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不教養的勇氣:阿德勒教你,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協助孩子自力解決人生課題
滿額折

不教養的勇氣:阿德勒教你,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協助孩子自力解決人生課題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被討厭的勇氣》親子實踐版.岸見一郎的第一本教養書
不責罵、也不讚美,才是最好的教養
父母只要無條件信賴孩子、肯定他們的價值
孩子自然會長出獨立面對生命的勇氣

兒子兩歲時,我在育兒上遇到了瓶頸。友人推薦我閱讀阿德勒的著作,這就是我接觸原本一無所知的阿德勒心理學的起點。
----岸見一郎

阿德勒在維也納成立世界上第一家兒童諮商中心,傾全力輔導孩童,並且提倡「與孩子平等相處」的教養法。
父母和孩子能力、責任不一樣,但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以—

父母不能:
 讚美孩子:
讚美是一種上對下的評價,建立在認為對方做不到的前提之上,被評價的人不會開心。渴望讚美的孩子,會過分追求別人的認同,甚至為了贏得讚美,不擇手段。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生,絕對不可以為了得到父母的讚美,而放棄聽從自己的心。
 責罵孩子:
在責罵中長大的孩子,凡事只會考慮會不會被罵,無法自主判斷行為是否正確合宜。很多孩子把責罵當成關注,正因為可以引起父母責備,所以無法停止問題行為。有些孩子不想輸給父母,被罵的當下雖然停止搗蛋,但一犯再犯,當作反抗父母的一種形式。
 沒有經過孩子同意,就介入孩子該面對的課題,只會讓孩子逃避自己的責任,永遠學不會自立。

父母應該:
 跟孩子說「謝謝!」「你真是幫了大忙!」給予孩子勇氣,不再害怕他人的評價或失敗。
 用平等的態度,尊重孩子最真實的樣子。
 無條件信賴孩子,也贏得孩子信任,建立起互相幫助的伙伴關係,讓孩子知道,你隨時可以伸出援手。
 除非孩子向你求救,否則什麼都不說,只是靜靜守護著孩子,相信孩子能一個人克服困境。
 讓孩子換個角度看自己,了解「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擅長多工」,孩子就會大不同。
 把「孩子好好活著就好」當作起點,一點一點往上加分。而不是想像一個孩子的完美形象,做不到的就一點一點扣分。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貢獻、肯定自己的價值就有能力面對所有的人生課題

教養名家齊聲推薦
蘇明進.彭菊仙.凱若媽咪.趙大樹

我充分感受到岸見一郎所說的,孩子無需被我們過度的讚美或責備所評價、所定型,他們是獨立的生命個體,而且他們一直朝著這個不變的方向發展,大人根本不能「介入」他們的生命,而是「幫助」他們不斷拿出勇氣找到自己的價值。
——彭菊仙(擁有三個壯丁的親子作家)

如果我們為孩子擔起了他們該扛的責任,孩子不管多大都不會獨立的。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該學的與該調整的,我們只要做那最堅實的「親密靠山」,當孩子需要幫助,或尋求支援的時候,永遠告訴他們:「我們相信你/妳!」孩子才能夠發揮他天生就具備的「解決問題能力」,並且學習自立。
——凱若媽咪(旅居德國,盡情實驗歐式教育的漂亮媽咪)

這本書就是要幫助你了解孩子,讓你可以面對自己的脆弱,去練習那些你還沒學會的事。如果你願意面對自己的脆弱,孩子自然也會長出面對生命的勇氣。
你的親子關係,可以從這本書開始,擁有新的想法和可能。
——趙大樹(到府育兒諮詢顧問)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史)。現任京都聖カタリナ高等學校看護專攻科客座講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可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等職。著有《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ⅠⅡ》(究竟)、《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方舟文化)、《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今周刊)等書。

譯者 李依蒔
譯者介紹 現役日文編輯。在翻譯這本書的同時,從孕婦進化成新手媽媽,未來希望能時時用書中的這句話提醒自己:「就算在教養之路碰到瓶頸,也不代表你就是壞媽媽,你只是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而已。」

前言
兒子出生時,我在大學裡教哲學和希臘文,當時還不像現在這麼忙碌,時間運用相對自由,有長達七年半的時間,我得以天天親自接送兒子和之後出生的女兒去托兒所。我這麼做剛好只是因為那時候的狀況允許,從沒想過會因此改變我的人生。
教養孩子並不是一件全然愉悅的事,甚至可以說辛苦的成分比較高。尤其剛開始陪伴孩子的時候很不順利,和想像中的相差很多。
如果孩子乖巧順從,完全符合父母的理想,早上無需三催四請就能自動起床、上學不遲到,晚上不需要父母一再叮嚀,就能寫好作業、早早上床睡覺,教養這件事就不會辛苦了。可惜的是,就我目前所見,這樣的孩子實在是絕無僅有。
即使如此,我仍一度以為,教養這件事總會船到橋頭自然直,做父母的不用特別學習什麼。沒想到在兒子兩歲時,我還是遇上了瓶頸。我跟友人聊到這件事,他推薦我閱讀阿德勒的著作,這就是我接觸原本一無所知的阿德勒心理學的起點。阿德勒是與佛洛伊德、榮格齊名的心理學家,在維也納成立世界上第一家兒童諮商中心,傾全力輔導孩童,並且提倡「與孩子平等相處」的教養法。
不管父母親多愛孩子,教養之路也不會因此就暢行無阻。就像開車,要取得駕照就必須先到駕訓班接受訓練,同樣的,教養孩子之前,也必須先學習如何跟孩子相處。如果父母認為,教養孩子就是依照自己是怎麼長大的,也如法炮製就好,這就像曾接受過盲腸炎手術的人,就自認能幫別人開刀一樣輕率。更別說成人的兒時記憶很有限,上小學之後的事或許還有印象,但是更小的時候父母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根本不可能記得。
這本書收錄的每一件事,都是我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親身實踐過的。教養孩子確實很辛苦,不過只要掌握到一點點訣竅,和孩子共度的每一天一定會大不相同。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正走在教養路上的家長參考,將是我的榮幸。
岸見一郎

推薦文 序一
重建與孩子的心關係
蘇明進
從《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我自己獲得很大的啟發,再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發現從小至今仍保有討好他人、渴望獲得他人讚美的習慣。也因此,藉由閱讀,我努力放下內心長久以來的自責習慣,試著找到與自己身心平靜相處的方法。
於是看到《不教養的勇氣》一書出版,更讓我感到好奇:究竟阿德勒的學說,如何用於教導自己孩子的教養上?
這本書開宗明義就指出:教養孩子,應該是與孩子平等相處,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姿態。整本書有多數篇幅在提醒我們大人:不該用責罵或讚美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責罵,的確是傷害孩子成長最不利的教養方式。我教過許多學生,他們在家裡因受到父母長期的責罵,因此變成個性退縮、冷漠的孩子;也有孩子因過度的打罵,反而失去了在乎心,因此許多偏差行為都變得變本加厲,難以管教。
其實,我們都知道責罵不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但在事情的當下,很難不被情緒給淹沒。《不教養的勇氣》提醒我們:「生氣,是一種選擇。」我們用生氣來綁架他們、突顯我們的企圖,但事實上,生氣無助於事情的發展,而我們也許可以用其他更有智慧的方式來處理。
但是「不讚美孩子」的這個論點,確實讓正在閱讀中的我,產生極大的困惑。阿德勒說:「所謂的讚美,是有能力的人從上往下給予評價的用語。」因此容易讓孩子持續渴望認同、成為討好他人的原因。為了給予我們孩子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就必須讓他們喜歡自己,在人際關係上獲得自由。
讚美,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不教養的勇氣》提醒我們,就平鋪直述的說出正在發生的狀態,而不做任何的評價;說「謝謝」,來讓孩子認可自己的價值,來取代評論式的讚美。
這樣的論點很有意思。一直以來我是一位不吝讚美的人,只要看到學生或自己的女兒做得不錯時,我都會大大的稱讚他們。然而,此時我可以清楚區分:我的讚美,應該是讓他們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感;而不是為了得到大人的讚美,而做出符合大人期望的事情。
昨天傍晚,我和六歲多的小蘇姑娘趕赴下一個行程。坐在後座的她正在生著悶氣,因為剛才外頭正刮著強風,而我忘了把她想穿的厚外套帶下車。此時,汽車音響正播著懷舊風格的搖滾樂,後座的小蘇姑娘更是心情不美麗,她大喊著:「我不想聽這種音樂!」
我不想用生氣、或責備的方式與她應對,我想要讓她先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感。於是我說:「爸比也想換音樂,但是因為我現在正在開車,不方便選音樂,你可以幫忙操作手機嗎?」
小蘇姑娘說了聲「好」,於是她拿走我的手機,選了較抒情的爵士樂。
「謝謝你!」我不稱讚她,反而是謝謝她。「你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
後座回話的小蘇姑娘,語氣上聽起來冷靜不少。我繼續說:「我還要謝謝你,剛才你是用很好的語氣和我說話,我覺得聽起來很舒服。」
小蘇姑娘的語氣更是溫柔:「那我現在可以穿厚外套了嗎?」
「當然可以啊!」我也很溫柔的說。後來,我們聊到剛才事件的經過、生氣的情緒,以及下一次可以怎麼表達情緒的方式。
我說:「謝謝你跟我說這件事情。」我把平常會說的「你好棒哦」這句話,硬是吞進肚子裡。
我接著問:「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我們現在只剩下三十分鐘可以吃飯,你可以幫忙決定一個吃晚餐的地方嗎?」
「我們可以吃路上的牛排店。」
「但是三十分鐘沒有辦法吃牛排店,而且我們開到那邊,還要再開十五分鐘,所以只剩十五分鐘可以吃飯。你可以幫忙想一個好辦法嗎?」
小蘇姑娘說:「外帶啊!」
「這是一個好方法耶!可是要外帶什麼?嗯,我們可以一起來想辦法。」
小蘇姑娘反問我:「那你想要吃什麼?」
「嗯,若要外帶比較方便的話,通常是去買路邊攤的小吃,或是去吃速食店的漢堡,或是去包便當……」
本來選擇買「小吃」的小蘇姑娘,後來評估繞過去時間上會來不及,最後她選了買「便當」的選項。
「好啊,這真是個好主意。」
最後我們停在路邊一間便當店旁,因為已經快過晚餐時間,剩下的菜色賣相不佳,小蘇姑娘看了也沒多說什麼。
買「便當」,幾乎不會是平時小蘇姑娘的選項,而且她會因此表達不滿的情緒。因為那是大人決定的結果,不是她自己做出的選擇。
但這次是她自己評估後所做出的結論,她的內心底層獲得滿足感,覺得自己有貢獻,就不會再糾結在不喜歡的結果,反而很開心自己做了一個很具有貢獻的決定。
我驚訝的看到孩子在其中的轉變,不管是情緒的轉換,或是處理事情的思考完整度。我看到阿德勒教養法驚人的影響力。
最近的我,有了不一樣的轉變,不管是面對我的學生們或女兒,我都盡可能避免做出生氣的選擇;不責備、也不讚美,試著讓孩子得到有所貢獻的存在感。
也因為我自己在心境上的轉變,我發現孩子們也跟著穩定下來,連帶的感受到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確實都不一樣了。
誠摯推薦這本最近影響我極深的《不教養的勇氣》,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選擇對待孩子的方式,重建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心關係!

目次

序一 重建與孩子的心關係 蘇明進
序二 「不教養」是最佳提案 彭菊仙
序三 努力學習「收手」 凱若媽咪
序四 面對孩子不難,面對自己很難 趙大樹

前言
第1章 《阿德勒教養論》 理解孩子的言行
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
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是因為缺少愛?
使用蠻力,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嗎?
理解孩子行為的目的
從人際關係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
從怒氣中解放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托兒所的最後一天

第2章《阿德勒教養論》不罵孩子
故意討罵的孩子
責罵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責罵,讓孩子學不會自主判斷是非
責罵也會限縮孩子的格局
關係一旦疏離,父母就幫不了孩子
不要逼迫孩子
除了責罵,父母還可以這樣做
教孩子負起失敗的責任
教養孩子,態度應該堅定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父母吵架時

第3章《阿德勒教養論》不讚美孩子
不罵孩子會怎樣?
何謂適度的關注?
孩子不會一直惹麻煩
讚美孩子,沒有任何益處
讚美的意義
大人與小孩是平等的
渴望認同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女兒不知不覺長大了

第4章《阿德勒教養論》給孩子勇氣
何謂「給孩子勇氣」?
接受自己,與他人建立關係
把缺點轉換成優點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貢獻
教養不是扣分,是加分
做個普通人的勇氣
孩子的人生風格
為了改變人生風格
培養共同體意識
歸屬感是人類的基本欲求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懂得自己思考

第5章《阿德勒教養論》幫助孩子自立
中性行為
分清楚是誰該面對的課題
教養的目標是讓孩子自立
親子共同的課題
親子之間相互幫忙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懂得用說的解決問題

第6章《阿德勒教養論》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尊重孩子
信賴孩子
為什麼信賴是必要的?
信賴什麼?
相信孩子有好的動機
與孩子建立互助關係
親子目標一致
今後的教養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相信孩子的韌性

後記

書摘/試閱

何謂適度的關注?

只是不看孩子
我女兒一歲要上托兒所時,不巧在開學前長水痘,錯過了正式送托前的試讀,也錯過了開學典禮,所以第一天去陌生的托兒所時,就必須整天都待在托兒所。
我跟托兒所老師說晚上七點會來接女兒後,就打算離開了,卻看到老師有點擔心的樣子,便補上一句:「我走了之後,孩子可能會哭。不過她不會哭太久,大概三十秒就會停了。」
晚上去接女兒時,老師告訴我:「孩子的確沒有哭很久,不過跟您說的不一樣喔,我有看著時鐘計時,她哭不到三十秒,二十秒後就停了。」
其實這不是運氣好。看不到父親而大哭的女兒,本來以為哭可以吸引旁人關注,沒想到對方關注的卻是時鐘…。我原本預估,女兒理解哭也沒用大概需要三十秒,沒想到只花二十秒她就懂了。當她一停止哭泣,老師也停止看時鐘,把她抱了起來。
孩子在眼前哭泣時,如果能像這位老師一樣,不看孩子而是看著時鐘,就不會覺得心煩意亂了。

不看孩子不好的地方
就像前文提到的,刻意不罵孩子、不看孩子,對孩子來說也是另一種關注。為了避免事情變成這樣,父母只要看孩子行為好的那一面,不要去看不好的那一面即可。
這樣講,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意思,不過實際上做起來一點也不難。
例如孩子早上睡過頭了,父母不要去看他起床的時間,對他說:「你看看現在都幾點了?」而是看他已經起床的事實,可以跟他說:「又是新的一天,活著真好!」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或許聽不懂,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頂嘴:「說什麼蠢話!」不過他們終究有一天會了解,對父母來說,比起他們做了或不做什麼,光是活著,就是一件值得感謝的事。

讚美孩子,沒有任何益處

沒人讚美,就不做對的事
父母以讚美教養出來的孩子,只要沒人讚美,就不會去做該做的事。例如在走廊上看到垃圾,有些孩子會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人會注意到自己撿起垃圾、放進垃圾筒;如果周遭沒人看到,就會視若無睹的走過去。
但是,我希望孩子是那種即使沒有人注意到、沒有人讚美,只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就會主動去做的人。否則就跟被老師或父母責罵後,因為害怕挨罵只好停止問題行為一樣,以讚美教養出來的孩子也很會察言觀色,根據能否得到別人讚美來決定行動,無法自主思考、判斷。

無法挑戰面對的難題
大多數父母都會讚美書讀得不錯、成績好的孩子。孩子若是能取得好成績,達到父母的期望,就不會有問題。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總是能在功課上有好表現,每個成年人在小的時候,應該都有過不管怎麼努力,成績就是不如預期的經驗吧?
如此一來,對得到父母讚美就開心,為了讚美才用功的孩子來說,讀書這件事就會失去意義,說不定還會認為萬一自己成績不好,就再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從此在讀書的關卡上,變得裹足不前。

只要有好結果就好?
認為只有好成績才能得到父母讚美的孩子,還可能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例如考試作弊。為了得到讚美,他們想盡辦法在競爭中獲勝,卻反而成了雖然贏了別人,但不值得被讚美的人。
除了考試成績之外,也有孩子會因為父母讚美其他兄弟姊妹,卻沒有讚美自己(或是自己被罵了),而認為自己輸了。不論是在家中還是對外的人際關係,這種執著於與他人競爭的心態,都會讓孩子的心失去平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