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滿額折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她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相關影視作品改編中:包含BBC紀錄片、米高梅電影&BBC電視影集,以及電影
★相關BBC podcast全球下載數超過百萬次,英國podcast排行榜排名第一
★揭祕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

175個國家、40億美金
一場讓所有投注心力努力理財的人們,集體人財兩空的世紀騙局

.史上最高詐騙金:矽谷「惡血」案的五倍!
.重洗傳奇騙徒的排行榜:
用假交易讓英國最老銀行倒閉的尼克.李森、
「龐氏騙局」始祖查爾斯.龐茲、
比特幣中本聰⋯⋯全都相形失色

全球上億人集體資產詐空:
從政府官員、財經專家、黑道幫派、影視名人、科技工程師,到各種上班族、退休人士⋯⋯
中國有七億人受騙,烏干達一整個村落集體財富歸零。

維卡幣提供那些努力理財規劃的人們,邁向財務自由的美夢。
它讓他們成為百萬富翁,也讓他們人財兩空。
小心,你是下一個太努力而賠掉人生的人。

*投資理財風險,加密貨幣有賺有賠,投注老本前應詳細評估人生歸零能力。

◆揭露這場世紀詐騙,生成的背景、如何曝光、如何襲捲、如何崩解,完整公開傳奇騙徒從素人晉升騙子的第一手故事。
◆維卡幣操控的不是加密貨幣,而是人的貪婪、從眾心理、腐敗、假新聞,監理失靈與商業炒作。
◆一個沒有提供區塊鏈、沒有代幣發行計畫(ICO)的加密貨幣。
◆利益集團、整容手術、假護照和遍布全球的祕密洗錢活動掩護下,至今維卡幣女王下落不明。

★強力推薦——
Jenny / JC財經觀點創辦人
曲建仲博士 / 曲博科技教室創辦人
許繼元Mr.Market市場先生 / 財經作家
林紘宇(果殼)/ 知名區塊鏈律師、奧果區塊顧問創辦人

★推薦語——
「維卡幣是騙局嗎?如果大家去研究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就會發現大部分加密貨幣都和維卡幣蒫不多,維卡幣失敗只是創辦人的手法還不夠高明而已。」——曲建仲博士(曲博科技教室創辦人)

▊什麼是「維卡幣」
.比特幣減去犯罪,等於維卡幣。維卡幣是「有中心、有人監管」的加密貨幣。
.維卡幣在匿名性、跨國轉移的方便性、不易遭破解的安全性上,優於比特幣,而且與比特幣一樣發行量有限。
.維卡幣的創辦人肉眼可見、頂著牛津大學學位的時尚美女「茹雅博士」。
.販賣商品——六款盒裝學習課程(內含維卡幣),依定價低至高,分別為:新手包、交易者包、專業交易者包、高管交易者包、大亨交易者包、至尊交易者包。
.薪獎方案:透過多層次傳銷販售。十趴的直銷佣金,十趴的業績佣金,其中四成以維卡幣支付。
.利益最大化的會員模式:會員階級體系以鑽石和寶石來命名,皇冠鑽石會員為最高層級,月收近百萬歐元,下線單月業績至少八百萬歐元起跳。
.號稱「平民百姓的貨幣」:不用專屬「錢包」,只要登入專屬網站就搞定。
.維卡幣可兌換真錢。在私人的Xcoinx交易所,兌換法定貨幣。

橫空出世的「維卡幣」如何打造「金融革命」,讓全球上億人上鉤?
►投資報酬率比股神巴菲特還高:股神每年的投資報酬率是20%。維卡幣的至尊交易者包,投報率直逼300%,不用等上一年:投入一萬兩千五百歐元,馬上拿回四萬歐元。
►簡單明瞭的薪獎方案、會增值的無形產品,還有一個念法律的老闆跟她的名校PhD。
►不斷推出下不為例的特別優惠,確保投資人永遠繼續往下買的壓力。
►每隔一段時間,投資人購入的代幣就會翻倍。
►為避免搶購潮,發明了「維卡幣保險箱」(存幣機制)
►歡迎寄生上流:華麗的發布大會。會員專屬:參觀高層的奢華住所和生活。

致富心態,讓錢進來,也讓人財兩空
一個關於陰謀、科技炒作,以及讓群眾瘋狂的故事
2014 年一名出身保加利亞的女子,受過牛津大學教育、自稱「加密貨幣女王」的茹雅.伊戈納托娃(Ruja Ignatova)博士,創辦了一個叫做「維卡幣」(Onecoin)的加密貨幣,並宣稱兩年內將取代比特幣。
2016年,在溫布利體育館成千上萬個崇拜者面前,茹雅.伊戈納托娃向她的追隨者承諾了一場金融革命。「加密貨幣女王」發誓,維卡幣公司不僅為投資者贏得無數財富,還將改變世界。其公司聲稱,維卡幣將在兩年後上市,其向民眾兜售「教育課程」交易包,來學習加密貨幣流程、教你「發大財」,但事實上全是一場空。

而維卡幣與比特幣的「挖礦」機制不同,「維卡幣」根本沒有區塊鏈的相關紀錄,一切都是憑空捏造。表面上,維卡幣聲稱是一家多層次行銷公司,其成員通過銷售課程(內含維卡幣),獲得傭金。而維卡幣可在私人的Xcoinx交易所,兌換法定貨幣。實際上,這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傳銷(即龐氏騙局),投資者在沒有實際產品的情況下招募他人加入騙局,而後來的投資者則用早期投資者的錢來獲取盈利。

2014 到 2017 年間,伊格納托娃一共詐欺40億美元,隨即人間蒸發。
比特幣的熱潮,加上億萬人不想錯過的致富心態,把維卡幣變成了一頭四十億美元的巨獸,在貪婪的餵養下,促成了本世紀最大的騙局。

被FBI列為十大通緝要犯!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至今下落不明
2017年3月,從美國到巴基斯坦、從香港到葉門、從英國到巴西等數十個國家,OneCoin已募得超過4億美元的資金。但在2017年10月,也就是美國司法部對她的逮捕令發布密封起訴書一週後,茹雅.伊戈納托娃早已不見蹤跡,接著,人們逐漸發現,她的革命性加密貨幣並非表面上的全部故事。在強大的利益集團、整容手術、假護照和遍布全球的祕密洗錢活動掩護下,至今茹雅仍在逃離FBI的追捕中。
本書的作者傑米‧巴特利特(Jamie Bartlett)講述了茹雅.伊戈納托娃的崛起、失蹤和墮落⋯⋯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並且對犯罪黑社會、腐敗政府和超級富豪進行全球調查。他揭示了一個關於陰謀、科技炒作和群眾瘋狂的故事。
 傑米‧巴特利特一直持續調查OneCoin騙局及其失蹤的創始人,並已成為這個事件的權威。2019 年,傑米製作並推出了廣受好評的BBC podcast「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The Missing Cryptoqueen),該podcast在全球被下載超過百萬次,並在英國podcast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本書揭示維卡幣騙局的內幕、為何欺騙了如此多人,並揭露隱身金字塔背後的賣家世界。包含:未曾被公開的文件、被洩露的密函和數百次採訪,首次揭露當局、媒體、監管機構和全球頂級律師事務所的毀滅性失敗。
本書作者不僅是一名評論員,更是一名重要的公民記者,甚至領先FBI找出事情的真相——她與組織犯罪的聯繫、祕密洗錢計劃、她在倫敦、杜拜和其他地方的祕密財產。本書將完整講述這場令人難以置信的世紀金錢追求故事。

 

作者簡介

傑米‧巴特利特 Jamie Bartlett
智庫迪蒙斯(Demos)社群媒體分析中心(Center for the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總監,同時他也為《旁觀者》、《每日電訊報》和其他幾家出版媒體撰稿,專門探討網際網路如何改變政治和社會的科技主題。2017年,他策畫了BBC紀錄片《矽谷的祕密》(Secrets of Silicon Valley)。其他著作,包含:《黑暗網路》與《不順從的美德》等書。現居倫敦。

【自序】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The Missing Cryptoqueen)已經躋身BBC最熱門的播客節目之列,放眼全球它累積了幾百萬的下載次數,創造出不計其數的新聞頭條,點燃了熱烈的激辯與討論,並使得維卡幣的名號變得家喻戶曉。一個關於加密貨幣的故事,看起來不太像是能爆紅的播客節目主題,但話說回來,它講的其實也不是加密貨幣:這個故事說的,是人的貪婪、是從眾的心理,是腐敗、是「假新聞」、是監理失靈與商業炒作。換句話說,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們迷信科技的社會。每當有全新科技光鮮亮麗地登場,你就會發現詐騙集團、江湖郎中、職業騙子在你身邊蠢蠢欲動,一個個都想把流沙般瞬息萬變的科技當成斂財的幌子。只不過,能夠騙到我們,如我們所挖掘出的那樣膽子之大,手筆之大,結果還是讓人有點看到傻。

我們第一次見面討論維卡幣這樁奇案,是在二○一八年底,當時我們誰也想像不到這條路會帶我們通往哪裡。只是隨著我們在調查的路上愈走愈遠,故事的情節也愈來愈匪夷所思:一個躍然成形的世界裡有著卡通人物似的反派,有英雄般的吹哨者,還有一片金融廢墟。我們的聽眾開始在網路上討論起在BBC Sounds平台上那個扣人心弦的新劇集──我們不時得點出這個,實實在在的,真人真事。甚至我們彼此間偶爾會相互質疑,我們是不是擺了某種天大的烏龍──這一切真的發生過嗎?為什麼知道這件事的人這麼少?還有最重要的,有沒有可能加密貨幣女王本人,茹雅.伊格納托娃,其實這一票幹得就是這麼天衣無縫?這故事的前身是個播客的節目,而憑藉著平面文字提供的餘裕與篇幅,本書得以更深入地抽絲剝繭。數不清的訪談、數以百計的外洩文件,加上為期數月的詳細調查與分析,讓本書得以如實揭露這場世紀詐騙是如何曝光、如何瓦解的,還有別的地方都看不到的故事,而這一切背後的天才,茹雅.伊格納托娃博士,究竟都經歷了什麼。

這個故事無疑還沒有蓋棺論定,而當變化再起,我們也將不會缺席。


傑米.巴特列特與喬治雅.凱特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播客節目主持人與製作人

目次

主要登場人物

第一部:一切的開端
第一章 加密貨幣女王登場
第二章 茹雅與賽巴斯琛
第三章 比特幣與比格幣
第四章 當多層次傳銷遇上「華爾街的悍女」
第五章 我們賣的是課程!

第二部:動能
第六章:創世區塊
第七章:販售夢想
第八章:錢的問題

第三部:金錢
第九章:費內羅基金
第十章:倫敦行
第十一章:瓦爾滕霍芬鑄件工廠
第十二章:生日快樂,加密貨幣女王
第十三章:錢進來了
第十四章:我會讓你們的幣數翻倍
第十五章:X計畫

第四部:詐騙的拆解
第十六章:區塊鏈與比約恩
第十七章:維卡幣的區塊鏈,發生什麼事了?
第十八章:測試
第十九章:(紙上)億萬富翁
第二十章:能言善道的專家

第五部:人間蒸發
第二十一章:最後一聲歡呼
第二十二章:崩潰的開始
第二十三章:龐氏會計
第二十四章:班機

第六部:後來
第二十五章:明天過後
第二十六章:突襲
第二十七章:猴群
第二十八章:拘捕
第二十九章:公開上市
第 三十 章:給沒有帳戶者的銀行服務
第三十一章:裝傻就對了
第三十二章:合作

第七部: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
第三十三章:女王失蹤記
第三十四章:杜拜的豪宅
第三十五章:自由

後記:審判
致謝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引言 為何想改變對方的想法?
我們即將共同踏上一段旅程,瞭解人的想法如何改變。而我希望當旅程來到尾聲的時候,靠著我們將會學到的內容,你不但能改變他人的想法,還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這正是我經歷的過程,許多事情從此都有了不同的面貌。

人類沒救了?
回想當初,我寫了兩本書,來談認知偏誤和邏輯謬誤,又有好幾年時間主持播客節目來談這些主題,長期舒舒服服的窩在一種悲觀主義裡;你現在可能也是這樣。當時的我,不論是在講臺上、在麥克風後面、又或是在文章裡,常常呼籲如果講到政治、迷信或陰謀論這樣的主題(特別是如果這三個願望一次滿足),實在別再白費力氣想改變他人的想法了。
畢竟,你還記得自己上次試著改變他人想法是什麼時候嗎?結果如何?對於那些我們在意的議題,現在多虧有網際網路,比過去更容易接觸到想法不同的人。所以很有可能,你最近才和某個想法不同的人吵了一架,而且我敢打賭,就算你找出了如山鐵證、全部攤在對方眼前、覺得這當然證明對方是錯的,那個人最後並未回心轉意。對方有可能不但是氣沖沖甩頭就走,甚至態度還變得更為堅定,肯定他們才是對的、而你錯得離譜。
我從小在美國密西西比州長大,這個世代很多人都一樣,不用等到網路告訴我們外面世界吵得有多凶,這樣的爭吵早就是我們的日常。電影和電視就讓我們感覺,有些事情似乎和身邊大人講的不一樣,美國南方好像不會再次崛起,同性戀似乎並不是一種罪行,演化也似乎不只是有人瞎掰的理論。我們的家族家庭就像是停留在另一個時代。不論談的是科學上的現實、社會上的規範、或是政治上的立場,那些在我和朋友看來再明顯不過的真相,卻都不是我們身邊的日常,而我們大多也學會了要在日常生活和家族度假的時候迴避閃躲,省得造成什麼摩擦。有些人的腦子就是那麼死,想改變他們的想法根本是毫無希望。
我們態度這麼酸,不是沒有道理。美國「聖經帶」民風保守,一旦觸犯禁忌,是真的會惹上麻煩。而我們時不時都得做出決定,判斷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觸犯禁忌?還有,怎樣才算是觸犯禁忌的好時機?
我十幾歲的某個夏天,叔叔用他當護理人員賺的錢,在我們小鎮開了一家花店,而我就幫他送花。有一次他被房東欺負,打電話向我爸爸求援。我爸電話一掛,車鑰匙一抓,叫我跟上,一起衝到店裡。爸爸停好車,大步走進衝突風暴中心,放話大家再不停手會有什麼下場,接著就回了車上。但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爸爸在回來的車上一語不發,當天回到家也絕口不提,其他家人就這麼被蒙在鼓裡。而爸爸甚至不用警告我別多嘴,我當下就很清楚這事不能說,而且我也確實守口如瓶。
我後來離家上班,先待了幾家地方報社,後來又轉到地方電視臺,也看著社群媒體漸漸崛起。我就是個泡在科學和科幻小說的阿宅,覺得人類沒救了的心態在我的職涯中不斷累積。在我當上科學記者之前,曾經做過WDAM-TV電視臺的臉書小編;那是個很小的新聞臺,位於密西西比州的小城埃利斯維爾。有很多年,我每天都得花點時間來讀一些讓人心情很差的觀眾意見。只要有任何科學報導牴觸了他們的世界觀,他們就會氣沖沖的寫信來揚言罷看。
有一次,一位氣象學者在節目裡解釋,為什麼氣候變遷是真的、而且最有可能就是由人類活動的碳排放所造成。當時我就深刻感受到,觀眾對這些論點的接受程度實在很有限。我用電視臺官方帳號分享了專家意見的連結,也立刻引來如滔滔江水的憤怒留言。我像大多數人一樣,以為事實擺在那裡,不證自明,但我貼出網路連結之後,憤怒的留言者只會貼出更多,結果就是我整個下午都得做事實查核,簡直像在打地鼠。隔天,有人碰到我們新聞組的員工,問了臉書小編是誰,知道我的名字之後,直接開車殺到電視臺,指名要見見我是圓是扁。當時櫃臺覺得這個人似乎有危險,立刻打電話報警。那位憤怒的觀眾在警察趕到之前,就已經開車離去。那個星期接下來幾天,警方巡邏時,還會特地來電視臺停車場繞一下。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我每次進出大樓的時候,都還在害怕背後有人會對我不利。

人到底為什麼這麼愛辯?
我還在電視臺工作的時候,想要搞清楚這一切背後的心理現象,於是開始寫部落格。部落格後來變成了兩本書,再變成了到各地方的演講,又變出了一個新的職涯。我也開始主持播客節目,討論民眾有多少種方式可以不接受證據、不同理他人;我又打著「你沒那麼聰明」為品牌號召,以「動機推理」做為我擔任科學記者的主攻領域。我到處告訴別人,試圖改變他人的想法只會是白費力氣;而且這一套還讓我賺了不少鈔票。
但我其實一直並不真正認同那種悲觀的論點,特別是後來,我看到了美國各地對於同性婚姻的看法,簡直是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最後也傳到我的家鄉,叔叔終於能夠公開出櫃,活在陽光下,我的LGBTQ(非異性戀社群的統稱)朋友也能開心貼出他們婚禮的照片。
講到同性婚姻合法化,美國在2012年還是以反對者居多,但隔年就已經情勢互換。大約是在2010年左右,反對的比例開始直直落。而等到多數意見逆轉,過去的爭論也煙消雲散。僅僅幾年前,還一天到晚聽到有人振振有詞,說同性婚姻會摧毀家庭價值、讓美國澈底毀滅。所以我想,顯然人的想法是能夠改變的,而且改變的速度奇快無比。但這樣的話,一開始又是在爭個什麼勁?
所以我想找個科學家,幫我回答一個我過去沒真正想要問、但現在覺得心癢難耐的問題:人到底為什麼這麼愛辯?還有,這件事的用途究竟是什麼?大家在網路上針鋒相對,對社會來說究竟是好是壞?
於是,我邀請了知名的認知科學家梅西耶來上節目,他研究的正是人類的推理與爭辯。他解釋說:人類正是因為有那些激烈衝突,才演化出了達成共識的能力(那些共識有時候是關於某些事實,有時候是關於對錯,也有時候是關於晚餐吃什麼)。群體經由提出與評估各種論點,達成共識;而更能達成共識的群體,就更能實現共同目標,並擊敗其他無法達成共識的群體。這讓人類有了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一旦覺得自己所屬的群體想得不對,就會希望說服其他成員聽自己的、用自己的觀點來看事情。
梅西耶告訴我,如果我們無法改變自己或他人的想法,爭辯吵架就毫無意義。他要我想像一下,一個大家都聽不到的世界。他說:「這樣大家就不會再說話了。」人類之所以常常鬧意見,可不是人類的推理能力出了什麼問題,反而正是推理能力的重點所在。要舉個例子說明意見怎麼鬧著鬧著,就讓社會突然轉變,可以用美國的歷史變化來舉例。

為什麼輿論風向突然改變?
政治學家佩吉與夏畢洛有一部著作談大眾輿論,指出從二十世紀初開始有民意調查以來,美國的重大輿論有將近一半都是風向突然發生轉變(正如同性婚姻這次)。不論是對墮胎或越戰的想法,或是對種族、女性、投票權、吸菸、大麻等諸多議題的態度,本來在許多年間的情況都非常穩定,但爭論突然從小團體延燒到大團體,從民間家庭來到眾議院殿堂,彷彿在轉瞬之間打破了原本的靜止狀態。對於這些「楔子議題」(令社會分裂的議題),整個輿論潮流竟然驟然轉向了,變化之大,要是我們能搭上時光機回到幾年前,許多人吵架的對象可能正是過去的自己。
我開始覺得,人類的那些爭論不休、你來我往,就像是生物學上所說的疾變平衡(又稱間斷平衡)。生物有能力、但沒有動機要改變的時候,一代到一代之間大致是維持不變的,但只要出現了必須適應的壓力,演化的步伐就會隨之加速。而在很長的時間裡,就出現了這樣的演化模式:長期看來是一片穩定,但是中間會有幾次快速改變的疾變時期。無論看社會變遷、創新、或革命的歷史,似乎都能看到同樣的模式,而我就想瞭解這背後的心理。
我想知道,在這些改變的前後,大部分人的大腦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到底是什麼、以什麼方式說服了我們?是什麼發揮了如此強大的力量,打破重重阻礙,讓我們不但有了全然不同的觀點,還從此認為不可能有別的想法?
要怎麼做,才會讓人在十年之內,從大力反對同性戀議題,變成會開心參加同性婚禮?又要怎麼做,才能讓一整個國家的人從習慣在飛機上、辦公室裡抽菸,到後來禁止在酒吧、餐廳與日間電視節目出現抽菸場景?又是什麼原因,讓社會上的裙子長度忽長忽短、鬍鬚也是來來去去?至於大麻,又為什麼從讓人失去理智的毒品,成了治青光眼的良藥?為什麼,你現在回頭看自己青春期寫的日記,會覺得頭皮發麻?又為什麼你不再剪自己十年前熱愛的髮型?是什麼改變了你的想法?想法究竟是如何產生了變化?
我想要瞭解,是怎樣的心理煉金術,讓人出現那些大大小小如同頓悟般的體驗。我想,要是我能解開這個謎團,知道眾人為何改變想法、或者為何很難改變想法(以及知道為什麼改變常常是在長期停滯之後突然爆發),我們就更能改變他人的想法、也更能改變自己的想法。而那份執念,現在就成了你手中這本書。

「說服」不是要去操縱別人
這本書談的是人的想法如何改變、以及如何讓人改變想法,而且我要談的不是什麼幾百年的事,而是在不到一個世代、不到十年,甚至是單純在一次談話之間,就完成了改變。
在本書的後續章節,我們會談談是因為做錯了什麼事,而讓我們無法改變想法;也會討論是因為怎樣令人意想不到的心理學讓人改變和更新了自己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還會談到如何把這些知識,應用到你相信需要改變的任何事情,不管你只是想改變某一個人、又或是要讓百萬人回心轉意。
我們會認識幾位相關議題的學者專家,也會聽聽幾位曾經改變心思的人分享經驗,他們有的是豁然頓悟,也有的是走過漫漫長路、才得到意料之外的想法。
在本書最後幾章,則會看到如何結合這些想法,讓社會出現改變,而且在適當的條件下,不到一個世代就席捲了整個國家。我們也會看到,改變的速度會與我們的「確信感」成反比――所謂的確信感,介於情緒與心情之間,比較像是飢餓那樣的感覺,而不是一套理性邏輯。而所謂的有說服力(不管來源為何),就在於能夠影響我們的確信感。
隨著我們慢慢談到「說服」的技術,你可能會覺得,難道這沒有道德問題嗎?就算我們覺得自己一片好心、又或者事實確實站在我們這邊,但談到「說服」,似乎就是要去操縱別人。但是或許能讓你鬆口氣的一點,在於根據科學定義,說服指的是要在沒有強制脅迫的情況下,改變人的想法。像是傳播學教授歐基夫就認為,說服是「在被說服者有一定程度自由的狀況下,有意的透過溝通,而成功影響其心理狀態。」
更具體而言,心理學家佩羅夫多年前在《說服的動力學》一書就解釋,如果想要避免淪為強制脅迫,方法就是堅持使用象徵式溝通來傳達訊息,希望讓人改變態度、信念、或是兩者同時都改變,並且是自願接受。根據佩羅夫的說法,強制脅迫不同於說服的地方,是想用「可怕的後果」促使某人「依強制者的預期來行事,而且可能與被脅迫者自身偏好的想法相反」。佩羅夫也補充表示:所謂符合道德標準的說服,就是被說服的人相信自己有拒絕的自由,唯有「會讓個人認為自己別無選擇、只能服從的情況,才該把這種影響他人的舉動視為強制脅迫。」
說服並不是要你去強制脅迫他人,不是要靠著事實或道德優勢來鬥贏你智識上的對手,也不是要辯出個誰贏誰輸。所謂說服是要引導對方走過幾個階段,讓對方更瞭解他們自己的想法,也知道怎樣讓那些想法與當下的訊息沒有出入。如果對方無意改變想法,你再怎麼想說服他,也只是白費力氣;後面就會談到,最有效的說服技巧是把重點擺在動機,而非結果。
我們會看到,就許多方面而言,所謂說服,多半是在鼓勵對方,讓對方相信他自己有改變的可能。唯一能說服你的,只有你自己。人之所以會改變想法或抗拒改變,都是出於自己的想望、動機、內在的掙扎抗拒;把重點放在這些因素上,就能提升讓人改變心意的機率。正如心理學家魏倫所言:「想移動一條繩子的時候,用推的沒用,得用拉的才行。」
正因如此,你得開門見山,讓對方看到你真心的目的。這樣一來,不只能站穩道德基礎,還能增加成功的機率。不這麼做,對方會懷疑你別有居心,並且把他們的懷疑當成你「真正」的意圖,這樣一來,雙方就無法進行你想要的那種真心對話。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懷疑你只是在笑他太笨、太好騙、交到壞朋友、找到爛對象,當然就會出現抗拒的心理,不論怎樣的事實擺在眼前都無法發揮作用。
我在研究「說服」的早期,就曾經試著把某些概念應用到我父親身上。當時他對政治的看法總帶著陰謀論,而我則是不停丟出事實,想靠著這樣就改變他的想法。我們真的吵了好久好久。最後我實在累壞了,深吸一口氣,自問到底想達到什麼目的?為什麼會想改變父親的想法?
於是我說:「我愛你,我只是不想你被人誤導了。」突然之間,爭吵畫上句點。我們開始能夠好好講話,討論網路上到底有哪些來源值得信賴。父親的態度軟化了,鬆口表示願意改變對事實的看法,他只是不喜歡某些資訊的出處來源。後來,我捫心自問,為什麼我會希望父親改變想法?答案是:「我不相信他的資訊來源,也不希望他相信那些資訊來源。」為什麼?「因為我相信的是其他資訊來源,而且我也希望他相信那些資訊來源。」為什麼?「我希望我們是同一國的。」為什麼?……這個問題可以一直問下去,問到天荒地老,問到夸克和膠子這些基本粒子的層次,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先讓對方瞭解你為什麼想改變他的想法,否則雙方就只會覺得:「我是對的,而且我認為你錯了。」
我希望你能不斷帶著這個問題:「我為什麼會想改變對方的想法?」和我一起走過後續章節。我也希望,這個問題在你心裡會像在我心中一樣,不斷開花結果,帶出一系列的重要問題。

真相不會愈辯愈明
你之所以會讀到這裡,就是因為我們都有能力拋棄舊信念,以新的智慧取代舊的無知,根據新的證據改變自己的態度,讓自己能夠擺脫過時的教條,擺脫有害的傳統,放下那些已經效果愈來愈差的政策與做法。在每個人腦中那些搖搖晃晃的神經元,雖然看來一團混亂,但其實都具備了看清各種錯誤的能力。然而,重點在於:我們是該在怎樣的時機、去改變誰的什麼想法?
怎樣的內容,能算得上是危險的無知、過時的教條?怎樣的玩意,能稱得上是邪惡的傳統、無效的策略、被誤導的做法?怎樣的規範會造成太大的傷害、怎樣的信念會形成太大的錯誤,讓我們應該要抓住一切機會,不遺餘力加以改變?
關鍵的問題來了:我們又怎樣才能知道,對的是自己、而錯的是別人?
但還有一個大哉問:「改變你的想法」又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接下來會逐一回答這些問題,但我得承認,我在旅程剛開始的時候,心裡還沒有這些問題。是在我暴露了自己的許多無知之後,這些問題才一個一個浮現。正是因此,我相信我們應該在這時候、在開始之前,就自問這些問題,並且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向接下來的內容與對話。
人類最大的優勢之一,就在於能夠改變想法、更新假設、接受其他觀點,每個人的大腦都在演化之後,免費得到了這樣的能力。而你也很快就會看到,如果想要充分運用這份優勢,我們就必須放下爭吵辯論,開始對話。
爭吵辯論總是有輸有贏,但沒有人想當那個輸家。如果各方都能有安全感,好好思索自己的推論、思考自己的想法、探尋自己的動機,就能讓所有人都避免走進想要「吵贏」的死胡同。
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都能追求共同的目標:尋得真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