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1(簡體書)
滿額折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1(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8733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1》是一本面向大眾讀者的通俗中國史讀物。
很多書讀著上癮,本書不但讀著上癮,讀完還特別過癮,像地道的二鍋頭,後勁大啟發也大。
很多歷史書很通俗,本書通而不俗。輕快俏皮的語言下面藏著一顆嚴謹的心,所有論述有料有據;緊張刺激的故事下面藏著歷史的沉重意義,以及對人性以及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終極追尋。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就在於獲得智能,獲得明心見性的認知,獲得心靈的無上自由。
本書中的每個人,都在向此方向努力。這個過程中,有歡笑,有悲情,有不被理解的怪異,有會心一笑的詼諧。有如陽明先生洞穿古今的機鋒,也有如李贄引刀成一快的從容。通過這本書的文字,讓我們走入他們的內心,你會聽到那穿越了歷史長河的悲鳴與長嘯,你會聽到人性至深的糾結與通透,你會聽到生命之花於午夜輕然飄墜的聲響,你會聽到原本在你心裡、在你認知深處的歡欣與感悟。
本書用“講故事”的技藝,以讓人欲罷不能的方式,重新講述那一個個人物、一起起事件、一個個歷史瞬間。

作者簡介

艾公子

艾公子(原最愛君),是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本書作者為鄭煥堅、吳潤凱和賈文青,其中兩名主創者鄭煥堅、吳潤凱均為《南方都市報》原高級記者。鄭煥堅系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吳潤凱系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最愛歷史”團隊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系列、《疑案裡的中國史》系列、《帝王將相的38種活法》、《宋詞三百年》、《傳承:百年家族背後的中國史》等暢銷書。

最愛歷史

“最愛歷史”公眾號(ID:solovehistory)自2017年5月創辦以來,堅持深度報道式的歷史寫作模式,籠聚逾百萬粉絲,躋身微信原創歷史類公眾號前三名。曾榮獲2019年度UC大魚號“U創大獎”、2020年度今日頭條“優質創作者大獎”、網易2021“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等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1.新聞特稿式寫史代表作,一本通而不俗的通俗史,輕快而不輕佻,不但讀著上癮,讀完還特別過癮,讓你一看就停不下來!
2.講歷史的方式可以活潑,但它的底子必須嚴肅認真!所有論述有料有據,緊張刺激的故事下面藏著歷史的沉重意義,以及對人性以及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終極追尋。
3.通俗歷史爆款神作全新修訂再版,經典內容,精彩升級。
4.頭部歷史自媒體艾公子、全網5億 閱讀量、粉絲數超500萬的歷史大號“最愛歷史”經典作、代表作。

再版序
一個寫作者最感恩的事,應該是寫出來的書一直有人看。《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自 2018 年出版後,多次加印,並榮獲 2019 年度京東圖書歷史門類的銷量冠軍。現在,將近五年過去,這本書要再版了。
這本書脫胎於我們的公眾號“最愛歷史”。我們最初的想法是,很多非歷史專業科班出身的人,在讀完高中歷史課或大學公共課之後,可能就一輩子跟歷史“絕緣”了,所以我們希望以自己的專業和文筆,來重新喚起大家對於歷史的熱愛。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探索一種新聞特稿式的歷史寫作方式,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普及,也要強調文本的可讀性——最終,我們剝離了很多抽象的歷史概念,用“講故事”的技藝重新鋪排每一起事件,每一個人物,觀照過去,啟迪未來。
受歷史教科書編排的影響,大多數國人對於本國的編年史都不會太陌生,什麼時間發生什麼事、誕生什麼人物,心中都有個大概。但相較於對歷史時間的敏感,許多人對歷史細節是無感的,結果就導致了歷史理解的刻板化。“魔鬼藏在細節裡”,無法領略細節,就無法讀懂歷史。因此,這本書舍棄了編年史式的編排,而以塊狀專題式切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從一個個歷史個案中去感受、了解和把握歷史細節。
在初版的序言中,我們也講過,歷史並不孤冷,而是一種飽含溫度的存在。一念之間,可起萬水千山,可化滄海桑田。我們願以不一樣的視角,帶領讀者感受不同的瞬間,層疊的切片——它們連綴起來,何嘗不是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中國,一部遙遠卻又近在咫尺的歷史?
本書作者艾公子,原用筆名“最愛君”,是“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
三名執筆者分別為鄭煥堅、吳潤凱和賈文青。其中,鄭煥堅系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吳潤凱系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賈文青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學士。
此次再版,主要修訂了書中一些史實訛誤和表述差錯。有些差錯是熱心讀者幫助我們發現的,在此對諸位表達謝意。也感謝所有的讀者,正是因為你們的謬愛,才讓這本小書獲得了生命力。
以前看過一部老電影,李保田在裡面飾演一個郁郁不得志的作家,妻子受不了他的無能和窩囊,跟他提出離婚。一次崩潰之後,李保田說,我就是一條蟲,作繭自縛,混好了是一只蝴蝶,混不好是一只蛾子。但是,蛾子為了撲向那團火,也會奮不顧身。
我們是一個創作團隊,但有著共同的追求和方向,寫作這些年來的艱辛與痛苦,讓我時常想起李保田的這句話。在一個求新求快的年代,如果有什麼可以迫使自己慢下來的,那一定是讀歷史,從前塵舊事中汲取智能和教訓。
萬物流轉迭代,唯有歷史永恒。
艾公子
2022 年 8 月 10 日

目次

一 歷史的犟勁兒,去文化圈找
能名留千古的,都是有個性的
金聖嘆:大明最後一個狂士,死於順治十八年
陸遊:他的詩你肯定背過,他的苦你未必理解
李贄:明朝第一思想犯,人過中年為自己而活
辜鴻銘:近代最有趣的人,嬉笑怒罵為自己壯膽
受苦受難的大人物
王維:史上著名“佛系詩人”,他的人生可以復制
白居易:被一樁謀殺案改變的人生
蘇東坡:一時的朋友很多,一世的朋友極少
王陽明:你只看到他的傳奇人生,看不到他的百死千難
唐伯虎:風流,是苦難的表象
二 政治家:不要只看他的演技,要看他的人性
天之驕子的創業路
大皇帝孫權:前世是王莽,轉世是袁世凱
趙匡胤稱帝:一根搟面杖打出來的新朝代?
明朝盛產奇葩皇帝,他卻是一股清流
16歲少年崇禎,如何用三個月就弄死了魏忠賢?
李自成“創業”,臨門一腳為何踢得這麼爛?
慈禧憑什麼統治中國將近五十年?
帶血的皇冠
王莽傳奇:史上唯一“民選”皇帝
梁武帝:一夢扭乾坤
孤獨的父親:玄武門血案後的李淵
儲君爭奪戰:李世民選太子,為何挑了最平庸的一個?
晚年武則天:權力是最好的興奮劑
你只看到他的雄才大略,看不到他的陰狠毒辣
論皇儲的自我修養:能當皇帝,全靠演技?
三 槍桿子、錢袋子,用得著是寶,用不著是草
能打的,不一定會玩兒
名將之死:一場立儲之爭,如何毀了陸遜?
大唐第一戰將:當老闆懷疑你的時候,用一次次勝利懟他
戴面具的帝國將軍:打過很多勝仗,卻敵不過文人圍攻
有戚繼光在,努爾哈赤還能崛起嗎?
沒有左宗棠,清朝難以收復新疆
帝國“首富”系列
帝國首富往事:朱元璋為何要幹掉沈萬三家族?
帝國首富胡雪巖:李鴻章為何要整倒他?
首富想退休,為何退不了?
最會搞錢的經濟大臣,如何支撐起帝國霸業?
傳奇商幫
秦商:中國最古老商幫,為何最早衰落?
中國唯一500年興盛不衰的商幫:潮汕商幫為何盛產首富?
四 歷史其實是“灰”的,非黑,非白
歷史的勢利
曹丕只是個奸詐、荒淫的昏君嗎?
中華第二帝國的開創者,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崇禎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林則徐沒有錯,錯的是那個時代
替罪羊李鴻章,為何成了萬人踩的賣國賊?
一生只做兩件事:他是漢奸,還是英雄?
離奇案
斧聲燭影:趙匡胤真是被砍死的嗎?
千古奇案之貍貓換太子:宋仁宗為何親自開棺驗尸?
令慈禧震怒的晚清第一奇案:沒有真相,只有政治
光緒之死:清宮最後的疑案
五 微觀國史,脈絡無比清晰
朝代標簽
秦隋兩朝,為何短命?
唐朝以後,中國的貴族為何衰落了?
宋朝到底有什麼好?皇帝叫外賣,中產滿街走
揭秘真實的晚清武備:其實不落後,為何還挨打?
歷史地理
地圖江湖:中國的省界為何這樣劃分?
你不可不知的蜀道:一條路,讀懂半部中國史
中國三千年定都史,為何偏愛這兩座城市?
王氣何處去:帝都長安為何失落千年?
極端氣候如何摧毀一個帝國?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金聖嘆:大明最後一個狂士,死於順治十八年

順治十七年(1660),二月。一個叫“三耳生”的人,突然找到徐增,說:“我要見金聖嘆先生。”
徐增是金聖嘆的好友。當時,妖魔化金聖嘆的聲音很多,來人不會也是一個“思想打手”吧?於是問他:“你這麼急切要見聖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三耳生說:“我見世之貶聖嘆者,不但欲殺之,而必使之入十八地之下而後已;間又見稱聖嘆者,若恐形容之不盡,而非推之到三十三天之上而不快。夫一人能使人極其贊、極其貶,必非常人也!”
原來,是一個對金聖嘆的傳說感到好奇的人。
徐增本人也曾對金聖嘆由憎惡轉為敬仰,憶起當年,就喃喃地講起往事——我呀,最初跟著人家罵,罵金聖嘆是妖魔,罵了許多年。後來,見了金聖嘆,才知道他不是妖,不是魔,這才開始替他在世人面前辯解。朋友聽到我開始說金聖嘆的好話,紛紛與我絕交,說我著魔了,沒救了。
在這個世界上,你認誰作偶像都沒關係,但認金聖嘆作偶像,是需要勇氣的。
所以,朋友,你還敢追金聖嘆嗎?
1
金聖嘆是個鬼才。即便在他的家鄉——人才濟濟的蘇州,他也是永遠特立獨行的那一個。
他出生在萬歷三十六年(1608),一個略顯尷尬的年代。此時,他的同鄉前輩唐伯虎等“江南四大才子”已經故去數十年,晚明風流,凋零近半。
這是一個政治比文化吃香的年代。江南士人抱團結社,不是為了風流耍酷,而是為了權斗黨爭。
金聖嘆 20歲的時候,看到了魏忠賢的垮臺,也看到了東林黨人的雄赳赳氣昂昂。但他似乎對眼前的政治大事件無感。20歲的他,選擇了一條詭異的職業道路——扶乩,開始做降神附體、神鬼溝通的工作。
幾年之後,金聖嘆憑借這項特殊本領,已經打進了當時的主流文化圈。東林黨的一些領袖和成員,比如錢謙益、姚希孟等紅人,都曾請他到家中扶乩降神。
時人記載,金聖嘆聲稱慈月宮陳夫人附靈於他,他因而能通神靈、知宿因。他在扶乩過程中,“無意識”寫下的詩文“長篇大章,滔滔汩汩”,連有道行、有地位的士人大佬看了都很佩服,對他的這一套神神鬼鬼深信不疑。
現在,我們普遍認為,金聖嘆的出名是因為評點《水滸傳》等“才子書”,但他在晚明的名氣,更主要是源於他的靈媒身份。
28歲那年,他給當時執文壇牛耳的錢謙益舉行扶乩降神儀式,通過附在他身上的天臺泐法師,徹底征服了錢謙益。
金聖嘆為錢謙益示因緣,是有附加條件的。他請求錢謙益為他“作傳一首,以耀於世”。事後,錢謙益很誠懇地照做了。
通過錢謙益的詩文,主流文化圈都知道了金采(金聖嘆原名)這個人。
視科舉如兒戲,因而在科舉路上毫無成就的金聖嘆,卻以這種方式博得大名。他的思維確實異於常人。
很多人說金聖嘆的靈異附體體驗,是他憑借個人文學才華的一種裝神弄鬼。這種事,的確不好評價。只能說是老天爺給他賞飯,一般人吃不來。
當時,另一位江南名士葉紹袁,也曾多次把金聖嘆請到家中扶乩。1634年左右,葉紹袁向附體在金聖嘆身上的泐法師問到對時局的預測。泐法師說:流賊必不渡江,蘇州兵火,十年之後,必不能免。
11年後,即順治二年(1645年),病中的葉紹袁想起泐法師的預言一一應驗,不覺心驚。
2
胡適說,金聖嘆是17世紀的一個大怪杰。
他的怪,怪在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金聖嘆早年參加過多次科舉考試,而每次去,都不好好發揮,都是抱著做“張鐵生”的心態去的。清人筆記說他,“每遇歲試,或以俚辭入時文,或於卷尾作小詩,譏刺試官”。所以,每考一次,就被除名一次。他倒也有耐性,換個名字,再來一次。視人生出路,如同遊戲。
很多人據此稱讚金聖嘆的反叛精神,但是你反叛一次也就夠了,反叛這麼多次,不嫌無聊嗎?
如果真的痛絕於仕途功名,那就徹底做個悠遊林泉的讀書人,為何還要參加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呢?
只有一種解釋:他確實無意於科舉功名,但卻想成名,想走捷徑,所以屢屢以科考上的特立獨行之舉來引起時人的矚目。
就像他一度熱衷扶乩降神,也是如此。在錢謙益作文寫詩“稱頌”他之後,金聖嘆逐漸退出了扶乩的行當。反過來說,他當初進入這個行當,或許只是圖名。
金聖嘆是一個極其自負的人。他後來追憶早年志向,說兒時自負大才,常常自我感覺良好,總是覺得“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才,只我一人獨沉屈”。
有才能卻不見用,這是任何時代一個讀書人最大的悲哀。金聖嘆對此尤其敏感。他在《西廂記》張生唱“才高難入俗人機,時乖不遂男兒願”一句後,批道:“哀哉此言,普天下萬萬世才子同聲一哭!”
可見,對於時運不濟的怨艾,他是感同身受的。這種“自負”和“沉屈”的感慨,成為他一生的基調。
最後一次遊戲科舉考場被除名後,金聖嘆曾笑著對人說:“今日可還我自由身!”
人家就問他,什麼是“自由身”?
他炫技式地解釋說,“酒邊多見自由身”,這是張籍說的;“忙閑皆是自由身”,這是司空圖說的;“世間難得自由身”,羅隱說的;“無榮無辱自由身”,寇準說的;“三山雖好在,惜取自由身”,朱熹說的。
展示完他搜索引擎般強大的記憶力後,他不再做進一步的解釋。
但從他特意檢索出來的這些詩句,我們大致也可以拼貼出他心目中的“自由身”,其實就是一個無拘無束、無榮無辱、詩酒自娛、珍惜自由的人。
說到底,金聖嘆是有聖人情結的。他雖然推崇,卻不想學陶淵明做個隱者,否則他就沒必要做出那麼多帶有表演性質的、吸引輿論關注的舉動,他也不會因為有才不見用而深感郁悶沉屈。
他原本可以過得更簡單,更快樂,而不僅只是在文字裡意淫“不亦快哉”的種種快感。
3
金聖嘆的悲劇,在於生不逢時。不甘心空抱才華而無所用於世,又不願意為了博取功名而放棄底線,犧牲自由,最終只好犧牲了自己大半生的好心情。
他要是早生一百年,趕上晚明嬉笑怒罵、歌哭無端,人皆不以為意的時代,或許仍是一個落魄的才子,但至少不用活得那麼辛苦。
偏偏他生活在朝代鼎革之際,政治、民族矛盾取代個性解放的潮流,成為社會的風向標。金聖嘆的江南才子氣質,一下子就顯得與世俗格格不入。
時代擠壓了才子的生存空間,金聖嘆感覺到疼痛,終其一生,卻可能連痛在哪裡都不知道。
他一生孤高傲世,放言無忌,到頭來落落寡歡,成為時人眼中的妖魔鬼怪。
他還在世的時候,同郡的名士歸莊就曾公開說,看了他的書,聽到他的所作所為,恨不得將他掐死。歸莊有強烈的反清思想,後來對“哭廟案”中被害的17名文人表示哀悼,但獨獨對金聖嘆之死拍手稱快。
尤侗,一個暗自以金聖嘆為模仿物件的才子,在公開場合卻不斷詆毀他,罵他“狂放不羈”。他顯然更懂得與時代妥協。
更多人站出來,罵他“迂”,笑他“愚”,甚至在人生觀、價值觀上對他進行了全面的否定。
一個人的思想若與時代錯位,領先時代愈多,所受痛苦就愈烈。
在時人看來,金聖嘆的罪大惡極是為《水滸傳》《西廂記》等誨淫誨盜的“邪書”唱贊歌。他們編排段子,說施耐庵寫《水滸傳》,導致子孫三世皆啞,金聖嘆評《西廂記》,導致人頭落地,這都是報應啊。
其實,金聖嘆的個性,很多是跟前輩李贄學的。他對《水滸傳》《西廂記》等通俗文學的推崇,也是延續了馮夢龍等人的識見。但他生前死後所受到的毀謗,一點兒也不比那些前輩少。
金聖嘆多次無奈地說:“我輩一開口,便疑謗自興。”只要我一說話,甭管說啥,人家就先誹謗一通;只要我的書一出來,甭管寫啥,人家也是一番痛毀。
從這一點看,明末清初的思想氛圍,較之前反而有了不小的退步。
只有少數人,比如徐增,才透過金聖嘆堅硬的軀殼,看到了他的可愛與溫情。
在徐增的眼裡,金聖嘆有著隨和的性格,可愛的脾氣。他說:“聖嘆無我與人,相與則輒如其人。如遇酒人則曼卿轟飲,遇詩人則摩詰沉吟,遇劍客則猿公舞躍,遇棋客則鳩摩布算,遇道士則鶴氣衝天,遇釋子則蓮花繞座,遇辯士則珠玉隨風,遇靜人則木訥終日,遇老人則為之婆娑,遇孩赤則啼笑宛然。”
這樣的金聖嘆,很會與人打交道,也很能融入、順從別人的愛好與個性。與他在書中展示出來的離經叛道,判若兩人。
難怪徐增說金聖嘆是“魔”的話,那他願意為他“著魔”。
4
朱光潛說,豁達者在悲劇中參透人生世相,他的詼諧出於至性深情,所以表面滑稽而骨子裡沉痛。
金聖嘆給人的幽默感,臨死前都不忘調侃獄卒的幽默感,在這個時代往往被理解成了骨氣與勇氣,但有多少人懂得,這僅僅是他骨子裡的沉痛。
歷史,終究沒有給予金聖嘆大展宏圖的機會。
在他37歲壯年之時,大明亡了。
很多人來不及準備,就要站隊。有的人,比如顧炎武、歸莊,至死不與清人合作;而有的人,迅速變換頭臉,迎接新主,甚至不惜坑殺同胞,獻上投名狀。
不管是否願意,金聖嘆也要做出選擇。
他在明朝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除了有點兒名氣,其他一概全無。而這名氣,一大半還是罵名。
但他還是守住了一個讀書人的底線,未曾因為現實的不如意而猴急猴急地投奔新主。相反,他對戰爭感到厭惡,因為戰爭的殘暴而對清人缺少好感。
他在評論唐人鄭谷的詩時說,“我讀此言,而不覺深悲國破家亡又未得死之人,真不知其何以為活也”。又評吳融的詩句“咸陽久已變荒原”時說,“所謂劫火終訖,乾坤洞然,雖復以四大海水為眼淚,已不能盡哭”。
一個自負的文學評論家,時常帶著哭腔,可以想見他內心的感受。
在滿目兵戈之際,他的小外甥降生了。他寫詩說:“造物真輕忽,翻歡作淚零。”本當歡喜的事,反而悲哀落淚,那是多麼沉痛的歲月。
清人入關這段歲月,顯然是他很不好的記憶。他後來說,他的記憶中只有少年和老年的時光,壯年這一段,好像遺失了,不知道丟在哪裡,想找都找不回來。
他唯一的一次失態,是在死前一年。順治十七年(1660)二月,朋友邵點從北京給他帶來一個消息,告訴他,順治皇帝讀到他的文章,囑咐詞臣說:“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
53歲的金聖嘆登時失態,向北望空而拜,叩頭謝恩。
緊接著文思如泉涌,寫下了《春感八首》,甚為得意地自夸:“何人窗下無佳作,幾個曾經御筆評?”他甚至在詩中幻想,自己去做呂尚、諸葛亮那樣身系國家安危的賢相,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很多人因為金聖嘆的這次狂喜,說他丑態畢露,喪失民族氣節,老狐貍終於露出了尾巴。
我倒覺得,這是金聖嘆真性情的體現。他一生主張、貫徹真性情,推崇“一片天真爛漫到底”,要喜便喜,要哭便哭。他要真是一只擅於掩藏的老狐貍,他才不會在此時露出尾巴,自己躲在被子裡笑就好了。
他一生自負大才,卻命途多舛,理解者少,嫉恨者多。一個人孤獨地走著,走了很久很久,突然聽到有個聲音,還是來自最高統治者的聲音,要加入他一起走。知音已難求,這麼位高權重的知音,更可遇不可求。他的感激之情,他的熱淚涕零,也都可以理解了。
更何況,金聖嘆連抱大腿都來不及,他的命運很快就翻轉直下。這陣狂喜,終究只是他內心的一段小插曲。
5
一年後,這個終生懷才不遇又滿是幻想的窮秀才,再次見識了人生的黑色,一點兒也不幽默。
欣賞他的順治帝,竟然駕崩了。
皇帝之死,對金聖嘆來說,就像之前撿到一張彩票,一對開獎號碼,還是特等獎,欣喜若狂來不及兌獎,又掉到水裡,泡湯了。
夢醒的時候,才是最殘酷的時候。
說起來,金聖嘆之死,與順治之死也有一些勾連。“哭廟案”的發生背景,正是吳縣諸生在追悼順治帝的儀式上,要求撤換魚肉鄉民的新縣令任維初。
多種證據表明,金聖嘆並未參與“哭廟”,他也不在最初被捕的 11 人名單內。不過,“哭廟案”次日,帶著正義感的金聖嘆寫了一篇名為《十弗見》的雜文,聲援諸生的抗議活動,這才被牽連進去。
他有一段時間擔心被捕,藏匿了起來。兩個多月後,他還是被押解到了南京。金聖嘆等人原本罪不該死,但是經手辦案的江蘇巡撫朱國治害怕被牽進知縣貪污案脫不了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一場和平請願的“學生運動”,辦成了謀逆案。
辦案官員要求,“謀逆案”的首犯必須要有相當的名氣。金聖嘆於是首當其衝。
恰好此時,朝廷指派的滿族大臣正在江南調查並處理江南士紳投奔鄭成功事件,金聖嘆和其他 17 名諸生成了高壓政策的犧牲品。
一生追逐名聲,到頭來反為名聲所累。金聖嘆的人生,總是跌落得讓人唏噓。
而這一切,他本人或許自始至終都蒙在鼓裡。臨刑前,他還大惑不解:“殺頭,至痛也;籍沒,至慘也。聖嘆以無意得之,不亦異乎?”
順治十八年(1661)七月,金聖嘆被斬首,死於莫須有的“叛逆罪”。這一年,他54歲。
曾給他帶來好消息的友人邵點,後來解釋過金聖嘆的罹禍。他說,金聖嘆做過一個夢,夢裡有高人警示說,你什麼詩都可以批解,但切記不可說《古詩十九首》。金聖嘆畢生引以為戒,但後來醉酒中縱談“青青河畔草”,未守警戒,終成絕筆。這種解釋,早年熱衷扶乩降神的金聖嘆,若死後有知,會作何感想呢?
也許,有些時代,可以誕生金聖嘆,卻不配擁有金聖嘆。
他在最後時刻,挺身而出,仗義執言,正應了自己說過的那句話——做事業要挺身出去,了生死亦要挺身出去。
一輩子落魄,半輩子被罵,金聖嘆終於沒有變成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或許才是他最應獲得尊敬的原因。
金聖嘆死後,“康雍乾盛世”來了。盛世之下,文人的毛發被捋得服服帖帖的,紀曉嵐、劉墉、袁枚,那些個時代的才子們,一個比一個精致,一個比一個油膩,不狂傲、不狂喜,但也無個性、無底線。
那樣的盛世,如罵金聖嘆者所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