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世界文明史:前篇─從史前時代到前近代
滿額折

世界文明史:前篇─從史前時代到前近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920 元
優惠價
95874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96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們認為工業革命在重要性上不亞於拿破侖戰爭。他們相信,瞭解佛陀、孔子、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比能夠細數法蘭西諸王更具有重要意義。相應於如此寬廣的歷史觀,與古斯塔夫•阿道爾夫和惠靈頓公爵的軍事成就相比,本書把更多的篇幅留給了約翰•洛克、卡爾•馬克思、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聖雄甘地、毛澤東和萊奧波德•桑戈爾的學說。
不同於以往皆以西方觀點出發、著重歐美歷史的史學書寫,本書以獨立的篇幅討論非西方文化與第三世界國家的文明,並找出其歷史定位;也不似一般歷史書的匠氣,只拘泥於時空背景的細節,而能兼顧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藝術各主題的平衡,特別是與人類文明進程息息相關的社會文化發展,及思想上的著述成就。

作者簡介

PhilipLeeRalph 、RobertE.Lerner 、StandishMeacham 、EdwardMcNallBurns 著
文從蘇 、 谷意 、 林姿君 、 薛克強 譯



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在先前一版當中曾經論述:「在今日此時,世界是由歐洲和美國所構成的觀念早已過時了。西方文化當然是起源於歐洲,但是它從來就不具有絕對的排他性,其最初的根基來自於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並加上印度以及中國,皆影響了日後的西方文明。西方不但從印度與遠東獲得了指南針、火藥、絲綢、棉花的知識,還有大量的宗教與哲學概念。」
歐洲各國在現代最初的幾百年期間,由於得益於前述文明的科學技術,因此取得空前的進步,對亞洲和非洲人民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這些廣大的大陸成為西方國家的附庸,但本世紀卻出現逆轉的趨勢。歐洲人和北美人長期保持的政治、經濟優勢,由於自然資源的衰竭、兩次世界大戰毀滅性的影響,以及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的競爭,因而受到侵蝕。而今,隨著亞洲各大國乃至小國狂熱地進入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浪潮,西方不再能決定它們的命運,同時也不能完全地切割自己與世界其他地區。過去十年間最後幾年的標誌,就是由來已久的歐洲和美國權力結構的解體;這是一種令未來國際政治進程變得模糊不清的意外發展,但在同時也為消除國家之間導致分裂的意識型態藩籬提供無限可能。
在文明的進程中,所有民族彼此互惠: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他們越來越互相依賴;另外,他們負有確保人類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責任。凡此種種,均使傳統的偏狹課程失去效用。教育的範圍必須擴大,俾讓學生對置身其中的世界有更深刻、更現實的印象。再沒有別的地區比美國更迫切了,美國是在相對孤立的背景下,於二十世紀上升到領導地位。在一個日益複雜的世界中,領導的必要條件正在變化,要想成功地應對現時的複雜性,就必須考察它們的根源。
大約十年前,亞洲研究學會會長提醒學會會員:「正如亞洲成為我們未來的一部分,它也成為我們過去的一部分。⋯⋯現在需要的是痛苦的反省,我們主張中國和印度歷史在課程表中不是附加品,而是必需的。」同樣的警告也適用於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其他太久太久不為人所熟悉地區的歷史。在把世界各共同體分開後的差異之上架設橋梁的嘗試,不僅建立在對這些共同體獨特性的認可上,也建立在鑄造它們的歷史力量之理解上。用已故加拿大史學家赫伯特‧諾曼的話來說:「歷史是一門使整個世界更加親近的學科,是引人遐想、針對全人類的學科。」
本書試圖扼要考察人類自遠古至今追求文明的歷程。各重要地區或國家均有所涉及。歐洲、北美、中美和南美、英聯邦、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中國和日本均得到適當重視。很明顯,本書不可能詳述它們的歷史。本書的一貫目的,就是讓讀者既了解到各主要人類社會和文化的獨特成就,又了解其局限,並關心當代問題。政治事件被認為是重要的,但政治史的事實以與文化、社會和經濟運動相關的方式顯現出來。本書作者們認為,工業革命在重要性上不亞於拿破侖戰爭。他們相信,了解佛陀、孔子、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比能夠歷數法蘭西諸王更具有重要意義。與此較寬廣的歷史觀相應,與古斯塔夫‧阿道爾夫和惠靈頓公爵的軍事成就相比,本書把更多的篇幅留給約翰‧洛克、卡爾‧馬克思、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聖雄甘地、毛澤東和萊奧波德‧桑戈爾的學說。如果說,這種敘述方法背後帶著某種哲學傾向的話,那麼它源於一種認識:即迄今人類的進步大多產生於智力的進步,以及對人權的尊重。
《世界文明史》第一版出版於一九五五年,第二版在一九五八年,第三版一九六四年,第四版在一九六九年,第五版在一九七四年,第六版在一九八二年,第七版在一九八六年。每一版都完整地收入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的《西方文明史》,非西方部分例外,它們在本書中得到較充分的介紹。《世界文明史》第六、七、八版分別收入了由西北大學的羅伯特‧勒納和德州大學奧斯丁校區的米查姆修訂之《西方文明史》第九、十、十一版。在保留伯恩斯的獨特優點同時,《世界文明史》的各作者在利用當代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把重點擴大到目前我們最關心的領域,包括古今人類社會中的居住條件、婦女的地位,和少數民族的處境。因此在最近幾版中,對中世紀、前近代、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的資料,做了嚴謹的翻新工作。第八版引人注目的特徵有:在第一部分中,收入史前古人類學者的新發現、重新詮釋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並重新改寫希伯來史,強調他們對後世思想和行為影響之巨大;另外,在第七部分,對二次大戰以來歐洲各社會內部的複雜變化和國際關係做了審慎的分析。
本版自始至終都展現了大量變化,與它之前的三個版次一樣,本版具體得益於紐約大學的理查德‧赫爾教授的貢獻。赫爾教授擴充了有關非洲的部分,使之與當前條件相應。他對非洲大陸的各個民族、主要文明及其現狀做了簡明而有裨益的敘述。
自《世界文明史》第七版開始,拉丁美洲諸社會得到更完備的描述,這一工作在第八版中進一步深化,包括根據近期的考古發現,對新大陸最早的文明做重新解釋。第八版還對南亞文明及印度次大陸諸國做了徹底修訂。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關鍵性論題,放入當下流行的學術議題,以對當代中國與中國共產主義革命變化中的特性提供全新的看法。
在準備本版過程中,作者們得到許多人的幫助,他們提出各種建議,這些人之中不僅有各個學科的專家,而且有使用本書的師生。特別感謝的有洛雷塔‧史密斯(西北大學)、卡爾‧佩特里(西北大學)、阿里勒納‧沃林斯基(聖迭戈台地學院)、西摩‧沙因貝格(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在富勒頓)、威廉‧哈里斯(哥倫比亞大學)、理查德、薩勒(芝加哥大學)、詹姆斯‧斯坦利(哥倫比亞大學)、理查德‧薩勒(芝加哥大學)、詹姆斯‧斯坦利(摩迪聖經學院)、斯蒂芬‧諾布爾(摩迪聖經學院)、理查德‧諾蘭(馬塔圖克社區學院)、斯蒂芬‧費羅諾和帕特里夏‧埃伯雷(伊利諾伊大學)、A.N.加爾佩恩(匹玆堡大學)、馬丁‧卡茨(艾伯塔大學)、羅納德‧托比(伊利諾伊大學)、格特‧文德爾伯恩(德國羅斯托克大學)、斯蒂芬‧戴爾(俄亥俄州立大學)、詹姆斯‧希恩(史丹福大學)、艾倫‧文德爾伯恩(奧本大學)、詹姆斯‧博伊登(德克薩斯大學)、彼得‧海斯(西北大學)、喬治‧羅布(西北大學)和迪埃納‧科普蘭。如同在第五、六、七版那樣,W.W.諾頓公司的羅伯特‧基歐是位認真負責的編輯、不可缺少的顧問,和忠實的合作者。他為此所做的、孜孜不倦的熱心工作,大大有助於修訂的完成。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我十分感謝我的妻子路易絲‧康克林‧拉爾夫,她就風格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並列印了手稿。
菲利普‧李‧拉爾夫

目次

目次

第一部 歷史的曙光
第一章 最早的開端
第二章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第三章 埃及文明
第四章 希伯來和早期希臘文明
第五章 印度古代文明
第六章 中國古代文明
第二部 古典時代的世界
第七章 希臘文明
第八章 希臘化時代的文明
第九章 羅馬文明
第十章 基督教與轉變中的羅馬世界
第十一章 轉變中的亞洲和非洲
第三部 中世紀時代的世界
第十二章 羅馬的三個後繼者:拜占庭文明、伊斯蘭文明和中世紀早期的西方文明
第十三章 中世紀全盛期(西元1050-1300年):經濟、社會、政治制度
第十四章 中世紀全盛期(1050-1300年):宗教和知識的發展
第十五章 中世紀後期(1300-1500年)
第十六章 亞洲騷動和輝煌的幾百年
第十七章 歐洲海外擴張時代之前的美洲和非洲
第四部 近代早期的世界
第十八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明
第十九章 歐洲的擴張和分裂:地理大發現與新教改革
第二十章 歐洲近代早期危機四伏的一個世紀
第二十一章 近代初期的印度、東亞和非洲
第二十二章 近代歐洲早期的經濟和社會
第二十三章 專制主義時代
第二十四章 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

書摘/試閱

第一部 歷史的曙光

我們人類的故事大約開始於二百萬年前的非洲。近來進行的田野調查研究指出,最早的「類人」人種是一種能夠直立行走,腦容量大的靈長類動物,在距今二百萬年之前,他們覓食於非洲草原上。四十萬年之後,類人動物開始由非洲向外遷移,並在其後的一百二十五萬年期間,這些動物─散居在整個東半球─學會了如何用火,並且能利用語言與其他同類相互溝通。
在人類演化的鏈鎖之中,隨後出現的是「尼安德塔」人,再其後大約四萬年前,出現了由解剖學觀點看來完完全全可以算是現代人的人。這些最早的人移徙到美洲和澳洲,並在西歐洞穴的穴壁上留下美妙絕倫的壁畫。大約一萬年前,人類在西亞發展出農業,這對整個人類生存的性質有了戲劇性的改變,因為有了農業,人類不再漂泊不定,且定居在村落中。定居的生活「迅速」(此一期間超過五千年)使得文明產生─一方面是,政治機構、文字、藝術和科學;另一方面則是,戰爭、社會不平等和壓迫。大約在西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最早的西方文明產生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此後,直到大約西元前六百年左右,除東亞文明和美洲文明之外,人類最優秀的文明乃是由美索不達米亞人、埃及人、希伯來人、邁諾安人,以及邁錫尼人創造出來的。

第一章 最早的開端

人類特別的地方在哪裡呢?首先,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用後腳直立行走,這在哺乳動物當中,乃是一種極為不尋常的方式。還有我們的頭顱也有一些不同的特徵,尤其是有一個非常大的腦容量。⋯⋯我們的上肢不再只是輔助行走的工具,它擁有非常高的操作技巧。這一技巧是由於組織結構造成的,但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大腦的功能。⋯⋯人類的雙手和大腦最明顯的成果就是技術。世界上再也沒有其他動物能夠如同人類這樣多方面且任意地操控世界。白蟻能夠建造結構精密的巢丘,並在其巢中創造自己的「空調」,但是白蟻卻無法為自己選擇建構一座教堂。人類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們擁有隨心所欲做事的能力。
──理查‧李凱,《人類的形成》

歷史的本質
凱薩琳‧莫蘭是珍‧奧斯丁小說《諾桑覺寺》筆下的女主角,她抱怨歷史道:「談論的都是一些令人煩惱、讓人厭倦的東西。教皇和國王的爭執、戰爭及瘟疫瀰漫在歷史的每一頁之中;男人都是不中用的東西,女人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席之地,真是讓人厭煩透了。」雖然於珍‧奧斯丁筆下的女主角是在西元一八○○年左右說過這些話,但她可以把這些抱怨的話語原封不動地搬到最近使用,因為一直到了二十世紀,大多數的歷史學者仍然認為歷史只不過是「往日的政治」,以及一份枯燥乏味的斷爛朝報。歷史的主要內容被局限於戰爭和條約、政治家的傳記和政策、統治者的法規與法令。儘管這些內容相當重要,但絕對不是歷史的全部。特別是在最近幾十年來,歷史學者逐漸意識到,歷史是人類昔日在各個領域的活動紀錄─不僅只是政治的發展,而且還包括社會、經濟,以及思想的發展。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不管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也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男人、女人共同創造的,並且反過來規範他們生活的社會和經濟制度:家庭和社會階層、莊園制度與城市生活、資本主義與工業主義等,盡皆如此。另外,在思想和態度上,不僅有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而且也包括那些事實上其生平從未被「經典大作」所談論過的普通人,他們的思想狀態,這些都是歷史學家關心的內容。而最重要的是,歷史包括了對事件發生的原因、人類的組織和思想模式的探尋─研究推動人類從事偉大使命的力量,以及人類成敗的原因。
史學家在擴大研究領域的同時,還引用了新的方法和工具來強化他們自己,以便能夠更適當地執行他們的工作。現在的史學家不再像過去,那樣辛苦地埋首於古老的編年史書和文獻當中,來弄清楚胖子查理在西元八八七年七月時到底是在英格爾海姆或盧斯特瑙。為了採用統計數值的證據,他們學習電腦科學家的方法;為了闡述物價上漲的影響,他們研究經濟學;為了推論婚姻類型,或評估戰爭與瘟疫對整體人口的影響,他們精通人口統計學家的技術;為了考察穴居或者現代城市化的現象,他們又搖身一變而成考古學家,研究出土的化石和陶片,以及現代城市景觀;為了了解生活在古代的男男女女的行為動機,他們又援借了社會心理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的見解。還有為了說明那些沒有留下,或者遺留極少文字紀錄的人們其生活和思想,他們尋找以其他方式保持下來的文化遺蹟,諸如民謠、民間傳說,以及墓碑。
當然,不論何等的聰明敏銳,歷史學家都不能創造證據。幾乎無法計算的過往事件難以回溯,因為它們未曾留下任何痕跡就已消失了;其他很多事件雖為人所知,但說到底也是不完整的。因此,有關於過去「到底如何」的一些極為關鍵的問題,要不是無法回答,便是只能根據十分有限的推斷來回答。由於其他種種理由,關於動機與起因的問題,可能不會有確定的答案。因為單一的人類個體時常難以了解自己行為的動機,所以,如果有人認為自己能夠完全確定別人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實屬膽大妄為。至於諸如戰爭、經濟成長之趨勢,或者藝術風格的變化等集體發展的原因,實在是太過複雜了,以至於難以用科學方法予以解答。
但是無論如何,只要我們掌握的證據越多,就越能夠接近於有效地重建過去,並且越能對過往發生的事件提出解釋。此外,對於為了歷史分析的目標而在蒐集和解釋各種資料中所遇到的困難,不應以悲觀的態度視之,而應該把這些困難當成激發知識的挑戰。
我們到底應該沉湎於過去,為了一個又一個失去的時代振臂而呼?還是設法了解我們是如何到達今天的地步呢?顯然這兩個極端都無法讓人滿意,因為留戀過去幾乎無法避免導致曲解,而且無論如何都是沒有用的。相同的,極端的「現代意識」也同樣會導致曲解,況且推斷我們現今所做的一切,無論是如何被認為是愚蠢的事,都比前人更勝一籌。所以,最好的辦法似乎就是既不尊崇過去,也不必抱持著高人一等的態度貶低過去。相反的是,許多歷史學家為了追求了解特定時期的人,他們是如何努力解決遭遇的問題,並且採用適合他們特定的環境,以及發展階段的方法,極有成效地生活著。其他歷史學家尋求的是時間的變遷,而不認為有一種可以通往最理想的現實世界的漸進性發展存在。這些歷史學家認為(但願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認清變化的模式和機制將能夠讓我們更容易了解現在,更有可能為因應未來而制訂出更穩健的策略。

走出非洲
對人類歷史最早的研究,也就是所謂的史前人類學或者是人類化石學,因為在東非有一系列重大化石發現,使二十世紀下半葉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這些發現問世之前,史前人類學家推斷人類起源於東南亞,現在他們則知道人類的起源地是在非洲;並且,將先前他們認為最早的類人動物發源於大約一百萬年前的這個數字,再往前增加一倍的時間。
最轟動的東非化石發現,有多次成就是由英國著名的史前人類學家族,即李凱家族所完成的,如果沒有這個家族的開創之功,也許就不會有其他的發現。路易斯‧李凱是英國一位遠赴肯亞傳教士的兒子,他早年就已決定要在東非尋找早期人類化石的蹤跡,當時許多專家怒斥他這等行為是有勇無謀之舉(李凱本來就是一個獨來獨往不喜歡與人合作的人,直到他去世前不久,他的許多行為仍令許多觀察家驚奇:為了對初民先祖謀生的方式有直接感受,他不帶任何武器就悄悄接近非洲野生動物)。一九三一年,李凱在坦尚尼亞(當時仍是坦干伊喀)【1】,發現了原始的手斧,他慶幸自己尋找化石的路是走對了;這些石斧是由生活在大約在一百萬年前的一個早期人種製造的。但因為李凱身兼多職,再加上資金短缺,李凱在往後四分之一多的世紀裡,於尋找化石方面進展甚少。此後,在一九五九年,一個重大的突破出現了,但這不是李凱本人,而是他的妻子兼合作調查的夥伴瑪麗‧李凱完成的。那一年瑪麗在坦尚尼亞一個遺址進行仔細搜尋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看起來像是人類牙齒和頭蓋骨的碎片,她將所有的碎片拼湊在一起,並做了年代的測定,結果發現這竟然是一個近乎完整的頭蓋骨,是屬於一種生活在一百八十萬年前大致與人類相似的動物。由於瑪麗發現的這個頭骨下頷的牙齒很大,新聞界很快就把牠稱為「胡桃鉗人」。
「胡桃鉗人」其實並不是人,而是一種能夠直立行走的進化猿類。李凱夫婦也知道這一點,因而就想弄清楚在附近能否找到更接近人類的化石;僅僅過了兩年,他們的長子強納生就給予一個確切無疑的答案,他發現了一個生活在一百八十萬年前,腦容量比「胡桃鉗人」大得多的靈長目動物的頭蓋骨遺骸。路易斯‧李凱辨識出這是一個與「胡桃鉗人」不同種類的化石,此一種屬顯然是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因此他將之歸置於「人類」的範疇,而並非「猿類」的範疇,稱之為「能人」,或者是「有才能的人」。
一旦人們清楚了解東非各個遺址是找到人類起源證據的最佳場所,那麼其他驚人的發現便會以讓人瞠目的飛快速度隨之產生。一九七二年,李凱夫婦的次子理查(李凱家族中現今最為著名的史前人類學家),他率領一支隊伍在肯亞發現了一個屬於能人的頭蓋骨碎片,這一頭蓋骨比他的兄長所發現的那個頭蓋骨更加完整,也更加古老,而且時間大約是兩百萬年前。一九七四年,美國人度納德‧強生所率領的考古隊在衣索比亞發現了一個生活在三百二十五萬年以前,能夠直立行走類人猿整個骨架的百分之四十部分(正當在宿營地清理這個類人猿骨架時,收錄音機中正在播放著披頭四樂團的歌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於是強生便將之命名為「露西」)。一年後,強生以及他的考古隊發現了至少十三個與「露西」同時代類人猿的大量骨骸。一年之後,瑪麗‧李凱在坦尚尼亞發現了一個三百七十五萬年前,曾在那裡行走的直立類人猿的足跡。
在本書撰寫期間,驚人的發現仍在不斷出現:一九八四年,理查‧李凱率領的考古隊在肯亞發現了一個生活在一百六十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的骨架;這個骨架十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87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