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越境的行旅:一燈照隅的人生智慧
滿額折

越境的行旅:一燈照隅的人生智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的二十多篇文章,分為五輯,有對人生時世的積極正向思考,關於其父親王靖國將軍忠烈殉國的往事,或憶念長輩、師友,對書畫作品的賞析等等,筆力所及獨具靈韻,曖曖內含光。作者欲以自己的文章為「磨刀石與敲門磚」,非僅砥礪他人,且在自我砥礪,如一燈照隅的人生智慧,聚之足可耀心耀眼,映亮生命的行旅。

雖非一般意義下的專業作家,老朋友壽來兄一路下來的文風,承接於前人,平實溫潤,讀之如風拂面,而其廣接智慧生命之觸動,則又讓人出入古今,與可敬生命覩面偕遊。
──林谷芳

文章中的寄寓與期待,正如他心性的高遠逸行。有君子之道的勁竹志節,也有寒冬更勝的暗香。更有因情成真,因真而行的陳述,或說「西江大有多情客,不得江東一步行」的情愫滋長。
──黃光男

作者簡介

王壽來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喬治城大學碩士、台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博士。歷任駐舊金山新聞處主任、新聞局國際新聞處處長、文建會第三處處長、文建會主任祕書、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著譯有《智慧的回聲》、《心靈的綠洲》、《生命的支點》、《加油!人生》、《和世界偉人面對面》、《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公務員快意人生》、《天堂的碎片》等書。先後榮膺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文化部模範公務人員,以及榮獲象徵公務員最高榮譽的考試院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曾為《聯合報》、《聯合文學》、《歷史月刊》、《中華日報》撰寫專欄,散文〈櫻花精神〉及〈一家手語餐廳的誕生〉,被選入翰林版國中國文教科書。
另曾擔任閻錫山先生紀念會理事長六年,任內促成台北市政府將閻氏故居及墓園指定為公有市定古蹟,由市政府永久負責維護及管理。

〈自序〉
點燃「一燈照隅」的信念

年前接受名主持人趙少康先生廣播節目的訪問,談及自己的新書時,我曾直言說,個人把近年來所寫的大部分文章,界定為「磨刀石與敲門磚」,易言之,拙作非僅在砥礪他人,且在自我砥礪,同時有若野人獻曝般,揭示世間的光明面,鼓吹擴大生命的視野,活出成熟圓滿的人生。
其實,我又何嘗不知,單憑一己之力,一人之吶喊,必然收效甚微,不過當你讀到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泰瑞莎修女(Mother Teresa)所說的「我們深知我們的成就,只是滄海中的一滴水,然而,這滴水若未流入大海,它也就枉費了」,能不受其感召,而相信「善」的力量,終能匯聚成流,形成巨河,變成大海!
猶記,多年前赴東瀛旅遊,曾踏訪位於京都附近的世界文化遺產「延曆寺」,看到中堂立有該寺開山祖師最澄大師的傳世名言「一燈照隅」,體會到任何人只要心存淑世精神,立身行事,就能像一盞暗夜明燈,照亮社會一個角落,果若人人如此,豈不就是「萬燈照世」,遍地大放光明?
說起來,也就是基於這樣一種人生領悟與價值觀,筆者完成了書中多篇頗有勵志性質的文字。除此之外,依據文章所欲表達的旨趣與主軸,這本散文集約略可以分成以下幾部分:
一、何妨吟嘯且徐行:人生的道路,總不免曲曲折折,磕磕碰碰,常須面對風風雨雨、失敗與挫折。我特喜歡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定風波〉中的自況:「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展現出一種曠達、豪邁與從容的人生境界。然而,蘇氏受道家與佛家的影響頗深,詩詞總不免讓人有一種消極之感,我的文字卻還透露著幾許積極、樂觀、人性的光輝與溫暖。
二、當時只道是尋常:有清一代,在詞壇占有一席之地的納蘭性德,備受推崇,他的傳世名著《飲水詞》,是長年擺在我案頭上一本書。內中悼亡之作〈浣溪沙〉的「誰念西風獨自涼」與「當時只道是尋常」兩句,以最含蓄的文句,道出最深沉的思念,真不愧是文學家中的翹楚。納入此一部分文章,無不是憶念在我過往歲月中出現的長輩、師長或友人。
三、永遠的〈翼下之風〉:這首西洋歌曲〈翼下之風〉(Wind Beneath My Wings),是經常在追思會聽到的曲目,單從其歌詞「我可告訴過你,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我希望可以追隨的一切?如今,我可以飛得比蒼鷹還高,因為你是我翼下之風」,你當不難想像,曲中所指的英雄,即是為人父者。納入此部分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關一九四九年擔任國軍第十兵團司令、率部死守山西太原六個多月的先嚴王靖國將軍的故事。
四、得失唯有寸心知:人們常喜歡用拉丁格言「人生朝露,藝術千秋」,來強調不朽藝術作品的獨創性、永恆性,而對大部分藝術家而言,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於藝術創作的苦心孤詣,何嘗不是最妥貼不過?回首過往數十寒暑,也寫過多篇相關文字,選刊於此,亦算是人生的雪泥鴻爪吧!
五、越境的行旅:多年前,曾應邀到《聯合文學》主辦的文藝營講「散文欣賞」,因想到學員們無不是文學的愛好者,對國內耳熟能詳的名家之作,可能瞭若指掌,但對大陸作家的成名之作,或許較少接觸,而我卻早已注意及此,於是就精挑細選的寫成授課講義,如今一併收入此一文集,校對時重溫舊卷,我仍覺得當年準備得真是認真,未誤人子弟,也未辜負主辦者邀我上課的盛情。
這本散文集能夠付梓印行,除要衷心感謝《文訊》雜誌封德屏社長,情義相挺,惠允擔綱編印工作外,我更要特別鄭重感謝「寄暢園文化藝術基金會」負責人郭玉雨女士和張順易先生的鼎力支持,慨然負擔全部出版費用,並捐出其中三百本,提供「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義賣,作為編印《眷村》雜誌之用。
就這一點而言,真教人不得不打心底佩服「寄暢園」女主人郭女士一生的行誼與做事的魄力了。世人常說:「每一個成功男士的背後,都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女士」,用於「寄暢園」的傳奇故事,何其不然?老主人張允中先生之所以能打造一生的事業,成為台灣文物界的一方重鎮,其個人的努力與拚搏,自不在話下,但亦不得不歸功於賢內助的日夜傾力襄助,不僅使其無後顧之憂,而且也擁有了一位無比幹練的「內務大臣兼外交部長」。
說起來,我跟「寄暢園」主人允中先生結緣甚久,承其抬愛,視我為「座上賓」,而我有幸目睹一代文物鑑賞家品評書畫、鑑定真偽,每每一錘定音,眾人拜服,亦足以見出其學養、實務、經驗三者俱豐之不凡。而更教人由衷佩服者,是張氏賢伉儷待人接物之謙沖有禮,總予人一種春風撲面、親切溫暖之感。前輩泱泱風範,如何不教人高山仰止?當讀者閱及本書附錄所刊張氏哲嗣張順易君所寫的紀念文字〈永不止歇的思念〉時,必對張氏一生的事蹟,有更深刻的認識!
此外,我也要對撰寫序文的兩位重量級學者黃光男教授及林谷芳教授,表達最深的感念之意,他們的美言及加持,對我而言,固然是一份莫大的殊榮與鼓勵,但亦是一份期許與鞭策,無形中,他們甚至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以其生命之光,照亮了我寫作的旅途。
在疫情的風雨未見趨緩、人們惶惶難安之際,但願翻閱這本書的朋友,會覺得自己有若在冷冷的冬日,感到和煦的陽光擋住了瑟瑟寒意!

王壽來序於木柵醉夢溪畔

目次

〈序一〉於此,照見一隅之光╱林谷芳
〈序二〉為現實生活迴盪澄清╱黃光男
〈自序〉點燃「一燈照隅」的信念

輯一 何妨吟嘯且徐行
人生最美好的部分
向前走,向前走
讓希望之火照亮前路
另一種愛:友情
從格諺中得到生命的力量
葫蘆裡的微笑
失落的童心
當你翻過山坡時
高齡跳傘的美國總統
永不漂泊的母愛
神也動容的歌聲
人生應有閒情在
金鼠獻瑞又一年

輯二 當時只道是尋常
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
永遠的夸父──讀柏楊先生《天真是一種動力》有感
人間萬事消磨盡
依然一寸結千思──永懷國之大老蔡孟堅先生
那句「喔開哩哪賽」

輯三 永遠的〈翼下之風〉
精神不死,國魂永彰──七十餘年後太原戰役指揮官王靖國將軍入祀忠烈祠
正義終究沒有缺席
父親與我
與閻錫山故居結緣的故事

輯四 得失唯有寸心知
孤蓬萬里征──李源海的藝海人生
從裱畫師到書畫家──台灣藝術界的當代傳奇
巧奪天工的人間瑰寶
丹青不老情常在──陸小曼習畫的故事
永沐春風的書畫緣──閱讀行政院文化獎得主鄭善禧老師
閱讀陳景容

輯五 越境的行旅
散文越境的行旅

附錄
永不止歇的思念╱張順易
拾貝者的歌吟╱陸鏗

書摘/試閱

丹青不老情常在
──陸小曼習畫的故事

兩年前,我有一個朋友在舊書店購得一本書畫冊頁,計三十六頁,全是近代名家的手筆。由於原收藏者保管不良,冊頁已散開,張張獨立,而且蟲蛀得很厲害,已到怵目驚心的地步。所幸蛀蝕大多集中在四邊綾布及邊角部分,畫心受損不深,找個裱畫老師傅重裱一下,應能救起。
其中一張是陸小曼畫的山水,用筆淡雅,格調不俗,令我愛不釋手,就出高價商請朋友割愛。我這個朋友是個直來直往的性情中人,他早就知道我是徐志摩迷,對徐、陸之間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一向採同情立場,因此,不忍一口回絕我的不情之請,就笑著說:「你我是好友,談金錢未免傷感情,這樣子吧,我們來個以物易物,你把辦公室掛的那幅李鳳公小品讓給我如何?」
他所說的李氏之作,亦是我的最愛之一,畫中的仕女風華正茂,倚窗獨坐,斗室一燭煢然,充滿孤寂之感,而窗外梨花凋落,正是暮春景象,再加上畫上題有「小窗和雨夢梨花」一語,益發營造出閨怨的氣氛。我每一回凝視這幅畫,總會不期然聯想起李清照的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新歡舊愛兩邊都難以割捨,真成了「換與不換間,此身千萬難」,幾經內心掙扎,我才「忍痛」接受朋友的條件,為此,我還悵然若有所失了好一陣子,總覺得自己有一點愧對故人。
說起陸小曼的文采,藝文界人士鮮有不知,她與徐志摩合寫劇本《卞昆崗》,以及她在《愛眉小札》中字字如泣如訴的日記,相當膾炙人口。可是,知道她也擅長丹青,而且在一九四九年後曾擔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以及上海畫院畫師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藝文界前輩陳定山在其名著《春申舊聞》中提到:「志摩去世以後,小曼素服終生,從不看見她出去遊宴場一次。她又請賀天健教她畫,汪星伯教她作詩……」,這段話過於簡略,難免不讓人誤會陸小曼是在徐志摩於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乘飛機失事後,因內心大感愧疚,痛定思痛之下,才洗盡鉛華,開始潛心習畫。
陸小曼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畫的,我們不是頂清楚,但從目前收藏在浙江博物館的一張陸氏山水長卷上,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在這張畫上,落有「辛未春日小曼寫於海上」的題款。辛未是一九三一年(民國二十年),而所謂「海上」指的就是上海,此為當時書畫家落款時的用語。徐志摩對小曼能展現功力,完成此一巨幅畫作,顯然很是引以為傲的,特別拿去給住在北平的好友胡適、楊銓(杏佛)題跋。
胡適是屬於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學者,他的藝術觀相當能反映出此種做學問的態度,在他心目中,小曼的畫並不是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寫實之作,而簡直是出自閉門造車的「匠人」之手,於是,他就坦言題云:
「畫山要看山,畫馬要看馬,閉門造雲嵐,終算不得畫。小曼聰明人,莫走這條路。拚得死功夫,自成真意趣。」
他又接著說明:「小曼學畫不久,就作這山水大幅,功力不小!我是不懂畫的,但我對於這一道卻有點很固執的意見,寫成韻語,博小曼一笑。適之、二十(一九三一)、七、八,北京」。
楊銓看了胡適的題跋,很不以為然,他認為中國的文人畫,重在個人情懷的抒發,不求形似,但求寄情山水,而為人生找出一條精神上的出路。因此,他老實不客氣地跟胡適唱反調:
「手底忽現桃花源,胸中自有雲夢澤;造化遊戲成溪山,莫將耳目為桎梏。小曼作畫,適之譏其為閉門造車,不知天下事物,皆出意匠,過信經驗,必為造化小兒所笑也。質之適之,小曼、志摩以為如何?二十年七月二十五日,楊銓」
對胡適、楊杏佛兩人南轅北轍的觀點,徐志摩甚感疑惑,當然他懂得學者的紙上談兵,未必是真知灼見,而且「問道於盲」,說不定還會讓小曼「誤入歧途」,因此他有必要再找幾個行家請教一番,看看大家怎麼說。於是就又找了名畫家梁鼎銘、陳定山以及陸小曼的老師賀天健題辭。其中梁、陳二氏大致上是採鼓勵的立場,對小曼的聰慧與藝術造詣多所肯定,而賀天健更對愛徒期勉有加,他題了一首引經據典的絕句:

東坡論畫鄙形似,
懶瓚雲山寫意多;
摘得驪龍頷下物,
何須粉本拓山河。

顯然,賀天健這首詩也是針對胡適等人的題跋有感而發,大意是說:北宋的蘇東坡最看不起一味著重形似的畫作,元朝的倪瓚(常自署懶瓚)筆下山水也多偏重寫意,畫家若對大自然有精深透徹的觀照,自可不必依照畫稿一筆一畫地去描摹山水景物了。詩中第三句「摘得驪龍頷下物」,係使用「探驪得珠」之典。按《莊子.列禦寇》載有一則寓言,略謂深淵中有驪龍,頷下藏千金之珠,要想取珠而歸,洵非易事。後來「探驪得珠」一語,就被引申來形容作品能切中命題之精蘊。
賀天健真不愧為大師級國畫家,他的看法相當持平公允,也呼應了齊白石所強調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說法,賀氏率直道出畫家落筆,既不應以追求形似為職志,但也不可自閉在象牙塔內鑽研畫藝。他曾寫過一本回憶自己習畫艱辛歷程的自傳《學畫山水過程自述》,書中提出學畫「三看」的必要,強調:
第一,對真山真水要靜看到「凝神」的地步。
第二,對古今有名的畫作要靜觀、細看,要把它們的優缺點、好壞處思辨得清清楚楚。
第三,對自己的作品也要細看、靜看;看到自家的好處,要進一步加以強化,看出自家的壞處,也要「除惡務盡」,絕不可敝帚自珍。
賀天健強調「看的功夫」要下得深厚,這恐怕是許多藝術家共同的經驗與看法吧!法國大雕塑家羅丹也曾如此說過:「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羅丹還說過另外一句發人深省的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明朝山水畫家董其昌,亦強調學畫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達到「胸有丘壑,筆參造化」的境界。的確,做一個畫家要追求這樣一種藝術境地,自然非得多看真山真水不可,就此一角度而言,胡適在陸小曼長卷上的題跋,說的也不無道理。
手邊這張陸小曼的斗方,畫的是觀瀑圖,一老翁臨崖趺坐,對面白練瀉地,近處有一參天古松、數棵雜樹,遠方重巒疊嶂,山勢起伏。其筆法雖不雄奇,卻中規中矩,而賦色淡雅,構圖精到,很能表現出一種「何人得似山中叟,對語飛泉五月涼」的淡泊曠達、與世無爭的氣氛。
這幅小畫的落款是這樣子的:「一峰先生正之。辛丑夏日陸小曼。」辛丑是一九六一年,小曼過世前四年,至於一峰先生究竟是何許人也,就無從查考了。
小曼去世於一九六五年五月,彼時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文革前夕,她能避開此一大劫,未遭「紅衛兵」蠻橫殘酷的批鬥,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伊人已去,手澤猶存,每一想到自己所收藏的這幅陸氏遺作,幾許紅顏薄命、人世無常的感傷就會悄然掠過心頭,從而聯想起徐志摩所寫那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千古絕唱,於是,心中更不免為之黯然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