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滿額折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增訂二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85382
促銷優惠
母親節書展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翡翠之地、生命之島

儘管獨立之路血淚交織

唱詠的詩歌卻永不止息

【愛播聽書FM】編輯談書
https://www.ibo.fm/index.php?s=/Goods/index/gid/14185/cid/128.html

 

──本書特色──

§「英」、「愛」歷史
從諾曼文化到獨立戰爭,剖析的歷史淵源。 

§議題
說明設立的前因後果,帶領讀者一探議題的歷史緣由。 

§最新增補
新增近年大事,如大英後的、新冠疫情下的變動,以及女權和教會重大事件。

 

與臺灣皆為海島國家,前者環大西洋而立,後者鄰於太平洋,也因其優良的地理位置,吸引諸多民族到訪、開墾,抑或統治。十八世紀末的爭取議會民主,其情景與日治時期的臺灣有幾分相似,皆為自由而奮鬥,但其歷史卻鮮為人知。因此,本書以歷史為核心,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多方面建構,期盼讀者能輕鬆閱讀的歷史,並一同悠遊於「詩人與歌者的國度」。

 

?──你我熟悉又陌生的國度
同樣位於群島,相較於曾擁有日不落帝國之稱的彷彿隱匿於其光輝之下,較少人熟知。事實上,擁有古老的文化、歐漢文字,或世界著名的、《》。其中,位於首都的聖三一學院,更是電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 

▋「英」、「愛」情節──的歷史淵源
得益於地理位置,吸引周遭民族「到訪」,其中又以十二世紀諾曼人所建之安茹王室,開啟了往後八百餘年的糾葛。在時間推演下,兩者因宗教問題而紛爭不斷;承襲古老文化的,也在盎格魯薩克遜(即)的壓迫下,逐漸失去自身的文化、語言。但人並未因此退縮,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起而捍衛自身權益,卻遇上慘痛悲劇──大饑饉。 

裔竟占美國人口的12%?──起源於大饑饉的人口外移
在美國,裔占有12%的人口,甚至美國總統拜登也是裔美國人!而這一切的起源,要從十九世紀的大饑饉說起。
在人民普遍貧窮的情形下,成為人的主食,但突如其來的病害,造成的糧食嚴重不足,再加上傳染病的盛行,陷入絕境的人只能選擇遠赴他鄉、孤注一擲。如今,國內人口約有五百萬人,卻有七千餘萬的後裔分布於世界各地! 

▋血淚交織的荊棘路──的獨立之路
儘管大饑饉帶給巨大傷痛,卻無法澆熄刻印在民族血脈中追尋自由的熱情。在自治運動的努力下,成功取得自治權,卻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一再拖延。眼見諸多人民戰亡歐陸,發起武裝行動「」,並成立國會、展開獨立戰爭,成功建立「共和國」,而信奉國教派的北方六郡則留於大英,為「」。 

▋詩人與歌者的國度──樂觀擁抱世界的
大饑饉迫使人民離鄉背井,本以為獨立後能休養生息,卻又遭逢二次大戰、石油危機、房市泡沫化等問題。人以樂觀與勇氣面對各種橫逆,又或是化悲傷為詩歌,於字裡行間道盡哀愁、紓解憂慮,向世人展現堅強的韌性。邀請對有興趣的您,一同徜徉於「詩人與歌者的國度」。 

作者簡介

周惠民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德國弗萊堡大學歷史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後,任教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近年來研究主題包括中德關係史、德國史及飲食文化史,並主持中國近代史研究項目。退休後,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著作包括Taiwan Unter Japanischer Kolonialherrschaft(《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德國對華政策研究》、《德國史──中歐強權的起伏》、《飲膳佳會──餐桌上的文化史》、《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等書。

增訂二版序 

十數年前,應三民書局之邀,撰寫《──詩人與歌者的國度》一書,將千百年來以人為主體的歷史擇其精要,介紹給中文世界的讀者。這本書隨著時光流轉,也走入歷史,成為歷史。今年,三民書局計畫修訂再版,就商於作者,希望將近十餘年來的變化,添補為新章,以符現狀。

世事確實難料,20082010年,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與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發生重大金融危機,因而有「歐豬四國」(PIGS)與「歐豬五國」(PIIGS)的嘲弄。本書初成之際,的經濟情況正值低谷;十多年來,經濟復甦,甚至成為歐洲經濟的模範,其社會結構也不斷變化,益發多元。大英聯合王國與一衣帶水,息息相關,原為的宗主國,而今舉國公投,退出歐盟。爰是,成為歐盟中唯一的英語國家。經濟得以復甦,朝野努力固然功不可沒,而成為美、加等國資本進入歐盟的橋頭堡,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這種特殊文化關聯也是禍福相倚。

原本是一個基督教國度,從五世紀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後,修道院如雨後春筍,不僅保存大量文獻史料,教士更遠渡重洋,前往蘇格蘭、北歐等地傳教,進而走入周遭大陸。近世中,與義大利一直是兩個的重要支柱。曾幾何時,的公教教會正面臨嚴峻的信徒流失。根據統計,1970年代,超過九成的公教徒每週都會前往教堂望彌撒,到了2010年代,僅四成左右公教徒維持定期望彌撒的習慣,這也說明了社會的快速轉型。

是一個「歌者」的國度,許多藝人對世界有極大影響,20237月才謝世的知名歌者歐康諾(Sinéad O’Connor)便是一例。她一生都盡力追求其理念,不斷提醒世人政治、兒童受虐、人權、種族、婦女權利等議題。其歌聲經常可以聽到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作者將2010年以後的政治發展、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新為一章,希望有助讀者能較為精確的認識這個「詩人與歌者的國度」。

周惠民

2023821

目次

增訂二版序
自 序

第I篇 從古代到中世紀
導 論
第一章 
 第一節 文化
 第二節 與羅馬
第二章 早期
 第一節 地理環境
 第二節 史前
 第三節 青銅器時期
 第四節 基督教的興起及傳播
 第五節 維京人
第三章 諾曼時期
 第一節 諾曼地王室
 第二節 的情況
 第三節 諾曼人攻打
 第四節 英法戰爭與
 第五節 諾曼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第四章 中古後期的發展
 第一節 的海外傳教活動
 第二節 十三世紀的
 第三節 動盪的十四世紀
 第四節 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的
第五章 從玫瑰戰爭到宗教分裂
 第一節 玫瑰戰爭
 第二節 的發展
 第三節 宗教分裂
 第四節 十六世紀後半葉的英、愛衝突

第II篇 近代、現代時期
第六章 十七世紀的
 第一節 殖民活動與宗教問題
 第二節 克倫威爾與
 第三節 詹姆士二世與
第七章 十八世紀的政治發展
 第一節 〈權利法案〉及其影響
 第二節 英、蘇合併後對的影響
 第三節 拿破崙戰爭後的
第八章 大饑饉
 第一節 饑饉發生的背景
 第二節 病害與饑饉

第III篇 共和國的成立
第九章 自治運動
 第一節 青年運動
 第二節 自治同盟與國會黨
第十章 獨立戰爭
 第一節 自治法案
 第二節 持續衝突
第十一章 從自由邦到共和國
 第一節 內戰爆發
 第二節 經濟恐慌後的
 第三節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十二章 的發展
 第一節 奧倫奇會
 第二節 1980年以前
 第三節 1980年以後
第十三章 戰後發展
 第一節 共和國與共和軍
 第二節 經濟、人口與社會變化
 第三節 政府組織
 第四節 文化
 第五節 結 語

附錄
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八章 大饑饉 

許多運載移民的船隻上死亡率高得嚇人,原因不一,大英船隻上死亡率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船隻,則是事實。愛林王后號有493名旅客,136人死於途中,雅文號船上552名乘客,有246人死亡,唯真號476人中,也有267人死亡。這種悲慘的景象,大約只有比非洲沿岸擁擠、充滿疾病的運奴船稍微好一些。

歐魯克神父的記載 

經過十七世紀的政治與宗教動亂之後,十八世紀是歷史中相對平穩的時期,社會民生終於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政府也開始從事公路、港灣、水道系統等基礎建設;麻紡織業逐漸發展,海外貿易也逐漸成長。

此時地區的技術進步帶動了工業發展,逐漸引發了「動力革命」,大型生產機具或車輛在蒸汽引擎的帶動下,生產力不斷提高,貿易量也隨之擴大。加上大英帝國不斷在海外占領殖民地,不斷輸入棉花、糖蜜等物資,一時之間,大英成為世界的首善之區。在大英政府的統治之下,理應能蒙其利,但是的經濟結構卻面臨幾個重大問題:

位處歐洲邊陲地帶,並無重要航路經過。長久以來,的工商物資都須仰賴轉口。當與歐洲大陸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海運交通日漸發達之際,絕大多數航線不經,這種位置自然不利於商業發展;還缺乏煤礦等天然資源,也限制了工業發展。厄斯特因接近,還能取得燃煤,其他地區只能以熱力不足的泥炭(Turf)為主要燃料。

農業發達,屬於東歐型經濟特徵。來自的土地所有者盡可能維持當地農業生產以供應地區的消費,因此不願在其他地方投資,對的土地利用及經濟發展造成極大限制。到了十九世紀,生產的穀類及畜牧產品仍多銷往,成為的農業供應者。農民則以為主食,每當歉收時,便容易造成饑饉。 

第一節 饑饉發生的背景

一、工業革命促使經濟型態改變

工業革命於十八世紀後半期首先在發生,儘管就位於這個工業重心的附近,卻只有東部數郡設有幾個麻紡織工廠,從事傳統的亞麻工藝,其餘地區仍以農業為主要經濟型態。大英工業開始發展之際,土地利用的方式有重大改變,煤田、港灣、公路改變了鄉村景觀,原本歉收的土地被轉做其他用途。

情況也是如此:東部地區的耕地多改種燕麥之類的穀物,銷往;北部地區則改種亞麻等纖維作物,以供麻紡織工業所需。而也逐漸發展成都會區,人口迅速增加,對糧食的需求也持續擴大。

工業發展仰賴與外界的交換,國際化程度越高,受到國際事件的影響就越大,法國大革命便是一例。1789年以後,大英與俄國、奧地利及普魯士等國合作,希望壓制法國革命勢力,卻引起法國報復,遂有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長時期的經濟封鎖,使產業受到嚴重打擊,許多農產品因無法外銷,造成價格下跌,工資縮水。直到拿破崙戰爭之後,大英工業發展快速,人口不斷增加,必須仰賴進口穀物才能滿足需求,的農業經濟才漸有起色,乃增加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並減少對內供應,大量輸出穀物以換取外匯。

農業生產擴大帶動了的工業,食品加工業率先改變。1806年,開始建立大型磨坊,生產專供外銷的麵粉,農業生產技術及鄉間道路系統均有改善。但只有地主及城市中的商人階級受惠,貧農生活非但未見好轉,反因物價上漲而蒙受其害,只能販售更多的燕麥換取現金,對依賴益甚。食物供應的兩極化更使得窮人面對歉收時出現無力應付的窘境。 

二、農民依賴為生

原產於南美洲,並非歐洲的原生物種,大約在1500年代,由西班牙冒險家將之引入歐洲,並於1590年進入,從此在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富含各種礦物質、維生素及蛋白質,是一種極為營養的食物,但最初引進歐洲時,多作為動物飼料,鮮少有人食用。一般歐洲人的主食仍以穀類作物為主,農民的傳統食物也是如麵包之類的穀類製品。

十六世紀以後,隨著商業貿易發展,歐洲開始出現一些專門生產經濟作物以供外銷的地區,例如葡萄專作區;也有些商業發達的地區,願意以高價進口東歐等地的穀物。而穀物生產地區的地主將穀物銷售到西歐農業專作區或城市之中,可以獲取較高的利潤,造成種植穀物的農民反而無力購買穀類,被迫改以為主食。除了如波蘭等東歐地區出現這種現象外,的情況也是如此。

最初,只在南部地區少量栽培,後來農人發現這種植物頗適合的氣候,對土地的要求不高,生長快,產量也大,是最適合農民的作物,除了食用外還有餘糧可出售以換取現金。十八世紀中,栽種的區域越來越廣,已成為農民的主食。的缺點是保存不易,最多僅能儲藏九個月,以致會有幾個月的糧食缺口,必須每年新種。此外,不適合運輸,只能供產區的人食用,僅有附近地區的生產才能販售到大城市中。

饑饉一直是農業社會共同的問題,旱澇、病蟲、天候異常都會導致作物歉收,每當穀物短缺時,首當其衝者往往不是城市中的居民,而是辛苦耕耘的農夫。歷史上,饑饉不斷,例如十八世紀初年,因為寒害及病蟲害等,引發過三次較大規模饑饉,也引發一批移民風潮,官方記錄甚詳。但因當時農業尚非以出口為主,災害規模也不算大,並未引起太大社會不安。十八世紀中,人口快速增加,據統計,1800年時人口達到五百萬上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以務農為生。

(完整內容請見內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38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