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25種溫柔表述,揮別遺憾的過往:家庭關係×職場人際×生活哲學,以柔情灌溉蒼白的心田,拯救麻木不仁的自己
滿額折

25種溫柔表述,揮別遺憾的過往:家庭關係×職場人際×生活哲學,以柔情灌溉蒼白的心田,拯救麻木不仁的自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物質生活逐漸富裕,人心的間隔愈發遙遠;
孤寂的靈魂擦身而過,卻被世俗規範所束縛。

一份來自十九世紀末的「愛的邀請」,
教你重新創造生命奇蹟!

▎勞資問題就像婆媳關係,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一些老闆透過壓榨員工縮減開支,短期內也取得一定成效,
但很快地,員工的職業熱忱不再,工作品質也直線下滑……
「明明我才是花錢的那個,為什麼還要看他們臉色?」
「現在的年輕人都只顧薪水,不管公司的死活!」
企業不賺錢就只能宣告倒閉,然而誰也不希望自己吃虧,
雇主和雇員之間,難道沒有雙贏的方法嗎?

►奧里森.馬登:
這是一個索取和給予的世界,作用與反作用是相等的。我們得到我們所給予的。如果總是抱持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員工,你會遇到很麻煩的勞資糾紛。你的員工是你的家人,只有把他們看成兄弟姐妹,並像對待家人那樣對待他們,你才能擺脫困境,他們才能為你提供更好的服務。

▎面對他/她,我就是壓抑不了那股厭惡的情緒!
我們經常會因為不好的經歷,而對一些人事物心存芥蒂,
對他們說的話充耳不聞,只想快點離開,哪怕是正確的事。
種種偏見令我們在不知不覺間走了許多彎路……
但受傷害的回憶歷歷在目,怎麼能說忘記就忘記?

►奧里森.馬登:
把愛的方式作為生活原則的人總是看到人最好的一面,談論對人有益、令人愉快的事情。如果我們像評判自己那樣寬容地評判別人;像容忍自己的缺點那樣容忍別人的缺點,我們就不會那麼易怒。對每個人懷著好意、善良和同情,這種習慣將使我們脫離妒忌和狹隘心理,開闊我們的心胸,美化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更高尚。

▎帶給家庭毀滅性打擊的,往往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在激情退去後,曾經無傷大雅的缺陷忽然變得格外刺眼,
看對方哪裡都不順眼,抱怨、責罵、爭執、冷戰接踵而至,
當初相愛的兩人為何走到相看兩厭?七年之癢的魔咒真的躲不過嗎?

►奧里森.馬登:
很多夫妻沒有意識到婚姻的本質是妥協。家庭要想長期保持幸福和諧,就需要夫妻雙方心甘情願的妥協。這是和諧存在的基礎,因為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每個人在每件事情上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家庭的美滿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取決於夫妻的婚姻。在幸福的婚姻中,夫妻互相承認彼此的不同,努力適應對方,同時也互補成長。

〔本書特色〕
本書圍繞著「愛」的主題展開,透過一則則生動具體的故事案例,深入淺出地解釋了愛的定義和實踐方法,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展現愛的價值,其中包括:尋求親密情感、解決人際問題、創造和諧美滿的家庭……對自己及周遭人物產生正面影響,幫助讀者時刻感受愛的力量,是一本具有相當啟發性的經典讀物。

作者簡介

奧里森.馬登(Orison Marden,西元1850~1924年),被譽為美國大師級人文勵志作家,一生著述70多部,其作品是潛能大師和成功學作家的必讀範本。代表作有《贏法,扭轉人生的32條金律》、《有過財富,但都過去了》、《奧里森.馬登談「老闆策略」》、《快樂心理學》、《當恐懼占據心靈,日常逐漸失序》、《因為進度太落後,所以需要高效心理學》、《個性磁場,締造非凡魅力》、《修養是一種優質投資》等多部經典作品,每本都深受各國年輕人喜愛。

崔曉翠,專職譯者。

目次

第一章 一份來自愛的邀請

第二章 嘗試愛的方式

第三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

第四章 讓生活成為一首歌

第五章 博愛之夢

第六章 我們最大的盼望

第七章 老闆與員工

第八章 怨恨之牆

第九章 工作並快樂著

第十章 實踐愛的方式

第十一章 養育子女

第十二章 如何減輕重負

第十三章 生存價值

第十四章 奇蹟製造者

第十五章 我們的兄弟姐妹

第十六章 何以為家

第十七章 陌生人,我為什麼不能跟你說話?

第十八章 我服侍最強者

第十九章 日常習慣

第二十章 予人玫瑰

第二十一章 來自宇宙萬物的書信

第二十二章 和諧之浴

第二十三章 家庭裡的英雄行為

第二十四章 蜜蜂教給我們的

第二十五章 愛的方式與聖誕禮物

書摘/試閱

第十七章 陌生人,我為什麼不能跟你說話?

在街上遇到我們的戰士和水兵時,我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手,表達我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我知道他們為了我們放棄了職業和家庭,甚至為我們去戰鬥,對他們來說,這比生命還要寶貴。如果我從他們身旁經過而沒有任何表示,那似乎就太冷血了。然而,現實中的鐵律卻抑制了我的本能反應,使我經常只是默默地從他們身旁走過。每當這樣做之後,我都會深深地懊悔,因為我沒能表達感激之情。我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也想給他們一個微笑,但是我總是被世俗的鐵律所束縛,無法表達我的真實情感。

「陌生人,當你路過遇見我,你為什麼不能跟我說話?我為什麼不能跟你說話?」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如是說。

這將是愛的方式,但習俗卻說:「不,你不可以和陌生人說話。」而我們都會遵從這條規則。

這種冷漠使得像紐約、芝加哥、舊金山這樣的大城市對於陌生人,特別是外國人而言,成為人類生活中最孤獨的地方之一。每天看著無數張陌生臉龐,卻從未有人對你示以友好、問候或者給予微笑和認可,這令人感到極度沮喪。這種現象似乎十分殘酷、不夠文明,但其實並非因為人們不願意友好相待,而是由於社會習俗使然。

那麼二十世紀的我們為什麼還要讓這種習俗繼續存在呢?為什麼陌生人之間不能相互微笑、友好地表示呢?畢竟,我們所謂的陌生人實際上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只是因為世界太大了,我們很難有機會去認識更多的人。

那種認為在正式介紹之前不能與陌生人講話的想法,有些不人道,也不自然。遇到陌生人,就像一個兄弟姐妹離開家鄉幾年後回來,發現家裡多了許多新的兄弟姐妹。我們不認識的很多人,在興趣愛好上可能比我們的家人更相似。我經常遇見一些人,他們的臉告訴我他們是我的兄弟姐妹,不僅因為我們屬於一個大家庭,還因為我們是相連的,因一種情感上的相似性而相連。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傾向於他們。我渴望停下來告訴他們我想認識他們,他們臉上有什麼東西吸引了我。我能從中讀懂令我感興趣的故事,我知道那兒有我需要的東西,我也一定有他們感興趣也許還能幫助他們的東西。他們不僅表情和善,而且經常看起來好像知道我在想什麼,並為習俗禁止我們講話而感到遺憾。

有人反對說,在不了解對方情況下與陌生人交談會導致不良結果,尤其對女性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我想指出,在有這種習慣的南部,事情並不一定會如此。如果這種習慣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即使在大城市中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一個愉快的表情、一個微笑,或者一個友好的問候當然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和陌生人走掉,或者女性會被陌生男子帶入歧途。

我曾在紐約居住多年,第一次到南方小鎮時驚喜地發現當地居民對陌生人非常熱情。當我第一次走在街上時,很多從未見過的人向我致意,甚至黑人也會向我脫帽致意。這種熱情友好的氛圍與紐約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印象深刻。從那時起,我真的很想住在這個南方小鎮。

相比之下,英美人士對待陌生人的態度通常更加冷漠無情。當我坐在賓館或餐廳的桌子旁時,對面的英美人士讓我感覺自己打擾了他們,似乎希望我不要擋住他們的路,而我們坐在同一張桌子旁似乎讓我感到很尷尬。

相反,在歐洲大陸旅行時,尤其是在法國,我們進入飯店坐下,對面或鄰桌的人會禮貌地報以微笑,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我最美好的經驗之一就是在異國旅行時,遇到了一些語言不通的陌生人,但是他們的面部表情友好,讓我感覺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有些紐約人告訴我,他們幾年來每天都遇到同樣的人,但從未講過話,也沒有任何表示。這似乎不夠人道。如果我們和街上的陌生人是兄弟姐妹,為什麼要冷冷地走過呢?我們至少要給他們一個微笑,讓他們知道我們承認彼此之間的手足之情。

阿爾伯特.哈伯德說:「這個世界總是缺少愛。」然而,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可以不停地施捨愛,我們給出多少就會收回多少。即使不與陌生人講話,我們也可以透過注視和表情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的親緣關係。我們可能不知道一個友好的表情和快樂的微笑意味著什麼。

我認識的一個老婦人,她就有這樣甜蜜仁慈的表情,臉上的微笑似乎在說:「若我認識你,我一定會跟你說話。」電梯工、售票員、送報童還有辦公室職員,每個與她接觸的人都感到在這天得到了祝福。

完美的陌生人用微笑、鼓勵的眼神、善意的行為默默地傳達著同情的信息,為我們前行的路上提供幫助,讓我們意識到他們的友誼。在紐約的街頭,我幾乎每天都能遇到這樣一個陌生人,他臉上的表情充滿愛和熱情,雖然他沒有說話,但我仍然感覺到他想要跟我交流,但被社會習俗所束縛。

狄更斯說過:「為他人分擔負擔的人,絕非無用之人。」懷着善意和同情的人是全世界的助人者。大多數人高估了金錢的作用,人們最需要的其實是同情和愛。這才是能夠激勵、鼓舞和提升我們的東西。

有多少孤寂的靈魂渴望同情和陪伴,這是任何物質所不能提供的!我們處處看見渴望愛、渴望被欣賞的人。我們看見擁有大量物質財富的人,生活得舒適奢華,似乎擁有了一切,唯獨缺少愛。

一個富有的女人,為了得到一個善良純潔的男人或一個小孩子的愛,寧願傾盡家財。也有許多百萬富翁因沒有愛而使得生活匱乏。我們在人們的臉上看到缺乏愛的表情。在他們之中。很多人富有土地、房產、汽車、遊艇、金錢,他們擁有一切,除了愛!

我們要教育孩子,讓他們相信彼此是相互關聯的,人類本來就是個大家庭,不要因為他們沒被介紹就不和彼此交談。

當我們這樣做,人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冷漠地從那些渴望友誼、愛與同情的人們身旁經過,除卻世俗的阻礙,很多人其實是樂於助人的。

有一個幫助別人的好建議,那就是不論我們有多麼貧窮,善良友好具有偉大的感染力,即使不與別人說話,也可以給予力量和支持。

「在我們的小圈子裡,我們欠得最多的不是最積極的人。」菲利普.布魯德斯說。「在我們所認識的普通人當中,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人在從事那些看得見的任務和工作。繁星一般閃耀的生命,是透過他們柔和的光和信念,灑落在我們身上的。當我們抬頭仰望時,會積蓄最深沉的勇氣和力量。對於我們這些沒有機會過積極生活的人來說,存在著一種信念:我們可能不能為別人做什麼,但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可以成為什麼。透過良善的幫助和安慰,我們可以讓卑微的人變得真正強大、溫柔、純潔和善良。」

我認識一位婦女,她個子矮且行動不便,但擁有一顆甜蜜、開放而美麗的心靈,大家都很喜愛她。她關心每個人,也受到所有人的歡迎。她雖然窮,但她滿懷熱情地走進別人的生活,那樣無私,那樣熱情,足以讓身體健全、條件優越的我們感到羞愧。

愛的信念和對一切美好願景的追求反過來作用在我們身上,成為偉大的友誼創造者。當我們對別人產生愉悅和熱忱的態度時,就能輕而易舉地結識許多朋友。

沒有人窮得不足以幫助和鼓勵他人,或對渴望陪伴的孤獨心靈付出愛和同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