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德川家康時代: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簡體書)
滿額折

德川家康時代: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尾聲,以日本江戶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為主人公,以桶狹間之戰、姊川之戰、三方原合戰、長筱之戰、小田原之戰、關原合戰、大阪之戰等戰爭為主線,詳細解讀了德川氏的起源、德川家康臣服於今川氏真、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到最終稱霸的全過程。在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風云中,德川家康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他在駿府城的人質生活是什麼樣的情形?令人聞風喪膽的三河軍團是如何鍛造而成的?曾經雄霸一方的今川氏和武田氏為何迅速沒落?德川家康為何處死了夫人築山殿和長子德川信康?日本戰國三杰中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為何相繼失敗?他們分別擁有怎樣的性格特徵?東日本和西日本分別是什麼樣的風土人情?震驚日本的本能寺之變和方廣寺鐘銘事件的前因後果如何?德川家康的真正死因是什麼?德川家康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如何評價德川家康的一生?本書將詳細解答。

作者簡介

山路愛山(1865—1917),日本明治時期到大正時期的評論家、歷史家。《國民新聞》的記者、《信濃每日新聞》和《國民雜志》的主編、《獨立評論》的創刊人。日本國家社會黨的創始人之一,倡導社會改良、國家社會主義。著有《源賴朝》《足利尊氏》《豐太閣》《德川家康時代》等人物史。山路愛山從史實出發,洞察歷史人物和時代本質,堅信:“古猶今,今猶古,人生基於同樣的法則而運轉,國家基於同樣的命運而循環。”

名人/編輯推薦

國內唯一一套講述日本戰國時代的史學作品

日本戰國三部曲是國內唯一一套講述日本戰國發生、高潮、終結的史學作品。通過日本當時各屆大量風云人物的交替出場,還原了一部大變局(足利時代)、大戰局(豐臣秀吉時代)和大結局(德川家康時代)的戰國史。沒有同類作品,又有熱點板塊的加持,使這套書增色不少。

  • 古代歷史與現代社會遙相呼應,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日本戰國時代是現代日本史的開端,這在史學界基本上達成了一致。那麼,日本現代崛起的歷史因素到底有哪些?這些因素對日本崛起的成長性和延續性有哪些影響?著名學者費孝通認為,中華文明幾千年積累的厚重,決定了其成長性和延續性。同理,日本戰國所積累的一些因子對日本現代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承載。那麼這些因子是什麼?一方面是尊王,也就是國內不管怎麼打,但不會危及天皇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崇尚英雄主義的武士精神。閱讀這套書,我們不難發現戰國時代的武士精神和近現代的武士道是存在根本區別的。當時的武士精神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近現代的武士道則是慘絕人寰的非人道。這些構成了日本的政治傳統,後來的大政奉還(明治維新)、昭和天皇的玉音投降無不是這種傳統的體現。如果沒有這種傳統,很難想象,德川幕府會在一夜之間將實權交給天皇,日本數百萬軍隊一夜之間放下武器向盟軍投降。

目次

第 1 章 德川氏興起

第 1 節 德川家康的先祖

第 2 節 松平清康時期日本的社會狀況

第 3 節 時代的變化

第 4 節 松平氏改姓德川氏

第 2 章 幼年竹千代

第 1 節 松平氏成為今川氏的同盟

第 2 節 松平廣忠被迫交出人質

第 3 節 竹千代被囚及松平廣忠去世

第 4 節 竹千代前往駿府城

第 5 節 三河武士的錘煉

第 3 章 少年竹千代

第 1 節 竹千代在駿府城的生活

第 2 節 竹千代的啟蒙老師

第 3 節 英雄出少年

第 4 章 松平元信發跡

第 1 節 松平元信初上戰場

第 2 節 大高城運糧

第 3 節 桶狹間會戰

第 4 節 松平元康回到岡崎城

第 5 節 織田信長與松平元康結盟

第 6 節 清洲同盟的戰績

第 7 節 今川氏衰落

第 5 章 松平元康成為三河國國主

第 1 節 一向宗暴動

第 2 節 日本的政教之爭

第 3 節 一向宗暴動的原因

第 4 節 松平元康控制局面

第 5 節 松平元康平定暴動

第 6 節 松平元康統一三河國

第 6 章 時代的巨變

第 1 節 松平元康出兵遠江國的原因

第 2 節 武田信玄聯合清洲同盟

第 3 節 “家的時代”變成“國的時代”

第 4 節 火槍投入戰場

第 7 章 今川氏滅亡

第 1 節 武田信玄進攻駿河國

第 2 節 今川氏滅亡的原因

第 3 節 遠江國歸順松平元康

第 4 節 今川氏真退出掛川城

第 5 節 武田信玄真正占領駿河國

第 8 章 信長包圍網

第 1 節 清洲同盟幫助征夷大將軍家復興

第 2 節 德川家康真正占領遠江國

第 3 節 足利義昭策劃包圍織田信長

第 4 節 金崎退兵

第 5 節 織德聯軍逃脫

第 6 節 姊川之戰

第 7 節 足利義昭圍剿織田信長失敗

第 9 章 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的斗爭

第 1 節 德川家康監視武田信玄

第 2 節 武田信玄和北條氏的關係

第 3 節 清洲同盟與上杉謙信合作

第 4 節 三方原之戰

第 5 節 足利義昭公然與織田信長作對

第 6 節 武田信玄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第 7 節 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的關係

第 10 章 德川家康和武田信賴的斗爭

第 1 節 德川家康的忍耐

第 2 節 武田勝賴進攻與德川家康防守

第 3 節 武田勝賴的勇猛

第 4 節 大賀彌四郎背叛德川家康

第 5 節 長篠合戰

第 6 節 武田勝賴的自大

第 7 節 武田氏衰落

第 11 章 清洲同盟的攻勢

第 1 節 織田信長平定暴動

第 2 節 上杉謙信和毛利輝元聯手

第 3 節 清洲同盟的有利條件

第 4 節 上杉謙信其人

第 5 節 織田信長以攻為守

第 6 節 扭曲的人心

第 7 節 松永久秀生平

第 8 節 北條氏政與清洲同盟合作

第 9 節 荒木村重

第 10 節 德川家康和武田勝賴相持不戰

第 12 章 德川家康喪妻失子

第 1 節 德川信康的為人

第 2 節 築山殿和德川信康之死

第 13 章 武田氏滅亡

第 1 節 高天神城陷落

第 2 節 武田氏的困境

第 3 節 武田勝賴兵敗自殺

第 4 節 武田氏滅亡的原因

第 14 章 日本的統一和織田信長的經略

第 1 節 日本逐漸走向統一

第 2 節 日本統一的基礎

第 3 節 兵農分離

第 4 節 時勢造就了織田信長

第 5 節 織田信長的英雄慧眼

第 6 節 織田信長的用人之道

第 7 節 織田信長的人才教育

第 8 節 織田信長的仁政

第 9 節 織田信長的治國之道

第 10 節 織田信長重視商業

第 11 節 織田信長的領導才能

第 12 節 織田信長的尊王之心

第 13 節 織田信長引領時代

第 15 章 德川家康占領駿河國、甲斐國和信濃國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德川家康脫險

第 3 節 甲斐國大亂

第 4 節 織田氏的武將撤離

第 5 節 德川家康占領甲斐國

第 6 節 信濃國大亂

第 7 節 乙骨撤兵

第 8 節 德川家康占領佐久郡

第 9 節 德川家康成為五國國主

第 16 章 小牧之戰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賤岳之戰

第 3 節 豐臣秀吉鋒芒畢露

第 4 節 小牧之戰的經過

第 5 節 德川家康的優勢和豐臣秀吉的劣勢

第 6 節 豐臣秀吉主動求和

第 17 章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和談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豐臣秀吉的政治謀略

第 3 節 豐臣秀吉成為關白

第 4 節 德川家康舍小保大

第 5 節 德川家康的政治智能

第 6 節 德川家康軟硬不吃

第 7 節 豐臣秀吉以退為進

第 8 節 德川家康與北條氏

第 18 章 關東改封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

第 3 節 豐臣秀吉討伐北條氏

第 4 節 北條氏成為甕中之鱉

第 5 節 北條氏人心渙散

第 6 節 北條氏滅亡

第 7 節 豐臣秀吉論功行賞

第 8 節 德川家康成為關東霸主

第 9 節 德川家康定居江戶城

第 10 節 豐臣秀吉的平衡策略

第 19 章 關原合戰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豐臣秀吉清查土地

第 3 節 海外擴張的意圖

第 4 節 西方文明傳入日本

第 5 節 東日本和西日本的區別

第 6 節 侵朝戰爭失敗

第 7 節 豐臣秀吉不幸的家庭

第 8 節 豐臣秀吉謀劃後事

第 9 節 豐臣氏和德川氏再次聯姻

第 10 節 豐臣氏的五大老

第 11 節 豐臣秀吉牽制德川家康

第 12 節 豐臣秀吉托孤

第 13 節 豐臣秀吉去世後日本的局勢

第 14 節 豐臣氏政權的弱點

第 15 節 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勢不兩立

第 16 節 豐臣氏的諸將

第 17 節 日本社會的新氣象

第 18 節 人心趨向於德川家康

第 19 節 因循守舊的逆流

第 20 節 德川家康掌握實權

第 21 節 關原合戰的背景

第 22 節 上杉景勝舉兵的真相

第 23 節 德川家康的十三條罪狀

第 24 節 石田三成失敗的原因

第 25 節 石田三成的聯合軍

第 26 節 石田三成敗亡

第 20 章 豐臣氏滅亡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德川家康賞罰分明

第 3 節 德川家康厚待豐臣氏武將

第 4 節 德川家康成為征夷大將軍

第 5 節 德川家康對豐臣秀賴的包容

第 6 節 德川氏和豐臣氏之間的誤解

第 7 節 人心險惡

第 8 節 暗懷鬼胎的失敗者

第 9 節 德川家康再三忍耐

第 10 節 德川家康孤立豐臣秀賴

第 11 節 豐臣秀賴前往京都

第 12 節 豐臣秀賴受人蠱惑

第 13 節 大戰的導火索

第 14 節 鐘銘事件

第 15 節 疑心重重的豐臣秀賴

第 16 節 德川家康提出和談條件

第 17 節 德川家康蒙受的千古奇冤

第 21 章 德川家康的為人

第 1 節 大事記

第 2 節 德川家康去世

第 3 節 精力旺盛的德川家康

第 4 節 精神強大的德川家康

第 5 節 德川家康的平衡策略

第 6 節 德川家康的商業才能

第 7 節 日本戰國三杰的用人之道

第 8 節 德川家康信奉的真理

第 9 節 德川家康給後人的啟示

書摘/試閱

1章 德川氏興起

第1節 德川家康的先祖

德川是地名,位於上野國新田郡世良田鄉。此處住著新田一族,被稱為“德川的新田氏”,這就是德川家康的祖先。起初,德川的新田氏追隨領主新田義貞及其弟脅屋義助,舉兵勤王。後醍醐天皇推翻鐮倉幕府的行動失敗後,新田義貞戰死,脅屋義助無功而返。德川的新田氏被迫離開故土,此後的十代人輾轉各地。後來,他們中的一人皈依時宗,法號德阿彌。德阿彌入贅松平信重家,繼承了西三河松平鄉的領地,改名松平親氏,奪取了山裡的十七個村。松平親氏的兒子松平泰親離開松平鄉,修建了巖津城和岡崎城,並且將巖津城和家督之位讓給長子松平信光。擔任和泉守後,松平信光占領了西三河的三分之一,還占領了大給城、北給城和安祥城。之後,松平信光將巖津城讓給長子松平守家,將安祥城和家督之位讓給三兒子松平親忠。松平親忠是德川家康的玄祖父,安祥城就是德川氏的發祥地。此時,歸屬德川氏的家臣被稱為“安祥譜代家臣”,侍奉德川氏的時間最長。松平親忠的兒子松平長親將家督之位和安祥城讓給長子松平信忠,將櫻井城讓給三兒子松平信定,將青野城讓給四兒子松平義春。後來,接任家督之位的松平信忠剛愎自用,失去家臣的擁戴,便隱居在大浜鄉,將事務和安祥城都交給長子松平清康。松平清康十三歲繼承家業,雖然個子不高,但精於武道,目光如鷹,氣度不凡,威震三河國,被岡崎城城主松平昌安招為女婿。因此,松平清康從安祥城移居岡崎城,合並部下的力量,占領了西三河。此時,歸屬松平氏的家臣被稱為“岡崎譜代家臣”。當時,三河國分成東西兩邊,東三河吉田城的牧野氏風頭漸盛。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松平清康便與牧野氏交戰,打死了牧野信成及其弟牧野信高,統一了三河國。松平清康銳不可當,對此,周邊諸國也早有耳聞。甲斐國的武田信玄派使者來請求結盟;美濃國的大名也來示好;尾張國守山城城主織田信光承諾說,如果松平清康進攻尾張國,自己願意加入先頭部隊。後來,松平清康果然出兵森山,要進攻尾張國,討伐織田信秀。孰料天妒英才,天文四年(1535年)十二月五日,二十五歲的松平清康被家臣阿部正豐殺害了,這就是所謂的“森山崩”。事已至此,英雄霸業似乎已經幻滅,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松平清康的努力下,三河國的松平氏逐漸團結起來,為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奠定了基礎。

第2節 松平清康時期日本的社會狀況

松平清康之前的日本社會是領主的時代。大名、小名都是領主,將領地傳給子孫或者族人,形式如下。

第一,家督。父親將家督之位傳給兒子,稱為“讓位”。不過,家督不能繼承父親的全部領地,而是要分出部分領地給其他兄弟。因此,只要父輩的領地沒有擴大,每次讓位都意味著領地減少。家督又稱“總領”。

第二,庶系。不能成為家督的人被稱為“冷門”或“寄居者”,通常分不到領地,只能自食其力,或者通過入贅、做養子等方式繼承其他人家的領地,或者因能力突出而自立門戶。不過,當時近畿的商人家族古風猶存,分配遺產時要兼顧所有子女。天正(1573年—1592年)之前,武士的領地分配也是這種模式。因此,每次分配後,新家庭便會增多,如同大樹分叉。下圖根據《三河物語》製作而成,展示了松平氏分家的情形。

岡崎城、巖津城、大給城、櫻井城和青野城的松平氏也有許多子孫,其領地也一分再分,使松平氏的人越來越多。

第三,族人。有威望的領主擁有族長的權勢,是名副其實的主君,庶系和族人都前來出仕。不過,如果庶系和族人中出了英雄,勢頭超過領主,出仕就變得徒有虛名。因此,有的領主會主動解除主從關係,有的族人也會獨立出去或者投靠他國,族人造反也是尋常事。三河國的松平氏也是這樣:如果沒有英雄統領,便會爭鬥不休。

第四,國侍。國侍既不是庶系,也不是族人,而是獨立的領主。他們依附實力雄厚的大名,形成攻守同盟。國侍並非家臣,能得到大名的尊重。對大名而言,國侍不如族人親密,卻必須禮遇。當然,這也要看國侍的實力:一個小領主如果前來依附,就會被大名瞧不起。

第五,被扶持者。原本獨立的大名失去領地,投靠其他大名,獲得扶持。當時的無主武士多為此類人,既有原來的名門望族,也有失去領地的國侍。

第六,家臣,又稱“家子”“內眾”“奉公人”。家臣從主君那裡獲得領地,可以將領地傳給子孫。在這一點上,家臣和主君擁有同樣的權力。不同的是,主君可以收回領地。有些家臣得到的不是領地,而是俸祿。其中,主從關係歷代相傳的家臣被稱為“譜代家臣”。戰場上,在主君鞍前馬後的人被稱為“旗本武士”。代替主君管理朋輩的重臣被稱為“家老”或“宿老”,松平清康時期,酒井氏就是德川氏的家老。據說,他們的祖先是松平泰親的庶出兄長。“家老”和“侍大將”原本是戰時的專用稱呼,後來也用於平時了。這些重臣的權勢超過族人,在新年的祝酒儀式上,有的重臣能比族人優先得到主君的酒杯。

如前所述,庶系、族人、國侍和家老都是大領主,有的擁有一座城池或者數座城池。不僅庶系和族人多有造反之心,而且國侍與家老也都野心勃勃,難以駕馭。以上記錄的是武士,他們下面還有商人、農民、乞丐等與政治無緣的人。

有人認為松平清康時期的日本被武將逐漸分解,但武將有時會團結起來。鐮倉時代,征夷大將軍的家臣成為各國的守護大名,掌握兵權;各國還有天皇委派的國司及長期居住在此的大名、小名;他們都覬覦權力。因此,守護大名只能效忠征夷大將軍,否則便會受到國司欺侮,被當地勢力愚弄。源賴朝和北條泰時利用這種情形,強化了幕府對家臣的控制,使國司、大名、小名無不敬畏幕府。通過這種平衡,鐮倉幕府維持了和平,征夷大將軍獲得了威望。如果發生爭奪領地的訴訟,各方都會服從政所和問注所的裁決。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足利尊氏掌權時,皇室衰微導致國司的勢力衰退,各地的大名、小名幾乎都成了征夷大將軍的家臣。鐮倉時代的平衡被打破,武士不再倚重幕府。有敵情時,大家自動聚攏;無敵情時,大家自動解散。大名、小名雖然都成了征夷大將軍的家臣,但各懷私心。實際上,直到足利義滿時期,征夷大將軍還很有威望,即使是大內氏和山名氏等大名造反,也很容易將其鎮壓。然而,足利氏征夷大將軍與關東公方兄弟反目後,國家中樞威信掃地,天下失去了統一的法律與制度。大名、小名保護領地的方法,只有以下兩種:

第一,依附豪族。征夷大將軍威信掃地後,爭奪領地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力量弱小的大名、小名便會依附豪族。如前所述,完全依附豪族的大名、小名被稱為國侍,通常會給自己依附的豪族送去人質,作為堅守同盟的證據。

第二,武力。部分大名、小名得不到豪族庇護,或者不相信豪族,只能憑借自身的武力。換言之,他們只能積蓄力量,培養英勇善戰的家臣,在要塞修建城郭、積累錢財、儲備糧草彈藥,以確保領地的安全。

第3節 時代的變化

概括來說,室町時代的政治就是“家本位”。想要守住領地或者擴張領地,武將只能依靠自身的實力,否則就得仰仗他人。當時,京都上有天皇,下有征夷大將軍、執事、四職等各級官員,鐮倉城也有關東公方。表面上看,統治日本的官制與軍制一應俱全,但實際上形同虛設。說得更直白一些,大名、小名只能自力更生。只有占據山中要塞的武將,才有能力侵奪他人的領地。例如,越前國的朝倉氏占據一乘谷,守城困難時就藏身於大野郡山;近江國的六角氏占據觀音寺城,以甲賀山為避難所,可以俯瞰整個東海道;淺井氏占據天險小谷,以越前國為後援,支配著北部諸郡。到了德川幕府時代,大名的城池都從山上轉移到平地,修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然而,在松平清康時期之前,易守難攻的山谷就是絕佳據點,退可守,進可攻。甲斐國的武田氏占據四周地勢險要的峽谷,也是典型例子。因此,德川氏發跡於松平鄉的山中,也就不足為奇了。當時,天皇與上皇的聖旨、征夷大將軍的命令和守護大名的指令都無人信服,武將只能自保。我把這種狀態稱為“力量的時代”。雖然事實如此,但名義上依然有自古以來的制度和法律,名與實的矛盾到處可見。例如,美濃國的土岐賴藝是鐮倉時代以來的名家,名義上是一國的守護大名,卻沒有實權。其實權先是落到了家老長井長弘手裡,之後落入齋藤道三手中。征夷大將軍的家臣武衛氏在尾張國,身為越前國和尾張國的守護大名,卻徒有虛名。其實權先落到了作為代理守護大名的織田信友手中,之後落入織田信長手中。當然,人情並非完全失去了意義。以三河國為例,松平氏的家臣最多,實力最強;吉良氏則是征夷大將軍的家臣,名氣很大。為了抬高身份,松平清康將妹妹嫁給吉良氏的領主吉良持廣,相當於沒落貴族成了“暴發戶”的女婿。總之,天下進入了唯武獨尊的時代,有人誤認為這一時期日本國土更加分裂。然而,這種分裂狀態反倒促成了新秩序的誕生。優勝劣汰的結果就是有實力的大名脫穎而出,於是,原本的混沌中生出了天下太平的曙光。庶系、家臣和國侍雖然動輒就想背叛,但會遭受侵奪,所以不敢懈怠,他們需要擁立一個主君,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主君也會寬以待下,對家臣一視同仁,對領地內的百姓關愛有加,這樣的主君深受家臣愛戴。即使因征戰而橫尸遍野,其家業也能夠日益興旺,家臣也會借助主君的力量擴大領地。於是,新制度逐漸形成。松平清康恰好處在這樣一個時代。不幸的是,他突遭橫禍,真是天不佑德川氏。時勢變化快得令人難以捉摸。

第4節 松平氏改姓德川氏

有人說德川家康偽造了家譜,自稱祖先是德川的新田氏。他們認為松平氏並非源氏,而是賀茂氏,因為德川家康的祖先曾署名賀茂氏。他們猜想德川家康成為大名後胸懷大志,想杜撰家譜以抬高門第,便謊稱自己是源義家的後裔,出自上野國德川的新田氏。然而,在元龜、天正(1570年—1592年)之前,沒有其他偽造家譜的例子。豐臣秀吉還自嘲道:“我是一個割草的孩子,為別人提過草鞋,沒有姓氏,沒有家譜。”與豐臣秀吉相比,德川家康的作風更加樸實,又怎會偽造家譜呢?對此,我不予采信,理由如下:

首先,上野國德川的新田氏是庶系,在《吾妻鏡》中寫作“得川”。即使德川家康要偽造家譜,也不會偽造成毫無存在感的這一支系吧。

其次,室町時代,新田氏還是朝廷的敵人。盡管到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昭時期室町幕府就衰亡了,但足利氏的勢力延續到了豐臣秀吉時期。德川家康應該不是一個好事之徒,自稱是朝廷敵人的後裔。仔細想來,足利尊氏掌權時,武士分裂為皇室派和武家派。明德三年(1392年),南朝天皇將三神器歸還給北朝天皇,實現了皇統歸一,然而武士的分裂並沒有隨之消失。約八十年之後,應仁之亂發生時,山名氏還想擁戴南朝天皇的後裔即位,恢復兩位天皇並立的局面。由此可見,各地武士仍然會暗中站隊,以皇室派或武家派自居。不過,皇室派已經敗北,為了避嫌便更改了姓氏,只叮囑子孫復仇。各國也有同情皇室派的富裕人家,私下撫養他們的子孫。三河國、遠江國和信濃國有許多武士屬於皇室派:信濃國的大河原氏藏匿過南朝天皇的子孫;遠江國的井伊氏,三河國的足助氏、三宅氏和大久保氏也是皇室派的大名。我認為,松平氏也因為某些緣由收了新田氏的人為女婿,脫胎換骨成了源氏,只把身世的秘密留給子孫。這個推測並非毫無道理。世間流傳著一種說法:德川氏每年正月一日喝兔子湯,是為了紀念祖先在信濃國流浪時,在某戶人家吃了兔子。這樣說來,德川氏的祖先藏身於信濃國,又怎麼會是上野國的新田氏呢?再仔細考察,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和三河國德川氏的關係由來已久。源賴朝上洛時有一個騎馬的侍從,叫德川義季。德川義季的兒子德川賴氏成了藤原賴嗣和宗尊親王的近侍,被任命為三河守。德川賴氏的兒子是德川教氏。鐮倉時代的國司有時會前往地方赴任,或許德川賴氏和德川教氏都到三河國赴任,有子孫留在當地。這些子孫追隨新田義貞和脅屋義助舉兵,敗落後淪為無主武士。後來,有一個人成了時宗的僧人,此人就是德阿彌。或許正是因為源氏嫡系的身份,他才被松平信重收為女婿。據說,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自稱世良田二郎,這也是一個證據。永祿九年(1566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二十四歲的松平家康得到天皇恩準,改姓德川氏。永祿十二年(1569年)正月三日,足利義昭又賞賜了松平家康委任書和佩刀。此後,松平氏才改稱德川氏。此前,德川氏是朝廷敵人新田氏的庶系,被世人忌憚。後來,織田信長擁戴足利義昭成為征夷大將軍。作為同盟的松平家康也有擁立之功,便奏請改姓德川氏,改回了一直隱藏的姓氏。此時的松平家康雖然只是三河國國主,但已經立志要成為征夷大將軍。如果有人再說他偽造家譜,那真是天方夜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