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古今姓氏書辯證(精)(簡體書)
滿額折

古今姓氏書辯證(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十卷,宋代學者鄧名世撰,其子鄧椿年最終定稿。該書依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姓解》《熙寧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譜》以及各類史書、文集、碑志等數十種有關姓氏的文獻,全面考證了2200多個姓氏的起源、郡望、名人、流布等,保存了南宋以前大量的士族譜系資料,堪稱宋代姓氏學研究集大成之作,是我國古代姓氏譜牒學方面的重要文獻。

此次點校,即以輯自《永樂大典》的《四庫全書》本為底本,以錢熙祚《守山閣叢書》本為參校本,並對錢熙祚校勘記中的有價值部分加以吸收,據錢熙祚校勘記征引情況補充了部分殘宋本原文,另把一些版本中的重要序跋、《守山閣叢書》本總目、殘宋本韻目等七篇文獻收作附錄,還編制了姓氏筆畫索引,以便檢索利用。

作者簡介

鄧名世,字元亞,江西臨川人,南宋著名學者,曾官著作佐郎等,著有《春秋四譜》《國朝宰相年譜》《皇極大衍數》《古今姓氏書辯證》等。

王力平,1996年取得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從事隋唐五代史與歷史文獻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已出著作主要有《中古杜氏家族的變遷》《海隅名臣——晚明王弘誨研究》等,點校整理有《古今姓氏書辯證》《曝書亭集》等。

名人/編輯推薦

一、本書與《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是中古時代考察姓氏學的重要文獻,影響深遠。

二、按筆畫排序編制了詳細的姓氏筆畫索引,明確相關姓氏所在具體頁碼,方便檢索。

《古今姓氏書辯證》是宋代學者鄧名世撰著的一部考證姓氏源流的著作。鄧名世平生鐘愛姓氏之學,他有感於漢以來姓氏書重記述而輕考辨,“因陋就誣,不可以訓”之弊,以修撰一部全新的姓氏書為己任,他廣泛征引相關典籍,從辨別姓氏來源與真偽入手,重視對《左傳》《國語》《風俗通》,特別是林寶《元和姓纂》一書的利用與參考,同時參校當代文獻如《熙寧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譜》,以及當朝掌故、詔令、名族家譜等。“考訂明切”,“長於辯論”成為該書的一大特點,得到朱熹等學者的好評。但宋以後該書散佚。明代編纂《永樂大典》時,將其散附於《千家姓》下,已非完帙。清乾隆年間修纂《四庫全書》,館臣重為編輯,厘為四十卷,另有目錄二卷,高棐、鄧椿年序二篇,以及館臣紀昀等撰提要一篇。該書體例大體與《元和姓纂》相同;明儒初纂時應依《洪武正韻》,清館臣依《廣韻》,總之,按四聲類集,以韻隸姓。現今該書保留姓氏(包括漢姓、蕃姓)2200余個。《辯證》一書是古代姓氏學集大成之作,也是宋代考證史學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宋代學者較多關注姓氏問題,有關姓氏譜牒問題的探討出現在各類著作中。即以這個時期的韻書、地理著作而論,其中就包括了相當多的姓氏學內容,如北宋真宗年間陳彭年等人纂修的《廣韻》,仍沿襲《唐韻》中有關姓氏的內容,在每姓之下注明了漢姓、虜姓以及源流。又如樂史等編纂的大型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記》,也增加了“姓氏”一項,將歷代郡姓以及等第作為地方人文地理的重要內容,詳列於州府建置沿革、府境、戶口之後。此外,洪邁撰《容齋三筆》,卷二《漢人希姓》即專門輯錄“兩《漢書》所載人姓氏,有後世不著見者甚多,漫紀於此,以助氏族書之脫遺”;謝維新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其《續集》即為《氏族》、《姓名》、《家世》、《類姓》諸門。宋代姓氏譜牒之學發展的突出表現,還在於一大批姓氏譜牒類著作的問世,其作者更不乏當世名儒。
相較於其他姓氏譜牒著作,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的優長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辯證》一書廣泛征引了不同類別但與姓氏相關的古代文獻,如先秦及兩漢文獻,有《尸子》《子思子》《世本》《列仙傳》《風俗通義》《漢書集解音義》《聊子》《聊氏萬姓譜》、史遊《急就篇》、趙岐《三輔決錄》、圈稱《陳留風俗傳》等。魏晉南北朝文獻則有魏無名氏撰《海內先賢傳》、葛洪《神仙傳》與《西京雜記》、習鑿齒《襄陽耆舊傳》、張華《博物志》、皇甫謐《帝王世紀》、王子年《拾遺記》、傅余頠《復姓錄》、虞預《會稽典錄》、《諸虞傳》十二篇,何承天《姓苑》、《纂文要》、釋曇剛《類例》、王儉《百家集譜》、賈執《姓氏英賢傳》、《百家譜》、關朗《洞極元經傳》、張詮《南燕錄》、崔鴻《十六國春秋》之《後趙錄》《前燕錄》等。唐代文獻則有李利涉《盛氏譜》、何超或楊齊宣《晉書音義》、孔至《姓氏雜錄》、張九齡《姓源韻譜》等。宋代文獻則有采真子《千姓編》,邵思《姓解》,曹大宗《姓源韻譜》,宋庠《楊億(文公)談苑》,此外還有《集韻》以及鄧名世自己的著作《春秋四譜》等。以上文獻,雖多藏之石渠秘府,但都飽經歷代戰火,或殘或佚,如《世本》,其書早已不傳,雖歷代有輯本,“《左傳》注疏多本之,然亦未必無誤”。又如何承天《姓苑》、賈執《姓氏英賢傳》、張九齡《姓源韻譜》、采真子《千姓編》等,宋元後都已失傳。再如崔鴻《十六國春秋》,四庫館臣謂北宋已散佚,直到明代才有偽本發現,但《辯證》征引其中多條出自《後趙錄》《前燕錄》的史料,說明此書南宋時期尚流傳於世,館臣之說未免失於武斷。而這些文獻在《辯證》中得以保存,有些雖僅存吉光片羽,但仍可輯佚或用以補正其他文獻,在校勘現存古籍、研究歷史文獻的流傳及其真偽方面,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其次,與《元和姓纂》、《新表》、《氏族略》相比,《辯正》對一些大姓的世系源流、支派分布以及郡望數量的記載更為精確、翔實。眾所周知,《元和姓纂》至宋已頗散佚,至清更是“絕無善本,僅存七八”,而在鄧名世作《辯證》時,《元和姓纂》卷帙尚多,因此在材料的來源上,《辯證》“大抵以《左傳》、《國語》為主,自《風俗通》以下各采其是者從之。而於《元和姓纂》抉摘獨詳”。如《元和姓纂》王氏條早已散佚,今所存者,是清人洪瑩據《秘籍新書》所補,記王氏有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九郡望。《新表》也只記錄王氏太原、瑯琊、京兆三房。《辯證》征引《元和姓纂》王氏條,稱有馮翊、長沙、金城、廣漢、廣陵、聊城、長安、高陵、河內、河間、藍田、上黨、鄴郡、廣平、華陰、樂陵等二十四郡望。顯然,《元和姓纂》的這一段文字在清時已散佚,以至於洪瑩在為該書輯佚時也沒能看到。與此相似的還有張氏,羅振玉為《元和姓纂》輯佚時,僅據《秘籍新書》補“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數十字而已。而《辯證》在記述張氏有河東、始興、馮翊、吳郡、清河東武城、河間、中山、魏郡、汲郡、鄭州十郡望之後,還征引了《元和姓纂》如下一段文字:
《元和姓纂》曰:唐有安定、範陽、太原、南陽、敦煌、修武、上谷、沛國、梁國、滎陽、平原、京兆等四十三望,大抵皆留侯遠裔。
這條已經散佚的《元和姓纂》的原文,成為研究中古郡姓張氏諸郡望發展、變遷的極有價值的資料。
除去博采經典以及大量的“舊姓書”之外,《辯證》一書材料來源的豐富性,還表現在鄧名世根據“近事”、“近詔”、名族家譜以及其“所聞見”,增補考訂了一些姓氏,如以《魯公家譜》修訂了顏姓,以“唐人家狀”修訂了邵、素和等姓氏,“以所聞見”增修了甄、匡、香、張、惲、俞等姓氏。鄧名世所據的唐代家乘今已失傳;至於其以當代人視角記錄的當代史事,都足以補史傳之闕,對考辯唐宋之際的姓氏分布與變化情況,無疑具有更高的史料價值。此外,《辯證》的史料價值還體現在記唐代史事尤詳。如貞觀初年,當時山東舊士族好自矜夸,嫁女必多求聘財,太宗以為“甚傷教義”,乃詔“雅諳姓氏”的吏部尚書高士廉與御史大夫韋挺等人刊正姓氏,“於是普責天下譜諜,仍憑據史傳考其真偽,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為《氏族志》……凡一百卷,詔頒於天下”。高士廉修《氏族志》一事,原已見諸史傳,敦煌文書“北位”79號《貞觀氏族志殘卷》的發現,更證明了高氏修定氏族的真實性。然而,此前尚有魏征修訂《氏族志》之事,則為史傳所未及。《辯證》上多處記載了魏征在貞觀年間(627-649)修訂士族譜、定姓族一事,並有貞觀年間所定各地郡姓大約二十余條。盡管魏征也曾修《隋書》,但文獻中未曾記載他參與修訂姓族一事。這段史實表明唐貞觀年間朝廷至少兩次組織力量修訂《氏族志》,而從有關史事來看,魏征修志當在高士廉之前。這個事實也透露出李唐建立之初,確實為平衡各地舊姓勢力與皇室、勛貴的矛盾,建立新士族格局而煞費苦心。本人推測,很有可能在鄧名世為史官時,魏征所修訂的唐代官方姓族譜尚存史館,因此他能夠在著作中大量引用,從而為後人留下了難得的史料。
最後,還需要提到的是,《辯證》在《元和姓纂》等前代姓氏文獻之外,又補充了數量可觀的、一直未曾被著錄的姓氏,如蓬、公綦、逢侯、施屠、提、梯、畦、西河、紛、鄢、凋、禾、防、香、長、狂、榮锜、稠、男、遊水、右師、欖、最、胙、曼、乘丘、汎、抵、觶、偉、晚、左丘、瑣等,總計四十余姓。
《辯證》問世以後,頗為同時代學者所重,也對後世的姓氏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熹稱讚鄧名世“考證姓氏一部甚詳”,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困學紀聞》等多引據鄧著。清乾隆年間纂修《續通志》,其《氏族略》一篇更是多據《辯證》以補充之。總之,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辯證》,是宋代考證史學、姓氏譜牒學的重要成果之一,堪稱宋代姓氏學研究集大成之作,在現存的姓氏譜牒文獻中,與《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中國古代的姓氏、宗族與家族,以及社會歷史文化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目次

前言

凡例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四庫全書》本原序二首

卷一

上平聲

一東

……

卷四十

二十三錫

……

附錄一: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序論

附錄二: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括要

附錄三: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總目

附錄四:孫星衍《刊古今姓氏書辯證敘》

附錄五:錢熙祚序跋二首

附錄六: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古今姓氏書辨證四十卷》

附錄七:殘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韻目

姓氏筆劃索引

校勘記征引文獻書目

修訂版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