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張居正傳:知人善任×力除弊政×託孤執政,力挽王朝之傾頹,明朝宰相第一人!
滿額折

張居正傳:知人善任×力除弊政×託孤執政,力挽王朝之傾頹,明朝宰相第一人!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9026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大廈將傾,大明百年國祚正步入衰亡!
軍事、改革、政治、權謀……

跟著本書的腳步,一窺張居正從少年時代到政治鼎盛的歷程,
以及他在治理、施政於全國的優秀才能!

▍少年奮鬥與政治崛起
本書的前幾章深入剖析了張居正的成長歷程。書中首先以〈汪序〉和〈盧序〉為引,引發讀者對張居正的好奇心。第一章〈敘論〉對整個傳記進行了引子,為後續章節鋪墊了基礎。第二至第四章則分別探討了張居正時代的背景,張居正在少年、入仕、歸田、再起等階段的經歷,以及他的政治傳承。

▍治理與政策展現
接下來的幾章深入探討了張居正在的治理之道。第五至第七章呈現了他在執政前的時光,展示了他對政治的理解和對治理的渴望。第八至第十章則展現了他的實際治政過程,從中我們能看到他的政策思維和執行能力。其中,對治理與政策方針的闡述尤為詳盡。

▍政術與學術成就
第十一至第十六章則深入探討了張居正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手段。從概括的政術到具體的吏治、兵略、財政、教育政策以及治囚治盜等多方面,全面呈現了他的施政思想和成就。特別是第十五章的〈教育政策〉,凸顯了他對於教育事業的重視,從而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基礎。

▍評論與歷史意義
最後的幾章對張居正的評價和影響進行了總結。第十七章闡述了他在學術和著述方面的成就,第十八章則展現了不同諸家對他的評論。最終,第十九章「結論」呼應了整個傳記的主旨,總結了張居正身為一位卓越政治家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大明最後的支柱
從張居正的少年奮鬥到政治鼎盛,再到對國家的治理,以及其在政策、學術方面的深入思考,都展現出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刻的政治眼光。這部傳記不僅是對張居正的生平故事的呈現,更是一個深入探討明代政治與治理的寶貴文獻,對於了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和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本書特色】:
本書以精練的筆法和詳實的史料,鮮明呈現了張居正的生平與政治成就。書中深入剖析了他從少年時代的奮鬥,到政治鼎盛的歷程,突顯了他在治理方面的卓越才能。特別是透過對張居正的學術成就和著述的探討,展示了他的多面性,揭示了中國古代政治家的治國智慧,對於歷史愛好者和政治研究者具有深遠啟發。

作者簡介

佘守德,民國學者,江蘇人。曾和梁啟超等人一起撰寫《中國六大政治家》一書。他撰寫的《張居正傳》是早期關於張居正的現代傳記之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汪序

古所謂社稷之臣,與後世權臣異者,唯在用心公私之間耳。伊周管葛,雖成敗不同,王霸殊術,而其公忠體國則一也。苟利國家,雖叢天下之疑謗,毅然行之而不顧,而天下後世且終諒之。故得主愈專,在位愈久,其流澤遺愛,亦愈深遠。

伊周不可尚已,管葛以來,或取秦之商鞅,唐之李德裕,宋王安石,明張居正配之,稱中國六大政治家。新會梁啟超為傳,顧獨闕江陵,豈文獻不足征,抑論定猶有所疐耶?余君守德恨其書之未完,旁稽載籍,補為是編,其體例一仍梁氏。

余受而讀之,蓋有數善:江陵身丁叔世,又值暗君,而同莘野重任之心,武侯鞠躬之志,處境艱困,有倍曩時。故屈節以交馮保,奪情以從王事,枉尺直尋,蓋非得已。然而並時既多怨誹之臣,身後復遭腐儒之謗,是非殽亂,百喙交攻。君獨抉其本心,不隨眾議。是為卓識。其善一也。梁氏之文,匪雲閎雅,而委曲條暢,易於流傳,是編雖標傳名,實同史論,步趨梁氏,具見例言。然則律以文體則乖,揆諸眾情則當。是曰適俗。其善二也。讀史者非僅識往,要以喻今。考成敗,驗得失,則知所從違矣;明善惡,慎褒貶,則有所懲勸矣。故曰:「股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又曰:「《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此物此志也。明代去今未遠,政情民俗,猶有同者,資為龜鑒,諒異陳書。是編雖傳江陵一人,而於有明中葉政治利弊,擿發殆盡,至若刑賞僭濫,賄賂公行,上下相蒙,民情壅遏,凡此數端,尤以不憚反覆致意,詳君自序之言,旨實同於朦誦。是曰寓箴。其善三也。

唯論儒法之辨,略有未精。儒家何嘗不重法,特與時為張弛耳。綜核名實,既為政之常規,治亂用重,亦拯弊之要術,寬猛相濟,如用藥然。江陵處痿痺不振之時,非用猛無以起積疴,挽頹運,而其居心立言,藹然仁者,安在其非儒也?唐虞之民,不可復睹,張弛之道,亦既難言;以後來任法者多,而遂謂法治勝於禮治,是不探本原之論也。

余既善佘君書,序而歸之,復附此言以相質,亦猶佘君之志云爾。

汪東序

目次

汪序
盧序
第一章 敘論
第二章 江陵之時代
第三章 江陵之略傳
第四章 執政前之江陵(一)── 少年時代
第五章 執政前之江陵(二)── 入仕時代
第六章 執政前之江陵(三)── 歸田時代
第七章 執政前之江陵(四)── 再起時代
第八章 江陵之柄政(上)
第九章 江陵之柄政(中)
第十章 江陵之柄政(下)
第十一章 江陵之政術(一)── 概說
第十二章 江陵之政術(二)── 吏治與用人
第十三章 江陵之政術(三)── 將略與兵略
第十四章 江陵之政術(四)── 理財政策
第十五章 江陵之政術(五)──教育政策
第十六章 江陵之政術(六)── 治囚與治盜
第十七章 江陵之學術與著述
第十八章 諸家之評論
第十九章 結論

書摘/試閱

第二章 江陵之時代

大政治家以於其所處之時代,譬猶機器之大齒輪然。大齒輪者,受發動機之推動,而同時又推動小齒輪者也。其在大政治家,則歷史之趨勢者,其所由推動之發動機也;而天下後世者,則其所推動之小齒輪也。故大政治家之功業,無不由於歷史趨勢之推動,而其功業之成果,則又足以推動天下後世者也。然則江陵所處之時代,果何如乎?請以歷史的眼光,就當時之世界及本國情勢分別觀察而論述之。

就世界歷史之眼光以觀,則江陵所處之時代,為十六世紀之中葉。斯時之歐洲,正當文藝復興之後,宗教改革鼎盛之時;列國間多從事於宗教戰爭,而其國內亦多以政教紛爭而未歸於統一;中世紀之封建社會,雖已開始動搖,而助成國家統一之君主專制制度,則尚未能成立;新大陸雖因航路初通而已被發現,而歐洲與美、亞兩洲間之交通,則仍甚阻隔。蓋彼時之歐洲各國,均尚未成為現代之國家,其政治文化各方面,自亦幼稚無足稱道。至若美洲,則更系洪荒乍辟,初無任何國家之存在。即與中國同居亞洲之日本,亦尚徘徊於分崩離析之封建時代,而未及完成其內部之統一。環顧當時之世界,厥唯中國具有數千年之歷史,擁有亞洲大陸大部之土地;以言學術文化,則燦然而美備;以言君主專制制度,則蒂固而根深。其為當時全世界唯一之大帝國,自可居之而不疑。江陵乃適於此際,身居此大帝國之相位,手握此大帝國之政權者,前後達十餘年之久;而此大帝國且賴其不朽之功業,由中衰而臻於復興;旋乾轉坤,經綸卓絕,周視寰宇,獨具雄姿。則謂為當時全世界唯一之大政治家,又豈有愧色乎哉?

至就本國歷史之觀點言之,則江陵所處之時代,正當明室由盛而衰由衰轉盛之際會;而主持此大轉變之機紐者,又即江陵其人。是其撥亂反正之殊勛,更足使其坐享大政治家之榮銜而無愧矣。明自太祖以一布衣而躋萬乘之尊,其創業垂統之功,殆唯漢高帝足與後先輝映。再繼以成祖、仁宗之安內攘外,有明一代大一統之基礎,遂於焉奠定。自後百餘年間,雖其嗣君未能盡致郅隆之治,顧其國勢則以承平既久,而蒸蒸日上。乃降至武宗,而明之國勢浸衰,再傳至世宗,而明之國勢,竟幾至一蹶而不可復振。按其中衰之跡,則以正德(武宗年號)時代,中部既有宸濠之變,海疆復有倭寇之警,而武宗寵任寺人劉瑾,尤足以紊亂朝綱,摧殘士氣,致使洪武(太祖年號)以來百餘年之深仁厚澤,幾為之摧毀無餘。世宗繼統以後,即有小王子、吉囊等寇邊之患,而尤以俺答犯邊肆擾,為禍最烈。至嘉靖(世宗年號)二十九年,遂有「庚戌之變」,寇薄京師,邊將至莫敢攖其鋒,武功之不振,於斯蓋已達於極點矣。外患之猖獗如此,顧明之君臣則何如?試就史籍之所載,而一觀其究竟:

嘉靖中,又有方技濫官之秕政。邵元節以禱詞有驗,封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元演範志默秉誠致一真人,統轄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錫金玉印象牙印各一,班二品,紫衣玉帶,以校尉四十人供灑掃。尋又賜「闡教輔國」玉印,進授禮部尚書,給一品服;蔭其孫啟南為太常丞,進少卿,曾孫時雍為太常博士。其徒陳善道亦封清微闡教崇真衛道高士。又有陶仲文以符水治鬼,封神霄保國宏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累進禮部尚書少保少傅少師。明代一人,兼三孤者,仲文一人而已。尋又封恭誠伯,歲祿二百石,蔭其子世同為太常丞,世恩為尚寶丞,婿吳濬、從孫時雍為太常博士。其他段朝用、龔可佩、藍道行、王金、胡大順、藍田玉、羅萬象之流,亦皆以符咒煉扶鸞之術,競致顯榮。甚至顧可學官浙江參議,亦以煉秋石得幸,超拜工、禮二部尚書;盛端明官副都御史,亦以通曉藥術,拜工禮二部尚書;朱隆禧官順天府丞,亦以長生祕術,加禮部侍郎。則不唯方士藉以干進,即士大夫亦以之希榮邀寵矣。(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十四)

嚴嵩。……自是益務為佞悅帝(世宗)。……諸宗藩請恤乞封,挾取賄賂。……嵩無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嵩父子(謂其子世蕃)獨得帝窾要;欲有所救解,嵩必順帝意痛詆之,而婉曲解釋,以中帝所不忍;即欲排陷者,必先稱其美,而以微言中之,或觸帝所恥與諱。以是移帝喜怒,往往不失……(《明史》嵩本傳)

夫以當時國勢之阽危有如彼,而明之君庸臣奸又如此,則忠君愛國如江陵者,時雖居於閒曹,然其憂時之心,自不容其坦然坐視,又安能已於言哉?乃以一翰林官,於嘉靖二十八年上疏,痛切陳詞,以冀挽回國勢於萬一,其疏曰:

臣聞明主不惡危切之言以立名,志士不避犯顏之誅以直諫,是以事無遺策,功流萬世。故嫠婦不恤其緯,而抱宗國之憂。臣雖卑陋,亦廁下庭之列,竊感當時之事,目擊心懷,夙夜念之熟矣;敢披肝膽,為陛下陳之,伏維聖明少留意焉。臣聞天下之勢,譬如一身。人之所恃以生者,血氣而已。血氣流通而不息,則薰蒸灌溉乎百肢,耳目聰明,手足便利而無害;一或壅閼,則血氣不能升降,而臃腫痿痺之患生矣。臣乃推今之事勢,血氣壅閼之病一,而臃腫痿痺之病五,失今不治,後雖療之,恐不易為力矣;臣敢昧死以聞。

臣聞天地交而其道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為泰;泰者,通也。天地不交,其志不同,為否;否者,塞也。故天地交而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能成和同之治。臣不敢以久遠喻,直以近事言之。昔者孝宗皇帝之急於求治也,早朝宴罷,親信大臣奏事,輒屏左右近侍之人,或日昃不倦;臺諫有言,皆虛己納之,雖甚狂悖,不罪也。百工奉職,官無留事,德澤旁洽,流於無窮,一時際會之盛,至今可想也。今陛下即位以來,二十八年矣;自成祖以來,歷年之久,未有過於陛下者。功化之美,固宜上追唐、虞,而近配烈祖。乃今陰陽不調,災異數見,四夷未賓,邊塵屢警,猶不能不勤宵旰之憂者,意奉職未得其人歟?抑上下之志猶有所未通耳。今群臣百僚不得望陛下之清光,已八九年;雖陛下神聖獨運,萬幾之務無有留滯,然天道下濟而光明,自古聖帝明王,未有不親近文學侍從之臣而能獨治者也。今陛下所與居者,獨宦官宮妾耳。夫宦官宮妾,豈復有懷當時之憂,為宗社之慮者乎?今大小臣工,雖有懷當時之憂,為宗社之慮者,而遠隔於尊嚴之下,懸想於於穆之中,逡巡噤口而不敢盡其愚。異日以臺諫不言之故,常加譴責矣,是臣下不匡之刑也;而至今無一人舉當時之急務以為言者,無已,則毛舉數事以塞責。夫以刑罰驅之而猶不敢言,若是者何?雷霆之威不可干,神明之尊不可測,陛下虛己好諫,未盡暴著於臣下故也。是以大臣雖欲有所建明而未易進,小臣雖欲有所獻納而未敢言。由此觀之,血氣可謂壅閼而不通矣;是以臃腫痿痺之病,乘間而生。其大者:曰宗室驕恣,曰庶官瘝曠,曰吏治因循,曰邊備未修,曰財用大匱。其他為聖明之累者,不可以悉舉,而五者乃其尤大較著者也。

臣聞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觀瞻,風俗之移易所繫。臣伏睹祖訓,觀國朝之所以待宗室者,親禮甚隆,而防範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師法祖訓,制節謹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競求真人之號,招集方術逋逃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親媚於主上,以張其勢,而內實奸貪淫虐,陵轹有司,朘刻小民,以縱其欲。今河南撫臣又見害矣;不早少創之,使屢得志,臣恐四方守臣,無復能行其志,而尾大之勢成,臣愚以為非細故也。所謂宗室驕恣者此也。

臣聞才者材也,養之貴素,使之貴器;養之素則不乏,使之器則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數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匱承乏,不曠天工。今國家於人才,素未嘗留意以畜養之,而使之又不當其器;一言議及,輒見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輪資逐格而敘進之,所進或頗不逮所去。今朝廷濟濟,雖不可謂無人,然亦豈無抱異才而隱伏者乎?亦豈無罹微玷而永廢者乎?臣愚以為諸非貪婪至無行者,盡可隨才任使,效一節之用;況又有卓卓可錄者,而皆使之槁項黃馘,以終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謂庶官瘝曠者此也。

守令者,親民之吏也。守令之賢否,監司廉之;監司之取捨,銓衡參之;國朝之制,不可謂不周悉矣。邇來考課不嚴,名實不核,守令之於監司,奔走承順而已;簿書期會為急務,承望風旨為精敏。監司以是課其賢否,上之銓衡。銓衡又不深察,唯監司之為據;至或舉劾參差,毀譽不定。賄多者階崇,巧宦者秩進。語曰:「何以禮義為?財多而光榮。何以謹慎為?勇猛而臨官」。以此成風,正直之道塞,勢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汙隆,孰有留意者乎?所謂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雖自古有之,然守備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虜驕日久,邇來尤甚,或當宣大,或入內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邊圉之臣,皆務一切幸而不為大害,則欣然而喜,無復有萬世之慮,建難勝之策者。頃者陛下赫然發奮,激勵將士,雲中之戰,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兵法曰:「無恃乎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乘戰勝之氣,為預防之圖,在此時候,而迄於無聞。所謂邊備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財,自有定數。取之以制,用之有節,則裕;取之無制,用之不節,則乏。今國賦所出,仰給東南;然民力有限,應辦無窮,而王朝之費,又數十倍於國初之時;大官之供,歲累巨萬,中貴征索,溪然難盈,司農屢屢告乏。夫以天下奉一人之身,雖至過費,何遂空乏乎?則所以耗之者,非一端故也。語曰:「三寸之管而無當,不可滿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謂財用大匱者此也。五者之弊,非一日矣。

然臣以為此待臃腫痿痺之病耳,非大患也。如使一身之中,血氣升降而流通,則此數者可以一治而愈。夫唯有所壅閉而不通,則雖有針石藥物無所用。伏願陛下覽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廣開獻納之門,親近輔弼之佐,使群臣百寮皆得一望清光,而通其思慮,君臣之際,無所關格,然後以此五者分職而責成之,則人人思效其所長,而積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臣聞扁鵲見桓公曰:「君有疾,不治將深」!桓公不悅也。再見,又言之。三見,望之而走矣。人病未深,固宜早治;不然,臣恐扁鵲望之而走也。狂瞽儒臣,轍觸忌諱,惶悚無已。雖然,狂夫之言,而聖人擇焉。伏維聖明少留意於此,天下幸甚!(《全集·論時政疏》)

此疏所謂「血氣壅閼之病」,純係針對世宗本身立論,不啻予以當頭棒喝;而所謂「臃腫痿痺之病」,尤足對當時時勢痛下針砭。斯時之江陵,以一疏遠小臣,而鯁直敢言如此,其大政治家之風度,已於此露其圭角矣。顧其全疏所指陳者,既與當時君庸臣奸之積病大相鑿枘,其未觸君上雷霆之怒,斧鉞之誅,已屬萬幸,更安望世宗之能採納其言乎?固無怪世宗之漠然置之,而國勢且愈趨於衰弱不振,幾成不可收拾之局也。

江陵所處之時代,其情形蓋如此。此種歷史趨勢,既經其身受目擊,則所以刺戟而推動之者,自足使其反應之於不自覺。厥後世宗即世,穆宗繼統,江陵以潛邸舊臣之關係,原已簡在帝心,又重之以徐文貞之汲引,而江陵遂於期年之間,由學士五品之官,一躍而躋於卿貳之位。及其柄執國政,遂一意本其法家嚴正之精神,一洗當時疲玩萎靡之積弊,而當時之國勢,終賴之由中衰而轉成復興之局。雖以繼起無人,功業中絕;然以神宗之昏庸,其於江陵殁後,猶獲坐享承平近二十年,苟易以聰明有為之君,則明祚之鼎盛綿延,殆意中事。吾故曰:大政治家者,猶機器之大齒輪然,其功業無不由於歷史趨勢之推動,而其功業之成果,則又足以推動天下後世者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69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