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
政府出版品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
商品定價

$200~$399 (1)
$400~$599 (2)
出版日期

2022~2023 (3)
裝訂方式

平裝 (3)
作者

林文源、郭文華、王秀雲、楊谷洋-編 (1)
法律白話文運動-作;李柏翰-編 (1)
許全義、廖崇倫、許可風、許綠芽 (1)
出版社/品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1)
白象文化 (1)
麥田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筆商品,1/1頁
問津
滿額折
作者:許全義; 廖崇倫; 許可風; 許綠芽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日:2023/05/01 裝訂:平裝
◎收錄反黑箱課綱運動後的文字,主要聚焦於文史,也染著運動叛逆、憤世的風格。◎想要瞭解歷史,我們必須走進去!探究台灣人的密碼,塑造台灣成為好國好民。◎世界不僅可以改變,而且善盡公民責任改變世界還是基本權。反駁白色恐怖時代的教條:世界是不可改變的我們認為世界(s)不僅可以改變,而且善盡公民責任改變世界(s)還是基本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阿基米德支點,而且也應該是。才會如蜜蜂築巢般,雖然對於整體架構不清楚,可是透過小分子的努力,終究還是造出符合數學簡約之美的蜂巢來。或是如百年來,諸多人對於熱力學,理論溫度觀念的建立一般。功不唐捐。那怕已經化為腐朽,達成階段性任務,成為可以被踢掉的梯子。書中所提的某些主張,如通姦除罪化,醫療除罪化,廢除黑箱課綱等等,已然達成。雖然只是盡一己公民責任,而非甚麼先知先覺或後知後覺,或是在其中居於關鍵地位的主要行動者。大部分主張還在讓子彈飛的階段,靜待漣漪擴大,蔚成浪潮。如多吃有機米飯,而非基改美式食品。以及佔了本書最大篇幅的台灣文史教育,當求知識於世界,而非延續白色恐怖時期的舊慣:以課綱、課本或老師為偶像來崇拜。本書只是案例介紹,凌亂雜湊。至於學理性,證明或說服公民們:改變世界(s)是每個人的基本權的部分,付之闕如。德不孤,必有鄰。日後當有賢達問津,探究台灣人的密碼,塑造台灣成為好國好民。◎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0061.pdf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2
科技社會人04:跟著關鍵物去旅行
滿額折
作者:林文源; 郭文華; 王秀雲; 楊谷洋-編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4/20 裝訂:平裝
疫苗是如何誕生的?漁電共生行不行?視力表能否成為判斷盲人的標準?公民是否能「真正」參與臺灣智慧城市發展?從科技哲學、科學史以來,「物」始終是科技與社會研究者的關注焦點,本書除了延續前三集聚焦臺灣在地實作案例,更以「物」為線索,追究其交織出的各種世界觀、概念、體制脈絡,藉此瞭解社會如何形塑技術物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在地化臺灣在本土意識及國家認同的逐步累積下,臺灣仍存在著族群、地域、政治,甚至認同差異,科技物的旅程也不例外。屏東林邊災後重建中新興的光電設施、高雄市路面下錯綜複雜的石化地下管線、臺南七股瀉湖與沙洲魚塭間的漁電共生、南投魚池鄉的邵族基因檢測與分類、彰化縣芳苑鄉沿海的離岸風場,以及臺北市的智慧城市等,這些案例展現出在地鑲嵌的技術與社會特質。歷史因緣際會看似自古已有之的藥籤、作為功能性鑑定視力的檢測表、存在各種治理與感受可能的森林、剖腹產的臨床因素研究報告,以及同樣環繞著孕婦身體的羊膜穿刺術,這些容易被抽象化的民俗、文化、知/常識或研究,也在本書中具現為特定物的歷史旅程,帶我們一起追溯二十世紀的臺灣身世。全球漫遊無論是從法國而來的滅菌疫苗技術、美國CDC新聞室公布的新冠病毒圖像,以及綜合德國、法國與日本技術軌跡的高鐵、美國自閉症輔助研究中的社會性機器人;在東亞的日本、臺灣與中國間遊走的液晶面板隱微知識、源自比利時的BMI公式、德國規範的水下噪音,以及美國藥廠的標靶藥物臨床試驗,這些討論更定位了諸多關鍵物從世界各地到臺灣之間的位移。★本書重點1. 集結26位STS學者近年研究所得,共同呈現臺灣首本專注探討「臺灣科技物」的科學素養讀本。2. 以人、物、知識、制度等面向,探索19個科技物/觀點,拓展讀者對本地科技與社會現象的思考敏銳度。3.各篇文章皆附「教學工具箱」,提供與該篇主題相關及延伸的教學資源,以利大學及高中教師參考運用。 ★學界推薦王文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社院院長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楊倍昌/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黃信騰/新竹建華國中校長許全義/臺中一中社會科教師蔡汶鴻/南科實中物理科教師當今科技社會瞬息萬變,我們也需要有新的視野。跟隨技術物生成與移動的軌跡,可更全面、細緻的關照人、技術物、社會與環境的關係,進而探索改變及提升的可能。/王文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社院院長)集結19個重要的科技關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 > 10
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國家能賜死人民嗎?能投票就是民主?防疫就能限制出入境?收入低就該餓肚子嗎?……30堂基本人權思辨課
滿額折
作者:法律白話文運動-作; 李柏翰-編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2/06/30 裝訂:平裝
人權不是特權。人權到底是什麼?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人生教科書納稅者權利法跟我有什麼關係?家長有權利對「同志教育」說不嗎?歌手不能唱自己的歌?紅燈何時亮,幾時可尋芳?……最實用的人權讀本,30條基本人權的探索與思辨,幫助我們真正理解人權的意涵,成為一個更進步的世界公民。●特別推薦一起讀判決 (人氣法律粉絲專頁)/(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周威同(國教署兒童權利公約教育人員培力計畫種子教師)/林辰(知識型Youtuber、《台灣吧Taiwan Bar》共同創辦人)/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祕書長)/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張瑜鳯(資深法官,《章魚法官來說法》作者)/許全義(台中一中社會科教師)/黃丞儀(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黃惠貞(歷史教師深根聯盟發言人、板橋高中歷史科教師)/蔡中岳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錢建榮(最高法院法官)/蘭天律師(依姓氏筆劃排序)人權並非國家所賦予的權利,而是先於國家、任何社會與法律制度出現前就存在了,而人權的內涵就在於體現對人之尊嚴的尊重,每個人都是有自主性的主體,而不會淪為被他人或國家所支配的客體。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那是第一份全球性的人權保障文件,這一天也被訂為人權日。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的人們看盡殘暴的國家機器如何輾壓自己或其他國家的人民,因此聯合國成立時,各國即把人權保障視為這個國際組織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並迅速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人權法典化是為了賦予人民對抗國家暴力和歧視的武器——雖然締約或修改條文都太困難,但我們能透過重新詮釋、擴充文義,讓人權法持續保持其活力和韌性。反之,若任由政府恣意排除或限制人權內涵,將失其最初捍衛個人尊嚴及促進社會正義的精神。這也是一開始想編輯這本書的主要目標,希望提供讀者有關人權與基本自由的基本認識,學習相關語彙後,用以觀察自己與其他人的生活處境,進而勾勒出心目中理想社會的藍圖。——法律白話文運動本書邀請一群年輕有想法、寫過多部暢銷法普書的「法律白話文運動」執筆,以明確好讀的文字,把嚴肅的法律知識,轉化為一般大眾容易理解的常識。內容以聯合國特別為青少年編寫的《世界人權宣言》簡易版三十條為基礎,從每一則法條的核心精神作闡釋,並援引國內外的案例,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