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宣教心視野(3)(2版)
滿額折
宣教心視野(3)(2版)
宣教心視野(3)(2版)
宣教心視野(3)(2版)
宣教心視野(3)(2版)
宣教心視野(3)(2版)

宣教心視野(3)(2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由一百五十位身處第一線的宣教士、學者執筆,為最權威、雋永的宣教經典文獻集。
本套書共分四冊,分別從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角度探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宣教。
本套書編列有十五堂課的研習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本書為第三冊:文化視野。

作者簡介

拉爾夫.溫德(Ralph D. Winter)

溫德博士受時代雜誌2005年評選為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位福音派領袖之一。溫德博士1976年創辦「美國世界宣教中心」,訓練數以千計的宣教士,也啟動了《宣教心視野》學習課程。同年,他用一百美金創辦克理威廉國際大學,致力於宣教文獻的資料搜集與出版,創造出「未得之民」、「10/40之窗」等膾炙人口的宣教學語彙。


史蒂芬.賀思德(Steven C. Hawthorne)

賀思德畢業於富樂普世宣教學院跨文化研究碩士。1981年,他和美國普世宣教中心其他同工一起與溫德共同編輯了《宣教心視野》課程的文獻讀本。1980年代早期,賀思德擔任《大使命基督徒》雜誌的執行主編。他啟動「約書亞計畫」,招募並訓練團隊到亞洲和中東的世界級大城市進行民族結構學的實地考察,識別出其中的未得之民。賀思德現任「拓路者」機構的總幹事,推動宣教事工。

第一版推薦序
天國志願軍

神在我們的時代正興起一支全新的天國志願軍!世界各大洲都湧現出「胸懷普世宣教的基督徒」──就是一群有普世眼光的新一代男男女女,決心過一種「離開埃及‧進到迦南」屬靈新領地般的生活方式,委身於使萬民作主耶穌基督門徒的使命。

最近在韓國舉行的一次大會,有十萬名年輕人決意花一年的時間,到海外去播撒福音的種子!在歐洲定期舉行的宣教大會同樣吸引了數千名有心參與宣教的年輕人。在北美,爾班拿宣道大會(Urbana Convention)和學園傳道會,基督教導航會、校園學生基督徒團契、青年使命團以及其他許多組織和宗派舉辦的培訓,都成為這宣教浪潮的一分子。就像巨鷹盤旋在鳥巢之上攪動幼鷹一樣;神也如此向祂的子民展開雙翅,激勵他們將永恆的福音帶到萬邦。

在惠頓學院葛培理中心的落成典禮上,惠頓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向在場的聽眾發出感人的呼召,激勵大家成為「胸懷普世的基督徒」,獻身於尋找失喪的人,餵飽靈裡饑餓的族群。有一些學校的基督徒學生小組,也熱心於傳福音和宣教,其數量似乎將超過一些基督徒學校!我的兒子和女兒所在的那間大學就是一例;因著基督徒熱心傳福音,不到十年,基督徒小組從原來的七個增長到七百個,很多學生都渴望自己的生活不只停留在追求世上的成功。

或許,一波可與二十世紀初學生志願運動相媲美的福音浪潮即將興起!若是如此,《宣教心視野》將成為重要的工具書。本書集結了當今宣教相關的文章,出類拔萃、無出其右。編者由宣教元老溫德博士與動員宣教大將賀思德領軍,在編輯工作上互相配搭,可以說不是經驗豐富的宣教前輩、就是充滿異象的年輕人,實為團隊事奉的表率。

我推薦這套書,因為它正確地將普世福音化的使命擺在第一順序,這正摸著了神的心腸,因為按照聖經啟示,祂是宣教的上帝;而這理當列為我們身為宣教子民最重要、最優先的工作。
此外,本書表達了普世福音化是可能的。我們不需要因錯誤的罪疚感而產生不符聖經的基督教悲觀主義,也沒有必要讓假基督們恫嚇掉「榮耀的異象」。耶穌曾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向萬民作見證,然後結局才來到。」(太廿四14)本書態度不卑不亢,亦不刻意辯護,認定耶穌所說的必定成就,並且要我們參與其中。

正如書名所示,本書為普世宣教提供知識性的觀點。今日有志宣教者首先需要清楚聖經的使命,然後需要瞭解歷史、文化和策略。瞭解宣教歷史和跨文化事奉的挑戰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排除恐懼,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上個世紀四○年代末,葛培理所任教的大學有這樣一個口號:「追求知識‧如火熱情」(Knowledge on Fire),這也正是本書的信念,我們相信宣教士蒙召不僅要思考,還要去愛、去付出和傳講信仰!另外如約翰‧衛斯理曾對一個輕看自己學識的批評者說:「神可能不需要我的學問,但他絕不需要你的無知。」

此外,《宣教心視野》可以幫助有渴慕心志的門徒從熱情、能力和參與三方面透視普世福音化的重任。先要有熱情,才有事工,傳福音尤其如此。宣教大業的關鍵始終可以總結為這樣一句話:「耶穌是無價至寶。」只有當一批批視耶穌為珍寶、又被聖靈的無限應許緊緊吸引的宣教者匯為巨流時,才能真正地為主作見證「直到地極」。

神只有一位獨生愛子,祂卻使祂成為宣教士。我祈求天父使用這本書,從每一個族群中興起祂的兒女來,裝備他們,帶領他們進入每一個族群,直到神的名傳遍萬邦,萬民都齊來頌讚神的聖名。

前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主席 萊頓.福特
1981年10月 於北卡羅來納州

目次

第一版序 天國志願軍
第四版序 整全的福音
中文版序 華人的瑰寶
本書簡介
主編簡介

Part 1 文化初探

第63章 文化初探
第64章 文化、世界觀和處境化
第65章 中層缺失的反思
第66章 單調抑或多彩?──福音、全球化和民族性
附篇66-1 民族價值觀遭到踐踏
附篇66-2 受造的使命:創造文化
第67章 乾淨與骯髒?──對印度文化的誤解

Part 2 文化與溝通

第68章 文化在溝通中的角色
第69章 救贖類比
第70章 使口語學習者作主門徒
第71章 為什麼用故事來傳福音好?
附篇71-7 用聖經故事改變世界觀
第72章 基督徒見證中的三種較量
第73章 宣教士的位置和事奉方向
附篇73-1 文化衝擊:從頭再來
附篇73-2 彌合差距
第74章 溝通與社會結構

Part 3 文化認同

第75章 連結的影響力
第76章 宣教任務中的認同
第77章 誠實正直的身分──二十一世紀的使徒性事奉
附篇77-1 經得起考驗的透明度
附篇77-2 雖為人所不知,卻是人所共知
第78章 宣教與金錢
附篇78-1 關係與金錢的兩種觀點
附篇78-2 當好的有錢人

Part 4 福音與文化更新

第79章 宣教士破壞了文化嗎?
第80章 聖靈在社群中的作為
附篇80-1 讓聖靈作工帶來更新
第81章 本色化教會的文化意涵
第82章 宣教士在文化變革中的角色
第83章 柳岸報告

書摘/試閱

第69章
救贖類比

若「至高造物主」的概念在任何文化裡是一片神學空白,對福音的播揚而言,不是障礙,而是機會!
唐‧理察生 Don Richardson


帕查庫德的微型改革

……帕查庫德是印加(Inca)人,生活於西元1400年至1448年之間;馬丘比丘城是他主持設計和建造的,這也許是新大陸的第一座避暑山莊。在西班牙人入侵秘魯之後,馬丘比丘城就成了印加上層階級的最後一個聖所。

帕查庫德王和臣民崇拜太陽,他們稱之為「印帝」(Inti)。但帕查庫德王開始懷疑印帝的可信度。他像大衛王一樣研究太陽,他發現:太陽沒有什麼神秘之處,只是升起、發光、越過天頂、沉落。第二天也是如此:升起、發光、越過天頂、沉落。他不像大衛那樣把太陽比作新郎或勇士,帕查庫德說:「印帝似乎只是一個工人,日復一日執行了無新意的繁重工作。如果他僅僅是一個工人,毫無疑問,他就不可能是神!如果印帝是神的話,就應該會不時地做一些新鮮事兒!」

他繼續思考和觀察,「僅僅薄霧就使印帝的光暗淡了。如果印帝是神的話,肯定沒有什麼東西能使他的光減弱!」就這樣,帕查庫德王悟出一個至關重要的道理:原來他一直在把一個物體當作創造主來崇拜!

但假如印帝不是神,那麼帕查庫德王該轉向誰呢?此時,他想起父親曾經稱頌的名字―「維拉科查」(Viracocha)!據他父親說,維拉科查不是別的,就是創造萬物的神。萬物包括印帝!帕查庫德王悟出一個很乾脆的結論:把印帝當作神簡直是無稽之談!他把太陽神的祭司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大會,有些類似於基督教的尼西亞會議,只不過是異教的罷了。帕查庫德王站在與會者前面,向眾人解釋他關於維拉科查才是至高者的推論;然後他下令,從此只能把印帝稱為「親族」,同時宣布只能向至高的神維拉科查禱告。

學者通常都忽略了帕查庫德,卻對埃及的一個國王阿肯納頓(Akenaten,西元前1379年至1361 年)有著廣泛的好評,稱讚他是罕見的天才,因為他試圖以更單純、更簡單的方式將太陽作為唯一的神來崇拜,以此取代古埃及極其混亂的偶像崇拜。然而,帕查庫德遠遠超過了阿肯納頓!因為他認識到,只能使人炫目的太陽根本不能與神相提並論,神太偉大了,以至於人眼都不能看到祂。如果說阿肯納頓的太陽神崇拜是超越偶像崇拜的一小步,那麼,帕查庫德認定那不可見的神則是更上一層樓了……

維拉科查確實是真神,是創造萬物的神嗎?抑或是帕查庫德想像出來的一個冒牌貨?設若保羅生活在帕查庫德的時代,在某次宣教旅程中到了秘魯,他會譴責帕查庫德的洞見是一個錯覺嗎?還是他會同意,「在這片土地上,耶和華的名字就是維拉科查」?保羅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不難推斷。保羅在講希臘話的族群中傳福音的時候,並沒有把猶太人對神的稱呼強加給他們,無論是耶和華、雅巍、伊羅欣、主或全能的神等名字;相反的,他以使徒的權柄,認可了兩百多年前舊約七十士譯本譯者的決定,他們給了猶太人的神一個完全希臘化的名字―狄奧斯(Theos)。保羅沿用了這一稱呼。

有趣的是,七十士譯本的譯者並沒有試著把希臘人的神宙斯等同於雅巍,保羅也沒有。儘管希臘人尊宙斯為「眾神之王」,但他也是另外兩個神―克洛諾斯(Cronus)與瑞亞(Rhea)之子。因此,宙斯的名字不夠資格作為非受造的雅巍的名字;後來,狄奧斯的拉丁語同根詞Deus被羅馬帝國的基督徒接受,視之為與雅巍對等的名字!

保羅在雅典傳福音的時候,大膽地把城裡某個祭壇所敬奉的「不認識的神」等同於雅巍。保羅說:「我現在把你們不認識而敬拜的神傳給你們!」

傳揚福音的機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原則。與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所相信的相反,我們認為沒有任何特定的聲音,或者字母的組合是專屬全能神的。如果需要的話,祂可以在上萬種語言中有上萬個別名!要談論一個非受造的創造者,不可能不稱呼「祂」(HIM)。若有人抗議某個名字「錯失了祂的一些屬性」,那他的責任就是彌補上!若「至高造物主」的概念在任何文化裡是一片神學空白,對福音的播揚而言,不是障礙,而是機會!

基督教傳遍世界各地,從保羅的時代到如今,都繼續肯定人類上千種不同文化傳統中的至高神的概念:

● 1828年,美國浸信會宣教士博多曼(Boardman)夫婦,發現緬甸南部的克倫(Karen)族人相信的神「奕瓦」(Y'wa,與雅巍音很類似),這位偉大的神在很久以前賜給他們祖先一本聖書,唉,但是這些不爭氣的先祖竟然把它給弄丟了!但根據克倫族悠久的傳統,將來有一天,一位白皮膚的兄弟會把那本丟失的書歸還給克倫族人,使他們恢復與奕瓦的關係。這個傳統稱,這位白人兄弟出現時會在胳膊下夾著一個黑色的東西;可想而知,習慣於將自己的黑色皮面聖經夾在胳膊底下的博多曼立即成了那位白人兄弟,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超過十萬克倫族人相信耶穌,並受了洗禮!

● 長老會的先驅發現韓國人稱呼神的名字是「哈拿寧」(Hananim),意思是獨一至大者。他們沒有把哈拿寧棄置不用,將一個洋名強加給當地的人,而是直接稱耶穌基督是哈拿寧的兒子。在差不多八十年的時間裡,兩百五十多萬韓國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

在宣教的歷史上,此類突破性發展的故事何止千百!保羅、約翰、所羅門和大衛所形容的確實是對的!神千真萬確地為自己留下了普遍啟示的見證,可悲的是先輩沒有及時服從大使命。帕查庫德心中有永恆的概念,只可惜當初沒有福音使者幫助他在耶穌基督裡找到真理,否則歷史必定會重寫!

還有多少像帕查庫德這樣的人,在他們心中的真理未得到證實之前就去世了呢?在審判的時候,會有多少代的帕查庫德興起來與尼尼微人和示巴女王一道責備冷漠的信徒呢(路11:31-32)?讓我們努力成為這個世代的博多曼、思寇路德和布蘭特,有足夠的愛心,願意去把福音告訴別人!

在我們這一代,選擇用什麼語言來提說神的名字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例如,有些基督徒不能接受伊斯蘭教神的阿拉伯語名字「安拉」(又譯:阿拉)為伊羅欣的同義詞。可是我們要知道,在印尼,幾百萬基督徒稱神為安拉,稱耶和華神為「上帝安拉」(Tuhan Allah);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印尼的基督徒比其他任何地方的基督徒都更加有效地贏得穆斯林歸信基督。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某些穆斯林國家知道安拉這個名字深入穆斯林的心靈,於是考慮制定法律,禁止基督徒使用該詞來指基督的福音。

像薩威人的和平之子、達毛人的海伊、達尼人的那波瀾卡波瀾、阿斯馬特人的重生,以及亞利人的奧蘇瓦等概念,都處於人類文化的核心;當福音使者忽視、詆毀或消滅這些獨特的概念時,人們對福音的抵擋會硬化成文化的銅牆鐵壁。但是,既然救贖類比對文化中受到神普遍啟示所影響的部分,予以確認和肯定;我們也可以高舉聖經(神的特殊啟示)為神完備的啟示,這啟示源自於神,也效力於神。許多地區對福音反應依然冷漠,甚至毫無反應;但就在這些地區,我們要是有敏銳的文化探索,一定會發現:透過救贖類比來傳遞福音大有潛力!

(節錄自《宣教心視野第三冊:文化視野》第69章〈救贖類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