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滿額折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

定價
:NT$ 990 元
優惠價
90891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9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28個目的地 × 超過120幅地圖與圖表
穿越歐洲、亞洲、南北美洲、中東、非洲
從政治詭譎情勢到社會經濟波動
從民主自由到極權統治
從流行病全球化到氣候緊急狀態
全方面的資訊數據,一手掌握天下大局!


「隨著Covid-19疫情的演變,我們是不是從之前的世界踏入了之後的世界?疫情肆虐時,人流、經濟活動和交通運輸無不停下腳步,整座星球戛然而止,對氣候問題可說是喜事一樁。此時的世界彷彿化為玻璃,剔透赤裸,凸顯出各國的強項,也讓其弱點無所遁形,並因為疫情雪上加霜。原先還在醞釀的種種浪潮,諸如西方世界的衰退、數位革命和民主與極權國家之間的緊張等等,頓時現形,昭然若揭。」──艾蜜莉?奧柏芮(Emilie Aubry)╱《地圖下的風起雲湧》作者

2022年,俄羅斯出兵入侵烏克蘭,再度將地圖推上時事報導的最前線。地圖提醒我們,烏克蘭具有什麼樣的中心位置,更是兩個世界的交界點,一邊是歐盟的世界,另一邊則是普丁的世界。就這樣,我們捲入了一場關乎領土與價值的戰爭。

從Covid-19疫情到歐洲烽火再起,這些事件無不使我們重新度量彼此互相依賴的關係,牽涉氣候、健康、能源、糧食和國防等領域。2020年代,沒有人能忽視世界的其他角落。地緣政治,是眾人之事。

《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穿越各大陸,帶我們走過28個目的地,採用嶄新的形式穿插地圖、圖表與攝影,結合學者與記者觀點,解析當前的重大變遷,以客觀的角度啟發讀者認識地球上的動盪,是理解當代世界問題的必備工具書。

本書以新冠肺炎為分水嶺,介紹疫情前後的地緣政治變化。除大洋洲與南極洲外,全書內容涵蓋所有大洲的主要地緣政治,並從疫情來看未來的發展。疫後的世界局勢已與往昔大不相同,身在抵抗疫情最前線的臺灣,可以從書中看到歐洲人對當今世界大局的觀點,也能認識相對較不熟悉的中東與非洲,是身為地球村居民的你我不可錯過的地緣政治地圖集!


【專業推薦】
Jerome 楊佳榮╱旅行熱炒店PODCAST主持人
吳照中╱Podcast「烏克蘭什麼」創辦人
巫師地理╱地理教育與國際情勢粉專
林泰和╱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專任教授
紀舜傑╱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所長
胡念祖╱國立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名譽理事長
陳佳茹 Rachel Chen╱MacroMicro財經M平方創辦人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本書特色】
1. 以彩色地圖和圖表和照片,清晰突顯現今的國際政經局勢。
2. 納入烏俄戰爭、裴洛西訪臺、安倍遇刺、美軍撤出阿富汗等重大歷史事件,內容與時俱進。
3. 完整介紹全球各大洲的主要地緣政治現況,不只談政治現實,也介紹各地的經濟情況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對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國際商業基本概念有興趣,或對新冠肺炎後世界面貌的改變感興趣的讀者,絕對能從本書吸收必要的資訊,享受閱讀的樂趣。

作者簡介

艾蜜莉・奧柏芮 Émilie Aubry
畢業於巴黎政治高等學院,現為記者。2017年起,她擔任Arte電視臺地緣政治週報――《地圖下的風起雲湧》(Le Dessous des cartes)的主筆。從2012年起,她擔任同臺Thema地緣政治專題節目的主持人。奧柏芮也是法國廣播電臺France Culture的節目製作人。《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發行於多媒體平臺,可見於電視節目和Arte的數位站臺。

法蘭克・泰塔爾 Frank Tétart
大學主修國際關係,具有地緣政治博士學位。多年來,他致力於《地圖下的風起雲湧》(Le Dessous des cartes)節目製作。他任教於中等學校、巴黎第一大學以及布列塔尼國立高等技術學院(ENSTA Bretagne),也是多幅地圖的作者。

譯者簡介 

許淳涵
牛津大學現代語文所博士班在讀。1992年生於嘉義,臺大外文系、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文學碩士畢。現研究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文學對中國的描繪和想像、性別與帝國、視覺藝術。譯有《漫遊⼥子:大城小傳,踩踏都會空間的女性身姿》(網路與書)、《私運書的人》(商周)、《沉默的一百種模樣》(臉譜)、《我的風格畫畫全書》(奇光)。
歡迎來信交流:michellehsu1182@gmail.com

 

名人/編輯推薦

目的地1
莫斯科

歡迎來到克里姆林宮。這裡從15世紀起動土興建,占地28公頃,包含大皇宮以及參議院,此即總統幕僚和弗拉狄米爾・普丁辦公的地方。關於克里姆林宮,這座護持沙皇和總統的堡壘,人們對那間出名的「超長桌」會議室並不陌生,因為自2022年2月起,那張桌子見證過多少歐洲領導人造訪流連,直到俄羅斯軍隊進犯烏克蘭邊境。除了Covid-19防疫所需的社交距離,不少觀察者發現,克里姆林宮的首腦對力量關係的展現情有獨鍾,也喜歡跟西方「保持距離」。
弗拉狄米爾・普丁意圖步步逼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計畫,合理化出兵烏克蘭的行動。根據俄羅斯的說法,在蘇聯解體和新國家嶄露頭角之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進逼俄羅斯聯邦的邊境,形成安全威脅(在2008年,這套說辭「正當化」了俄羅斯對喬治亞進行的軍事介入)。可是,俄羅斯的威權首腦會反而因為入侵烏克蘭的關係,而有利於北西洋同盟壯大陣容。如今,眼看普丁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之後,還入侵烏克蘭領土,此舉究竟會不會是他的最後一場戰役,沒有人知道端倪――他的帝國主義大業是否已經走火入魔?他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軍事實力,而且不但小覷烏克蘭的反擊勁道,還低估了歐洲人跟美國人的反應?除非,他以為時間站在他這一邊⋯⋯。這場衝突(以及衝突造成的局勢分界,在世界上劃出一個拒絕選邊站的區塊)也有可能就此標誌權力集團兩極的分裂,使自由的西方與威權的東方勢不兩立。由於莫斯科與北京有可能彼此串通,形成威脅,此舉會讓世界進入新的政治力場,牽動經濟活動、軍事部署和文明角力。如此一來,沒有人能預測結局。

俄羅斯―烏克蘭
普丁的最後一戰?

有一天,普丁曾經表示,蘇聯解體是「上個世紀最慘烈的地緣政治災難」。從1999年以來,克里姆林宮的強人普丁矢志克服這個「災難」,並讓俄羅斯重拾強國威勢。蘇聯和美國並處冷戰時期的超級強權,是俄羅斯的前身;俄羅斯則是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之一,並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SC)擁有永久席次。不過,從2000年起,俄羅斯在普丁的推波助瀾之下,不但重振國力,而且對外政策更具侵略性,再度成為傲視全球的強權。其實,採取侵略性的對外政策達成的,是內政的目的,因為這樣才能讓人淡忘國內沒有實質的多元政治環境,讓反對的黨羽消音,並且鎮住俄羅斯人民日益飄搖的經濟民生。
俄羅斯幅員遼闊,接壤的國家有15個左右,其中的強國,包括美國隔著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和北冰洋(Arctic Ocean)與之相望,外加中國以及歐盟。這個地理位置當然形塑了俄羅斯觀看世界的方式,也會影響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立場。

近鄰國家
為了瞭解俄羅斯對外政策的邏輯,我們似乎有必要斟酌俄羅斯如何看待自己。俄羅斯將自己視為一大強國,承襲在1991年解體的蘇聯(Soviet Union)。同時,先前屬於蘇聯的共和國,則被俄羅斯視為直屬勢力範圍,不可侵犯。莫斯科將這些國家稱為「近鄰國家」(near abroad)。俄羅斯會在近鄰國家主張其經濟與戰略利益,例如位處哈薩克的拜克努爾(Baikonur)太空發射基地。俄羅斯也藉此和俄羅斯及俄語系人民維繫文化上的連結,在哈薩克,兩者加起來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這樣的影響力範圍中,莫斯科將分離主義運動化為己用,讓自己能持續掌控不同的國家,並在鞏固勢力時師出有名。聶斯特里亞(Transnistria)的案例便是如此,聶斯特里亞原是摩爾多瓦(Moldova)的俄語系地區。喬治亞共和國(Georgia)的兩塊領土阿布哈茲(Abkhazia)以及南奧塞提亞(South Ossetia)也是分離主義運動的案例。
2004年,西方陣營在喬治亞迎來「玫瑰革命」。在玫瑰革命中,親歐的米哈伊・薩卡希維利(Mikheïl Saakachvili)取得政權,加速該地區的民主運動。2008年夏天,薩卡希維利派遣軍隊進入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提亞兩地,此舉立即引發克里姆林宮強烈的武力反制,一度讓俄軍進逼喬治亞首都提比利斯(Tbilisi)。普丁的諸般武力展示,使他得以在南奧塞提亞與阿布哈茲保有俄軍基地,並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釋放清楚的訊息:讓喬治亞成為會員國,門兒都沒有。也因為這一連串的事件,歐盟在面對南高加索山地區並制定相關「睦鄰政策」(neighborhood policy)時,形成偏見。

對烏克蘭的執念
環顧這些「近鄰國家」,烏克蘭地位非凡。因為,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是折衝要地,可以保護俄羅斯領土,同時還被視為俄羅斯的「歷史搖籃」。
有了這兩個原因,我們更能釐清2004年大事件的來龍去脈。當時民主派的示威人士在全國上下鼓譟,抗議總統選舉舞弊,造成親歐候選人落選,是為「橘色革命」。這場革命不對莫斯科的胃口,於是莫斯科逕行譴責西方勢力干預。為了讓烏克蘭重新向俄羅斯投誠,普丁在2006年1月透過國營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發動能源攻勢,掣肘烏克蘭。Gazprom藉著烏克蘭欠款未繳的理由,切斷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克里姆林宮順勢推行支援政策,扶持烏克蘭東部的俄語系民族。

併吞克里米亞
俄羅斯侵略色彩鮮明的對外政策,在2014年展開第一步。烏克蘭的親歐示威導致親俄的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Ianoukovitch)遭到廢黜,普丁於是出手併吞克里米亞。克里米亞是一座半島,大部分居民說俄語,而且港都塞凡堡(Sebastopol)握有俄羅斯海軍基地。然後,普丁派兵進入頓巴斯(Donbas)――頓巴斯居民主體也是俄語系人民――扶持烏克蘭境內的分離主義運動。
六年之內,第一起烏克蘭衝突造成兩方超過1萬4000人死亡。簽署於2014年9月的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為進一步的和平協商畫下藍圖。明斯克協議將自治地位賦予受到親俄分離主義勢力控制的烏克蘭地區,可是,落實自治的路困難重重。其實,烏克蘭想重拾對邊境的掌握,根據澤倫斯基總統(Volodymyr Zelensky)的立場,這個原則是當務之急,而且沒有協商餘地。

俄羅斯面對歐盟與北約組織
如果併吞克里米亞讓俄羅斯總統人氣竄升,這是因為對俄羅斯人而言,此舉洗刷了蘇聯解體以及1990年代轉型期局面混亂所象徵的恥辱。對俄羅斯來說,併吞克里米亞師出有名,因為俄羅斯從2000年以來跟西方鄰國形成的局勢能因此別開生面。不管是歐盟東擴,或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範圍對俄羅斯邊境頻頻靠近,對俄羅斯當局來說,都是構釁之舉,畢竟北約的同盟勢力被視為美國軍事力量的觸角。
2004年,身為前蘇聯成員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了歐盟。俄羅斯聞之,有如骨鯁在喉,因為這代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上前叩門,也喚醒了冷戰時期的圍堵感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步上2008年喬治亞的後塵,使克里米亞遭到俄羅斯併吞。這在在顯示,俄羅斯拒絕讓自身的影響力在前蘇聯勢力範圍走下坡,為了制衡民主體制和西方價值,無所不用其極。自從蘇聯解體後,即使俄羅斯仰賴歐盟作為其首要貿易夥伴與外資來源,這個危機仍重創了俄羅斯與歐盟、美國的關係,引發西方的經濟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裁手段。2014年以後,莫斯科與布魯塞爾之間的經濟協商變得窒礙難行。
無論是在對外政策,或是在國內進行對西方影響力的抵制抗爭,普丁領導的俄羅斯與西方抗衡,成為政策的主軸。軍事上,莫斯科指控華盛頓當局在波蘭跟羅馬尼亞設置反飛彈防禦基地,此舉違反中短程核子武器公約的規範。在這段時期,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關係十分艱困,促使克里姆林宮深化跟中國的連結。

莫斯科與北京:利斧新鑄?
自從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與中國便試圖建立良好的關係,從爬梳中俄邊境問題下手。2001年,中俄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並與中亞國家結盟,對抗伊斯蘭主義與分裂主義的勢力。2017年,印度與巴基斯塔加入了上海合作組織,讓上海合作組織海納超過一半的全球總人口。
中俄關係的緊密,也顯現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一事之中。北京當局以不干預的原則之名,作壁上觀。軍火貿易和聯合軍事演習也讓兩個國家愈走愈近。不過,就算如此,中俄的兩相共謀,並未帶來均衡的同盟關係,也沒有讓中國成為盟友。中俄關係深度地不對等: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俄羅排名第12,國內生產毛額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左右。
為了和中國分庭抗禮,普丁在2016年提出了「大歐亞」(Greater Eurasia)計畫,和中國的絲路互通聲息。普丁希望能透過和北京合作,維持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

沒有人能忽視世界的其他角落

2022年2月24日,弗拉狄米爾・普丁(Vladimir Poutine)下令,命令他的軍隊侵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邊界,也就是由澤倫斯基(Zelensky)總統領導的烏克蘭。
我們的大陸內部烽火又起。起先,此事造成一片譁然。接著,我們日復一日追蹤夢魘般的轟炸畫面、街頭巷戰的情景,以及城鎮坍塌頹圮,顛沛流離的人行伍迤邐。我們聽著各種關於強暴罪與戰爭罪行的口述見證――經過克里姆林宮(Kremlin)的頭子明言張揚,一切無非指向「一場老式的衝突」,不再是混合戰爭,而且再度陷入核戰的威脅。
這也讓地圖回歸時事頭版。地圖呈現反抗的首都基輔、烏克蘭面海的區塊普丁打算將這個地區和克里米亞連在一起,克里米亞(Crimea)已經在2014年遭到併吞一直到頓巴斯(Donbass),由於烏克蘭反抗勢力遭到低估,此處讓俄軍無法探囊取物,只得退守其中。
烏克蘭衝突可說是一段戰略峰迴路轉的歷史,頻見上兵伐謀的態勢:無人機、火箭發射器、對空導彈與反坦克導彈傾巢而出,加上來自基輔(Kyiv)的情報支援,群起壓制俄軍坦克。
不出幾個禮拜,烏克蘭戰爭撼動了地緣政治,讓局勢波瀾四起:
― 冷戰的結束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存在的意義虛無縹緲,現在卻失而復得,而且還多了幾個候選會員國,包括瑞典與芬蘭(連帶終結了這些國家的中立文化);
― 美國高調回歸歐洲;
― 歐盟在各個層面「重新武裝」起來,就連德國也不得不放棄身分認同中的和平主義,加強國防戰略部署;
― 由於各國紛紛禁運或限運由俄羅斯出口的石化燃料,原物料交易受到嚴重擾動,也促使許多國家意識到這層依賴關係,更為顧慮自身的主權,甚至是行為的適切性,因此重新思考供貨方針。
在這之前,Covid-19的疫情已讓我們以前所未見的方式體認到彼此之間如何互相依賴,舉凡從中國製造的口罩――有好幾週,它是對抗病毒的唯一防衛――抑或印度製造的止痛藥乙醯胺酚(paracetamol),都足以證明。
因此,從疫情到烏俄戰爭,加上氣候異常的步調愈來愈快,我們的日常生活構成地緣政治的形貌。危機的鎖鏈環環相扣,讓我們每個人都察覺到:在21世紀,沒有人能忽視世界的其他角落。
地緣政治成為廣受法國高中生及大學生歡迎的專門學科,而所有解析國際時事的影音跟數位內容都炙手可熱,由此可見,這是時代脈動的徵象。
在本書的增訂版中,我們決定將歐洲訂為環遊世界的起點。誠如政治家尚・莫內(Jean Monnet)對歐洲的解讀,歐洲無論是在構成上,或是在往前邁進時,都要通過危機的試煉。這沒能讓普丁稱心如意,他在侵略烏克蘭時,以為可以藉此有力地分化歐洲人,結果卻適得其反:出兵烏克蘭不但讓歐盟重拾團結,讓大家再度看見歐盟的吸引力,也重啟了美國的某種領導地位,讓世界再度出現「自由」世界與「威權」世界的楚河漢界。不過,面對現實政治(Realpolitik)設下的種種限制,這樣的楚河漢界很快便會蕩然無存,好比華盛頓當局為了抵制俄羅斯石油,便出手跟委內瑞拉或沙烏地阿拉伯的政府結盟。
於此同時,另一場戰爭,也就是家喻戶曉的「敘事戰」(narrative war)也方興未艾。中俄作一邊,西方世界在另一邊,兩邊的陣營各自向世界其他成員宣導各自的治理模式和「價值理念」。這場新興戰爭的致命武器,是社群媒體,社群媒體具備的政治影響力始料未及。就這樣,澤倫斯基上傳的影片讓西方的輿論連成一氣,而俄羅斯挾帶活躍的網路操作,躋身影響非洲的要角之一,也因為網路勢力的加乘,此勢策動的民心橫跨中非與馬里,排斥殖民列強的舊勢力以及這些勢力代表的所有事物。
烏克蘭戰爭也讓許多「沒選邊站的國家」浮上檯面,亦即位於非洲、南美洲及印度次大陸的諸國。在聯合國投票時,這些國家對出兵烏克蘭既不抵制,也不支持。於是,他們自成世界,在人口上不容小覷,再也不想捲入大國角力。
接下來有件非常肯定也十分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在閱讀這些篇章之際,你會意識到氣候議題具有新的核心地位。隨著地球的溫度節節高升,所有從中衍生出來的問題,都讓我們迅速意識到:人人同屬於一個「地球村」。
顧及這顆我們共享的星球,還有比前輩更憂心環境問題的新世代,這代人同時著迷於地緣政治和環境議題,意義非凡。這兩個議題都需要弭除疆界的區隔。
最後,有句出自地理學家伊夫・拉寇斯特(Yves Lacoste)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他讓一個學科領域得以自由流通,向所有人敞開大門,更是該領域民主化的前鋒。在這個世紀初,他曾經寫道:「地緣政治也是一種避免戰爭的方式。」

――艾蜜莉・奧柏

目次

前言 沒有人能忽視世界的其他角落

1. 歐洲:危機時刻
莫斯科
俄羅斯―烏克蘭:弗拉狄米爾・普丁的最後一戰?
布魯塞爾
從新冠抗疫到烏俄抗戰:危機下的歐盟
柏林
德國:改朝換代
哥特蘭島
瑞典:巨大的恐懼
梅迪卡
波蘭:門外即戰場

2. 南北美洲:美國回來了?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從川普到拜登:美國有著什麼樣的領導風範?
亞馬遜
巴西:治理欠周的巨人
提華納
墨西哥:毒梟與暴力的重擔
蓬托菲霍
委內瑞拉:重沐恩寵的復出?

3. 亞洲:未來世界的震央
北京
中國:360度的全面權力欲
銅鑼灣
香港:自由的終結
南北韓非軍事區:兩韓邊境
北韓:惱人的勢力
東京
日本:有待重整旗鼓的強權
巴羅莎谷
澳洲:選邊站
泰姬瑪哈陵
印度:穆迪帶來的轉折

4. 中東:新人入主,著眼新局?
納坦茲
伊朗:緊張情勢的核心地帶
烏拉
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盟友與對手
阿雷坡
敘利亞:仗打了十年,然後呢?
博斯普魯斯海峽

5. 非洲:充滿各種可能與不可能的大陸
阿爾及爾的卡斯巴
阿爾及利亞:無盡長盼新時代
西迪布基德
突尼西亞:瀕危的民主
阿迪斯阿貝巴
衣索比亞:經濟契機,種族裂痕
通布克圖
馬里:薩赫爾之惡

6. 從之前的世界到之後的世界
武漢
流行病:當歷史重演
奧利
疫情之後:交通新面貌為何?
利雅德
螢幕人生:地緣政治新關鍵
蒙特婁
氣候問題不能等:氣候異常,正是現在!

謝辭
辭彙表
補充注釋
參考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91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