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秋燈夜雨讀文史
滿額折
秋燈夜雨讀文史
秋燈夜雨讀文史
秋燈夜雨讀文史
秋燈夜雨讀文史
秋燈夜雨讀文史

秋燈夜雨讀文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年,楊興安博士愛閱讀明史,自云:「原本不喜歡明史黑暗,但故事發人深省。」認為讀者可從歷史故事中鑑古知今,尤對有志從政或從事管理之士有裨益。楊博士活躍於文化界,皆以筆力見稱;文章常見於《灼見名家》及各大刊物之專欄,盡顯深厚的古文根基。

作者簡介

楊興安

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於香港出生及成長,專業研究唐代傳奇及小說。多年來從事文教工作,曾任職教學、報社、電視台及商業機構。八十年代任明報社長查良鏞秘書。九十年代任長江實業集團中文秘書,負責主席文書及審閱集團重要公事中文。曾於多所大學及香港政府公務員培訓處與香港各大企業講授各類中文課程。
楊氏期間接受報章、電台、電視台多次訪問。曾到北京大學,香港大學,中央圖書館,沙田文化博物館等機構作演講嘉賓。楊興安熱愛閱讀及創作,著有各類作品十餘冊。現為香港小說學會榮譽會長,香港作家聯會永久會員。

序言
香江第一文膽

與楊興安博士相識已逾十個寒暑。相識於香港作家聯會之聚會,詩人秀實力邀出席香港小說學會之活動,且介紹了榮譽會長楊博士給我認識,彼此交換名片。


相識春秋十載

時光匆匆,轉眼接近春秋十載。然而,與楊博士的首次同席晚飯,卻是幾年後的機緣巧合。之後,不時在香江不同的文化場合遇上楊博士,也日漸認識。
相識久後,得知楊興安博士本科及碩士畢業於澳門大學,於廣州中山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師承羅慷烈教授,古文根基深厚。據悉,他十歲多開始接觸古典文學,從《古文評註》開始打下根基。他云:「古文根基好,使我一生受益。」二十歲時,他買下全套《資治通鑑》來細讀,因為唐代是中國史最輝煌時代而偏愛唐史。近年,楊博士愛閱讀明史,自云:「原本不喜歡明史黑暗,但故事發人深省。」認為讀者可從歷史故事中鑑古知今,尤對有志從政或從事管理之士有裨益。楊博士活躍於文化界,皆以筆力見稱;文章常見於《灼見名家》及各大刊物之專欄,盡顯深厚的古文根基。


香江第一文膽

楊博士古文根基深厚,文采斐然,若要以數字評價楊興安博士,可以「香江第一文膽」稱之。為何如此說?他深得香港各界賞識,故成為商界、政界及文化界領軍人物的文膽,也是唯一能跨越此三大界別的文人。楊博士最早聞名於香港政商界,始於他曾擔任香港首富李嘉誠之文膽――擔任長江實業集團中文秘書逾六年之久。主席之演辭、集團之重要書信往來、文書公告,皆由他親自操刀。二〇〇一年香港第一屆特首董建華競逐連任,曾聘請他為書信及文稿把關,可謂特首之文膽。是年,特首亦順利連任。
然而,楊興安博士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他年輕時擔任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人稱「查大俠」¬查良鏞的秘書。金庸創辦香港首屈一指的中文報章《明報》兼任社長,楊博士是社長辦公室的行政秘書,深得賞識與重用。


鮮為人知家世

楊興安博士之名傳香港文教界,因其散文曾被選為中學課文,又獲各大集團邀請教授員工書寫應用文、商用文書等等。然而,楊博士是書香世家,卻非人人知道。
一次談起近代歷史,他說起鮮為人知的歷史時,才透露一點:「我堂伯父是興中會首任會長,與孫中山相熟。」想不到,原來他是晚清著名文士楊衢雲的堂姪。楊衢雲祖籍福建海澄,一八九〇年創立輔仁文社,與孫中山的興中會合併後,旋即獲選為首任會長。一八九五年,他策劃廣州起義推翻滿清政府,因事情泄露而被逼流亡海外。一九〇〇年,楊衢雲方辭去興中會會長一職。
楊博士很少提及自己的家世,我也是認識他久了才知道一點,十分欽佩他的謙卑與處事的低調。即使楊博士廣為文化界認識,他還是平易近人、謙虛有禮,視晚輩為朋友。他贏得別人的敬重,其文章贏得讀者的青睞,聰明的讀者更可透過文章對香港第一文膽楊興安博士有深入的了解。


賴慶芳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哲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碩士課程講師

目次

序言:香江第一文膽/賴慶芳

粵音古遠流長
粵語是眾多香港人母語
太歲乃虛星 何來犯太歲
對中國文字的感情 
啟蒙教材與今日家教
唐詩緣何橫空出世 
唐詩脈絡與流派
李白兩小無猜到抽刀斷水 
杜甫追慕詩聖李白
李商隱有愛無償的〈錦瑟〉
杜牧詩文冠絕一時
宋詞伴音樂而生
宋詞柔情兼容哲理
元曲慨歎成敗如一夢
文辭逸妙《幽夢影》
宋代平話造就明代小說
明代四大奇書
清代小說名著
胡適與陳獨秀的文學革命
從忽視到重視小說
武俠小說源流與熱潮
從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選談西方文學巨著
歌德《浮士德與魔鬼》的疑問
德國茵夢湖的雋永
不讀歷史損失大
韓信神秘身世成疑
滿招損 吳越先後失國
人情只在反覆間 范蠡逃亡
吳越爭霸人物 展示人性
孫臏龐涓同門恩怨 
孫臏龐涓鬥法 高下立判
鬼谷子同門縱橫天下
何以唐代牛李黨爭
吳佩孚稜稜風骨
傲骨軍閥吳佩孚
江湖軍閥張作霖
張作霖民族熱血
蘇雪林談戰國域外文化
利瑪竇繪第一張世界地圖嗎

附錄一:和學員談「十家九流」的疑問
附錄二:楊興安博士專訪――小說創作與今日社會

書摘/試閱

對中國文字的感情


文字不是生物,但有「生命」。它的出現有初生,成長和死亡。過程中,又有形體的變化。所以不少人在討論香港應否推行簡體字。亦不應引以為怪。

減筆字不同簡體字
不少人贊成用簡體字,但深談之下,原來許多人口中的簡體字,實是心中的「減筆字」。那些是減筆字呢?例如体(體)字。对(對)字。葯(藥)字,献(獻)字等等。這些字在字形結構上,用簡字代替繁字的一類俗字。(亦即昔日默書課老師視為錯字的非正統字)。簡體字應指由中國大陸在一個時期一起頒佈大量筆劃極簡的字體。例如「小」「土」是塵(尘)字。「又」「土」是聖(圣)字。「广」是廣字。「厂」是廠字的一類字。既然叫這一類字做簡體字,便把原來的楷書叫繁體字。但一些人抗議對傳統楷書冠以「繁體」的貶義。叫這些字做正體字。就名稱之不同,已窺各人之愛惡。
從正統的楷書,到倡議用簡體字,一定有它的理由,最常聽得到的有三種說法:一是簡體字筆劃少,學習容易,便於消除文盲。二是筆劃少,書寫快捷。三是傳統書體有一些結構太繁複,出現了千多年而不變,到現在實應簡化一下。反對簡體字的人,又提出什麼理由呢?大多數是對簡體字「看不順眼」,有一種抗拒的心理。「看不順眼」顯然是情感的因素,說道理,是難於成立的

簡化理由 難以成立
如果說「看不順眼」不成理由,則倡議簡體字的理由,似乎更不成理由。
當我們認真考慮一下之後,便知道筆劃簡單、並不表示一定容易學習;筆劃較多,亦並不表示一定難寫難學。因為我們都知道,辨別相近的,愈多特徵愈好。愈容易認出誰是甲、誰是乙。傳統楷書的造字結構有章有法、字形各具「性格」特色,稜角分明、比筆劃簡單的簡體字容易辨認得多。字形太簡,每個字都不過是一、二筆劃之微異,更易弄錯。
如果說楷書筆劃太多、難學。道理亦不充分。遠的不說,只要看看香港,幾十年來,每個讀過六年小學的孩子,成績無論怎樣差,都可以看懂日常印行的報紙和雜誌的中文字。難道香港以外的兒童資質特差,不改用簡體字,便無法接受中文教育嗎?
如果說用簡體字有快速之利,也不太成理由。自古以來,讀書人都講求字要寫得正(統),寫得好。字寫得快又有什麼成就了?
說到楷書已經出現了十六、七世紀,要變、要簡化成簡體字,也不成理由。我們用碗盛飯吃,少也有千年歷史,何不也來一次大改革?楷書沿用至今,不致像篆書、隸書一樣為時代淘汰,實在有兩個主要原因,是推廣簡體字的人忽略的:一是社會的進步、一是楷書的結構充滿藝術性。

社會進步 中止簡化
自秦統一文字後,文字的結構,都朝向簡化走。小篆比大篆簡;隸書比小篆簡;楷書又比隸書簡。大抵由於我國文字的出現,最初是甲骨、石塊的刻鑿、鐘鼎銅器的鑄蝕。字體簡化,便於刻寫。這是一種需要。即使後來發明毛筆,再不用骨角金石,寫在縑帛上、竹簡上。但簡太重、縑太貴,文化的傳播,仍是一件奢侈費時的事。及至唐楷書大盛,字體又易於辨正,宋代發明印刷術,紙張又大量運用,中止了書體繼續簡化的步伐。因為無論用簡體字與否,在印字過程中,還不是同樣的用手拾取字模(或按一下植字機)一個要印的字便找到了?可見書體再沒有大量簡化的需要,也絲毫沒有防礙文化的傳播。

漢字結構 獨有藝術
每一個漢字,都包括了形、音、義的肯定。中國文字的結構,古人歸訥出六種造字方法,稱為六書。六書之中,以形聲字最多,既以字形表義、又表聲音。其餘象形、指事、會意的字,它的字形,都表現出強烈字義。轉註則是由本來一字,轉註出另一字來。轉註的條件,應是形似,同一部首的。由此可見,漢字的字形,是佔那樣重要的位置。(六書之中,轉註和假借有人只看作用字法而非造字法。)
漢字的結構,是一門中華獨有的藝術,字體都講求均衡、對稱。結構有法度、嚴謹。無論筆劃是多是少,構成的組合怎樣。造字的章法或嚴整端莊,或錯落疏朗。每一個字,都有它優美之處和帶備「性格」的面貌。例如「哭」字,「笑」字。「喜悅」和「悲哀」;「憤怒」和「愁苦」等等。這一類字,望形生義,已給予我們強烈的感情。
又如讀到擁護的「護」字。立即便產生保護、愛護、護守、護理等珍惜和照顧的聯繫情感意念。但簡體字寫作(護),便斷然喪失上述的情感。反應感受隔膜得多。這種微妙的反應,直接影響閱讀的嗜愛,吸收文句的暢順。只感到眼前和自己傾談的朋友,是架上墨漆的太陽鏡,披上大雨衣的怪客。同是一個人,卻失去原來稔熟可親的臉孔。

只懂簡體字 割絕文化
如果一個人自幼便只學簡體字,豈不是沒有這種文字感情的債?事實上不是這樣,而是更可悲!
一個孩子若只懂簡體字,便不能直接承受,回顧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縱有千萬珍藏古籍,對他來說一概不懂,形如廢紙。新的一代只能讀簡體字,於是歷代遺留下來浩瀚如海的書籍,無數前人的智慧結晶,一代之間,便被洗抹得乾乾淨淨。難道自古留下來的書刊,都可以用簡體字重印一遍嗎?

對文字的感情
除此之外,中國名山大川,古寺名剎的題字、牌匾石刻,再也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書畫藝術的創造和欣賞,也一定窒步摧殘,會有人把簡體字作藝術品來書寫珍藏嗎?只懂簡體字的人,即使拿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蹟,又會有什麼感想?它的藝術價值又如何?還有無數藝術珍品的題跋,往往有畫龍點睛之妙,若到時只有懂簡體字的人,沒有人懂得欣賞,是多麼的可哀!對中國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人,當然不會贊成淘汰楷書了。「看不順眼」是感情的因素。非理智的,唯其是感情的。可見對中國文字的深厚感情,喜愛和珍惜。

智者不為
自秦朝統一文字算起,文字簡化結構是社會的需要,但腳步是緩慢的,每每經歷上百年時間;推動是漸進的;方向是約定俗成,由下而上,先由民間通用,然後追認的。字的形狀變化又不大,而且改動的字體是不多的。所以文字的運用波動不大。反而水到渠成,帶來方便。但如今倡議獨用簡體字,希望用急速步伐淘汰了舊有字體,雖然原意非惡,然奏功心熱,刀快情寡,實在智者不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