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李健吾研究資料集(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李健吾研究資料集(全2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李健吾(1906-1982),筆名劉西渭,中國現代著名的戲劇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和法國文學專家,在文學創作、戲劇實踐、文藝評論、外國文學翻譯及研究等諸多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和貢獻。他也是上海戲劇學院創始人之一,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首任主任,對上戲的創建和發展有奠基作用。本書包括李健吾的生平行狀研究、文學/戲劇批評研究、文學/戲劇創作研究、翻譯及學術研究之研究及李健吾研究綜述、李健吾研究資料目錄,多緯度呈現李健吾研究的優秀成果。

作者簡介

戲劇文學系(簡稱戲文系)是上海戲劇學院創建最早的系科之一,其前身是1946年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開辦的編導研究班,首任班主任熊佛西。1949年編導研究班改為理論編劇科,後又改名為戲劇文學科,學制三年,李健吾擔任戲劇文學科主任。1959年3月,由於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文化部決定在中央戲劇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分別籌建戲劇學系,後改為戲劇文學系。1979年上戲戲文系在全國最先招收戲劇學科碩士研究生,1999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現有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學、戲劇教育三個專業,其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被列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09年)和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19年),戲劇學為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2020年),戲劇戲曲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7年),戲劇與影視學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且是上海市高校一流學科、高峰學科(A類)。

名人/編輯推薦

◆ 李健吾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評論家和文學研究者,在創作、批評、翻譯和研究領域都蔚為大家,同時也是新中國法國文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領軍者,由他翻譯的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莫裡哀喜劇全集等,成為法國文學翻譯的典範之作。

◆ 李健吾先生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創始人。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與黃佐臨先生最早商議在上海籌建實驗戲劇學校,也就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如果沒有他,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史將會是另一副模樣,上海的城市名片中,也將不會有上海戲劇學院。

◆ 《李健吾研究資料集》由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主編,分為上下兩冊,迄今為止,國內最為系統、全面、詳實的李健吾研究資料彙編。

◆ 全書分為生平與回憶、戲劇/文學批評研究、戲劇/文學創作研究、翻譯及學術研究之研究四部分,附錄包含李健吾研究綜述、李健吾研究資料目錄和學術研討活動,從多個維度盡可能囊括所有富有價值的李健吾研究資料。

序 言

李健吾先生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創始人,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與黃佐臨先生最早商議在上海籌建實驗戲劇學校,也就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如果沒有他的這一動議,或許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史將會是另一副模樣,上海的城市名片中,也將不會有上海戲劇學院這一精彩的名字。飲水思源,上戲人是不會忘記李健吾這個名字的。由上海戲劇學院主持編輯、出版《李健吾研究資料集》,是上戲的應盡責任。
李健吾先生是文藝大家,他對二十世紀中國文藝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影響也是持續不斷,而這也讓一些研究者感到棘手,不知道該把他安放在哪裡論說更為妥當確切。一般是文學史領域講他講得比較多,大都將李健吾先生定位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批評家,因為他的《咀華集》《咀華二集》在文壇影響巨大,他是當時文學批評領域的一匹引人注目的“快馬”。但隨著研究的展開,人們會發現,僅僅這樣來定位李健吾是很不夠的,因為李健吾先生的興趣甚廣,除了文學批評之外,他的外國文學研究、文學翻譯以及文學創作也是成績突出。他的《福樓拜評傳》在三十年代曾轟動北平文藝圈;他的《包法利夫人》的譯作以及莫裡哀喜劇的翻譯,堪稱經典垯本。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學翻譯,除了傅雷的譯作之外,李健吾的翻譯也是別具一格,被同行讚譽為“李譯”。除了批評、研究和翻譯之外,他的文學創作,很早就受到魯迅、周作人、朱自清、徐志摩等新文學家的賞識,小說《終條山的傳說》被魯迅先生收入他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李健吾的戲劇創作也曾風靡“孤島”時期的上海,他編劇、黃佐臨導演的戲劇,是三四十年代上海劇院最受歡迎的作品,晚年有《李健吾劇作選》出版。在戲劇理論和戲劇批評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李健吾戲劇評論選》出版,其中收錄的對曹禺的《雷雨》、夏衍的《上海屋簷下》以及老舍《茶館》的評論,影響了很多研究者對這些經典話劇作品的評價,夏衍先生稱李健吾的戲劇評論是真正的內行。新中國成立初,李健吾是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的首任系主任,在戲劇教育領域辛勤耕耘,成績卓著,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戲劇人才。五十年代他離滬赴京到新組建的中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晚年他任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為外國文藝理論的翻譯介紹,做出了貢獻。鑒於李健吾先生多方面的文學、文化成就,對他的研究和評價,從一開始就是多方面、跨領域的。新世紀以來,比較重要的研究進展,是《李健吾文集》以及《李健吾譯文集》的出版。另外有李健吾的年譜、書信集、評傳以及各種研究專著的陸續出版。這些研究從更廣更深的層面加深了人們對這位二十世紀文化人的認識,尤其是讓大家感到,如果二十世紀中國作家研究資料中,沒有李健吾研究資料的加入和出版,是學術研究上的一大空缺和遺憾,這項學術空白必須予以填補。
編輯、出版《李健吾研究資料集》是一項急迫的學術空白的填補工作,我想強調的是,李健吾研究應該成為深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和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和常態化工作。可能在一些人看來,似乎原有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戲劇史中,對李健吾的研究已經較為充分了,他的文藝實踐和業績已經擺在那裡了,很難再有新的拓展。的確,這些已有的研究是我們今天研究的重要積累,代表了一個歷史時期人們對李健吾的認識和研究。只是這種認識和研究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站在今天的研究視野和格局來看,似乎還有充實的可能。以李健吾的戲劇批評為例,迄今為止,研究和論述都還是不夠充分的。李健吾先生不只是對《雷雨》《上海屋簷下》和《茶館》等有精闢的評論,更重要的是同時期幾乎很少有戲劇評論家能像他那樣善於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自己觀劇的感覺、印象,以一種較為理論化、系統化的方式來概括和提煉。與此同時,他對於中國戲劇的現代化問題,也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識和論述。在大家都在談論“民族化”問題時,他並不是簡單的贊同,而是秉承五四新文學的批判傳統,主張批判吸收,將傳統戲曲作為一種本土戲劇資源,納入到中國戲劇現代化的進程中去。他從來都沒有說過中國戲劇的現代化出路就是民族化,也不贊同將民族化等同戲曲化。在這一點上,他與很多同時代人是有區別的,形成了他自己的批評特色。對於民族文化,李健吾先生從來都是重視的,但他主張民族化不能狹隘化,而是需要開闊眼界,與世界各民族文學藝術和文化成果相對照,吸收各方面的文化滋養,形成新的文化創造。他的這些看法,與他早期的清華學風、留法經歷以及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多才多藝有密切的關係。要弄清這些問題,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系統研究才行。
《李健吾研究資料集》的彙編、出版,是李健吾研究的一項階段性工作,因為工作量非常大,涉及面又多,所以,希望得到廣大研究者的幫助指正,以便我們不斷開闊視野,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是為序。

楊 揚
2023年9月於滬西寓所

目次

目錄

序言 楊揚

第一編 生平與回憶

李健吾自傳 李健吾
《鐵窗吟草》後記 李健吾
關於《文藝復興》 李健吾
憶西諦 李健吾
實驗劇校的誕生 李健吾
病中(二) 巴金
憶健吾——《李健吾文集·戲劇卷》代序 夏衍
苦幹的雪茄 黃佐臨
我的老友和畏友——悼念李健吾同志 蹇先艾
追憶李健吾的“快馬” 卞之琳
憶李健吾先生 唐湜
李健吾的一生 徐士瑚
懷念李健吾同志 魏照風
上海演出《委曲求全》的點滴回憶 鳳子
追懷李健吾學長 常風
聽李健吾談《圍城》 吳泰昌
李健吾與巴金 韓石山
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巴金談李健吾 張愛平
遙憶健吾師 龔和德
懷念良師李健吾先生 任明耀
李健吾的二十四封信 任明耀
灰色上海時期我的父親李健吾 李維音
汪曾祺致李健吾的兩封信 李維音整理
李健吾書信:致巴金、陳西禾、常風、柯靈、師陀等 李維音輯注
父親的才分和勤奮——《李健吾文集》後七卷編後記 維音 維惠 維楠 維明 維永
韓石山先生談李健吾 韓石山 張新贊
郭宏安先生談李健吾 郭宏安 張新贊
李健吾:不散場的戲 周立民
作家論之二:李健吾論 郭天聞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從楊絳先生的一封信談起 蔣勤國
有關李健吾的一則誤傳 陳福康
張可與李健吾的戲劇緣 楊柏偉
李健吾與上海劇藝社 穆海亮
李健吾研究亟待推進——兼談李健吾不為人知的筆名“運平” 穆海亮
李健吾與《文藝復興》 魏文文
李健吾關於《雨中登泰山》的兩封信 汪正煜

第二編 戲劇/文學批評研究

李健吾:體驗性現實主義戲劇批評 宋寶珍
李健吾與中國戲劇批評 楊揚
人性的光輝:在功利和唯美之間:李健吾戲劇批評觀之批評 包燕
“劇評”的興起——現代話劇史“劇評”問題研究 張潛 龔元
劉西渭的《咀華集》 司馬長風
被遺忘的《咀華二集》初版本 魏東
“靈魂奇遇”與整體審美——論李健吾的文學批評 溫儒敏
論李健吾文學批評的審美個性 丁亞平
論李健吾的文學批評 季桂起
李健吾的京派文學批評——兼論對茅盾之京派批評的回應 高恒文
論京派批評觀 劉峰傑
李健吾的批評觀念 楊苗燕
徘徊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李健吾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理論的建構 文學武
新中國成立後李健吾的文學批評 麻治金


第三編 戲劇/文學創作研究

李健吾與中國現代戲劇 [英]波拉德著 張林傑編譯
論李健吾的劇作 柯靈
李健吾《這不過是春天》 司馬長風
李健吾及其劇作 陳雪嶺
試論李健吾喜劇的深層意象 張健
試論李健吾的性格喜劇 莊浩然
論李健吾的喜劇創作 胡德才
現代知識分子情感症候的喜劇形態:重讀《新學究》——兼與《吳宓日記》對讀 李星辰
“心不在焉”的“性格”說——重評李健吾的喜劇風格及其生命關懷 周文波
試論李健吾三十年代的悲劇創作 王衛國 祁忠
李健吾的悲劇創作初論 寧殿弼
話劇 《青春》如何變成了評劇《小女婿》——兼談1950年代初期戲曲現代戲中的婚戀題材 趙建新
《王德明》:莎士比亞悲劇的互文性中國化書寫 李偉民
《阿史那》:莎士比亞悲劇的互文性中國化書寫 李偉民
商業化面孔下的政治呼喚——從《托斯卡》到《金小玉》 馬曉冬
李健吾對《托斯卡》的差別化改譯——兼談抗戰文學的流動性問題 朱佳甯
李健吾對辛格戲劇的借鑒與中國現代悲劇的轉型 秦宏
民族化的深化與寫意戲劇的初探——論李健吾、黃佐臨《王德明》對莎劇《麥克白》的改編與演繹 陳瑩
李健吾建國前劇作版本叢考——兼對《李健吾文集》的一點補正 劉子淩
“他有的是生命力”——《李健吾文集》補遺略說 宮立
試談李健吾的現代派詩論 吳戈
李健吾當代散文的風格特徵 寇顯

第四編 翻譯及學術研究之研究

讀《委曲求全》 朱光潛
李健吾的翻譯觀及其倫理內涵 馬曉冬
翻譯文學經典建構中的譯者意向性研究——以李健吾譯《包法利夫人》為例 於輝
從手稿檔案看李健吾譯《愛與死的搏鬥》之始末 張夢
李健吾與法國文學 錢林森
《福樓拜評傳》 常風
讀《福樓拜評傳》——為懷念我敬愛的老師李健吾先生而作 郭宏安
論“福樓拜問題” 王欽峰
李健吾的莫裡哀喜劇研究初探 宮寶榮
評李健吾對莫裡哀喜劇的研究 王德祿
古典與現實:李健吾對莫裡哀喜劇的研究與闡發 徐歡顏
李健吾對巴爾紮克的接受與傳播 蔣芳
在學術論文的大生產運動中想起李健吾 劉納
李健吾戲劇教育實踐初探——以“上戲”時期為中心 顧振輝

附錄一:李健吾研究綜述 王利娜 陳軍
附錄二:李健吾研究資料目錄 王利娜整理
附錄三:學術研討活動
李健吾研討會在京召開 趙丹霞
“李健吾與中國現代戲劇”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齊才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