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金魚夜夢
滿額折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金魚夜夢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40 元
優惠價
7926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金魚漫游的夜夢中,蒐集稍縱即逝的快樂
對於寵物的愛戀,對於人生各種徒勞的探索
林薇晨串起珠玉文字,展示日常百態的生趣

「生活在這宇宙上,我們什麼都留不住。心愛的人物,心愛的事物,心愛的寵物,什麼都留不住,而我們別無他法。」

睽違兩年餘,林薇晨最新散文集《金魚夜夢》以金魚為名,探究生活中諸般色相與壞毀的無常。本書收錄六十一篇散文,包括《人間福報》副刊專欄「日常速寫」、《幼獅文藝》專欄「美色冗談」的作品,以及入選《九歌109年散文選》的金魚文章〈花園〉、〈玩興〉,視角時夢時醒,時惺忪時清晰,引領讀者以另一副眼睛觀察世界,世界何其瑰豔而令人憂傷。
二十幾歲後半,林薇晨的身分屢經轉換,從研究生、專職寫作者、出版社編輯到報社兒童週刊編輯,不改的是她對於文學的愛重。書中分為四輯,「墨水」暈染關於寫作與文字的思索,「祕密」收納母親、小狗、友人的故事,「家政」打理居家的烹飪灑掃瑣務,「金魚」則追憶飼養蘭壽金魚的生活,也兼及對於美術、攝影、動物福利、疫情的看法。
林薇晨融合豐富的知識、奇特的想像和靈巧鮮麗的文字,娓娓記敘文具、美甲、花束、氣泡酒、黃芥末、冰箱、梅雨、金魚等日常風物,並且戒慎地勘破一切美好終究難以長存。然而,在徹底覺悟之前,何妨暫且逗留於如真似幻的夢境,隨著金魚在斑斕星空裡游泳,游到哪裡都清涼無比。

包子逸專文導讀
丁名慶、古碧玲、許閔淳、煮雪的人深情推薦!

在平鋪直述與天花亂墜之間,自溺與淑世之間,「即興」是散文體中特別難以平衡的特技,它看起來要夠鬆,然而它想表達的一切又最好能精準得像一枚浮萍上的跳舞。林薇晨在散文的遊藝場裡即興得非常之游刃有餘,我想這是因為她引人入勝的舒張寫法。――包子逸(作家)

 薇晨以書寫證明了:正是書寫這件事自身,使得經歷的時光、場景,付出與收獲的感情,是如此具有價值;對於日常種種因緣、關係、習慣、執念的細究,既是祝福,也是放手。從平實生活現場到書頁的過渡,在這本散文集裡,教人聯想到植栽移盆,或飼魚換缸,彷彿將那些或與人共享、或獨自咀嚼的人間幽微生命力遷徙至此間一個個她虔肅安靜布置的文字箱庭,目的並不為保持距離點評玩賞,而在於提供一份能讓自己與讀者優游其中的豁然,以及不必說盡的微妙餘味。――丁名慶(資深編輯、《幼獅文藝》前主編)

翻閱《金魚夜夢》,彷彿親眼見到林薇晨,這位心思縝密、字字珠璣、起承轉合與節奏運行幾近完美的散文家。她栩栩書寫出生活在台北都會、敏銳多感的年輕女性之憂歡苦樂,以及對物質、社會、人際之間的靈敏感知。
拜讀後最直接的感覺是,如果江鵝的散文是台南古都女性北上的代表作,那麼,曾經一心想專職寫作的林薇晨的散文,則是二十五至三十五歲、當代台北都會女性的代表作。任何題材到林薇晨手中,似乎都能幻化出直指心底的思緒萬千,我甚至認為若要拍攝當代台北女性的生活,林薇晨的文本是改編的不二之選,必定可在文壇甚至跨領域閃閃發亮。期待這一天,如我對薇晨所言。――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薇晨的散文總讓我想起小津安二郎的鏡頭,以細緻剪裁的文字,聚焦看似閒散悠緩的日常事物,我們被她徐徐的聲腔與目光領著,恍然便發現這些靜物曝於顯微鏡下,浮游生物與細菌悄悄攢動,於肉眼之外,不悲不喜地繁衍。倏忽這些細微小物為光所照,剔透瑩亮,紛至旋轉,游向鏡頭邊界,留下一道靜寂悠長。――許閔淳(作家)

超市手推車的路徑、飼養金魚的瑣事、黃芥末的滋味、語言的歧異:《金魚夜夢》提示日常的一切細節。在這個萬物皆能替換、輕鬆就能斷捨離的時代,我們需要如此文字來提醒物件、感官,以及痛的存在,才不致忘卻自己生活在這個宇宙、這顆星球;作著金魚夜夢的同時,不致忘卻隔日早晨的鬧鐘。――煮雪的人(詩人)

作者簡介

林薇晨
1992年出生於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士、傳播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新詩獎,作品入選《九歌109年散文選》、《2017飲食文選》、《2016飲食文選》等,著有散文集《青檸色時代》。目前於報社擔任編輯。
Instagram:rabbited92

名人/編輯推薦

浮萍上的跳舞 包子逸
我熱中收藏某種無法具體形容、「瓷質清脆」的文體,包括林薇晨的兩本作品,它們經常帶給我瞬間新異的活潑愉快,有風清涼的感受。
雖然那樣的質地實在難以具體形容,但如果要懶惰地說,不過就是「耐讀」。「耐讀」是我偏好的藏書特徵,簡單講即是閱讀時得以獲得各種大大小小福至心靈的時刻,它能夠讓無聊的日常有技可施,回首一看再看的時候也不覺得乏。耐讀不是一種容易抵達的境界,尤其是向來以散為樂的散文集,數十篇短文就是數十個微型宇宙,許多所謂的文集讀之頂多像裡面夾藏微量金箔的密集板(讀起來大部分感覺像木屑,含金量很低的意思),然而林薇晨的文集裡使人心情一亮的段落層層疊疊,無論是遣字或巧思,可以說是星雲繚繞,對於像我這樣挑食的讀者,也不禁感覺幸運。
林薇晨的文風乍看之下富於工筆,她的形容讀起來有種細細推敲的勻稱,但我認為她的推敲並非一味耽美的文字遊戲──許多耽美的文藝腔容易使人美學疲勞,然而她的作品於我卻相當紓壓,我想主要是因為她掌握了傑出的即興能力。在平鋪直述與天花亂墜之間,自溺與淑世之間,「即興」是散文體中特別難以平衡的特技,它看起來要夠鬆,然而它想表達的一切又最好能精準得像一枚浮萍上的跳舞。林薇晨在散文的遊藝場裡即興得非常之游刃有餘,我想這是因為她引人入勝的舒張寫法。在中文世界裡,散文這種體裁往往具備高強度抒情的功效,一不小心就掏心挖肺,我其實有點害怕那種使自己感到侵門踏戶的內心巡禮,林薇晨在這個內觀的領域點到即止,恰好不讓人覺得生分,也不過於疏離;而最重要的是她為文充滿向外觀望的好奇與不流俗的觀點,某種舒服的阻力,卻沒有陷入好為人師、自以為偉大的魔陣。
日式散文有禪寺灰階的恬淡屬性,我感覺日本散文家撰文時,往往耗盡力氣試圖仿造一種話家常的輕鬆感,導致語言素樸,像顆白煮蛋,即使內容可能異常沉重;台灣的非虛構散文經常朝光譜的另一端傾斜,多半不能輕鬆(潰不成軍的不算),無論是主題或詞藻的選擇──即使寫的是小調,彷彿唯有透過精工才能證明作品的價值,導致像我這樣嗜讀散文的人,到後來讀起一些明明不帶有任何論述性質的散文,竟也興起疲憊之感。林薇晨的作品取向不屬於前者,沒有那麼陰翳,相反地酷好鮮亮的視覺與氣味比喻;也不同後者,沒那麼刺繡掛氈般厚重,那麼讓人想睡。勉強類比的話,我認為她的散文性格讓我想起美國的E. B. White。E. B. White的童書諸如《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一家之鼠》(Stuart Little)為人所熟知,但是他許多傳世的散文經典諸如〈Death of a Pig〉、〈The Ring of Time〉、〈Once More to the Lake〉同樣具備了「瓷質清脆」的可愛,對於寵物的深情,思索死亡時的低迴,清麗而餘韻無窮的收尾等等,帶領讀者淘洗思緒,同時註記大時代風景,一百年過去,即使物換星移,E. B. White的散文的耐讀性仍沒有任何耗損,他那種老派柔情的寫法顯然可以在林薇晨青春的書寫中找到呼應。
林薇晨在輯一形容寫作是跳繩一般不追求終點的運動,形容端坐在桌子前方的寫作之人「終究都不免有一種連滾帶爬的姿勢」,讓人不覺莞爾,但是我大概知道她的意思,思索人為何寫作,是每位文字勞動者的修行,而且那思索最好不能帶有「有所成」的功利性,否則難以為繼。她在輯四談她的一雙金魚,於我來說同樣也是一種對於人生各種徒勞的探索,在一個框架裡面,認真地凝視水面下的風景,從百般無聊之中獲得趣味(偶爾獲得打擊),散文經營者在桌案或電腦螢幕前反覆校對的是非常類似的東西。
在這個資訊核爆、抖音燎原的時代,反芻似乎變得格外不合時宜,耐讀的滋味顯然已經是保育類款式,日益微渺;因此我特別珍惜讓人流連的角落,包含各式情調、思想或風格定義上的,以及像《金魚夜夢》這樣一本散文集。

 

目次

集序 安靜布置的文字箱庭 丁名慶、古碧玲、許閔淳、煮雪的人
推薦序 浮萍上的跳舞 包子逸

輯一:墨水
歲末採購
截稿期限
專職寫作
手部復健
郵寄年代
文具控
沙龍碎記
美甲男女
彩虹遊行
字的彈性
字的速度
專欄的算術
散步時的經過
妹酒庫存
花束的去處

輯二:祕密
壓歲
雪乖
狗食
藥王
愛犬復仇記
畢業照片
地下影印部
賀新家
魔術師
最好的時間
剪毛季節
純愛或畸戀
花‧貓‧黃芥末
春雨婚禮
告別式

輯三:家政
廚房實驗
無名咖哩
茄子的色相
超市的交通
冰箱與杏桃
梅雨一夜
停電事故
蛤蜊與沙
白宮新聞
新娘的吸塵器
烹飪的黑白
茶餘飯後
記帳簿裡的草莓
慵懶的熊
冬日會話

輯四:金魚
蘭壽
樂水
魚餐
花園
娃娃屋
躲貓貓
社交疏離
撲克臉
美術家
飼主的心
玩興
泡泡
鱗傷
銀鹽
金魚葬禮
自然

書摘/試閱

美甲男女
光療指甲為什麼叫作光療呢?「光」是紫外光,「療」字翻譯自英文「curing」,代表凝膠指甲油照光後的固化,然而最初的譯者大約不諳這化學術語,將它誤認為醫療的意思,從此也就襲用下來了。現在光療指甲早已被正名為凝膠指甲,然而人們終究改不徹底,保留了這個帶有神祕寓意的名稱,巫魘一般。有些指甲破損的病患,透過光療,可以延長、強化指甲,避免牙齒的慣性咬嚙,這倒也是一種矯治。
比起普通的指甲油,光療使用的凝膠指甲油更為持久。每三個星期一次,我去美甲沙龍重做光療指甲,總是遇到各式各樣的女子男子,非女子非男子,人人攜帶著必須修剪的冗餘物事——指甲、肉刺、甘皮、胼胝——都是日積月累,老廢角質也似的自己。修剪既畢,便要開始打底上色。美甲師為我的指甲搽一層凝膠,指甲給紫光燈照一下,燈光導致一陣灼燙,如此往復數次,導致一陣又一陣的灼燙,真正是「焚燒十指連心痛」,然而浴火之際,也有一種繕甲厲兵的欣慰。新的指甲乾燥成形了。美甲,美髮,美睫,美妝,在這樣一個美業興盛的時代,美業一詞也彷彿一聲近在耳側的提醒:美即是業。美即是人們週而復始地撐持身體的體面,不讓自己太多,不讓自己太少。
作為一個日常大量勞動手指的打字之人,指尖洋溢一些色彩,實在是令人更為愉悅的,儘管指甲蓄得太長的時刻,打起字來並不方便。指尖微翹,指腹輕輕觸擊著字鍵,一點一點,幾乎就是喬張作致的模樣。我在某篇訪談裡讀到,柯佳嬿在準備《必娶女人》的拍攝時,融入劇中角色的輔助方式之一,即是將指甲留長。指甲一長,她生活裡的許多小動作也就跟著改變了,好比按手機的姿勢、往包包裡撈抓東西的速度。只因為那幾公釐的長度的差異,一個演員便能渾身是戲,即使不是演員,也都要產生表演的意志。
美甲男女。美甲男女張開拳縮的十指,安裝上無堅不摧的鬥豔的鎧甲,給別人看,給自己看。
美甲男女。我常常想起某個朋友的故事。在故事裡,朋友是個男朋友,為了女朋友,買回了整組的光療設備、瓶瓶罐罐的凝膠指甲油,學成之後,親自為她操作美甲事宜,作為一種私房的情趣。出於玩樂或頑皮,女朋友有時也幫男朋友進行光療手續,儘管他只願意借貸一邊的拇指,給搽上濃稠的色澤後,外出示人,也不以為恥。後來,女朋友成了前女友,男朋友也成了前男友,然而兩人曾經共同體驗過的顏色,在回憶裡永遠不斑駁。
每次做光療指甲,最為難的總是挑揀凝膠的色號。美甲師遞來參考的色票,那是幾十幾百枚模擬人類指甲的甲片,帶著繽紛的色彩。我攤平手指,比了又比,遲遲無法決定未來三個星期,指尖應當穿戴怎樣的色澤。美甲師詢問道:「選好了嗎?還是要再糾結一下?」我歪頭應道:「還要再糾結一下。」這是我唯一可以毫不猶豫斷言的事情。瀏覽著這些指甲形狀的色票,任誰都要不禁感悟,顏色與文字本來不是互相隸屬的關係。好比有些顏色,看見了卻說不出口;有些顏色的詞語,讀見了卻想像不出它確切的指涉:蘇芳色。撫子色。梅鼠色。蒸栗色。砥粉色。舛花色。這也許也是一種「五色令人目盲」。在五色之前,任誰都要變成illiterate一般。
到了歲末,我又做了最愛的純白的光療指甲,因為白色不會對服裝造成太過鮮明的干擾。某天我穿一件高領豹紋紗料襯衫,後領扣著三顆小小的珠扣,到報社上班。那天編輯之一帶來了五歲的孩子,擔任活動攝影的小模特兒,吸引各組同事的圍觀與逗弄,也毫不意外地誘發許多關於該叫姐姐或叫阿姨的爭辯。編輯之一對孩子道:「來,叫薇晨姐姐!」編輯之二聽了,攔阻道:「你都二十九歲了,怎麼能叫姐姐?該叫阿姨了!而且你今天還穿豹紋!」我微笑道:「我是豹姐姐。」編輯之三又道:「你是豹姑婆!你有爪子!」不知為何,聽聞豹姑婆這稱呼,我也覺得非常恰當,因為其中有一種銳利,凶猛,妍媸難辨,令人想起張愛玲〈第一爐香〉裡的梁太太,搽著散發杏仁露氣息的蔻丹,機敏而沒有心肝。在這個眼淚早已不宜稱作武器的時代,讓自己看起來壞一點,也許反而是好一點。
穿戴著新做的光療指甲,有時可以獲得經過的旁人的讚語:「好美好美。」這些指甲是美的嗎,比起美,我更想將它們形容為堅強無比。

花‧貓‧黃芥末
嘗過黃芥末的人,也許都會成為黃芥末的信徒,堅信不管怎樣的食物,搭配它就必然是美味。蜂蜜芥末。第戎芥末。顆粒芥末。於我再多劑量也無所謂,毒物一般。顆粒芥末的樸野質地如此殊妙,咬嚙著那芥末醬中的或粗或細的芥籽,我總是覺得「臼齒」這名稱取得真是貼切至極。
黃芥末宜於輔佐各式各樣的鹹食,烤豬排或燉牛肉都好,即使不過是就著即將過期的蝴蝶碎餅,喀茲喀茲地咀嚼,那也是令人沉迷到近乎上癮的地步的。小小幾滴黃芥末,滴在舌尖上,整隻舌頭立刻就成為一座向上爬伸的樓梯,一階一階一階,每一階都臥著一隻芥末色的貓。所有的貓忽然移動了步伐,在樓梯與樓梯之間跳上躍下,踩過這裡,那裡,有的爪印名為酸,有的爪印名為甜,有的爪印名為辣。鼻腔裡漫開的涼嗆,便是那些貓們不約而同叫了一聲「喵」。
大學時代,我曾短暫賃居在學校附近,為了系上一門關於新聞採寫的必修課。兩班學生各要當一學期的實習記者,一學期的實習編輯,維持著一份報紙的運作。輪到我當記者那學期,改稿事務繁蕪,每週總有幾天要在學校忙到很晚,難以追趕最末一班通往市區的公車,於是我也成為了外宿族群,和室友分攤著套房的租金。套房樓下有一間德國餐館,門外庭院圈出了小小的花園。沒有課堂的下午,我有時攜著筆電去那餐館,一邊吃飯,一邊打完一篇必須寄發的報導或訪綱。總是坐在地下室的位置,四壁塗著芥末黃的油漆,感覺就像坐在一罐芥末裡一般。
團團的客人散落嘈雜,訴說著我聽得懂與聽不懂的語言(這是個外籍生尤其多的學校)。我拿起小刀子和小叉子,謹慎切割著盤裡的法蘭克福香腸,蘸一些黃芥末,送進嘴巴。黃芥末在舌尖上點了一點,無聲的酸鹹香辣漸次甦醒,在口腔裡闖來闖去,躡著牠們纖巧的足趾。
那樣的時刻我總是想起《花樣年華》。傳播學院的學生必然看過的一部王家衛。在電影裡,周慕雲與蘇麗珍模擬著伴侶的婚外情,他扮演她的丈夫,她扮演他的妻子,撲朔迷離的四角關係。兩人相約在餐廳吃飯,各為對方點了一份排餐。周拿起桌邊的小金屬盅,在蘇的盤裡抹了一些黃芥末。蘇叉著肉塊,蘸了一蘸,為了知己知彼而嘗了嘗,然後睫毛簌簌抖了一下,道:「你老婆都食得幾辣架喎。」訝異於周的妻子的嗜辣。在燈光寂滅的電影教室裡,我暗暗想著,張曼玉真是個連睫毛都有戲的女子。那黃芥末那樣辣,不知可是英式的辣味芥末,富於辣椒與辣椒萃取物。
蘇麗珍吃芥末醬,周慕雲吃番茄醬。曖昧的情愫交纏成某種名為「Ketchup & Mustard」的玫瑰花。有時我幫室友外帶一份香腸拼盤(也附上濃郁的黃芥末),走出那間德國餐館,夜晚的世界總像是秋天。室友是個疑似無性戀的男孩,不喜歡女性或男性或任何性別的人。晚上我們頭靠頭睡成L形,低低聊著二十歲的維特煩惱,對於自己至今仍未談過戀愛這件事,他一直非常不解。「反正你對任何人都沒有心動的感覺不是嗎。」我說。「對啊。但是應該要有很多人愛我吧我這麼可愛,有人愛我我就會跟他交往一下。」聽了這話,我不禁淺淺地笑了。也許比淺淺更深一點。
結束關於報紙的課堂,我還是保留著攝取黃芥末的習性。小小的芥籽,研磨成粉,懷抱著不為人知的薰香,彷彿也是某種芥籽納須彌的啟示,儘管佛經上所謂須彌,該是一個多麼難以抵達的遠方。回想起那段賃居生活,它總是濡染著芥末醬的澄黃與黑褐,秋天的公園一般。整個天空再寬綽,也只是一張餐桌鋪設著麻料菱格桌巾,日月星辰無非桌上羅列的器皿,可以輕易執起,並且放下。從那個秋天來到這個秋天,中間倏忽就過了九年。世界似乎並未改變太多,又似乎一切都已經不一樣。不一樣的是什麼?是我終於知道黃芥末和綠芥末並不都是芥末?是我終於在獨居的公寓裡幫自己準備一份傍晚的早餐,全麥吐司夾歐姆蛋與煙燻鮭魚與一層厚厚的黃芥末?
這樣的秋天,人們可以穿著鬆軟的衣衫洋裝,在街道上慢慢地散步,經過咖啡店、家具店、理髮店,拜訪一座小島一般的公園。公園安靜漂浮在巷弄與巷弄的交叉之處,等待行人輕快踩踏,像貓一般的黃芥末踩過長滿味蕾的舌尖。

花園
除了學生時代的自然課作業,我幾乎不曾種過什麼植物。近年唯一一次買回了名為露娜蓮的多肉盆栽,照顧數週,紫而胖的葉片就逐漸果凍化,終於死了。我想我實在缺乏園藝天分,對於蒔花弄草越發失去了興趣。然而,為了裝飾,也為了消耗來自金魚的氮肥的緣故,我還是在魚缸裡放了三株水草,從此開始了簡單的植物生活。
決定水草的放與不放,是許多金魚飼主面臨的難題。金魚是以嘴饞著稱的雜食性魚類,時時都在確認可有什麼能吃的東西,四處啃嚙吸吮不迭,遇到質地過於軟嫩的水草,例如綠菊、莫絲之類,輕易就要視為富於纖維素的美饌了。經過一番考慮,最後我選購了經常出現在推薦名單裡的金魚共生植物:小榕、迷你小榕、鐵皇冠,因為它們的葉子較為堅韌,金魚再怎樣嘗試也撕咬不動。在歌川國芳的浮世繪裡,擬人化的金魚每每將水草當作腰帶、團扇、雨傘、對付貓的武器,而非當作食物,不知那些都是什麼水草呢。
魚缸裡有了水草就有最基礎的風景。兩隻金魚在小榕、迷你小榕、鐵皇冠之間來去自如,為了追尋飼料的緣故,動輒將水草附著的沉木撞得東倒西歪,排列出奇異的陣式。沒有一天這些水草的位置是相同的。根據沉木最後坐落的區域與方向,我可以猜想金魚此前游移的動線。有時這些水草是個小小的歧路花園,金魚穿梭其間如同探險,反覆繞過一回又一回。有時這些水草組成了可供歇息的綠蔭角落,金魚暫停著,遂也有了疲倦的模樣,披星戴月的,因為靛藍色燈光遍灑下來,周身魚鱗銀閃閃。水草的生長速度極快,總是某天忽然發現小榕的一枝莖桿抽出了捲曲的新葉,隔天它就舒張一點,再隔天又舒張一點,終於開展完全,融進周圍的蔥蘢草色。收看著魚缸裡的一切,也會看見時間的荏苒。
惱人的是,這些水草難以避免藻類的占據,黑毛藻,墨漬藻,綠斑藻,經常薄薄覆蓋在葉子上。有些水族飼主養著專吃藻類的小螺小蝦,又定期幫水草塗除藻藥劑或檸檬汁,這些功夫我是沒有的。我只是偶爾將魚缸裡的水草取出揩拭一番,如同撣去一件家具上的塵埃。有時藻類長得太深太密,怎麼擦也擦不掉了,只好把整片葉子剪了去,連同那些枯萎泛黃的老葉,或是已然過於冗蕪的根。儘管絕對談不上什麼綠拇指,觸摸著水草我也會有身兼園丁的錯覺。
整理完魚缸裡的水草,雙手總是沾滿了植物的味道。非常奇怪,並不是金魚微微的魚腥,而更近於午後雷陣雨下下來之前,那種來自土壤的氣息。清涼的,懷舊的氛圍,彷彿一切就要來不及。
某天魚缸裡的金魚之一忽然產卵了。那時我才剛剛帶回兩隻金魚不久,全然不知怎樣應對才好,急忙打了電話至水族店諮詢。店方問知我沒有繁殖魚苗的志願,建議我立刻換水稀釋魚缸中可能充斥的精液,再靜靜觀察兩日。如果剩下的魚卵受精了,就會由透明轉為黑褐色,因為裡面住著小小的新生命了——屆時再換水一次。金魚的卵圓而晶瑩,西米露一般,數量理應有幾百,一粒一粒散播在水草的綠葉上,令人想起水草進行光合作用以後,葉片背側冒出的珠珠滴滴的氣泡。
我時時注意著魚卵的變化,抱著憂慮進入了睡眠,作夢,起床,趕著檢查魚缸裡的情況,然而純粹是白費心神。一夜之間,兩隻金魚就將那些魚卵全部吃光了。
吃光了魚卵以後,牠們還是日復一日悠游著:魚戲小榕東,魚戲小榕西,魚戲小榕南,魚戲小榕北。

玩興
與寵物認識多時,飼主也會感覺到寵物的性格與意志,牠有牠喜歡吃喝的東西,牠有牠習慣窩藏的所在,愛憎迎拒諸般不同。於是飼主漸漸摸熟了寵物的脾氣,學習給予對方需要的照顧,這就是一段雙向馴化的過程。在人類與寵物的相處之中,究竟誰是主詞,誰是受詞,受到主詞發出的動詞的支配,往往不一定。
比起哺乳類與鳥類寵物,魚類寵物向來被視為較為低等的動物,然而金魚有金魚的智慧,玄妙的,深奧莫測的伶俐,就表現在牠們的玩興上。長期觀察著我的蘭壽金魚,我發現牠們經常莫名游向打氣幫浦發射出的氣泡。氣泡一陣一陣噴湧,金魚逆流而去,給那連串的氣泡微微推搡開來,又重新進攻一次,昂首直前,似乎很是享受被無數氣泡沖刷的瞬間。那些氣泡的力道並不太大,倒不至於對金魚造成怎樣的震盪,因此我總猜想牠們不過是進行著一趟一趟的泡泡浴,按摩一般。金魚的水療。至今也不知解析為何。
金魚是善於遊玩的魚類,許多金魚飼主遂有意提供金魚玩樂的設施了。有人買來輕飄飄的陶瓷浮球,擲入水中,當作金魚的玩具,金魚成雙游過浮球,撞了一撞,將那球頂至大萍的葉下。有人在魚缸裡布置了矗立的圓環,尺寸各異,金魚往復穿越,迴旋屢屢。有人直接就和金魚玩起了遊戲,伸出食指逗弄著,金魚競相探頭,他便一隻一隻搔過金魚多肉的下巴。那些金魚如此活潑,活潑得潑出了爛銀的水花,幾乎要濡溼攝影的鏡頭。我常常歪在沙發上看著各家金魚玩耍的模樣,在金魚自得其樂的時分,手機畫面也會比一尊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更為精彩,令人感到徹底的放鬆。那種鬆泛,近於廢弛,如同在睡夢中揉斷腕上一圈年久的佛珠,絲線乍然彈裂,渾圓的琉璃珠子滾來滾去,這裡一點冰,那裡一點冰,終於遍及整個赤裸的身體,就連胸膛肚臍也要著了涼。
某次金魚之一的尾鰭淺淺充了血,我便去廚房找出清洗果菜的小瀝水籃,讓它浮在魚缸中,權充金魚的病房。安頓完兩隻金魚,我去忙點工作的事務,過段時間再來關切魚缸,就發現怎麼,怎麼兩隻金魚都在籃子外!我又將抱恙那隻撈回籃子裡,並且注意著其中的動靜。金魚一貫沒有異狀。我以為這次終於穩妥了,兀自忙去,怎知後來再看,金魚竟又離開籃子了!此後持續多次捉拿,金魚大約不願給關在那籃子裡。金魚是如何脫身的?
我為此設想了種種情境,設想了又推翻自己的論點。金魚是跳出來的嗎,不可能的,因為那小瀝水籃浮得高高的,與水面切齊,水面上不遠就是魚缸的蓋板,金魚沒法縱身一躍。籃子左右各有一個開口較大的小橫橢圓孔洞,等於供人提取的耳把,那麼金魚是鑽出來的嗎,也不可能的,金魚的身體圓嘟嘟,蘭壽品種的背脊又高,沒法通過的。難道是兩隻金魚彼此合作嗎,外面這隻金魚游到籃子下,將籃子略略馱得傾斜,讓裡面那隻乘隙游出來——更不可能的,金魚沒有這樣聰明。可是金魚真的沒有這樣聰明嗎……籃子裡的金魚察覺到我的目光與身影,就不肯洩漏牠離開的方式。
我坐到廚房的餐桌旁,佯裝打字,眼睛仍舊諦視著客廳的魚缸。忽然,籃子裡的金魚,側躺一般側過身子,從那小橫橢圓孔洞快速溜了出來。目擊了這一切的我,大約有三秒鐘不能說話。
金魚的密室逃脫,似乎玩多少次牠也不厭倦。
後來我就撤掉那籃子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6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