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簡體書)
79折

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79369
促銷優惠
簡體新到貨
簡體新到貨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19年北京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張康熙皇帝1716年發去歐洲的諭令,內容是尋找他派去羅馬多年而杳無音訊的洋欽差。這份諭令呈朱紅色,歷史上又稱“紅票”。因正史中沒有記載,紅票的來歷一直成謎。康熙為何會派西洋傳教士做欽差?派他們到歐洲去所為何事?

本書以紅票作為敘事切入點,抽絲剝繭,圍繞清初皇室特別是康熙帝與湯若望、南懷仁為代表的北京傳教士群體之間的互動,抉出了一段中國與西洋深度接觸的往事。

進入中國的西洋傳教士,與中國各階層有著廣泛的接觸,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販夫走卒,他們的交往交織著文化碰撞與私人恩怨,糾纏著國際競爭與內闈宮斗。

作者精讀中西文獻,細加論證,在諸如清初歷獄、中西禮儀之爭、雍正禁教等熱點問題上均有原創性見解,並對流傳已久的“閉關鎖國”“朝貢體系”“文明衝突”等歷史論調提出了質疑,是一本學術性與通俗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簡介

孫立天,成都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博士。現為獨立學者。其2021年出版的英文專著Jesuit Mission and Submission:Qing Rulership and The Fate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1644-1735(Brill,2021)對相關領域有開創性貢獻。本書在該英文專著基礎上,融匯作者最新研究而成。

名人/編輯推薦

★以全球史視野,透過西方之眼,講述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康熙皇帝。

★一部兼具學術性和通俗性的全球史新銳之作。

★許倬云、杜家驥、夏伯嘉、羅新、李雪濤聯袂薦讀。

目次

第一部分 進入滿人權貴圈的西洋人

  • 佟家的奴才

戰場上的俘虜·康熙母親的娘家·滿人對西洋人的印象·神父與大炮生意·佟氏家族與傳教士·消除奴籍

  • 滿漢之爭中的傳教士

傳教士被抓·滿漢路線之爭·滿人、漢人和洋人·楊光先的地位·傳統社會中的算命·湯若望參與算命·歷獄審判

  • 從鏟除鰲拜到《尼布楚條約》談判

康熙背後的勢力·傳教士登場·傳教士與宮廷政治·功不可沒的南懷仁·傳教士帶給康熙的世界·《尼布楚條約》簽訂

  • 內務府的人

臣子和奴才·傳教士的名分·新來的傳教士·關係網·介紹中國·中西雙向交流

第二部分 紅票與中西交往

  • 教皇使團和康熙派出的洋欽差

康熙和他的江山·康熙眼中的教皇使團·初次接見·教皇使節與傳教士·多羅與禮儀之爭·傳教士筆下的歷史·辭行會見·康熙面試顏珰主教·領票

  • 彼得大帝使團和教皇新使團

十四年的等待·康熙發給歐洲的公開信·康熙的耐心·彼得大帝來華使團·教皇第二個入華使團

第三部分 榮耀後的沉寂

  • 雍正爭位與禁教

康熙晚年的皇位爭鬥·雍正登位中的謎團·傳教士也盡力了·雍正為什麼要禁教?·雍正對禁教的解釋·當局者怎麼說?·雍正與佛教·作為佛教居士的雍正·皇位爭鬥與禁教的關聯

注釋

附錄一 雍親王致年羹堯書

附錄二 內務府內傳教士名錄

附錄三 顏珰關於中國禮儀布告

附錄四 穆經遠判決書

參考文獻

致謝

書摘/試閱

功不可沒的南懷仁

除了受到康熙信任,南懷仁神父自己有意願回到宮中,而且有能力應對朝廷中各種關係也是他能在康熙身邊得以立足的關鍵。1665年歷法案件審理中,南懷仁代表中風後不能說話的湯若望參與了各種審問和應答,他深知朝政的風險。所以在1669年,他決定重返朝廷政治絕對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其實在南懷仁上書朝廷的奏折中,就反映出他當時是有過猶豫的。在1669年2月天文觀測證明傳教士歷法正確以後,朝廷任命南懷仁到欽天監任職。南懷仁寫了一封很長的陳情奏折,希望朝廷能體諒他是一個傳教士,不適合在朝廷做官。康熙收到禮部轉過來的奏折,但仍堅持讓南懷仁任職。南懷仁再次上書,寫了一封更長的奏折給康熙,懇求康熙遂了他當神父的志願,同時保證他會盡全力為欽天監幹活,他唯一的要求是不要給他官銜。康熙收到奏折以後,又轉給禮部,讓禮部部議。禮部給出的結論是可以同意南懷仁不要官職,但是他必須收下相對應的俸祿。南懷仁接受了這個提議。南懷仁的這些上奏都是他內心掙扎的表現。終其一生,他都在為如何與政治保持距離而煩惱。1682年,他去世前六年,在跟隨康熙出訪塞外的日記中,他還在苦惱這個問題。

無論南懷仁內心如何掙扎,他侍奉康熙左右對整個傳教事業還是有實際效果的。1665年歷獄,湯若望被扳倒以後,傳教士在朝中就沒人了。南懷仁1669年重新出山,得到了康熙以及康熙內部圈子的信任,才讓傳教士又有機會走進紫禁城。作為康熙的老師,南懷仁長期陪伴在他身邊,在康熙從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成長過程中,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按照現在的成長理論,這一時期正好是心智定型的關鍵期。從康熙的學業來看,他是從1669年鏟除鰲拜以後才開始正式在禮部安排下學習漢語以及中國傳統典籍。在學習中國詩書禮易的同時,康熙還跟著南懷仁學習代數、幾何、天文和西方音律等歐洲學術科目。所以,康熙對西方科學的興趣並不是偶然產生的,而是在南懷仁的培養下耳濡目染的結果。作為老師,南懷仁應該說是很成功的,他成功激起了學生康熙對西方學術的興趣。南懷仁之後,後來的傳教士徐日升(Thomas Pereira)、安多(Antoine Thomas)、白晉和張誠(Jean-François Gerbillon)都做過康熙的老師,他們都留下了很多康熙學習西方科目的記錄。法國學者伊莎貝拉(Isabell Landry-Deron)綜合幾位傳教士留下的日記和講課材料,做了一份表格,標注了1690至1691兩年時間中,三十六歲的康熙跟幾位傳教士在宮中學習的時間表。這張時間表反映的是南懷仁去世後(1688年),新來的傳教士教授康熙西學的頻率(見表3)。

康熙跟著傳教士學習過西學,是歷史上廣為人知的。由於漢文、滿文資料對康熙和傳教士交往只有零星記錄,人們一直不清楚康熙到底學了多少,學到了什麼程度,對此缺少一個定量的認識。而從1690年這一年的學習頻率中就可以看出,康熙學習西學,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興趣,而是在深入學習。1690年這個年份不是筆者有意挑選出來的,而只是各傳教士留下的資料正好覆蓋到這一年。1690年康熙已經三十六歲,這時他還能有這樣密集的學習頻率,可見康熙早年跟著南懷仁學習也很用功。南懷仁沒有留下系統為康熙授課的記錄,但他留有很多感嘆教書很累的文字。而且南懷仁還感嘆過,三藩之亂那麼忙,康熙竟然還有心繼續學習西方課程。南懷仁的這些文字和感慨,後來學者是存疑的,認為是南懷仁為了吹噓自己能接近康熙而說的大話。但根據多個傳教士從不同側面留下的1690年的記錄來看,康熙確實學習用功。而且1690年是康熙戎馬一生中很忙的一年。1689年清朝剛和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斷了準噶爾蒙古的後援。1690年,康熙開始出征剿滅日趨強大的準噶爾蒙古的噶爾丹汗。在表格中可以看到,這一年康熙一直都在召見傳教士學習,五月和六月甚至天天都在學。但八、九、十月中斷了學習,這是因為這期間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去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6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