
陽光回憶
陽光回憶
陽光回憶

陽光回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10 元
優惠價
9027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1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結合地理與人文的旅遊文章,一部澳洲的采風筆記~

本書《陽光回憶》是迅清同系列的第三本散文集,所寫所感回到澳洲,寫他在澳洲國內旅遊的見聞、感受,寫他熟悉的城市悉尼。

起了《陽光回憶》這個書名,全因為這些文字寫於二〇一四年到二〇二〇間,上半部是澳洲本土遊記,下半部多是面對瘟疫時帶來的的種種思考;回憶如此鮮明,有如陽光。

作者簡介

迅清

原名姚啟榮。前《大拇指》書話版及文藝版編輯。曾出版詩集《迅清詩集》(香港石磬文化,二〇一五)及散文集《悉尼隨想》(香港初文,二〇一九)、《非常風景》(香港初文,二〇二〇)。
曾為中學校長,現居澳洲悉尼。目前多作攝影及錄像創作。個人網站:metasydney.com。



我是遲至二〇一五年透過彼此有共同友人的臉書才認識迅清,後來知道他曾經是《大拇指》同仁,共同朋友圈又忽然從臉書的虛擬世界直通真實人生。我是看《中國學生周報》長大的最後一代,不少參與《大拇指》創刊的朋友我是早已認識的,就像一九七四年成立的《火鳥電影會》,《大拇指》一九七五年創刊,此期間我不在香港,兩者均無緣參與。許多早就應該認識的朋友,年輕時忙於稻粱謀而錯失,至退休後得賴臉書而結識,舊雨新知,藉現代科技之便,天南地北,無遠弗屆。
《中國學生周報》和《大拇指》不少作者似乎都是集寫作、攝影於一身的詩人,而且都熱愛電影。也斯、小克(張景熊)、羅維明如是,迅清也不例外,他是詩人,喜愛電影,直至今天仍然長期在網誌上發表文章和攝影作品;更在YouTube 開設行車記錄儀頻道,記錄日常生活所經之真實面貌,另又設有廣東話頻道介紹澳洲生活及資訊,通過文字及影像(包括靜態的攝影和動態的紀錄影片)全方位呈現他對周遭事物的觸感,可以說他是個完全投入生活享受人生的創作人。
認識迅清初期常閲讀他轉貼在臉書上的《852郵報》每週網誌,他寫他移民澳洲所居住城市悉尼的一切,從日常衣食住行,到澳洲的社會、政治、文化面貌,都在他的觀察範圍。這些文章已經選輯收錄在他的散文集《悉尼隨想》。迅清喜愛旅遊,他的第二本散文集《非常風景》收輯了他到外地旅遊的遊記。本書《陽光回憶》是迅清同系列的第三本散文集,所寫所感回到澳洲,寫他在澳洲國內旅遊的見聞、感受,寫他熟悉的城市悉尼。
遊記不易為,寫得不好,很容易淪為走馬看花的文章。迅清的遊記每每在不經意之間流露真性情,令記載的遊蹤躍升至更高的層次。且看他如何記述悉尼近郊藍山(Blue Mountains) 附近小鎮布萊克希思(Blackheath):

找不到什麼有趣的舊書,走到轉角,看到有個只有十個商舖的小商場,進口有間獨立書店叫Gleebooks。連鎖大書店只選擇遊人眾多的商場開業,獨立書店在小鎭當然是個寶庫,有與別不同的書種。在擺放在走廊的架上,看到Michael Wood寫希治閣的小書叫《希治閣》,副題為「那個知道得太多的人」(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二〇一五年出版,薄薄的一百二十八頁,硬皮精裝,原價四十澳元,減價至十七澳元。Michael Wood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比較文學榮休教授,退休前教授美國文學、二十世紀文學和電影及文學評論。Wood 以隨筆的方式寫希治閣的人生和電影,充滿趣味。而希治閣正是我心愛的導演,因此毫不猶豫把它購下,為布萊克希思這個小鎮留個好回憶。

當然布萊克希思的迷人之處,也和其他澳洲小鎭一樣,是那種平淡的生活節奏。如果你是一個匆匆的遊客,不需要到此一遊。這裡沒有什麼驚奇,要慢慢悠悠享受的是在路旁喝一杯咖啡,或是逛逛幾間畫廊和古董店,還有看看那無限好的夕陽。

短短兩段文字,作者藉着買到一本喜愛的書,讓讀者同時了解布萊克希思這個地方和作者本人的真性情。
寫到這裡,想起梁實秋曾經指出:「散文沒有一定的格式,是最自由的,同時也最難做到好處,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裡絕無隱飾的可能,提起筆來便能把作者的整個的性格纖微畢現的表現出來。」讀迅清的散文,我看到嚮往自由而不失穩重的性格。

張偉男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於墨爾本

目次

序 張偉男

黑白
不可能的和平
村上春樹筆下的悉尼
天空任飛翔
捷星航空
住宿的地方
悉尼歌劇院
藍山之一:尋找夢中的庭園
藍山之二:奧伯倫
藍山之三:水仙花節之行
藍山之四:花季
藍山之五:布萊克希思
藍山之六:雷拉一天遊
藍山之七:莊園
塔斯馬尼亞之一:澳洲的南端
塔斯馬尼亞之二:霍巴特印象
塔斯馬尼亞之三:重訪霍巴特
袋鼠島之一:初到袋鼠島
袋鼠島之二:炸魚薯條
袋鼠島之三:袋鼠島的日出日落
袋鼠島之四:旅行終站
雪山之一:登科修斯科山
雪山之二:小鎮庫瑪
雪山之三:再登科修斯科山
雪山之四:看山還是山
大地在我腳下
邦迪海灘
曼利的渡輪
業主的眼淚
狗吠深巷中
咖啡時光
開放的校園
山火浩劫之一
山火浩劫之二
動物的天堂
瘟疫
在家上班
Social Distancing
瘟疫下的自由
生活如常
總理的自傳
經濟復甦
歡迎海外學生
真相
冬天終於來了
Black Lives Matter
解禁以來
Cash Cow
Crying Kangaroo
冬日陽光
瘟疫第二波
駕車的煩惱
半年
到如今
病毒測試
最後的一場大雪
轉瞬間
大衰退
本土旅遊
相約在日本
美麗新世界
親親大自然
今年春天
竊聽
搬家

後記

書摘/試閱

村上春樹筆下的悉尼

在悉尼的某中文書店看到村上春樹的《悉尼!》中譯簡體字本,施小煒譯,中國大陸的南海出版公司二〇一二年八月第一版。原價三十六元人民幣的書,飄洋過海後就變成十三點七澳元,現時兌換價折合是九十二港元。真不明白書價是怎樣訂定的,有什麼理由任何東西來到澳洲就莫名其妙漲價。
也不喜歡的是書本給薄薄的保鮮膠紙緊緊包封,雖說還能看到封面和封底。書為什麼要保鮮呢?悉尼英文書店裡這樣做是比較少見的,除非是一些作者的簽名本或者是精裝本。但起碼有一本是供人隨便翻看的。我懷疑這樣做的理由只有一個:為的是不讓讀者把書翻得破爛,售不出去。為什麼看中文書和看英文書的讀者受到如此的對待?值得我們反思。村上是我喜愛的日本作家,他的雞蛋高牆論已經成為了弱小抗爭霸權的名句,只希望他的敢言不會令他的作品在國內成為禁書。為了支持他的道德勇氣,我放下堅持,破例買了這本不曾翻過內容的書。
喜歡村上春樹的小說的人,不一定喜歡他的隨筆,當然有人也不喜歡村上小說的故事性不強。我看的全都是譯本,中譯和英譯都有。所以純粹從《悉尼!》的封面的裝飾介紹說:「溫和的村上,第一次犀利批判!」你大概不明白為什麼形容村上是「溫和」,是說他的小說或者是他的性格嗎?翻閲內容,你又會開始懷疑到底什麼是「第一次犀利批判」?村上以前有沒有批判過其他事物嗎?「批判」是一個很強的字眼。一說到「批判」,一定有什麼不對勁。這些廣告的字眼,都是籠統地和帶點誇張,完全沒有意思想直接告訴你裡面是什麼內容。反而書底更好,是一段內容的節録。我認為什麼都不需要。村上春樹就是一個保證。
除了村上春樹之外,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因為村上寫的是悉尼。不過是那是二〇〇〇年的悉尼。那一年悉尼主辦了奧運會,村上獲日本Number雜誌邀請到悉尼採訪。《悉尼!》就是村上的悉尼奧運會筆記。我的腦海裡還記得悉尼和北京互相競逐二〇〇〇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情景。那一刻宣佈時結果時北京觀看直播的觀眾歡呼狂叫,以為得到主辦權,後來才知道聽錯了,空歡喜一場。其實一個奧運會宣揚的多不是體育精神,而是主辦城市背後的國家要通過這個活動展示自己的經濟實力。開幕式更是窮全國之力把它搞得精彩萬分。歌舞昇平,那管窮鄉僻壤的人的死活。
村上春樹說得好:「之前我零星看過幾次奧運會開幕式,不管哪次,我的意見都是相同的。極其無聊。」尤其他說親自到場看到的和電視轉播的有如此不同,最後在丹麥運動員進場時就離開了會場。
許多人總是對旅遊過的地方瞭如指掌,但對身邊的事物一無所知。香港那麼小,假期時大家都不斷往境外跑。悉尼的人不知道是否如此;但聽說因為經濟理由,大多數是到郊外的海邊例如新南威爾士州北部,或再北上昆士蘭州的黃金海岸、滑浪者天堂享受一番,出境並非常見的。村上春樹在《悉尼!》就寫到和友人一天駕車一千多公里從悉尼到昆士蘭州首府布理斯班看日本對巴西的足球比賽,然後又在翌日返回悉尼的經歷。每人輪流兩小時交換駕駛,從早上到深夜,雖然不是蠻荒探險,但寫得非常風趣,證明不單止澳洲人愛駕車,村上也有瘋狂的時刻。
其實我很想了解多一點我居住的地方,希望從其他人的印象中重新構建我對這個城市的看法。我不知道悉尼是否曾經獲得過最佳城市的稱號,但記憶中十名之內應該是有的。但似乎村上筆下的公元二〇〇〇年的悉尼,今天看來仍然覺得充滿趣味,尤其他在奧運會前寫在澳洲或者悉尼常見的動物和小鎮,跟其他大陸的大有不同,彷彿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這種獵奇的心態我是理解的。若是有英譯本的話,澳洲人也應該讀一讀,作為反省是應該的。尤其是在奧運會後,悉尼不像其他主辦城市一樣邁步向前,而是許多地方停滯不前,只有物價和房子價格例外。
村上是長跑愛好者,對運動的了解當然令我們認識更多奧運會的情況。我覺得他在書中穿插對澳洲社會人文的剖析不是一種帶結論的批評,而是帶點挑佻皮的提出問題,不是純然的「批判」。我覺得反而不對勁的是譯者。第四十七頁出現「人們彷彿親臨十月革命現場似的」令我一頭霧水,第八十四頁這句:「正在使用的康柏筆記本電腦立刻水漫金山」更令我懷疑村上是否這麼愛好中國典故。到了一四四頁竟然形容一個芬蘭人為大叔。雖然說形容一個成熟男人為大叔可以追溯至明清典籍,但總是令人不知所云。
翻譯村上的譯者,最好的是台灣的賴明珠,我的日文水平不能把中文譯文和日文原文比較,但印象中她的譯文好像沒有騎劫原來的意思,或者只用譯後記來交代某些看法。這次難得的經驗告訴我,譯者若果超越本份,把譯文當做創作,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二〇一七年四月七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