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滿額折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小說《地海巫師》做為精神分析的對象,更從小說裡尋找可以幫助說明精神分析的理論,或某些臨床現象的情節或概念。。
◎經由不同世代的不同語彙,來談論相同的文本,激盪出不同的研究觀點,這也是精神分析能夠在地化,長長久久的重要方式。

以《地海巫師》和《文化經驗的所在》的文字當地圖,
尋找更多對於心理事物現象的名稱,來幫助我們了解
這兩篇文字裡的微言大義,或祕密的大自然法則和文化的經驗。

如果大自然造化出來的一顆石子的存在,都有著它的微心大義,
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的大自然嗎?
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人造大自然裡,每個字裡的文化呢?

雖然它們原本是要描繪那些說話之外、在字裡行間的微言,
只是我們無從知道,它們是否就有著大義。

或者精神分析只是一套幻術,但因為被審慎的對待和聆聽,
讓它可以在無名的心理世界裡,等待機會發現更多的名字,
可以施展身心裡深層的生態學?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710041.pdf

作者簡介

【薩所羅蘭】的成員密切合作,走在精神分析的心理風景裡,和文學、藝術、戲劇、電影、人類學等密切交流。
我們不是只談論診療室的工作場景,我們更是「回到佛洛伊德」,回到他當年草創精神分析時,在各種資源裡尋找語言,來描繪臨床所經驗的想像和情感等。我們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和心理師的組合,目前有資深成員「薩所羅蘭的山」,和年輕協力者「薩所羅蘭的風」。

【薩所羅蘭的山】
陳瑞君、王明智、許薰月、劉玉文、魏與晟、陳建佑、
劉又銘、謝朝唐、王盈彬、黃守宏、蔡榮裕

【薩所羅蘭的風】(年輕協力者)
彭明雅、白芮瑜、王慈襄、張博健

這是我們量力而為的某種成果/蔡榮裕

薩所羅蘭在2023年,有五場「以文會友」的研討會,目的是和不同的朋友們,以內部不對外公開的方式,讓我們可以更自由的交換想法。
本書是今年第一場的成果,我們於2023.01.15和[薩所羅蘭的風]年輕心理師朋友對談,有著不同世代共同消化一些想法,然後以自個兒的想法表達出來。我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留住當代和我們的聲音與想法的重要方式。
我們的形式是這樣,以資深的[薩所羅蘭的山]的朋友,做主要論文的報告者,而邀請年輕的[薩所羅蘭的風]做與談人。我們都在研討會之前,就已經完成文字的書寫,也請與談的朋友們先寫些自己的想法與評論,這些文字構成這本書的內容。
另,我們除了選擇精神分析的文章外,也和其它學門的文本做對話。例如這本書就是以小說《地海巫師》做為對話的對象,但我們不是只要以精神分析論點來分析小說,更是想從選定的小說裡,尋找可以幫助我們說明精神分析理論,或某些臨床現象的情節或概念。如同當年佛洛伊德,嘗試從文學、戲劇、醫學等獲取概念,來補充說明潛意識的內容。
這是長路,這本書是我們的想法和做法的見證,很高興和我們一起對話的[薩所羅蘭的風]的年輕朋友們,經由他們年輕世代的不同語彙,來談論相同的文本,我相信以後來看,會更顯示出它的價値,因為我們主張,持續需要有新的語言,來灌溉精神分析已有的概念。這更是精神分析能夠在地化,長長久久的重要方式,我們很高興可以貢獻一些力量,這本書是我們量力而為的成果。

目次

序:這是我們量力而為的某種成果/蔡榮裕
前言

1. 造霧:因為他需要他自己的名字!
報告人:郭淑惠
與談人:張博健
2. 喚風:為什麼危險必然環繞力量
報告人:陳瑞君
與談人:王慈襄
3. 求雨:只能控制精準叫出名字的事物?
報告人:陳建佑
與談人:白芮瑜
4. 召雲:法師只有需要時才使用法術!
報告人:王盈彬
與談人:彭明雅
5. 超自然:在書籍和星辰中尋找失落的名字!
報告人:黃守宏
與談人:張博健
6. 超寫實:因為是黑影,所以投射不出黑影
報告人:劉玉文
與談人:王慈襄
7. 超現實:追趕孩子的靈魂,要把它帶回家!
報告人:劉又銘
與談人:白芮瑜
8. 超文化:不管那生命是否有語言,智慧不會和它相離!
報告人:蔡榮裕
與談人:彭明雅

後記:蔡榮裕
附錄一:2023.01.15 小說與精神分析活動文案
附錄二:薩所羅蘭的山成員介紹
附錄三:薩所羅蘭的風成員介紹

書摘/試閱

第三章 求雨:只能控制精準叫出名字的事物?
◎陳建佑

「我迷路了。」這是當我試圖連結這兩篇文章時,心中的念頭;縱使地海巫師的魔法與精神分析都是在找名字,但是在觀察與命名、以及確認並施法的過程,一樣沒有被說淸楚:到底法師在認識萬物時,是如何知曉眞名?到底分析師在反移情與潛意識裡遊走時,是如何決定詮釋的字句順序?這是兩種微言大義,說少少的話,背後卻有許多思考的堆疊;然而,究竟是堆疊了許多思考,才決定一句精練的回應,還是在認識事物的歷程,眞名自然地浮現?正是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才是迷路的路,因為除了──自己想要使用事物的方式、自己認為接近答案的詮釋──這些從「我」出發的認識,我們對於眼前的事物、從他們那裡出發的路其實一無所知。
「等你從四葉草的外形、氣味、種子,認識四葉草的根、葉、花在四季的狀態之後,你就會曉得它的眞名,明白它存在的本質了,這比知道它的用途還重要。你說說看,你的用途是什麼?我的用途又是什麼?到底是弓忒山有用?還是開闊海有用?」又走了約莫半哩,歐吉安才說:「要聆聽,必先靜默。」(地海巫師,勒瑰恩著,蔡美玲譯,木馬文化出版。)
在地海巫師的世界,知道眞名就能夠控制這個物體,這或許與溫尼考特描述在生命早期的嬰孩心智時,客體關聯(object- relatedness)的階段有所關聯。在這個階段,嬰孩受限於他的心智或感官能力,所認識的是部分客體(part-object),此時的客體是為了需要而被創造出來的,主體有個欲望,而客體能夠滿足,後者能被納入主體的幻想中,是個「東西」般被使用。這是全能感的展現,藉此保護脆弱的主體在認識不可控的現實之前,不至於太早崩潰。此時的客體是在那裡等待著被創造並且成為被灌注的客體,而非眞正的,如四葉草被認識得那麼仔細的客體。
所以使用客體重要、知道客體眞正的名字重要,還是,是活下去最重要?溫尼考特在《文化經驗之所在》一文提到,「『被剝奪的孩子』明顯不安和不能玩耍,在文化領域的體驗能力也很貧乏。……在早期階段對失落影響的研究,讓我們觀察這個中間區域,(或者說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潛在空間。可依賴的失敗或客體的失落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失去了遊戲區域,以及失去了有意義的象徵(symbol)。」在知道客體的名字前、在知道眞實客體存在前,需要有玩耍的能力,是在一種中間區域裡達成,這如同從迷路出發,要走到眼前客體那裡出發的路之間的時空裡,一邊經歷一邊發展的事,是一面走,一面明白原來那裡有個別人的過程;在「『自己』的概念浮現,這個『自己』開始了,相對於『本能』等自然或體質的展現,所謂『人』的做為開始加進來心理的發展過程,那麼這些有人以自己為名,開始累積經驗後,這些經驗就有著人為的『文化』的成分了。」(蔡榮裕,2022.11.03山風頻道)
要走下去,目標才會逐漸現身,我們要能有迷路的能力:能夠參照遠方客體(即便在一開始,它只是部分客體)位置的辦法,可以停下來發現方向有誤,能耐得住挫折告訴自己「剛才那條好像才是對的」,能夠記得別條路的景象,回頭再走下去……。這如同
記得種種部分客體的特性,以及與他們的關聯。

◎與談人:白芮瑜

.在迷路時找到的一扇門
迷路了!也許是因為地海巫師架構出來的完整世界作者使用的優美辭藻,讓人在閱讀時深入其境,看到建佑醫師第一句文字時,腦海中浮現的景色是四周圍繞著山岩、泉水、藥草花與四葉草的陌生地帶。迷路了,還是得繼續走,為了找到方向。像是治療師在陌生地帶邊走邊鋪出一條路,在聆聽的過程中累積對說話者的理解,進入表面問題底下探訪內在世界,拆解與重新建構的過程中,最終治療師在路途中發現了什麼,他發現的會跟說話者想找尋的會是同樣的嗎?『欲成為海洋大師,必知曉海中每一滴水的眞名。』我想像每一滴水的眞名或許在不同人心中,因為了解程度的不同,意義也不一樣,會不會所謂眞正的名字,每個人心中有著不同版本?
在達尼決定踏上智者之島,到綏爾鎭上打聽柔克學院的護持,鎭民的回應不是直接告訴達尼答案,而是像猜謎一樣:「智者不需要問,愚者問了也徒勞。」、「學院護持不在他在的地方,但偶爾可在他不在的地方找到。」(引自地海巫師,勒瑰恩著,蔡美玲譯,頁65,木馬文化出版。)相繼給出具有想像空間的模糊答案,頓時覺得很像泰戈爾的詩句,也像在閱讀《文化體驗的所在》溫尼考特的文字,好似介於「答案」跟「另一個問題」之間,好像如果未曾親身經驗詞句裡的狀態,讀起來會覺得離那些話語相隔甚遠,通透理解文字的意涵或者言下之意會是困難的,無法辨識「眞名」一般。
而這樣的想像空間也聯想到在臨床情境中,治療師的話語是架出一席空間出來,在回應完後,個案是能在裡頭漫遊與聯想的,這像是一場連結過去經驗、感受此時此刻、可能接收了但吐出什麼,或者吸收了又激盪出什麼,來來回回的一場體驗性的「對話式遊
戲」,回頭來想,那個模糊地帶可以讓兩個人在裡頭漫遊,直到透過自己找到,像是一開始在綏爾鎭尋找柔克學院的大門,最後發現原來是一扇不起眼的小木門哪?

以上內容節錄自《一顆石子有著微心大義,那麼精神分析是人造大自然嗎?》郭淑惠等著.薩所羅蘭分析顧問有限公司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 9786269710041.pdf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