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我的冤家我的親
滿額折
我的冤家我的親
我的冤家我的親
我的冤家我的親

我的冤家我的親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2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不是一本清算業力之書,
而是一本關於解結,讓心回家的書。

為什麼有骨肉血緣關係的親人家眷間會愛與恨?
佛教經典中提到的冤親債主究竟是什麼?

從小被家人稱為「生來討債的孩子」的張慰慈,是唯一的獨生女,深受爺爺奶奶寵愛,但在最疼愛她的奶奶過世後,和父母親的關係,從青春期開始便處在極度對立的位置上,而原本應是血脈相連的親情卻成為彼此的嫌棄與怨懟,更讓她對於「被愛」帶著恐慌與不安
,以至於在前半生裡面對愛情和婚姻時如同被詛咒一般的崎嶇難行。

直至父親重病倒下,才讓她和雙親的關係出現重大轉淚點,開啟了如同翻山越嶺般地「解冤結」的艱苦歷程。一個生來討債的小鬼終究成為回來報恩的子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張慰慈

生於南投,長年在海外工作,曾擔任企業顧問及品牌創建與管理講師,2011年創立寰宇絲路國際有限公司,提倡友善耕作、健康飲食、愛護動物。張慰慈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弟子,近年以「小院子裡」文創空間為基地,持續推廣相關理念,並在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著有《食禪》、《天還亮著》。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親眷之間的「怨憎會苦」與恩怨情仇,在華人傳統社會,屬於「家醜不可外揚」、「為長者諱」的倫理禁忌;慰慈書寫此書,是出於「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是對相識或不相識之讀者,虔誠奉上「法供養」的菩薩心腸。——釋昭慧法師(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千年暗室一燈能破,百年冰山一火難除。若要冰消雪釋,必惟光明智慧方能照亮一切,無明癡暗。我們小院子的慰慈居士總是願意点亮明燈,置於高處,照亮他人,也光明自己。親愛的有緣人們一起來吧!開卷有益,點亮智慧明燈,陪伴家親好友,走向快樂融合生活。——釋本願法師(佛世界道場住持)

慰慈母女的愛恨情仇,簡直比韓劇還要韓劇,比八點檔連續劇還要八點檔;在佛法的長期浸潤與虔心跪拜後,軟化了遇母則剛的心性,將與母親的恩怨情「愁」,煲湯成無微不至的愛。——張光斗 (《點燈〉製作人)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作者將與母親的恩怨情「愁」,煲湯成無微不至的愛,從慰慈的自省與行動實踐,讓我們學習如何陪伴親人。——瓦紀‧瓜歷 (文字工作者)

世間難見的女漢子,是我的知己摯友,也是我的老師。妳對她的一點好,她會對妳加倍奉還。在愛裡受過傷的人,痊癒之後,會更懂得愛,更珍惜愛。——張卓芳(卓芳家手作職人)

無論年輕時背叛得多麼厲害,人近中年,總要回家的。緣此,這不是一本清算歲月之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回家的書。——王錦華(《鏡週刊》人物組副總編輯)

推薦序

法供養的文字盛筵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慰慈寫了新書《我的冤家我的親》,其中自序與部分章節,個人有幸先讀為快。閱讀過程中,不是多愁善感的筆者竟屢屢潸然。

無論是對自我、人物的描繪,還是對事件、情節的敘述,慰慈總是毫無保留地投入豐沛的感情;但那不是狂熱的激情,而是在洞燭因緣後,對至親苦難的椎心之痛。例如:以至孝聞名的父親,對纏綿病床的爺爺大聲咆哮,昔日叱吒官場的爺爺,竟只能嗚咽以對。作為讀者的我所受到的強大撞擊,並非來自這些咆哮與嗚咽的動態畫面,而是對爺爺與父親心靈深處的劇烈創傷,生起強大的憐念憫傷。

慰慈引述佛門廣傳的「冤親債主」一詞作為此書課題。親眷比一般人自然緣深,但有時是因善緣而結親,有時是因惡緣而結親。前者今世重逢而積恩報德,這是善性循環;後者狹路再遇而積怨結仇,這是惡性循環。拋開這些無形的定理不說,一般而言,並非所有人都能幸運地生長在夫妻鶼鰈情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模範家庭;反之,基於親情與愛情,對彼此就難免有各種期待,一旦期待落空,就難免失落、沮喪,結怨、生惱。然則在「法爾如是」的生命流轉中,是否能揮刀截斷惡意螺旋之眾流?是否能就著積怨結仇的「逆緣」,轉化出積恩報德的「逆增上緣」?其關鍵即在洞燭因緣的智慧與憐念憫傷的慈悲。

一般而言,親眷之間的「怨憎會苦」與恩怨情仇,當事人大都不願曝光,遑論是在公開園地,向非親非故的視聽群眾和盤托出!在華人傳統社會,這可能是基於「家醜不可外揚」、「為長者諱」的倫理禁忌;在當代社會,則更涉及「隱私權」的倫理考量。慰慈將生命成長歷程的傷口扳開,瘡痂掰碎,那是痛不可忍的過程,需要很大的決心與勇氣;再加上前述倫理禁忌與倫理考量,要衝破這心靈與社會的層層網羅絕非易事──畢竟面對的是「非親非故」的廣大讀者,而非止於閨蜜、摯友間的呶呶宣洩。即此而言,慰慈之所以能衝破層層網羅,應是來自比層層網羅更強大的軔性與動力──「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是對相識或不相識之讀者,虔誠奉上「法供養」的菩薩心腸。


推薦序

總要回家

王錦華/《鏡週刊》人物組副總編輯

父母子女一場,在常見的公開論述上,我們習慣飲水思源、歌頌親情。殊不知以愛為名,多少扭曲和變異的故事假汝之名以行。慰慈老師這本書的珍貴之處正在於此,這是一本坦露真心的懺情錄,是一本殘酷之書,也是一本溫柔之書。

慰慈老師是我透過臉書結交的良師益友。身為一個虔誠的佛弟子,老師的臉書發文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廉價說教,反而經常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尤其喜歡她記述自己與母親的日常互動,那種待老人如待兒孫的細膩親切,總讓我在焦渴的煩惱火中,生起一點清涼。

在這本書裡,老師細細補述家族女性的生命歷程,這才明白:此刻看起來很感人的親子互動,原來曾經很傷人。她坦陳,自己在二十八歲時匆促走入婚姻,是為了離家,「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我想逃離與母親在同一個屋簷下的生活」。彷彿對照,我們誰不曾在年輕時花盡力氣,用各種言行背離自己的家;相較於父子之間的對抗,母女之間的糾結又更幽微難解。

無論年輕時背叛得多麼厲害,人近中年,總要回家的。緣此,這不是一本清算歲月之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回家的書。

我尤其喜歡書中〈媽媽的媽媽〉那一篇,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是我,第三人稱也是我。充滿了之知智慧的「我」,對著無明的「她」說,試著去做「媽媽的媽媽」。這不就直接了當說明:與母親和解,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

看了這本書,我非常喜歡「素娟」—也就是老師的母親。在那個純樸的年代,竟然有這樣一個愛穿大紅色衣著,永遠熱情洋溢,勇敢追愛的女人,就算連恨,也是大剌剌的。

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慰慈老師時,她給了素昧平生的我一個好大的擁抱。那如大太陽般的熱情,很快融化了我當時被無明和恐懼綑綁住的心。親愛的老師,這就是命運的殘酷及溫暖之處呀,素娟的熱情其實一直在你的血液之中。

這本書巧妙地用家族女性的名字來分篇,「潤蓮」、「素娟」有各自的時代,以及屬於這個名字、不同的命運召喚。非常幸運與「慰慈」身處同一個時代,老師的名字之中安慰、慈悲的意象,總給我一種「大地之母」的聯想。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你一定也會感受到慈悲擁抱的溫度和力量。

目次

推薦序

法供養的文字盛筵 文/釋昭慧
天命 文/張光斗
總要回家 文/王錦華

前言 來討債的孩子

第一章 她們
潤蓮
潤蓮的愛情
潤蓮的廚房

第二章 愛裡的恨
素娟
素娟的愛情
素娟的慈悲
那些愛了又恨了的

第三章 親人與仇人
慰慈
慰慈的廚房

第四章 轉機
生命的洪流
越一個山丘
下地獄救母

第五章 媽媽的媽媽
我在恨裡覺察我的愛
再相逢

第六章 只願您幸福
請不要再這樣對我
她是我女兒
愛的代價

第七章 大圓滿
那些狹路相逢的
子祺的心聲

後記
往昔所造的省思

書摘/試閱

往昔所造的省思

朋友在線上向我討個建議。
她有個與家人間相處的問題,讓她無法釋懷,透過簡短文字,我都可以感覺到她因為氣憤而傳遞過來的負能量,可見這一場的不平,對她本人的身體有多大的不良影響。

我從不同角度,提供一點看法給她參考,她告訴我,「聽懂了,但還是不能釋懷」,因為她一直抓著親戚不懂人情世故的無理態度,不放過自己。希望和我找個時間談談,我最後告訴她:「不能釋懷是自己非要爭個是非黑白,要想一想是不是自討苦吃?因為覺得討個公道比不生氣重要,問題還是在自己的心態。」我不禁反問,如果和對方不投緣,又因為是姻親才把大家圈在一起,古人說「趨吉避凶」,面對厭惡的事,避都來不及了,為什麼要纏呢?

人和人之間,價值觀不同是常有的事,因此換位思考是有必要的。「不計較」其實是放過自己,而不是給人恩惠,往廣義的方向看這才是正解。如果「不要生氣」比「論斷對錯」重要,那麼怎麼選擇就是自己的智慧判斷。

有句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意涵不只是涵養,也包括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慈悲。如果想要真正成為一個修行人,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要覺察的是自己的行住坐臥,而不是老看著別人的過錯,還要帶著批判與指責與之連結,那麼等於自己糾纏著這段緣分,又因為共響,而讓惡緣形成,自己竟還是其中一個始作俑者。

我最後告訴她:「當一份緣不順時,就要讓接觸的機會更淡薄才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外境,只能修正自己。
「自我的執著」才是阻擋修行人精進最大的困境。唯有改變自己才會有坦途,所以不要談別人,而是要觀自己。
許多來諮詢意見的朋友,常常在一席討論後,告訴我:「老師,我懂了,可是我做不到。」我總是大笑:「那就是自己要做的選擇喔,一是因為做不到,所以直接放棄,生命歷程繼續受苦。二是起初做不到,要做到的目標,一次做不到,再做,兩次做不到,再做⋯⋯,直到做到改掉惡習,生命的新路就展開了。這就是修行。

以我自己為例,近年來,我對生命中很大的一個挫敗做了很深的觀照與覺察,那就是此生我對男女情感上的創傷歷程——「渣男吸鐵石」是我自走出婚姻後對自己戲謔取的稱呼。

以一般世俗的角度,我一直在追尋那個孽緣形成的起源點,也就是說自花樣年華起我到底為什麼在眾多追求者中間,老是只被渣男吸引?這一點,長久以來除了自己疑惑外,我的父母、至親的朋友、甚至兒子(他總說我媽一談戀愛就會變得很白癡)都感到不可思議。

一開始,從表面上看我認為業力爆發是主要的原因,但在學佛過程中,不斷思考著佛說因果的問題,我決定從此處探求真相,也希望能藉由學習佛法教導提升智慧,讓自己有資糧能承擔現前的業力。最後我發現問題來自我自幼與父母的關係不睦有很大關聯,我一直是個不受權威教育帶領的叛逆孩子,所以上一代父母常會用打罵方式來訓斥不願順服自己的孩子,我的性格天生又很剛硬,因此斷定他們對我的是嫌棄,所以長大後和他們的相處一直抱著很疏離的態度。

原生家庭是我們來到世上學習人與人之間相愛與信任的第一站,但那時我的父母和我在這一門課上都是不及格的學生,因為他們也沒有試著了解自己的孩子,影響了我日後自組家庭與戀愛對象的選擇,在與親密家人的互動上,我有著很大的不安全感,所以我在情感流露上一直被動又保守,甚至很多不熟的朋友認為我是很冷漠的人。再加上,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教育以不發表意見就是好女孩來要求女兒,造成了我內心非常衝突的人格成長。

當渣男願意說雙倍的甜言蜜語來取悅自己,和我原生家庭滿嘴對我的責備形成強烈對比。或是,交往初期他們更願意用雙倍討好的方式來做表面功夫,其實從沒打算要負責任。而我因為自己內心的黑洞,很容易被渣男吸引,而忽略了真實生活中的常態或是非常態的差別,更因為雙眼迷濛而選擇做飛蛾撲火的事,卻忽略了再也清楚不過的事實,例如對承諾的失信,責任的逃避等,甚至當身邊所有愛我的人都告誡我不可為時,我還是執意跟隨,因為貪愛的慾望讓我看不見真相。

我對男女間情感的成熟度知曉的很晚,當理解了激情的保鮮期其實很短暫,知道真正的緣分不會因為怕失去關係,而需要委曲求全。慢慢知道緣分的深淺是需要經歷無條件的愛付出的過程,才能看見真愛的樣貌。然後因為學佛,我理解了眾生平等是和諧的源頭,進而懂得換位思考。

我和父母的和解,在他們人生旅程所剩下最後幾里路上相繼完成,當他們年老需要我照顧時,我們互相都願意放下猜測,不若以往堅持己見或直接放棄溝通,願意說出對彼此不同的想法,進而取得相互間的理解,然後協調修正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共處。所以當有一方願意放棄對立,真正的光亮大道才得以展開。

學佛後,我透過內觀,更清楚真相非只是眼見為憑,有時候對方只是用錯了方法表現,而更多時候糖衣砲彈則需要用自己不貪求的心來檢視,真偽必能現形分別。那些原本以為別人辜負我的,和滿肚子的委屈,就了解了真相是還有自己的造做參雜後的成就,這時恨就走了,而我懺悔「往昔」。

很多初接觸佛法的朋友問我要從何處下手精進?要念什麼經能快速成就?「老實學佛!」這是不二道理。佛說:「因果與眾生平等」是基礎,先搞清楚真正的意涵很重要,所有經典談得都不外乎此。

現代人很幸運,網路上很容易就能搜尋到高僧大德們針對佛法的開示或是講法。有緣與佛法相遇,要用在自己的修身上,唯有願意改變自己,生命道路才會有坦途。所以不要談別人,而是要觀自己。不必去降伏一切的外境,若能降伏自己,外境就改變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