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歷史的棋局(簡體書)
滿額折

歷史的棋局(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歷史如棋譜,時代變了,那些歷史的棋局還能教會我們什麼?

劉邦開國後大殺功臣?

東漢書生、宦官、外戚到底在爭什麼?

北魏實行了“子貴母死”制,為什麼反而出現太后專權的情況?

在李世民與武則天的雙主角光環下,李治真的柔弱嗎?

唐代宦官權力為何這麼大?

從“洪武”到“建文”,靖難之役背後的深層矛盾是什麼?

…………

歷史不只是一種學問,真正的用處在於人生。

本書由國民歷史讀物《國家人文歷史》團隊編著,講述了從商到清的政治興衰重要節點,解讀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鮮為人知的歷史趣聞或者人物,呈現歷史的原貌。不誤導、不戲說,讓歷史發出真實的聲音。

在歷史的棋譜裡,看中國人在應對時代挑戰時的成敗得失與經驗教訓,學習歷史智能。

作者簡介

《國家人文歷史》:

《國家人文歷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為核心價值的時事人文類半月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以“人文家國、歷久彌新”為理念,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榮獲“中國zui美期刊”、國家記憶“年度歷史文化品牌”、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等榮譽。

“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新媒體中心主辦,致力於傳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價值,以新聞為切入,以歷史為深度,憑借深入獨到的專業解讀打造獨家原創好文,為讀者創建了一個觸摸歷史體溫、發現歷史真相的新平臺,穩居中國微信月榜500強,連續多年入選“新榜zui具收藏價值公眾號”。

名人/編輯推薦

1.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國民讀物《國家人文歷史》團隊編著,鉤沉歷史,專業又有料。

2.展現華夏三千年的朝局動蕩,俯瞰從商到清的中國政治興衰。

3.課本裡看不到的歷史,比野史更精彩的正史!

4.歷史不只是一種學問,真正的用處在於人生。本書盡可能還原真實的歷史博弈始末,不誤導、不戲說,在閱讀中品博弈智能,悟應對之道。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大殺功臣?這或許是劉邦的千古奇冤。以蕭何、曹參為首的豐沛元從集團和其他陸續加入的功臣們,只要不像陳豨(xī)那樣公開叛亂,基本得到了封賞和善終,包括雍齒這種早年背叛過劉邦的歸正叛臣,也沒有一個被殺的。以蕭何、曹參為首的功臣長期和漢皇室通婚,在長房絕嗣或者犯罪失去爵位後,漢皇室還會找出他們的支脈繼承爵位。可以說,劉邦算得上是對待功臣為寬厚的古代帝王之一。

說劉邦殺功臣,更多的是把他削除異姓諸侯王的事跡理解錯了。但是,異姓藩王有自己的朝廷,有獨立的領土、財政和軍隊,他們是為了各自利益和劉邦短期合作的伙伴,不是功臣。韓信早年只是劉邦部將,被封為齊王後,在劉邦和項羽對峙的關鍵時刻,還多少有觀望的心態,直到劉邦把大量土地劃分給

他,才願意出兵。

劉邦擊敗項羽時,漢政權直轄的土地和戰國後期的秦國差不多,關東絕大部分地區仍然掌握在異姓諸侯王手裡。雖然這些諸侯王都親漢,但若是劉邦想把這些諸侯國吞並,那麼這些人聯合起來對抗劉邦的後果依舊不可預料。從這個角度看,劉邦削藩的難度不低,幾乎是要把關東再打一遍。他是如何舉重若輕地做到這一切的呢?

 

楚漢戰爭中劉邦大封諸侯,項羽卻極小氣

當年,項羽依靠諸侯聯軍擁戴他分封天下的機會,吞並了楚懷王的大部分領地,隨後對魏國和韓國巧取豪奪,成為當時勢力。所謂“項羽開歷史倒車搞分封”和“劉邦順應時代潮流,繼續郡縣制中央集權”,實際上是一種歷史的誤會。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肯定不可能把吃進嘴裡的肉再吐出來。當我們仔細查看歷史細節時,將驚訝地發現:在楚漢戰爭的具體操作中,劉邦是大封諸侯,項羽則極度小氣。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劉邦代表了分封,項羽代表了集權。

劉邦和項羽在此時的表現有著明顯的區別:劉邦在表面上是分封制的明顯支持者,對合作的盟友從來不吝惜予以加封,甚至擴大其封國。在劉邦終擊敗項羽稱帝前,他所封的諸侯都是盟友而非屬下。從劉邦重新占領關中,到後擊敗項羽,他直接統治的範圍只是戰國中後期秦國的地盤,關東所有國家在被漢滅亡後依然存續,只是換了親漢的國王——漢滅魏後彭越擔任魏相,隨後接替魏豹成為魏王,其領土從西部被秦國在戰國時征服同化已久的地區換回到被項羽吞並的戰國後期魏國核心地帶;漢滅趙後,劉邦老友、趙國本土實力派張耳成了趙王;漢擊敗項羽臨時任命的韓王鄭昌後,把韓國還給了韓國王族的韓王信;漢滅齊後,把齊國封給了大將韓信;漢滅燕後,把燕國封給了盧綰;楚國體系內的九江王英布被項羽擊敗後,領地被西楚直轄,劉邦又封英布為淮南王,助他復國,甚至在項羽滅亡後,楚國仍然被改封給了齊王韓信。所以這一時期,劉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分封制度維護者。

項羽的表現卻完全相反。韓信評價項羽時曾說,項羽對手下人非常謙和有禮,若手下人生病還會親自去慰問,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並且哭一場。但是真正需要封賞的時候,印章上的角都被磨平了,也不舍得給人。韓信把這種情況稱作項羽的“婦人之仁”,並非說項羽像女人一樣心腸軟,項羽屠殺關中和齊地平民的時候何嘗手軟過?韓信的意思是,項羽雖然能給手下一些籠絡人心的小恩小惠,但是在別人立下大功需要封賞的時候卻很小氣。試想,連印章都猶豫半天不舍得給,更何況封王?

項羽在關中分封後,不斷巧取豪奪魏、韓領土,因為舍不得分出一部分魏國土地綏靖盤踞在這裡的彭越,被迫面對無休止的遊擊戰。隨後項羽又入侵了齊國,但是除了在漢軍東進的時候臨時封過一個韓王鄭昌外,他並沒有在新占領區封過任何一個諸侯。即使是這個鄭昌,也是因為正在和齊國作戰的項羽希望利用他的影響力拖住大舉東進的漢軍才封的。後來西楚大將龍且平定了投靠劉邦的九江王英布,勝利後的他不但沒有受封英布的土地,連善後工作都被項羽交給了自家的項伯。由此可知,項羽真的是小氣到了極點。

 

兵不血刃,齊楚之地盡歸劉邦

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打倒了主要對手後肯定是要削藩的。劉邦擊敗項羽後,馬上開始了自己的削藩行動。整個過程中,他的手法可謂渾然天成,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操作,為後世留下了一本生動的削藩指南。

劉邦平定三秦,初步統一了秦國故地。不過,項羽分封的三個秦王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章邯雖敗,但到彭城戰役結束後,才被回軍的劉邦主力徹底消滅;司馬欣在秦地也頗有人望,所以直到汜水之戰司馬欣死後,劉邦還特意把他梟首示眾。總的來說,劉邦很快就基本確立了在秦地的統治。

鞏固關中的秦國故地是劉邦擴張的步。但是,直到劉邦終擊敗項羽時,漢國在關東吞並的領土只有魏王豹的轄地。後來,劉邦平定趙國、齊國,天下局勢已經對他非常有利了,他尚且把這兩國分封給了張耳和韓信,那為何劉邦敢於直轄魏王豹的領地?因為魏國領土的西邊部分已經被秦國占領很久,因此許多方面受到關中勢力的影響,魏王室在此地的影響力早就消散了。魏國則被改封到被項羽吞並有彭越活動的梁地。

此外,韓國的位置非常特殊,幾乎在關中進出關東的咽喉要道上。表面上看,劉邦並沒有在這裡設置郡縣,韓地被封給了韓王信。但是,韓王信並沒有真正到自己的封國去統治,他一直以高級將領的身份在劉邦軍中服役,活躍於滎陽、成皋的作戰一線,還被項羽軍俘虜過。因此,他對韓國的控制力是相當低的。等劉邦擊敗項羽重新分封時,劉邦把韓王信改封到北方抗匈奴前線去了,如此便把韓國故地納入了中央政府的實際控制下。但除了這兩個動作,劉邦擊敗項羽時,漢王朝的領土並不比戰國中後期的秦國大多少。那麼,劉邦是如何把東方諸國真正變成漢家天下的?

劉邦削藩關鍵性的步是把整個齊地納入自己的管控中。他借口讓韓信衣錦還鄉,把韓信從齊地改封到項羽的西楚國故地,讓跟隨韓信長期在齊地經營的嫡系曹參輔佐自己的兒子劉肥做新的齊王。

劉邦不露痕跡地取得了整個齊地的控制權。從此之後,無論是北方三晉之地還是南方楚地發生反對劉邦的叛亂,叛亂者都要面對關中和齊地兩個方面強有力的夾擊,中央政府獲得了顯著的地緣優勢。

完成這一步之後,劉邦要求燕王臧荼覲見。對於臧荼來說,去覲見很可能被扣押在中央政府,獲得一個很高的虛銜養老,不去則屬於明顯的抗命。猶豫之後,他選擇武力對抗,但很快失敗了,整個燕國也被納入了劉邦嫡系盧綰的控制中。同樣的方式,解決的還有共尉的臨江國。臨江國在戰國時的楚國滅亡半個世紀前就被秦國吞並為南郡了,就像魏國西部一樣,和關中聯繫更緊密,因此也被劉邦的漢政府直轄了。

關鍵性的第二步則是控制韓信統治下的西楚國故地。當時有人舉報韓信私自窩藏了項羽麾下大將鐘離昧,打算謀反。這並非全然誣告,韓信私藏鐘離昧的動機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劉邦對於庇護項羽將領的行為一向很寬容,譬如大俠朱家保護項羽大將季布後成功為他向劉邦請求特赦,朱家還得到了獎勵。韓信私自收留的性質卻完全不一樣。也許韓信已經感覺到劉邦可能對他不放心,因此預防性地招攬能對抗中央政府的高級人才。這時候劉邦之前布局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

目次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

一、夫差為什麼會放過勾踐?真的是因為西施嗎?

二、劉邦開國後大殺功臣?非也,那可是教科書級別的削藩

三、想獲得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到底有多難?

四、曹魏愛寫詩,蜀漢多論文:東漢書生、宦官、外戚到底在爭什麼?

五、賭上時局與命運,實現國力逆襲:他死後25 年,中國重歸大一統

六、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真的只是被動反擊嗎?

七、大唐國運之戰:鄴城這場大敗,埋下了五代亂世的種子

八、大唐波斯都督府究竟都督了什麼?

九、唐代宦官權力為何這麼大?

十、 西漢和隋唐的皇帝為什麼不在長安待著,卻老去隔壁洛陽“蹭飯”?

十一、神棍令北宋滅亡?宋欽宗為什麼相信江湖騙子?

十二、外患不絕的尷尬陪都:北宋為何要設置四個京城?

十三、他開創的王朝存在了190 年,終沒被記錄在二十四史中

十四、血腥內訌的連鎖反應:“土木之變”後,瓦剌與韃靼的命運如何?

十五、燕國的真名是什麼?曾隨是否為一國?

 

因伐而失,因棄而獲

十六、宋義布的局,項羽把他殺了也沒能走出去

十七、蜀漢滅亡後,東吳如何單打獨斗了17 年?

十八、劉邦長子的家族秘事:低調的劉肥,為何有一群躁動的子孫?

十九、消失的呂氏家族:被修改的劉邦創業史

二十、侯景之亂:梁武帝到底是老年癡呆還是聰明過頭?

二十一、南朝齊、梁都出自蘭陵蕭氏,為何國號不相同?

二十二、北魏實行了“子貴母死”制,為什麼反而出現太后專權的情況?

二十三、隋煬帝的殘暴是的嗎?

二十四、在李世民與武則天的雙主角光環下,李治真的柔弱嗎?

二十五、活到85 歲的大唐名將,每一步都驚險萬分

二十六、四國“追逐”戰:蒙古打西夏、西夏打金、金打南宋

二十七、曾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後去哪兒了?

二十八、從“洪武”到“建文”,靖難之役背後的深層矛盾是什麼?

二十九、明代藩王的放養生活:想過好這一生,別碰這幾樣就行

三十、清軍入關後僅用一年便攻占南京,為何徹底消滅南明政權卻耗

費了20 年?

 

勝敗無定,虧成相轉

三十一、鉛中毒引發商王朝衰亡:引以為傲的青銅文明帶來了什麼?

三十二、被吳國攻破首都、鞭尸先王後,楚國如何完成復仇,一統東南?

三十三、大秦帝國的鹽霸之路:鹽事興衰為何會影響國運?

三十四、他們幫助袁紹滅公孫瓚,為何卻在官渡之戰時投向曹操?

三十五、流民組成的北府軍為何會戰鬥力爆表?

三十六、漢武帝晚年的失落宮斗:李夫人、衛子夫後敗給了誰?

三十七、 為子孫攢了一手好牌,又埋了兩顆雷:高歡家族為何會被宇文泰逆襲?

三十八、瓦崗寨反隋盟主李密:被隋煬帝集火攻擊,後讓李淵得了天下

三十九、五代燕云往事:為什麼李存勖可以戰勝契丹,後來卻很難?

四十、黃河決堤,衝垮元朝的後一棵稻草

四十一、明英宗在土木之變被俘後,於謙為什麼選擇了朱祁鈺?

四十二、於謙沒有阻止“奪門之變”,為何後還是被處死?

四十三、年氏家族逆襲史:從年羹堯的崛起看清初八旗小圈子

四十四、晚清塑料姐妹花:慈安是被慈禧毒死的嗎?

書摘/試閱

劉邦開國後大殺功臣?

非也,那可是教科書級別的削藩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大殺功臣?這或許是劉邦的千古奇冤。以蕭何、曹參為 首的豐沛元從集團和其他陸續加入的功臣們,只要不像陳豨(xī) 那樣公開叛 亂,基本得到了封賞和善終,包括雍齒這種早年背叛過劉邦的歸正叛臣,也沒 有一個被殺的。以蕭何、曹參為首的功臣長期和漢皇室通婚,在長房絕嗣或者 犯罪失去爵位後,漢皇室還會找出他們的支脈繼承爵位。可以說,劉邦算得上 是對待功臣為寬厚的古代帝王之一。

說劉邦殺功臣,更多的是把他削除異姓諸侯王的事跡理解錯了。但是,異 姓藩王有自己的朝廷,有獨立的領土、財政和軍隊,他們是為了各自利益和劉 邦短期合作的伙伴,不是功臣。韓信早年只是劉邦部將,被封為齊王後,在劉 邦和項羽對峙的關鍵時刻,還多少有觀望的心態,直到劉邦把大量土地劃分給 他,才願意出兵。

劉邦擊敗項羽時,漢政權直轄的土地和戰國後期的秦國差不多,關東絕大 部分地區仍然掌握在異姓諸侯王手裡。雖然這些諸侯王都親漢,但若是劉邦想 把這些諸侯國吞並,那麼這些人聯合起來對抗劉邦的後果依舊不可預料。從這 個角度看,劉邦削藩的難度不低,幾乎是要把關東再打一遍。他是如何舉重若 輕地做到這一切的呢?

楚漢戰爭中劉邦大封諸侯,項羽卻極小氣

當年,項羽依靠諸侯聯軍擁戴他分封天下的機會,吞並了楚懷王的大部分 領地,隨後對魏國和韓國巧取豪奪,成為當時勢力。所謂“項羽開歷史倒 車搞分封”和“劉邦順應時代潮流,繼續郡縣制中央集權”,實際上是一種歷 史的誤會。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肯定不可能把吃進嘴裡的肉再吐出來。當我 們仔細查看歷史細節時,將驚訝地發現:在楚漢戰爭的具體操作中,劉邦是大 封諸侯,項羽則極度小氣。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劉邦代表了分封,項羽代 表了集權。

劉邦和項羽在此時的表現有著明顯的區別:劉邦在表面上是分封制的明顯 支持者,對合作的盟友從來不吝惜予以加封,甚至擴大其封國。在劉邦終擊 敗項羽稱帝前,他所封的諸侯都是盟友而非屬下。從劉邦重新占領關中,到 後擊敗項羽,他直接統治的範圍只是戰國中後期秦國的地盤,關東所有國家在 被漢滅亡後依然存續,只是換了親漢的國王——漢滅魏後彭越擔任魏相,隨後 接替魏豹成為魏王,其領土從西部被秦國在戰國時征服同化已久的地區換回到 被項羽吞並的戰國後期魏國核心地帶;漢滅趙後,劉邦老友、趙國本土實力派 張耳成了趙王;漢擊敗項羽臨時任命的韓王鄭昌後,把韓國還給了韓國王族的 韓王信;漢滅齊後,把齊國封給了大將韓信;漢滅燕後,把燕國封給了盧綰; 楚國體系內的九江王英布被項羽擊敗後,領地被西楚直轄,劉邦又封英布為淮 南王,助他復國,甚至在項羽滅亡後,楚國仍然被改封給了齊王韓信。所以這 一時期,劉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分封制度維護者。

項羽的表現卻完全相反。韓信評價項羽時曾說,項羽對手下人非常謙和有 禮,若手下人生病還會親自去慰問,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並且哭一場。但是 真正需要封賞的時候,印章上的角都被磨平了,也不舍得給人。韓信把這種情 況稱作項羽的“婦人之仁”,並非說項羽像女人一樣心腸軟,項羽屠殺關中和 齊地平民的時候何嘗手軟過?韓信的意思是,項羽雖然能給手下一些籠絡人心的小恩小惠,但是在別人立下大功需要封賞的時候卻很小氣。試想,連印章都 猶豫半天不舍得給,更何況封王?

項羽在關中分封後,不斷巧取豪奪魏、韓領土,因為舍不得分出一部分魏 國土地綏靖盤踞在這裡的彭越,被迫面對無休止的遊擊戰。隨後項羽又入侵了 齊國,但是除了在漢軍東進的時候臨時封過一個韓王鄭昌外,他並沒有在新占 領區封過任何一個諸侯。即使是這個鄭昌,也是因為正在和齊國作戰的項羽希 望利用他的影響力拖住大舉東進的漢軍才封的。後來西楚大將龍且平定了投靠 劉邦的九江王英布,勝利後的他不但沒有受封英布的土地,連善後工作都被項 羽交給了自家的項伯。由此可知,項羽真的是小氣到了極點。

兵不血刃,齊楚之地盡歸劉邦

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打倒了主要對手後肯定是要削藩的。劉邦擊敗項羽 後,馬上開始了自己的削藩行動。整個過程中,他的手法可謂渾然天成,堪稱 教科書級別的操作,為後世留下了一本生動的削藩指南。

劉邦平定三秦,初步統一了秦國故地。不過,項羽分封的三個秦王還是有 一定影響力的。章邯雖敗,但到彭城戰役結束後,才被回軍的劉邦主力徹底消 滅;司馬欣在秦地也頗有人望,所以直到汜水之戰司馬欣死後,劉邦還特意把 他梟首示眾。總的來說,劉邦很快就基本確立了在秦地的統治。

鞏固關中的秦國故地是劉邦擴張的步。但是,直到劉邦終擊敗項羽 時,漢國在關東吞並的領土只有魏王豹的轄地。後來,劉邦平定趙國、齊國, 天下局勢已經對他非常有利了,他尚且把這兩國分封給了張耳和韓信,那為何 劉邦敢於直轄魏王豹的領地?因為魏國領土的西邊部分已經被秦國占領很久, 因此許多方面受到關中勢力的影響,魏王室在此地的影響力早就消散了。魏國 則被改封到被項羽吞並有彭越活動的梁地。

此外,韓國的位置非常特殊,幾乎在關中進出關東的咽喉要道上。表面上看,劉邦並沒有在這裡設置郡縣,韓地被封給了韓王信。但是,韓王信並沒 有真正到自己的封國去統治,他一直以高級將領的身份在劉邦軍中服役,活躍 於滎陽、成皋的作戰一線,還被項羽軍俘虜過。因此,他對韓國的控制力是相 當低的。等劉邦擊敗項羽重新分封時,劉邦把韓王信改封到北方抗匈奴前線去 了,如此便把韓國故地納入了中央政府的實際控制下。但除了這兩個動作,劉 邦擊敗項羽時,漢王朝的領土並不比戰國中後期的秦國大多少。那麼,劉邦是 如何把東方諸國真正變成漢家天下的?

劉邦削藩關鍵性的步是把整個齊地納入自己的管控中。他借口讓韓信 衣錦還鄉,把韓信從齊地改封到項羽的西楚國故地,讓跟隨韓信長期在齊地經 營的嫡系曹參輔佐自己的兒子劉肥做新的齊王。

劉邦不露痕跡地取得了整個齊地的控制權。從此之後,無論是北方三晉之 地還是南方楚地發生反對劉邦的叛亂,叛亂者都要面對關中和齊地兩個方面強 有力的夾擊,中央政府獲得了顯著的地緣優勢。

完成這一步之後,劉邦要求燕王臧荼覲見。對於臧荼來說,去覲見很可能 被扣押在中央政府,獲得一個很高的虛銜養老,不去則屬於明顯的抗命。猶豫 之後,他選擇武力對抗,但很快失敗了,整個燕國也被納入了劉邦嫡系盧綰的 控制中。同樣的方式,解決的還有共尉的臨江國。臨江國在戰國時的楚國滅亡 半個世紀前就被秦國吞並為南郡了,就像魏國西部一樣,和關中聯繫更緊密, 因此也被劉邦的漢政府直轄了。

關鍵性的第二步則是控制韓信統治下的西楚國故地。當時有人舉報韓信私 自窩藏了項羽麾下大將鐘離眜,打算謀反。這並非全然誣告,韓信私藏鐘離眜 的動機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劉邦對於庇護項羽將領的行為一向很寬容,

譬如大俠朱家保護項羽大將季布後成功為他向劉邦請求特赦,朱家還得到了獎 勵。韓信私自收留的性質卻完全不一樣。也許韓信已經感覺到劉邦可能對他不 放心,因此預防性地招攬能對抗中央政府的高級人才。這時候劉邦之前布局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長期跟隨韓信、熟知他作戰風格的曹參為劉邦掌握了富 庶、強大的齊國,一旦雙方徹底翻臉,韓信很難在兩個方向上同時對抗劉邦的 漢軍和曹參的齊軍,終他選擇了服軟。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韓信服軟的方式竟然是逼死鐘離眜,拿他的首級去 討好劉邦。這根本不是一個有能力問鼎天下的人的氣度,甚至作為一個諸侯王 也完全不合格。韓信的政治能力實在不敢恭維,先是打擦邊球,私自收留項羽 的高級將領,結果劉邦一較真卻了。這種主動露怯,讓劉邦占據了極大的主 動。後,劉邦用陳平之計成功誘捕韓信,把他的楚王廢掉,隨後將楚國領土 封給了自己的兩個親戚。

等英布反應過來時,只剩他一個人了

等劉邦把齊、楚、燕三個國家的轄區封給自己人後,劉邦對其他異姓藩 王的優勢已經是決定性的了。剩下的所有異姓諸侯加在一起,也不是劉邦的對 手。即便到了這個時候,劉邦對自己的意圖仍然隱藏得非常好。表面上看,每 個諸侯被廢黜是各有原因,有劉邦不對在先的,也有自己感到不安起來叛亂 的。在這個過程中,劉邦用小的代價逐漸用自己的家族成員取代了原先的異 姓王。

倒霉的一位是彭越。因為在陳豨叛亂中的騎墻態度,在被誘捕後,他也 被廢除了王位。本來彭越已經被流放,結果流放途中竟然遇到呂後。他異想天 開地向呂後求情。在呂後的力勸之下,彭越被殺。彭越是公認的死於冤案,劉 邦都承認這一點,事後封賞了直接指斥他不義的彭越舊臣欒布。在殺彭越這個

問題上,劉邦的確做得不光彩,算得上一個污點。

張耳之子張敖的被廢,則更是離譜。劉邦路過這裡時態度倨傲,但張敖 並不以為意,畢竟劉邦是張敖的老丈人,還幫助趙國復國。但是燕趙多慷慨悲 壯之士,國相貫高為首的部分張敖門客看不下去,打算背著張敖謀殺劉邦。這更像劉邦的一種服從度測試——如果張敖和他的門客都對他的倨傲態度不以為 意,那麼說明暫時不用動趙國;不然的話,就借此機會兵不血刃地把趙國改封 給劉氏子弟。劉邦在處理此事過程中再度顯示出了政治家的風範,提拔重用了 張敖的許多門客,甚至寬恕了帶頭組織謀刺他的貫高。但貫高看到主君張敖已 經擺脫麻煩,很有個性地自殺了。

韓王信和盧綰的叛亂對劉邦而言反倒頗為意外,因為這兩個人和劉邦一直 很投緣。他們的領地夾在漢匈之間,作為緩衝地帶的君主無力對抗匈奴,但是 任何私自和匈奴達成的妥協在劉邦眼中都很難接受,畢竟劉邦希望他們的王國 可以作為抗擊匈奴的前沿陣地。因此,他們的叛亂更多的是邊境上的匈奴勢力 崛起後的兩難處境導致的。

等到這些諸侯國都被劉邦削除,重新分封給宗室子弟後,發現只剩下自己 孤零零在淮南國的英布終於叛亂了。在英布看來,他的軍事能力大約能排同時 代第五,前四名中項羽、韓信、彭越已死,劉邦本人已經重病,很難遠行,現 在是他的時代了。但他沒想到的是,劉邦強拖病體,御駕親征,經過一番苦戰 將他討滅。

在討伐完英布的回軍途中,劉邦終於可以吟唱起那首流傳千古的《大風 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約 在這前後,漢高祖和群臣立下了著名的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 共擊之”。

至此,他才真正完成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大業。

可以說劉邦削藩的成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堪稱教科書級的操作。他 成功的關鍵是在獲得壓倒性優勢之前完全隱藏自己的意圖,隱藏到韓信、英布 這種人物都心存僥幸。哪怕在獲得壓倒性優勢之後,他仍然用小的成本 去削藩。如削除張敖的操作,哪怕到現在,大部分人還覺得是他待女婿輕慢惹 出的意外事件。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劉邦吸取了秦帝國滅亡的教訓,也知道自己無力直接統治這麼廣大的領土,因此只是先消滅敵對自己、不受管轄的諸 侯國,然後找理由吞並親近自己的異姓諸侯國,把這些諸侯國都變成了宗室親 王的同姓諸侯國。通過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結合,劉邦實現了統一戰爭後的平穩 過渡,為漢帝國的進一步興盛奠定了基礎。

後世典型的反面案例

比起劉邦的高明操作,後世典型的兩個反面案例也值得一看。

康熙高喊著“削亦反,不削亦反”的口號,逼反了本來態度遊離的耿、尚 二藩,創下了一個歷史紀錄:被以云南為基地的叛亂勢力席卷了半個中國。如 果康熙當時有劉邦的政治智能,吳三桂哪能掀起這麼大的風浪。不過康熙畢竟 是非常聰明的君主,很快察覺到了自己的失策,並且在三藩叛亂後手忙腳亂 地宣稱“暫緩撤耿、尚二藩”,後期成功分化了三位藩王。雖然因為年輕氣 盛搞出了不少亂子,但是康熙有機會糾錯、繼續成長,到中年後也算得上 政治家了。

不過,康熙完全不需要為此感到尷尬,因為比起建文帝朱允炆的操作,他 的小失誤簡直不算個事。朱允炆和他手下對劉邦留下的削藩教科書視而不見。 在朱元璋都做好制度性安排、藩王主動叛亂成功的可能性為零的情況下,朱允 炆偏偏覺得自己比朱元璋和劉邦更聰明,先是往死裡逼毫無威脅的藩王們,成 功把實力強的燕王和寧王逼得鋌而走險,隨後一頓操作,終創下了中國古 代史上一項獨一無二的紀錄:他成了兩千年間一位被藩王造反推翻的大一 統王朝君主。

想獲得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到底有多難?

和所有少年成名的將領一樣,霍去病自其去世以來便飽受爭議。司馬遷雖 然沒有正面批評霍去病,但明褒暗貶也不在少數,如明明是抨擊鄧通、趙同和 李延年的《佞幸列傳》,卻非要帶上一句“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甚 至在講述霍去病出塞萬裡的遠征之時,也不忘指出他還有鋪張浪費的惡習。

那麼,這位“冠軍侯”的軍事才能究竟如何?我們不妨通過霍去病在“漠 北之戰”的表現,來看看緣何“封狼居胥”的桂冠會落在這個少年頭上?

漢帝國遠征軍深入漠北過程中難以逾越的距離屏障

元朔六年(公元前 123 年) ,兵敗漠南的匈奴單於伊稚斜(chá)采納了 漢帝國降將趙信的建議,將匈奴本部向漠北遷移,試圖誘使漢軍深入,以逸待 勞,再給予迎頭痛擊。然而令伊稚斜沒有想到的是,漢武帝劉徹在漠南之戰獲 勝後,並沒有繼續向北進擊,而是命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直擊河西。

河西之地的丟失,不僅令匈奴失去了以焉支山為中心,冬暖夏涼、水草豐 茂的優良牧場,更斬斷了匈奴經當地與西域諸國相連的商道。為了挽回頹勢, 元狩三年(公元前 120 年) ,伊稚斜命匈奴左賢王部出兵,對漢朝的右北平郡 和定襄郡展開襲擾。

雖然出動數萬騎兵的匈奴方面僅取得“殺略千余人”的可憐戰績,但匈奴 的主動進犯,還是令本就雄心勃勃的漢武帝劉徹嗅到了戰機。他隨即召集一幹 親信將領,公開表示: “(匈奴)常以為漢兵不能度幕輕留,今大發士卒,其 勢必得所欲。”由於這句話頗為拗口,因此後世劇作家將其概括成了頗為牛氣 的“寇可往,吾亦可往!”

應該說,相對於其他習慣在地圖上揮斥方遒的帝王將相,漢武帝劉徹還算 掌握了戰爭的真諦,除了戰前大舉推行“算緡( mín )法”“鹽鐵專賣”等財 政改革,想盡辦法廣開財源以充盈軍費之外,還命有司征集了十萬匹以精糧豢 養的“粟馬”、調動數十萬步兵以承擔後勤轉運任務,全力支持衛青、霍去病 統率所部遠征大漠。

雖然司馬遷在《史記 ·衛將軍驃騎列傳》中稱,此次軍事行動中,衛青與 霍去病手中皆為“五萬騎”,卻又刻意強調“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霍去 病) ”,似乎在暗示霍去病之所以能取得更為輝煌的戰果,無非是因為他所率 的部隊更為驍勇。但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發現司馬遷詳細記錄了衛青麾下云 集著李廣、公孫賀、趙食其、曹襄等宿將,霍去病的部將卻多是無名之輩。

面對同樣陌生的戰場,霍去病卻好像從來都不曾迷路,總能精準完成遠距 離的奔襲任務。那麼,這位少年將軍難道是與生俱來就自帶導航功能嗎?答案 顯然是否定的。

大漢“北斗”,廣為人知的“活地圖”

霍去病並非從未迷路,只是其所部機動性較高,以至於在戰場上即便是走 錯了路,也能迅速折返,甚至誤打誤撞,收獲意外之喜。如霍去病於元朔六年 (公元前 123 年)跟隨衛青的兩次出塞,其均率領本部八百余騎遊離於距漢軍 主力數百裡之外的廣袤草原之上。

司馬遷也承認,霍去病所展開的輕騎遊擊,至少是“斬捕首虜過當”(斬獲超過自身戰損)的。

霍去病在長安擔任侍中時,已經練就了一身弓馬嫻熟的強健體魄。而按照 漢武帝喜歡遊獵的生活習慣,作為天子近臣的他可能在上林苑中進行過無數次 遠程奔襲的演練。

但初出茅廬的霍去病緣何敢於脫離大部隊、深入敵方縱深數百裡去“赴 利”呢?司馬遷在《史記 ·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早已給出答案。當時,衛青軍 中正有一位對匈奴內部的水草分布、部族領地等情況了如指掌的人跟隨漢軍深 入塞外。這張“活地圖”正是在出使西域途中為匈奴拘押了十三年之久的外交 家張騫。

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 年) ,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百余人出使西域,以 圖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然而,在經過當時仍為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時,張騫 使團遭到了扣押。司馬遷以“徑匈奴,匈奴得之”這簡短的七個字概括了張騫 的倒霉。史學界對此有幾種不同的推測, 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在武力扣押張 騫使團的成員後,執掌河西走廊的匈奴右賢王認為此事關乎漢匈關係,因此將 張騫等人押赴漠北的單於王庭,聽候單於的發落;另一派的觀點則認為,右賢 王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雖然將扣押一事向單於進行了匯報,但並未將張騫等 人送往單於王庭,而是就地軟禁,直到很久之後,才將使團的主要成員,如張 騫、甘父等人押送漠北,余者則長期滯留於河西走廊。

張騫被扣押在匈奴境內的具體生活狀況,後世同樣沒有留下太多資料。 《史記》和《漢書》中,只有“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的記載。通過另一位因“留胡不辱節”而名留青史的蘇武的境況,我們多少可 以猜測張騫的遭遇。客觀地說,蘇武出使時,漢、匈關係已因連年交戰而降到

了冰點。

同時導致蘇武被扣押的直接原因是,匈奴貴族緱( gōu )王伙同長水胡人 虞常勾結蘇武的副使張勝,意圖刺殺時為匈奴謀主的衛律,劫持匈奴單於且鞮(dī)侯的母親歸漢。這顯然要比張騫使團的“非法過境”嚴重得多,但具 體分析蘇武被囚禁時的遭遇,仍有利於我們想象張騫的待遇。

張騫可能沒有遭受蘇武那般折磨,但各種威逼利誘的勸降想必也不會少。 勸降不成後,匈奴方面可能會對張騫采取類似日後消磨蘇武斗志的種種手段, 先將其流放至荒蕪偏遠的無人區,隨後以遊獵、出巡等名義,對其進行探望, 並贈予各種物資,安排匈奴女孩陪侍。和蘇武一樣,張騫雖然堅持了民族大 義,卻也終私節有虧,在被扣押期間迎娶了匈奴女子,生下孩子。

正因為在匈奴有明確的個人生活記錄,也有一些後世學者據此認為,張騫 滯留匈奴期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匈奴單於提供過諸如翻譯、教學等服務, 並由此換取了一定的活動自由。因此,張騫可能走遍了漠北、漠南的大多 數牧場。

正是由於漢朝官員中缺乏了解匈奴內部情況的人,漢武帝在張騫從匈奴脫 逃、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返回長安之後,授予了其校尉的軍職,命他跟隨衛青 出兵塞外。

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張騫)導軍,知善水草處,軍得以無饑渴”。 但是,長期滯留於匈奴這一點,令張騫無法真正獲得李廣等功勛宿將的信任。 這樣的矛盾終導致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 ,積功被封為“博望侯”的張 騫在受命與李廣一同率軍從右北平郡出征之後各自為戰,終李廣所部為匈奴 包圍,幾乎全軍覆沒,張騫也因救援遲緩而被剝奪了爵位。

霍去病對張騫持怎樣的態度,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張騫被貶為庶民 之後,霍去病很快率部出征河西走廊,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打通道路這點來 看,霍去病即便與張騫沒有太多的私人感情,兩人在戰略見解上似乎也早已達 成共識。這些共識很可能是霍去病初次跟隨衛青出塞時,在與張騫的相處中一 點一滴積累下來的。

漠北驃騎,霍去病所部精銳騎兵是如何練成的?

即便霍去病在與張騫的交流中獲得了諸多有關匈奴內部部族及牧場分布 的手資料,數千裡的遠距離奔襲終究不是靠紙上談兵就能輕鬆實現的。 事實上,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才是霍去病完成“封狼居胥”偉業的真正物質 保障。

漢匈戰爭形勢的變遷,很大程度上源於兩軍騎兵戰鬥力的此消彼長。早在 漢武帝初期,漢朝從北方草原獲取馬匹的數量大量減少。為了能夠積蓄力量, 漢武帝採用兩條渠道來獲取戰馬:首先是牧場,如衛青出兵奪取的河套地區就 盛產馬匹;其次是在民間推行馬政,漢朝鼓勵民間養馬,采取“今令民有車騎 馬一匹者,復卒三人”,也就是每家能養一匹馬,並上交給國家,會有三個人 可以免除徭役賦稅。

政策的雙管齊下,很快可以給予衛青、霍去病數萬匹優質戰馬的調配權。 但是,馬可以由中央調撥,精銳騎兵卻需要將帥們費盡心血去訓練。只有經過 長期的訓練,再配備優良的武器裝備,在面對生於馬背、長於馬背、死於馬背 的匈奴人時,漢人騎兵才能成為不可小覷的存在。

漢軍輕騎兵與匈奴騎兵差別不大。漢軍的輕騎兵身穿皮衣,一般不穿甲 胄,以矮小快速的馬匹為主,主要使用弩箭作為攻擊武器。漢軍輕騎兵使用的 弓弩是農耕文明為抵抗遊牧文明而發明的利器。弩箭瞄準簡單,穿透力強,這 種武器的出現和使用讓漢軍有能力對抗以騎射見長的匈奴騎兵。漢軍的重騎兵 則是配備帶著內襯的甲胄和鐵質的頭盔,主要武器是傳統的戟和戈,以體形高 大的戰馬進行衝鋒。從楊家灣漢墓中出土的兵馬俑得知,漢朝的騎兵部隊中, 輕騎兵與重騎兵的比例為 1∶5。這顯然是在長期同靈活的匈奴騎兵作戰後形成 了戰術配置。

漢軍的騎兵構成相當精密。五名騎兵構成小的單位,設立一名隊長;兩 個小隊十名騎兵組成一個騎什長指揮的小組;五個小組設立一個騎士吏,指揮

這五十名騎兵;每一百騎設立一名騎卒長,每兩百騎設立一名騎五百,每四百 名騎兵組成一個曲,由騎千人或是軍候率領;然後, 由兩個曲加上輔助的士兵 組成一個近千人的部, 由校尉或騎都尉指揮;後根據需要,出動的規模由 幾個或更多的部組成出征部隊。

在實際戰鬥時,漢軍會以曲作為基本的作戰單位,以一百騎構成一個個的 戰鬥小方陣,再根據實際的戰鬥情況進行調整,基本上采取輕騎兵從兩翼快速 包抄、重騎兵中央推進的戰術進行戰鬥。

霍去病麾下的騎兵很可能是像這樣以百騎為單位,在遼闊的戰在線迅速展 開,再以分進合擊的戰術,迅速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擊 破當面的匈奴遊騎,終通過一場正面決戰重創匈奴左賢王部主力。

輝煌不再,霍去病之後緣何難再“封狼居胥”?

無論後世怎樣評價霍去病,他的功績很難復制。且不說那些被辛棄疾寫 入詩詞中“草草收場”的“倉皇北伐”,便是後世諸多富有雄心壯志的盛世君 王,傾盡全國之力也無法再取得這一榮譽。此處,我們不妨試著進行一個案例 分析:

永平十五年(公元 72 年) ,漢明帝劉莊決定對匈奴用兵。關於繼承了光 武帝劉秀對匈奴采取包容政策的劉莊,緣何突然表現得如此激進,相關史料中 並未給出明確答案。但《資治通鑒》之中詳細記錄了時任謁者仆射的耿秉對此 次軍事行動的全面規劃。耿秉認為,匈奴作為中原北方邊患,漢朝之所以長期 無法降服,除了匈奴本身的軍事力量外,還緣於其得到了鮮卑、烏桓等草原部 族的支援,以及控制著被稱為“左衽之屬”的西域諸國。

因此,歷史上,漢武帝率先於河西走廊設立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 郡,並屯兵於居延、朔方一線,從而在奪取匈奴“肥饒畜兵之地”的同時,切斷 了匈奴與西域的聯繫,終迫使匈奴在連番的軍事打擊下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

基於這一分析,永平十五年冬,漢明帝劉莊命耿秉與竇固分別帶領副將 秦彭、耿忠進入涼州地區整軍備戰。次年雪消冰解,太仆祭肜( róng )率先與 度遼將軍吳棠,率領河東、河西地區的羌人、胡人雇傭兵及歸附漢皇朝的南匈 奴人馬,共一萬一千余騎,浩浩蕩蕩地從高闕塞(今內蒙古烏拉特後旗呼和溫 都爾鎮附近)深入大漠。與此同時,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太原、 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等七郡的郡兵及烏桓、鮮卑所部,共 一萬一千余騎,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方向出塞,配合祭肜所部,尋 找匈奴主力,與其展開決戰。

應該說,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所統率的烏桓、鮮卑諸部大多對 太仆祭肜心懷敬畏,如果祭肜指揮這一路人馬,即便不能取得大勝,也會有所 斬獲。但偏偏祭肜所部人馬多為南匈奴的騎兵,這些人本就不願與同胞為敵, 更兼其首領左賢王“信”與祭肜不合,因此大軍從高闕塞出發後僅走了九百華 裡,南匈奴騎兵便謊稱已經抵達了大漠天險——涿邪山。對匈奴境內地形不甚 了了的祭肜信以為真,隨即決定班師。不想一回到洛陽,祭肜便與度遼將軍吳 棠一道被以“逗留畏懦”的罪名逮捕了。

漢明帝劉莊之所以對祭肜如此決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祭肜此前設計的 戰略完全沒有起到對匈奴的牽製作用,還白白浪費了大量兵力:騎都尉來苗、 護烏桓校尉文穆的部隊雖然一度抵達了匈河水畔(今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的拜 達裡格河) ,但沿途的匈奴牧民早已逃散,並無斬獲。原定投入西域戰場的耿 秉、秦彭從武威、隴西、天水三郡募集的勇士及羌、胡雇傭兵,也被要求從張 掖居延塞方向配合祭肜的行動,終橫穿六百華裡的沙漠,在到達早已人去樓 空的北匈奴句林王牧場——三木樓山後無功而返。也就是說,在祭肜的錯誤戰 略指引下,漢朝四分之三的兵力在大漠之上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武裝遊行。

漢明帝劉莊對匈奴奇襲的失敗,無疑襯托出霍去病的軍事才能和歷史功 績,狼居胥山,真的不是你想封就能封的啊!

曹魏愛寫詩,蜀漢多論文:

東漢書生、宦官、外戚到底在爭什麼?

假如你有幸穿越兩千年,回到東漢中後期的洛陽城,當街碰上那些冠巾招 搖的知識青年時,可千萬長個心眼——別隨便跟人談論詩歌。

因為你有 97% 以上的概率會被當成斯文敗類,遭到白眼、嘲諷甚至是毆 打。如果你談論的恰好還是“古詩十九首”之類的五言詩,那麼很可能鬧出人 命。若你運氣足夠好,撞上了那剩下 3% 的概率,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榮幸地 躋身朝廷候補心腹之列了!

啊?

這是怎麼回事?

書生的天下?

當書生們剛走上西漢帝國的政治舞臺時,他們只是一群頑固、狡猾,但相 當弱小的群體。

當他們逐漸站穩後,就原形畢露了——他們壟斷了文化教育、左右了社會 輿論、控制了幹部梯隊,還成天用“天人感應”“五行始終”等給皇帝和朝廷 大臣洗腦。

到西漢中後期,吃皇糧的書生們如“小強”一般瘋狂滋長—— 《漢書》作者班固曾經吐槽:“ 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訖 於元始,百有余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 余人。”有些所謂的大師更是超級話嘮,僅就《尚書》中“曰若稽古”這四個 字,就能演繹出三萬字的講義來!這麼能說,誰受得了!

漢宣帝算是明白人,懂得“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的道理,治 天下哪能全聽知識分子們的!他主持召開了“石渠閣會議”,企圖按朝廷的意 願統一思想,但會後不久就去世了,這次嘗試宣告失敗。

後, 王莽和一群知識分子搞了一次開天辟地的政治實驗。他們依照 《周禮》來改造衰亡中的帝國,並把這個實驗性帝國改名叫“新”——結果這 個倒霉的“新”帝國,不出意外地被這幫膽大心急、眼高手低的理論派搞 垮了。

重整河山的漢光武帝劉秀吃一塹、長一智,不敢再相信書生。他依靠南 陽、潁川、河北的豪強勢力擁戴而上位,為了羈縻、籠絡這些豪強,便和他們 結成兒女姻親——劉秀不敢觸動業已根深蒂固的豪強勢力,只好讓他們以血統 參股的方式,來共享帝國的權力。

但漢光武皇帝的妥協,從一開始就給東漢帝國埋了雷。皇位僅僅兩傳之 後,這些姻親舅爺們便反客為主,靠挾持外甥而成為帝國的實際主人。外甥皇 帝當然也不服氣,又依靠身邊的宦官發動反擊,從舅爺手中奪回權力。

東漢中後期的歷史,就是一場外戚和宦官輪番把持帝國權柄的亂戰。

這場亂戰中,業已靠邊站的書生們只能跑跑龍套。

當權派雖然偶爾也邀請他們入朝參政,但他們可不敢再像西漢一樣,以 “天人感應”“五行始終”等為辭,忽悠皇帝退位讓賢。他們現在的日子並不 怎麼好過。

但書生們胸中有偉大的理想。他們中的佼佼者,繼續刻苦鉆研傳統政治理 論,著書立說、廣收弟子、私相授受、朋比牽引,遂逐漸上升為學閥世家,子孫世代相繼把持著對經書文義的闡釋權。

這就與中世紀歐洲僧侶所扮演的角色差不多了。

外戚做朋友

歐洲的僧侶以神權維護王權,東漢的學閥以聖人之說、讖緯之言維護皇 權。大家玩的是同一套把戲——通過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讓被統治者變得更加 馴服,從而降低統治成本。口銜聖人之說的學閥們,講的是“君君臣臣”之 道,維護著“上智與下愚不移”的既得利益秩序。

他們給自己標定的人設是如此清晰,即便是不學無術的豪強外戚,也很快 意識到書生是自己天然的同盟軍——所有的既得利益集團,自然喜歡現行秩序 的維護者。

所以在外戚當權的時代裡,舅爺總會裝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客客氣氣 地邀請有社會影響力的學閥出來做官。書生雖然也會做出各種姿態,但到底扛 不過千鐘粟和顏如玉的“真香定理”。他們非常不情願地說: “罷了,為了天 下蒼生,老夫就入世走一遭吧! ”或掐指一算道: “自籌的經費不夠學生們吃 了,老夫還是去找大將軍申領點皇糧吧! ”就這樣,他們很歡快地搭上公車去 洛陽城,累世為官。

正所謂“利之所在,熙熙攘攘”,洛陽城裡的學閥和候補學閥很快就多到 讓朝廷吃不消、養不起的地步—— 因為僅僅是太學生,就達到了三萬人之眾!

涌入洛陽城的書生越來越多, 朝廷能提供的“經費”有限, 難免競爭 激烈。

經學主旨是維護大一統局面和既有秩序的,主力是各路學閥和太學生。 寒門出身的宦官和他們的朋友(主要是商人和庶族地主) ,恰恰是既有秩序的 破壞者——他們既要從舅爺手裡搶皇帝,又要從學閥手裡搶編制(或者叫“經 費”) ,還要跟世家大族爭做土豪——所以正統的書生和公公,顯然就不可能做好朋友啦!

書生們只能更拼命地抱緊帝國權力的另一極——舅爺,交投名狀的主題是 用各種方法排擠、打擊舅爺的敵人公公,除了繼續壟斷文化教育、操縱社會輿 論、控制官吏梯隊等傳統優勢項目之外,後來竟不惜赤膊上陣、斯文掃地,對 公公們大打出手。比如說“望門投止思張儉”的張儉,在東部都郵任上時,只 因為爭道小事,就殺了宦官侯覽的母親和家屬、賓客百余人,且“皆僵尸道 路”,填井燒屋,甚至連雞犬都不留活口。又如清流領袖陳藩,幫助皇帝的老 丈人竇武發動武裝政變,企圖族滅宦官,結果他辦事拖沓,反被狗急跳墻的宦 官領袖曹節率領公公們反殺。

宦官也不傻

這兩次事件,直接導致了公公對“正統派”,或更確切地說是“經學派” 的全面開戰。這就是兩次“黨錮”事件。

公公們雖然出身寒微,但腦子並不傻。

在與書生的斗爭中,他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只要經學的原教旨不 改,以“經義”為政治綱領的書生們就絕不可能跟自己做好朋友。

於是他們想出一條既釜底抽薪又殺人誅心的妙計。

為了不讓書生們全部站到舅爺的陣營裡去,公公們便啖之以利,忽悠皇帝 成立了一個叫“鴻都門學”的大學堂,以和“正統派”大本營的三萬太學生相 抗衡。

和太學裡那些成天鼓搗經學、鉆研政治、積極參與黨爭的“正統派”不 同, “鴻都門學”的學術專業顯然要平和得多,他們研究的是詩歌、小說、詞 賦、繪畫、書法這些修身養性的東西。

公公們當然希望書生們把精力投入到這些東西中去,因此對“鴻都門學” 大力推介,學生考試成績及格的,就給大官做;不及格的,也給個不錯的出身,多少讓他做個小官。

從這時候起,經學與文學就算分了家。文學到底算是一件工具還是一門藝 術,從此就糾纏不清。這就為科舉時代的“經義”與“文學”之爭,埋下了千 古伏筆。

“鴻都門學”的學生人數在高峰期曾達到一千多人——但與多達三萬人的 “正統派”太學生相比,又屬微不足道了。所以若穿越回桓靈時期的洛陽街 頭,你所遇上的知識分子,有 97% 的概率是太學生——跟他們,得講《書》 《禮》大義,好多唱唱“王正月,大一統也”之類的高調。

但不管是太學,還是“鴻都門學”,終究都還是書生的陣營,公公們所要 依仗的下層寒門盟友,單要靠這條出路參與國家政治,還是很不容易的——說 來也很簡單,這些奸商老財的子弟們如果真是讀書的料,早投到書生的主流陣 營裡去了。

所以,公公們索性忽悠皇帝為自己的盟友打開另一扇方便之門 ——買官 鬻(yù )爵。他們打算讓那些有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卻又不具備做官資格 的人,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參與到國家政治中來。這個出賣參政議政權利的市 場,就設在洛陽宮苑的西園,後世也稱為“西園賣官”。

當時的定價機制相當靈活,實際成交價格常常依據買家的家資名望有所浮 動,存在著明目張膽的價格歧視。比如說基價一千萬錢的“三公”,大名士崔 烈就可以享受五折實惠,只花了五百萬錢就買到一個司徒。但同樣是“三公” 中的太尉,出身不那麼清白的曹嵩(他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曹操的爸爸) , 就得掏十倍的價錢,也就是一億錢才能得償所願。

我們當然可以說曹老爺是冤大頭,不過我們更應該明白這樣一個事實—— 崔大人即便不掏錢,也未必做不到“三公”;曹老爺正好相反,他即便掏了冤 枉錢,也做不穩“三公”。所以崔大人雖然得了實惠,但未必會贊譽這個辦 法;曹老爺呢?他雖然吃了點小虧,但起碼滿足了一個家族夢想。

這些異想天開的行為,在為那些本來不具備參與國家政權資格的人打開一 道大門的同時,也完全背離了帝國的傳統政治軌道—— 因為從反方面講,這正 是以剝奪“正統派”的參政權利為代價的,他們當然沒有任何理由喜歡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