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世界的四個部分:一部全球化歷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世界的四個部分:一部全球化歷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58 元
定價
:NT$ 948 元
優惠價
8782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2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陸,葡萄牙人在非洲、印度和中國的海岸登陸。這不僅僅是商業或軍事的擴張,伊比利亞水手、士兵、商人和牧師對外輸出了宗教信仰、哲學思想、行為模式、經濟制度、建築、音樂及藝術風格甚至時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把這次全球行動理解為第一次歐洲全球化,並視為歐洲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伊比利亞的全球化擴張在美洲非常成功,部分美洲因此被改造成了“拉丁美洲”。由於奴隸貿易的存在,它在非洲並不是那麼成功;由於遭遇亞洲帝國——印度、日本和明朝時期的中國的強烈抵制,伊比利亞全球化在亞洲也以失敗告終。

伊比利亞全球化的機制是什麼,它對其他社會、文化和文明的影響是什麼,它是如何被抵制的,以及它是如何在各地引發混合的,諸如此類在本中提及的問題,將為讀者提供另一種分析歐洲現代性和看待我們當今世界全球化問題的視角。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法] 塞爾日•格魯金斯基(Serge Gruzinski,1949-)

格魯金斯基是以拉美史研究著稱的法國當代歷史學家,也是全球史和跨國史研究領域的先驅。1969年,他進入法國國立文獻學校,在那裡完成了他有關16世紀佛蘭德斯的論文。1970年,一次去墨西哥的旅行喚起了他對這個“新西班牙”及整個拉丁美洲的興趣。1973—1975年,他成為設在梵蒂岡檔案館中的羅馬歷史研究所以及委拉斯開茲之家的成員。1983年,他進入了1939年成立的久負盛名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這是歐洲最大的基礎科研機構,1989年他開始擔任該研究中心的主任一職。自1993年起,他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

格魯金斯基的研究方向是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化,他的研究領域包括了作為混血及混合空間的誕生地以及作為全球化的最初表現的殖民經驗,針對歷史上西班牙對墨西哥的殖民撰寫了多部著作,如《想象的殖民化:西屬墨西哥的土著社會與西化(16—18世紀)》(1988)、《圖像的戰爭:從哥倫布到〈銀翼殺手〉(1492—2019)》(1989)。格魯金斯基還將其反思延伸到整個美洲大陸,與人類學家卡門•貝爾南合著了《偶像崇拜:宗教科學的考古》(1988)。此外,格魯金斯基聚焦文化融合的形式與機制,出版了《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1999)、《世界的四個部分:一部全球化歷史》(2004)、《鷹與龍:全球化與16世紀歐洲在中國和美洲的征服夢》(2012)等,其中《世界的四個部分》可謂格魯金斯基著作之集大成者,是他積累了幾十年的成就。

 

譯者簡介

李征,法國(邦岱翁-索邦)巴黎第一大學藝術與藝術學系博士、出站博士後,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東南歐拉美文學研究室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文學與藝術。著有專著《資本語境中的法國文學——論蒙田、巴爾扎克、勒克萊齊奧與維勒貝克的經濟書寫》(中國書籍出版社,2020)、《火花——西方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繪畫、建築之間的碰撞與聯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近年來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動態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在《阿爾卑斯》(第1—5輯)與《普魯斯特研究文集》發表論文、譯文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在學界經常被與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的名作《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1979)進行比較,二者均論述全面、參考文獻豐富、舉例多樣。差異是布羅代爾側重於商業、金融、政治層面的研究,格魯金斯基則強調對文化產品的分析。格魯金斯基認為16世紀的全球化在文化方面是一次嘗試,美洲是該嘗試的試驗場,它以墨西哥城為中心,創造了不同世界的融合。作者在肯定該探索的價值的同時,並沒有回避殖民給當地人造成的痛苦與創傷,談到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殘酷剝削、對拉丁美洲財富的瘋狂掠奪。此外,同布羅代爾的著述相比較,格魯金斯基不再以歐洲為研究內容的中心,而是聚焦這一特殊時段墨西哥在全球化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以及它在人、思想、器物的交流與傳播中發揮的重大作用,關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的美洲同文藝復興的歐洲之間在表現形式與風格上發生的融合。格魯金斯基力圖避免種族中心主義的片面性,突出了美洲與亞洲人物對早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他們對西方文化、技藝的習得、融合與運用有時表現出比歐洲藝術家更高的才能。

目次

致中國讀者

 

導論:聖母像與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大廈

 

第一部分 伊比利亞全球化

第1章 

東風、西風

——印第安人可能是現代的嗎?

 

第2章 

“不停地在世界各地穿梭” 

 

第3章 

另一種現代性

 

第二部分 世界的連接

第4章 

墨西哥城

——世界與這座城市

 

第5章 

“在你那裡,西班牙與中國連接起來”

 

第6章 

海上的橋

 

第三部分 世間物

第7章 

教會與王室的專家

 

第8章 

關於大海、陸地與天空的知識

 

第9章 

認知工具與權力工具

 

第10章 

地區歷史、全球考量

 

第11章 

早期的全球化精英

 

第四部分 水晶球

第12章 

器物之路

 

第13章 

安特衛普的鸚鵡

——混合藝術與全球化藝術

 

第14章 

玻璃隔墻或思想的全球化

 

第15章 

語言的全球化

 

第16章 

在懸崖邊上
——全球化的邊界

 

尾聲:從電影《黑客帝國》到卡蒙斯

 

參考文獻

大事年表

致謝

人名索引

譯後記

 

近代早期的伊比利亞全球化

——《世界的四個部分:一部全球化歷史》 解說 / 李雪濤

書摘/試閱

致中國讀者

 

首先,有個問題需要澄清。今天歐洲歷史學家已經意識到,將世界史簡化為歐洲史不僅不再可能,而且也是不適宜的,即使我們依然是歐洲中心主義(像卡爾·馬克思那樣具有批評精神與普遍主義精神的人也沒能擺脫它)的持有者。同時,也不能再以過去幾個世紀裡我們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向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講述世界史。

那麼,對於至今至少五個世紀以來在歐洲確定與書寫並在世界其他地方傳播開來的那些歷史學知識、經驗,應該加以拋棄嗎?我沒有放棄我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與研究手段,而且還一直力圖從外部,尤其從拉丁美洲的角度來認識歐洲歷史,並不斷重新審視我對歷史認知的貢獻與局限。作為歐洲人,我應該優先闡述歐洲霸權的起源、機制與各種特徵,以及歐洲霸權在全世界常常顯示出來的具有擴散性與破壞性的運作方式。我力圖在著述中保持這樣一種整體視角。

可以說,《世界的四個部分》一書只是對16世紀給出的一種歐洲闡釋,僅此而已。但是,我用了約50年的時間來研究西班牙殖民美洲(尤其針對西班牙殖民墨西哥)的歷史,這使得我得以更好地理解什麼是歐洲殖民,更好地理解歐洲殖民在美洲土著、混血族群那裡所引發的各種反應與反抗。我很早就了解到在土著社會、傳教士所屬的教會、西班牙王國代表與歐洲商人之間所形成的各種關係。這使我必須和歷史事件保持一定距離,擺脫新大陸的界線,將那個年輕的殖民社會置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背景中,那是它所擁有的特有的社會、經濟與政治環境,同時它也朝向西歐、菲律賓與中國,朝向黑奴的非洲、西屬秘魯(在波托西擁有礦藏)以及葡屬巴西。由此,我首先對西化的過程進行了充分的反思(《想象的殖民化:西屬墨西哥的土著社會與西化(16—18世紀)》,思考了歐洲圖像的影響(《圖像的戰爭:從哥倫布到〈銀翼殺手〉(1492—2019)》、混合的機制《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然後才撰寫了本書。

全球化沿著伊比利亞人的道路從16世紀開始發展,在19世紀、20世紀上半葉達到頂峰。伊比利亞全球化轉變為歐洲人進而為西方人主導的全球化。今天,種種跡象顯示全球化的火炬正在來到東方,中國將在全球化中承擔起主導作用。對於西方人來說,很難接受西方人所自我建構的這個世界即將結束,也很難放棄西方人在距今500年間所建立的霸權。我作為16世紀歷史的研究專家對這一結果並不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伊比利亞人就發現了中華帝國,並為中華帝國的技術成就、城市建設與中華帝國的富庶而感到驚訝與垂涎。在16世紀,明朝時期的中國對於當時伊比利亞商人來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對於天主教傳教士來說,則是最大的潛在信眾群之所在地。

面對當代出現的重大轉折,16世紀歷史的研究專家可以做些什麼?研究西方全球化的伊比利亞根源可以帶給我們哪些思考?我深信對過去的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加清醒地面對全球的當下狀態,它提供給我們若干方法去闡釋全球化現象。要知道,全球化現象曾長期被史學家所忽視,或者說,對全球化現象的研究基本被限制在發展生產力的視角下。

按照西方傳統的歷史範疇劃分方法,現實通常被分割成經濟、政治、宗教與文化的不同層面。這種研究方法並不適合闡述具有如此廣度與複雜性的全球化發展過程。此外,將全球化歷史與世界歷史或各個帝國的歷史相混淆是錯誤的,盡管現在這種混淆在很大一部分西方史學家那裡廣泛存在。

全球化到底是什麼?從研究16世紀伊比利亞的擴張出發,可以得出結果——全球化是被各種原動力與力量所形成的一個整體所建立的,這些原動力與力量將世界的不同部分連接、整合並組織起來。在15、16世紀,歐洲、非洲、美洲與亞洲逐漸相互連通,這種情況是空前的。與各個帝國各自的原動力不同,這些融合成一體的力量組並非產生於明確的、有意識的政治企圖,亦非源於直接可辨的綱領性計劃。伊比利亞全球化並不是天主教帝國的國王們派遣哥倫布、麥哲倫去探索世界所導致的結果,也不應將伊比利亞全球化與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以及他們的經濟、軍事動機相混淆。當伊比利亞人通過印度、菲律賓與亞洲世界相聯繫時,是區域力量(中國、日本、莫臥兒帝國)將伊比利亞人融入他們的運轉與活動中,而不是伊比利亞人將區域力量融入自身的運轉與活動中。全球化將一直處於分離狀態的不同的地緣政治、不同的經濟空間連接起來,並使之同步。

在全球化運動中,尤其在我稱之為“伊比利亞全球化”的運動中,顯示出世界範圍內的兩種原動力——西化與全球化,它們在一個擴張的空間中持續地展開並發揮作用。西化與全球化都承載著社會組織、政經控制、意識形態控制(針對想象、智識、信仰等)的各種形式,它們逐漸在世界的各個部分扎根,同時也遭遇到或大或小的抵制。西化首先表現為各種歐洲模式在歐洲之外的投射與傳播的一種持續進程,它旨在經過適應、和解或強加、毀滅的過程,改變地區現實。西化不斷地與新的社會環境相互作用,有時通過對話與調解,而更為常見的是通過暴力與戰爭。西化企圖塑造或重塑地區空間的所有組成元素,尤其針對精神(皈依基督教)、行為(工作組織)與生活方式(家庭、性、消費)。西化在各地生根,同時導致了各種“混合”(Métissages),西化以不同的方式因地因時地控制並引領這些混合。

西化產生了哪些後果?雜交混合的社會、諸說混合的基督教……一並轉化成西歐的外圍空間,這些外圍空間對於西歐來說,是可以提供預見性參考的新的社會經驗的實驗場,如西班牙帝國的殖民社會、巴拉圭的耶穌會傳教區就屬於這種外圍空間。

全球化這一原動力總是伴隨著西化,而且它是西化的基礎。全球化旨在歐洲以外建立起歐洲支配性的根基,它們扎根海外,在原則上圍繞著語言與宗教方面嚴格的正統觀念以及智識、教義與法律方面的完美連續性構築起來,不受其他任何影響。它們並非一成不變,位於大洋彼岸的歐洲大地上發生轉變,它們就跟著產生演變、更新。如智識模式與政治模式的變化、宗教方面的參照資料的變化,甚至還包括藝術風格上的變化。此外,在一些總是與殖民權力的各種因素相連的特殊領域,如語言(拉丁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時間表達、法律法規(單純源於羅馬)、羅馬天主教教義、哲學推理(亞裡士多德哲學及之後的啟蒙思想潮流),歐洲支配性也在美洲世界扎下了根,同時排斥那裡一切新情況的影響。歐洲所形成的歐洲中心主義的力量持續上升,這股力量使歐洲支配性在海外的根基得以抵御住外部世界的影響,並使其持續地被帶回歐洲,在那裡重新找到根源,重新定位。

在16、17世紀,西化與全球化在世界各地顯現出來,二者錯綜複雜地相互交織。我認為,這兩種原動力在當代全球化中具有它們的對等物。而且,這兩種原動力為闡釋我們所實驗的各種變革機制提供了可能,因為它們為全球化的未來提出了一些基本問題:全球化如何展開?它的形成路徑、發展節奏與速度、機能障礙與挫折、失敗是怎樣的?全球化面臨哪些抵制?在這個意義上,研究伊比利亞全球化對於21世紀來說是具有價值的。

在本書中,有諸多問題沒有涉獵。如我在《那裡是什麼時間?——現代黎明前的美洲與伊斯蘭教》(關於17世紀的奧斯曼帝國與墨西哥)與《鷹與龍——全球化與16世紀歐洲在中國和美洲的征服夢》(關於中國與墨西哥)中進行的區域研究。歐洲歷史話語的全球化與歐洲範疇(如時代觀念)的強制性孕育了我在《時間機器——當歐洲開始書寫世界史》中的探索。此外,由於我的一些著述被用於中等學校的教學,這促使我寫作了《歷史何為》。我相信,在21世紀,無論在歐洲還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教授如下這種歷史的需要是迫切的:該歷史可以提供給新一代人必不可少的方法與手段,使其可以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上縱橫、馳騁。

近期我的研究主要聚焦“地區”與“全球”這些必須要“歷史化”(即作為歷史學家去重新思考)的範疇。此外,還關注“全球化的內部”在伊比利亞人殖民的美洲是如何建構起來的。這一“全球化的內部”是全球化推力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地區體現,它是我的論著《與一個新西班牙混血兒的談話》的主題。

親愛的中國讀者,我們雖未曾謀面,我無法與您及今天構思並書寫歷史的中國同行、學生們展開對話,但是我希望未來的一代人可以在面對並整合我們的知識時,相對於以揭示任何一個歷史真實為目標,能夠更多地帶給21世紀的世界以創造性的飛躍,正如歐亞兩個大洲在過去數個世紀中經歷的一次次復興所帶來的飛躍一樣。

[法]塞爾日·格魯金斯基(Serge Gruzinski)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研究主任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2020年7月13日於巴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2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