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
商品定價

$400~$599 (1)
出版日期

2024年 (1)
裝訂方式

平裝 (1)
作者

姜至剛、陳佳煌、孫銘宗 (1)
出版社/品牌

好人出版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筆商品,1/1頁
我們與毒的距離只在一線間:11個中毒案例教你如何與毒共處,劑量才是重點
滿額折
作者:姜至剛; 陳佳煌; 孫銘宗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2024/05/29 裝訂:平裝
從遠古神農以身試毒到當今蘇丹紅、邦克列酸等層出不窮的新毒物人類跟毒共處了數千年,真的了解什麼是毒嗎?一聽到致癌,恐懼就被放大可是毒無處不在,無毒生活已經是不存在的幻想了解正確毒理,學習與毒共處,才能安全顧自己臺灣的食安問題一直佔據新聞媒體頭版,也是民眾最恐慌的議題,近日寶林茶室、蘇丹紅等等,中毒已危害到生命的層次,讓人越來越不敢外食。每個人都對毒物非常反感。水俁病、世紀之毒戴奧辛、多氯聯苯、三氯乙烯、甲醛屋、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塑化劑、毒奶粉三聚氰胺、雙酚A……還有水(水喝多了也會死),從這些在世界與臺灣發生過的毒物災難案例,來談「毒」是什麼,並幫助讀者認識生活中常見毒物──從認識它們如何產生;對人體的毒害;以及避免毒害的方法,讓民眾對毒有正確認識,不再隨媒體的聳動報導起舞,搞的人心惶惶。萬物皆有毒,只要劑量足是毒是藥只在一線間爆發食安中毒事件時,不要緊張、恐慌「劑量」才是決定中毒與否的關鍵毒理學之父帕拉塞爾蘇斯經典名言:「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仙丹。」談論有毒物質,民眾一聽到「致癌」就嚇壞。其實,有毒的東西不一定會造成危險,例如劇毒砒霜已經入藥,用以治療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APL),獲得很好的療效;反過來說,無毒的東西也不一定安全,像是我們每天喝的水,也有機會讓人水中毒。現代生活中,有毒物質無所不在,空氣裡、食物中、日常用品,要過完全無毒的生活已經不可能。然而,我們面對毒物時,不必驚慌,記得「劑量」才是造成毒害的關鍵。臺灣毒理學權威透過毒理學追本溯源與十一個中毒案件分析,教大家認識生活常見的毒物,學習如何與毒共處,有效避開生活毒物,降低中毒風險。更重要是告訴大家面對未來可能增加的中毒風險如何應對,以防因未知而陷入恐慌。未來會有更多新興毒物出現面對中毒事件頻傳臺灣人如何因應?從古至今人類一直為「毒」所苦,卻從未停止研究毒物、完善防毒機制的腳步,說毒是推動人類文明前進的推手也不為過。在訊息傳播充斥著危言聳聽、斷章取義的今日,眾人聞毒色變,就讓臺灣毒理學權威親自解說正確資訊,教大家如何遠離毒物、避開致癌風險,培養面對新興或未知毒物威脅的應對能力本書具毒理學、化學等知識性,卻又結合社會學的關懷,站在民眾的恐懼,終結「流言」。其實任何東西都有毒性,但憑藉個人體質的不同,就像是「你的蜜糖可能是我的毒藥」,也不一定人人都會中毒/不會中毒,劑量的多寡也是
新書特惠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