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面對內在的惡,人性的雙面鏡:觀察人性中的變與不變,引領自我進步的思考之路
滿額折

面對內在的惡,人性的雙面鏡:觀察人性中的變與不變,引領自我進步的思考之路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直面人性之「惡」,挖掘出人們內心深處的真面目
反思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探索人性難以改變的本質,正視內心的黑暗與缺陷
尋找出人生種種煩惱的來源,釐清內心的困惑與迷茫
呈現人性的多重面貌,全面了解人性的複雜性和多變

【人性的真相:挖掘內在的陰暗面】
人性本「惡」,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了人性的真相,勇於面對人性本質的黑暗面。儘管我們常常希望人性是善良的,但事實卻是人性存在著複雜的「惡」的成分。透過分析和實際案例,我們將揭露人性中這一不可忽視的其中一個部分。人們往往傾向於對自己進行美化,試圖隱藏或否認內心的陰暗面。這種自我美化的幻想使我們對自我產生了誤解,迷失在虛假的自我之中,進而影響了我們的行為和與他人互動的方式。我們將了解並加以分析這種現象的根源,提出解決之道,以幫助讀者更真實地認識自己。
【第一印象的誤解:真假難辨的外表】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人們往往對第一印象給予極高的重視,但這背後是否有存在著欺騙和誤解的機會呢?我們將研究第一印象帶來的影響力,以及第一印象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透過本書的深入分析,將幫助讀者更理性地看待和評價他人,避免被表面的偽裝所迷惑。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在做人性的探討時十分貼切。藉由探討人性的特質以及改變這些特質的難度,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啟發讀者找到改變的可能性,實現更好的自我。
【虛榮與自我中心:探索人性的負面表現】
人性中的虛榮心使我們渴望被讚美,但同時又對批評感到厭惡。這種愛慕虛榮的心理對我們的行為和與他人的互動產生了深遠影響。透過對虛榮心的剖析,我們將了解虛榮心背後的動機和行為後果,並對此提出建議,幫助讀者更健康地處理自我價值和他人評價之間的關係。
以自我為中心是人性中的其中一種表現,這使我們在與他人互動時缺乏同理心和關懷。根據以自我中心產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法,幫助讀者建立關懷和包容的態度,促進更健康、積極的人際關係。
【從內省到外顯:理解人性的複雜面貌】
從自我反省到對他人寬容,在審視人性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自我和他人之間的寬容與理解。俗話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強調在人際交往中保持包容的態度的重要性,才能進一步促進個人成長,使人際關係和諧。除了個人行為和人際交往,人性還體現在情感世界的各方面。親情、友情、愛情,探索情感世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引領讀者了解人性的豐富內涵。
本書特色:本書引領讀者深入探索人性的複雜,幫助他們理解自己和他人,從而實現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人生。從人性本惡到自我美化的幻想,書中探討了人們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無論是美好還是陰暗,人性都是一個值得深入的主題。本書嘗試從不同角度解讀人性,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他人,以及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作者簡介

王佳軒,一位深入研究人性的作者,以其對人性的理解和觀察力而聞名。他的作品不僅勾勒出人性的各個面向,更是探索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和情感因素。藉由他筆下的文字,我們得以窺探人性深處種種的「惡」,從自我美化的幻想到對他人的偏見與嫉妒,從表面功夫到內心的貪婪渴望,仔細挖掘了人性深處的角落,揭露其中複雜的真相。透過他的作品,我們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也能夠更加寬容地看待他人,從而獲得更豐富和有意義的生活體驗。

前言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並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受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的。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天性。
《孟子.告子上》中寫道:「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宋代歐陽修〈誨學說〉中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性因物而遷,不學則捨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人性,又指人們所具有的正常情感、理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欲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
人性就是愛的滿足,當真理在人身上的具體表現愛時,愛是法律精神的源泉,愛是人良心的機能,愛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回應和給予。愛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最高表達,因為人人都擁有真理,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顯示了人生的上升真相。
人性的本質,即每個人都擁有真理的真相,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作為存在的人不會失去真理性,所展現的真理性是真正平等的。這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人的地位確立在與宇宙同等的位置,人的真理性與宇宙真理性同等發展,人可以透過人格的上升,將生命的意義和腳步遍及宇宙。
人性,可以有善和惡兩種說法:從人自身角度講,並無善惡可言;而從社會學角度講,人性這個詞被賦予了種種行為規範,符合了某個利益體的行為規範,就叫「有人性」,同時換個利益體角度又可以叫「沒人性」。
人性,實在是個古老的話題,也是個答案眾多的話題。孔子說性相近,承認有人性,但未說人性是什麼。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告子說無所謂善惡,又說食色性也等等。聖哲前賢們大都從社會倫理角度闡發人性。文藝復興後的歐洲資產階級則把人性看作感性慾望、理性、自由、平等、博愛等,他們大都從人的本質存在、自然權利等角度來闡發人性,起因則在於反對封建制度對個性的束縛。
人性殘忍的一面,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動物的本性;人性仁慈的一面,可以簡單的理解成植物性的一面。人性=動物性+植物性,因此,人性=生物性。如果你能發現人是很矛盾的,那麼這條公式肯定是人性的基礎公式。
人性是複雜的,而且是會變化的。有的專家提出「人性如流水」,人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一個人到一個團體中,將會受到其環境、人文等方面的影響而改變。或者從善,或者從惡,或者善惡兼之,而我們作為一個人,又是否清楚地了解人性呢?
本書收錄了現實世界人們常有的本質人性,並且加以闡述,讓人們了解自己的同時,也更深入地去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希望透過讀這本書,讓人們了解人性,因而懂得人的本質,懂得為人相處之道,懂得如何去更好地管理員工。

目次

前言
人性本「惡」
自我美化的幻想:對自我的誤解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讚美的渴望,對批評厭惡
位置造就思維
生活充滿了煩惱
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
貶低他人,抬高自己
表面功夫
記仇往往大過記恩
愛慕虛榮
過得安逸,得過且過
貪婪是人的本性
人走茶涼,世態炎涼
言語的力量
以自我為中心
出言不遜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疑神疑鬼
對他人成功的嫉妒與羨慕

書摘/試閱

人性本「惡」
雖然人性本身沒有所謂善惡,但人性自私自利的本能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而很難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是人所共知的現象。也就是說:人性離惡很近,離善很遠。
人性究竟指什麼,本善還是本惡?幾千年來讓中外賢哲爭論不休。不同的回答,導致了不同的文化傳統,累積成不同的社會制度。
在西元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約2,500年前,孫丘最早談到了人性。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斷言人性本善的是戰國中期的孟軻。他是孔子孫子的學生,對孔子極端敬重,曾明確表態:「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他把仁義禮智這些所謂的善,當成是人天生就有的,每一個人的人性都是善的,「人皆可以為堯舜」,關鍵在你是否能「盡心」、「知性」,挖掘、培養這些善的萌芽。
至於什麼是人性,孟子沒定義;為什麼人性本善,孟子沒做出嚴謹的論述。他對自己的主張,儘管滿腔熱情地到處宣揚、口誅筆伐地到處遊說,總讓人覺得有點強詞奪理的味道。
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孟子死時,荀子才10多歲。荀子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先秦儒學的發展上有其承先啟後的地位。
《荀子第二十三.性惡》中寫道:「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既有邏輯,又有論證。與孟子明顯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下了定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就是說:性,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與「性」相對的是「偽」。「偽」是人為、後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果。他認為:「性者,本始材朴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天下之功於是就也。」
荀子明確把人性限定為人的自然屬性:「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義禮智信歸結為「偽」,是人的社會屬性。
在人性問題上,孟子主張本善,荀子主張本惡。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張透過教化,扶植和培養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發揚光大;荀子主張透過教化,限制惡的趨勢,使人性之惡向善轉化。
「惡」是人的社會屬性,只有當人的自然屬性氾濫到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時,其行為才稱得上惡。人性之自私自利、憎醜愛美,本身並非是惡,放縱人性使之妨害了他人才是惡。
事實上,人性的本質就是自私,自私也是道德之本。道德的產生,其淵源就是因為人性的自私。人若無私,人性都善,還要道德何用?
在《歡笑一籮筐》(America's Funniest Home Videos)節目裡可以看到,還沒滿週歲的雙胞胎為了搶著吃奶和搶媽媽的寵愛就開始使出扔奶瓶砸對手的狠招。
人性自私自利的本能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而很難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是人所共知的現象。也就是說:人性離惡很近,離善很遠。
從荀子性惡論出發,很容易導致法治社會。因為人性本惡,無一人例外,則君主也好、皇帝也好、聖賢也好、英雄也好,其人性都是惡的,與凡人沒什麼區別,誰也不要假裝君子冒充善人,誰都沒有資格凌駕於法律之上脫身出監督之外。而且,一個人掌握的權力越大,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大,也就越需要更嚴格的監督和約束,他沒有任何特權要求人民只許對他歌功頌德而不許對他吹毛求疵。
正視人性的自私,承認這永恆不變的事實,給予人性正常自然的發展空間,不扭曲它,也不放任它,讓它奔騰,但不讓它氾濫,社會才會健康和諧、充滿生機。而一切不健全的社會制度、一切人為的災難,根本原因都是對人性認知的偏差造成的,都是壓抑人性、扭曲人性,或放縱人性、任其蔓延的結果。
兩個垂死的人得到一個饅頭,如果一個人捨己為人讓給了另一個,那我相信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大愛」讓人超越了本性,另一個是這個人被徹底洗腦了。這樣捨己為人的事,全世界能出現的機率有多少呢?
自私是天經地義的,非善非惡,就正如樹要向上長,水要向下流,非如此,個體不能生存,群體不能繁衍。只有當某人的自私妨礙了他人的自私,才談得上是惡;只有當某人在自私的同時又尊重或有利於他人的自私,才談得上是善。所以,正確的善惡觀,應是:損己利人是小善,利己利人是大善;損人利己是惡,損人不利己和損己不利人是大惡。
不過,正是有人性,才會有善惡,這是毫無疑問的。人性是向善還是向惡,就好比水是向上還是向下,前者難而後者易。所以,對待人性就好比對待水,宜疏不宜堵,宜順其自然而不宜違抗扭曲。水性因重力而善下,可以渠疏,可以壩堵,疏堵得法,則水利無窮;人性因自私而易為惡,可以道德疏導,可以法律限制,疏限得當,則其創造力無限。
所以,相信「人性本惡」,不過透過自省以及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本性,就像人都想過好日子,但大多數人不會去偷去搶,因為有道德和法律約束。
自我美化的幻想:對自我的誤解
人自然地美化自己的一切,並且特別願意拿自己的優點來跟別人的缺點對比,於是,比外表,比身高,比財富,比衣服,比智商,比房子,比汽車,比老婆,比孩子,有些明顯不如別人的地方,也在自我美化和自我想像中超過了別人。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會自然的美化自己的一切,尤其是那種自我優越感特別強的人,總是願意拿自己的優點來跟別人的缺點對比。比較,有時候往往成了他們生活的唯一的目標和樂趣。事實上,自然的自我美化而形成的一種比較心理,也是人類的一種正常存在的人性。只要有效地利用好了這種特點,不僅可以取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而且還會因此而在其他的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
總是拿自己和別人相比,就是一種沒自信的表現。你是獨一無二的,你就是大自然中的奇蹟。不要總是向別人看齊,你需要的是實現自己的價值,突破自己。
人們渴望優點的集結,而痛斥缺點的慢性感染。然而事與願違,那麼多的社會經驗和歷史教訓,都是源之於缺點的存在。人們會不懈地針對缺點的「魔高一丈」而決勝於「千里之外」,吃力地推動社會永遠向前。
缺點是優點的影子,一天一夜正對太陽的有效時間實在是太短太短,影子被陽光放大的機會又實在是太多太多。當缺點不可一世到毫無遮攔的時候,質變會使優點反變成缺點的影子。
就像人們總習慣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一樣,踏踏實實的做著人世間最有趣的無用功,來激怒自己、點燃自己、瘋狂自己。
就如下面的例子所說明的那樣,有時候盲目的認為自己的優點事實上卻也是自己最大的缺點。
國王的櫥櫃裡有兩個罐子,一個是陶的,另一個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著,現出了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就是盛東西,並不是用來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面,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憤怒地說,「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的好,吵什麼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會。
時間過去了,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隻罐子被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歷史在它們的上面積滿了渣滓和塵土,一個世紀連著一個世紀。
許多年以後的一天,人們來到這裡,掘開厚厚的堆積,發現了那個陶罐。
「喲,這裡面有一個罐子啊!」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個陶罐!」另一個人說。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乾淨,和當年在櫥櫃的時候完全一樣,樸素、美觀、可鑑毫芒。
「一個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萬別把它弄破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很久了。」
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翻遍了。但是一點鐵罐的影子也沒有。
它不知道在什麼年代,已經完全氧化,早就無蹤無影了。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但人貴有自知之明。「鐵罐」的悲劇,正在於它的盲目性;而「陶罐」的不朽,就在於它清楚自己的實力。
所以做人切忌不要盲目和別人比較,可謂「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高」,你又怎麼知道他比你差呢?其實自己在某些方面還不如人家呢。
把自己與別人相比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別人在生活中的目標與動力,你也不具備別人那種獨一無二的能力。你應該這樣想才對:別人有別人的才幹,你有你的才幹。我們常常誤以為,才幹就是音樂、藝術或智力等方面的天賦,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奇特的、而自己卻一直忽視的才幹,諸如激情、耐力、幽默、善解人意、交際才能等,它們是有助於我們取得成功的強而有力的工具。
因此,不斷地拿自己與別人相比,只會使你對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你應該向一個人請教,你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掘——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我們的獨特價值是怎樣得來的?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是我們透過思想意識的作用而使自己內部產生變化的能力。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定位以及我們將要實現的目標決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獨特位置。
擁有自信,可以使你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不會為別人的表現或想法所左右。讓自信為你開闢一片天地,走自己的路,實現你的價值。
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不同的兩個人總是會有不同的價值,千萬不要試著去做比較,這樣只會讓你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只有肯定自己,才會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價值。
每個人的欣賞角度不同,所以對待每一件事物的評價也有所差異,當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時候才會產生欣賞的心情,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看似索然無味的平淡日常中生活的有滋有味,那就要學會在自己以前不屑一顧的事物中去發現可欣賞的東西。大街的路邊一朵很不起眼的野花,當我們用一種積極的眼光去觀察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些往日你所忽視的美,你把這些新發現的美定格後繼續深入觀察,那你會發現它更多美的地方,對待事物如此,對待人更應該如此。
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這樣做沒有壞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要與形形色色地位不同、性格不同、學識不同、地域不同的人打交道,這些不同的因素也就造就了我們不同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對待外界看法的差異。
在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感覺自己的看法、觀點、習俗是最好的,最適合自己生活的,其實在自己看來對方之所以因此而感到快樂,必定有他快樂的道理,當我們用一個積極的心態去發現、去尊重這些差異的時候,平時那些即使讓你感到厭煩的人在此時也會讓你感到他很可愛,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
當我們一旦養成了這樣接人待物思維模式的時候,芸芸世界在我們的眼裡和心裡都是這樣宛如彩虹一樣豐富多彩,快樂的心情就會油然而生,假如你以這樣的心情走在大街上,你的表情都會顯得很親切,很和善,看人的眼光也會充滿祥和、慈善,見到熟人哪怕不說話僅僅是老遠點頭致以對方一個微笑,對方也會感到你融融的春意,他向你致意的微笑中所包含的和善與祥和也會透過微笑的目光在瞬間傳遞到你的心裡,更別說開口打招呼相互問好了。
因此,我們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要知道我們都有不可愛的一面,會導致他人對自己的厭惡。要藉著承認缺點使自己謙卑,並提醒自己不要因他人的不可愛而論斷人。當自己面對不喜歡的人時,想像著基督正以膀臂擁抱他們入懷,並且愛他們。同時,承認自己也有被人欣賞的需求。上帝紀念對的動機,即使行為是錯的,如果我們還無法欣賞別人的優點,上帝仍因你的努力而賜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