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6)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25)
無法訂購商品 (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2)
無庫存 (14)
商品定價

$200~$399 (24)
$400~$599 (2)
出版日期

2024年 (1)
2022~2023 (5)
2020~2021 (3)
2018~2019 (1)
2016~2017 (5)
2016年以前 (11)
裝訂方式

平裝 (26)
作者

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葉雅馨 總編輯 (4)
葉雅馨 總編輯 (3)
葉雅馨、戴怡君、黃嘉慈、黃苡安、李碧姿、鄭碧君 (3)
吳黎華 (2)
北醫大蔣永孝暨15位腦創傷專家-聯手解答;林進修-採訪寫作 (1)
大家健康雜誌採訪 整理;葉雅馨 總編輯 (1)
大家健康雜誌採訪整理;葉雅馨 總編輯 (1)
康鑑文化編輯部 (1)
簡芝妍 (1)
葉雅馨-總編輯 (1)
葉雅馨-總編輯;黃嘉慈、黃苡安、鄭碧君、許以恩-採訪撰文 (1)
葉雅馨-總編輯;黃素娟、黃嘉慈、黃苡安、鄭碧君-採訪撰文 (1)
葉雅馨、戴怡君、林稚雯、黃素娟、黃苡安、鄭碧君 (1)
蒲永孝 審訂;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諮詢;葉雅馨 策畫/;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1)
蒲永孝 審訂;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諮詢;葉雅馨 策畫;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1)
蔡宏斌 (1)
黃亞琪-主筆 (1)
黃百粲 (1)
出版社/品牌

董氏基金會 (18)
康鑑文化 (3)
發光體 (3)
大家健康 (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6筆商品,1/2頁
蔬食好料理02:饗瘦健康,樂齡美食你能做!
滿額折
作者:吳黎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7/09/13 裝訂:平裝
藜麥、香椿、蒟蒻、杏鮑菇等養生食材,如何創意入菜,煮出美食?天然蔬食也能吃出異國風?熟齡飲食如何兼顧美味?學會書中食譜,你也能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輕鬆料理上桌!★本書為2015年暢銷書《蔬食好料理》的姊妹作,第一本練基本功,這本學如何創意搭配養生食材!【本書特色】◎本書結合最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快樂動手做,讓蔬食美味上桌!◎本書為「藜麥」設計出沙拉、飯糰、湯品及輕食食譜,透過創意的料理,多元變化,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1
養好胃,身體自然變年輕!
滿額折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葉雅馨 總編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4/07/16 裝訂:平裝
本書特色◎三大權威名醫,聯名推薦本書本書由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教授陳邦基、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三大消化內科權威,為本書專業審訂推薦。◎利用案例分析,切合實用需要本書每個胃部疾病的症狀上,都會先描述一段案例、患者遇到疾病的經過情形,讓讀者更能深刻了解包括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潰瘍及消化不良的胃痛。◎運用圖表比較分析,易於閱讀了解本書除了完整有系統的整理各個篇章,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庫存:1
「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 戴怡君; 林稚雯; 黃素娟; 黃苡安; 鄭碧君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22/10/26 裝訂:平裝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指出,全世界60歲以上者20%有心理和神經系統的問題,其中有憂鬱和失智疾患占5~7%。造成年長者自殺、產生身心疾病的高風險因素為「失落」,包括體力、腦力衰退的健康失落;喪偶、喪親、喪友的情感失落;及退休、經濟困難等外在環境引發的失落。 本書採訪多位長者、老年醫學與精神科、社會學、教育、護理、心理學、社工等領域專家,提供本身經歷與建議,讓年長者及陪伴者了解如何預備、因應老後會經歷的各種失落。此外,介紹各國因應高齡社會的策略、各種幫助年長者重新安頓身心、活躍老化的作法,讀者可以從中找到激勵自己積極面對老化與失落的力量。 本書特色  多位長者分享個人經歷身體退化、情感失落等過程與心境,十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予以回應和建議。  國內外幫助年長者老得健康、活躍與有生產力的方案資訊。  預備與因應老化過程的「BMI幸福心指標」,練習轉念和正向思考,並介紹生命故事記錄紓壓法。 李龍騰(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葉金川(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 曹汶龍(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譚艾珍(知名資深藝人) 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老」,對你來說,是甚麼感受? 從中年高原期漸往下行,「鰥、寡、孤、獨、病、衰」我們終會經歷, 憂鬱、失落、沮喪、恐懼、不安在所難免。 然而,年紀再大都有應對問題的能力。 體察自己的需要,爲「老」做好預備,就能從容自在地享受人生冬景!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庫存:3
好活與安老:從病人自主權到安寧緩和,「全人善終」完全指南
滿額折
作者:蔡宏斌  出版社:發光體  出版日:2020/02/26 裝訂:平裝
高齡醫療時代來臨 病患關鍵生命教育指南──《病人自主權利法》只跟病人有關?預立醫囑就能拿回自己的生命自主權嗎?選擇安寧緩和療護,就是等死嗎?如果走到人生終點,你想怎麼告別身邊的人,和這個世界?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自己的終點,自己來寫!醫療科技的進步,讓人們擁有更多的「生存」機會。但是,「活著」≠「好活」。過多的醫療行為,只是延續生命,並未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2019年初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
定價:360 元, 優惠價:9 324
庫存:3
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 戴怡君; 黃嘉慈; 黃苡安; 李碧姿; 鄭碧君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21/11/17 裝訂:平裝
本書採訪多位在不同情境下陪伴憂鬱症或失智症長者的照顧者,包括照顧沒有病識感且拒絕就醫的媽媽;卡在照顧爸爸和女兒間,左右為難的三明治照顧者;親子關係疏離,努力用理性支撐照顧責任的女兒;沒有親屬關係卻不吝協助的照顧者;需同時照顧生病雙親,手忙腳亂卻轉而珍惜陪伴時光的孝子等,以個人經驗分享陪伴歷程,並由專家針對陪伴者會面臨的問題,從生活及心理照顧層面分別給予建議。 本書蒐集國內外文獻,摘錄近期研究內容,介紹憂鬱症及失智症的症狀、治療方式及促進老年心理健康的建議。同時提醒照顧者覺察身心變化,了解照顧倦怠3個階段可能有的反應,提供數種讓照顧者能自我檢視情緒的工具及求助資源。 ★一本提供給「憂鬱和失智長者照顧者」的指南書★ 台灣60歲以上者約有31萬人罹患憂鬱症,而2018年底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8萬人,為提供照顧者正確資訊、介紹兩種疾病如何辨識、治療與照顧。本書採訪多位照顧者,並由老年醫學與精神科專家、心理學家針對陪伴者會面臨的難題,給予建議及求助資源,讓陪伴者學習在照顧過程保有正向力量、紓解壓力,避免陷入照顧倦怠的漩渦。 本書特色 1. 真實案例分享,介紹憂鬱症或失智症長者之照顧者遭遇的難題及需求,由專家解惑。 2. 專家提供與罹病長者溝通的技巧,改善照顧時遇到的障礙。 3. 提供照顧者壓力自我檢核、憂鬱情緒量表等測量工具,步驟式建議,幫助照顧者檢視情緒、壓力及學習紓壓。 4. 收錄國內外近年與老年憂鬱症、失智症相關的研究,另提供求助資源名單。 5. 提供自我照顧的五個方法,照顧者可學習建立自己的喘息時間與空間。 李龍騰(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唐從聖(全方位藝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譚艾珍(知名資深藝人) 暖心推薦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庫存:3
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 戴怡君; 黃嘉慈; 黃苡安; 李碧姿; 鄭碧君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21/01/11 裝訂:平裝
根據美國一家監控網路騷擾和仇恨言論的組織L1ght指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70%。它的蔓延和新冠病毒疫情一樣,目前沒辦法停止其發生,每個人都可能遭受。董氏基金會多年來從事憂鬱防治宣導的經驗可以證實,提供正確的認知教育,是防治網路霸凌的基礎。 本書採訪多位處理過網路霸凌事件、深具輔導與諮商經驗的專業人員,由他們不同的角度、接觸的案例,提供專業建議,加上國外內研究文獻與資料的佐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1
生命關鍵、健康永續:北醫附醫全人醫療的溫柔革命
滿額折
作者:黃亞琪-主筆  出版社:發光體  出版日:2023/07/26 裝訂:平裝
一間珍惜每個生命的醫院11個特色團隊的醫療行動與動人故事以病人為中心,看見北醫附醫「全人醫療」溫柔而堅定的前行這些醫療現場的故事,你一定不陌生:◎醫院各科門診各行其事、互踢皮球,讓罕病病人疲於奔命,在病痛中渡過;◎居處偏鄉的病人,無法負荷舟車勞頓與費用回診,往往最後放棄治療;◎以照顧病人為重的家屬,忽略自己的需要,反而身心俱疲、積勞成疾……過去的醫療照護主要強調在「身」,醫院最擅長的是身體上的醫療,但病人的心、社、靈卻極少被考量。在白色巨塔下,很多醫師只能想辦法顧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許多病人和家屬只能想著把病醫好就好,但還有很多需要被接住的病人,該怎麼辦?「當醫療發揮到極致,接下來什麼才是真正對病人有幫助?」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北醫附醫) 在這樣的反問中,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心思想,持續推動「五全」醫療照護──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照護的不僅是病人本身的健康,更兼顧周邊切身相關的人事物;其所關懷的層面更包括身心社靈四大面向──傾聽病人的心理、家庭、社會層面,甚至靈性需求。原本各自專科的醫師們,跨團隊聯手,為罕病、偏鄉甚至海外提供專業醫療服務。11個特色醫療團隊不為自己、默默奉獻,率先為全人醫療的目標打頭陣。不論是新興領域,或者耕耘多年,沒有灑狗血的醫療情節,只有團隊一步一腳印寫下的動人篇章,與病人、與家庭,與社區,擴散到全台,甚至跨國界,或許這些團隊不是最賺錢的,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盡己所能,珍惜每個生命。在這些溫暖故事中,更看見北醫附醫開創的無數成就:★全台第一家非宗教醫院聘任專任靈性關懷師的醫院★集結跨科力量 發展一站式血友病看診服務★開創「以家庭為中心」 顱顏唇顎裂全人醫療照護模式★為愛滋感染者提供安心窗口、全院友善科別★醫病同行 首創兒癌康復者追蹤照護門診★引進全國唯一兒童步行訓練機器人★走出國際,籌組全國唯一國際「COVID-19 防疫醫護專家團」……行醫之路,就是對人和生命持續關心。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說道:「在從醫這條路上,願意對人和生命保持著關心才能走得長遠。」健康永續之路,沒有終點。讓我們看北醫附醫如何用醫療發揮影響力,落實「一間珍惜每個生命的醫院」。◎醫界感動推薦做為健康服務標竿的台灣,需要更多像北醫附醫這樣勇於創新、樂於擔責的醫療單位與從業人員的支持與投入,讓台灣為世界健康永續的發展創造更大影響力。──衛福部部長 薛瑞元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3
輕度腦創傷其實很傷! 別忽視它帶來的影響
滿額折
作者:北醫大蔣永孝暨15位腦創傷專家-聯手解答; 林進修-採訪寫作  出版社:發光體  出版日:2024/01/31 裝訂:平裝
第1手醫療研究成果,神經醫學與腦醫學的新觀念全覽 第1本結合「病患」、「醫療研究」、「臨床經驗」3大觀點 全面認識「腦創傷」的專書! 透過專業解析,帶你認識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視的「腦創傷」, 聰明辨識健康警訊,不錯過任何黃金治療與診斷時機! 腦創傷的發生率超過中風和癌症 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健康威脅 ‧在臺灣,高達七成的腦創傷患者因機車事故引起 ‧每年超過一萬五千人在步行時因交通事故而受傷 ‧65歲以上的老人,每6人就有1人在一年內有跌倒撞傷的經驗 ‧年長者跌倒有50%機率撞擊到頭部,造成腦創傷 輕度腦創傷,因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常被忽略,但臺北醫學大學神經醫學研究中心十幾年的研究發現,這個小小的腦創傷,有可能逐漸衍生出各種後遺症,造成生活上的諸多困擾,其實才是大大的問題。從一部真實的美國電影《震盪效應》(Concussion)談起,討論美式足球運動員長年碰撞頭部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許多明星球員退役後飽受病痛折磨;到臺灣的現況分析,以及第一線碰到的真實案例,再再提醒:腦創傷,離我們並不遙遠。輕度腦創傷,一點也不「輕度」。 ── 專家解析多起「腦創傷」案例 掌握認識醫療黃金時機 ── 一場車禍意外 讓律師不得不放慢腳步 夜半夢遊傷到頭 導致記憶衰退 兩度腦傷 幹練職場女性失去超強記憶力 中年壯漢兩次被打傷頭 導致暈眩不已 腦組織就像脆弱的豆腐,一旦受到衝擊,就一定會受傷。有人因車禍,讓職業生涯因此受到衝擊;有人因為腦受傷了,出現記憶力、注意力減退,甚至浮現情緒障礙,更有人隨著年齡增長,出現了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等等退化性神經病變的現象。但過去全球醫界在這領域的研究不多,大多數病患因缺少積極有效的藥物或治療方法,一輩子為此困擾。 臺北醫學大學體系是國內最早投入輕度腦創傷研究領域的醫療學術機構之一,十五年來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積極研究,幫助長期為腦創傷所困擾的病患帶來一線光明。唯有及早檢測,才能延緩腦創傷引發退化性神經病變的病程。 除了及早檢測之外,腦創傷的治療也開啟新頁,從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神經病變的治療趨勢;從老藥新用到新藥研發,都可以看到治療腦創傷後遺症的未來希望。 預防勝於治療,千萬不要輕忽腦創傷,從居家到學校,從嬰幼兒到老人,打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才能永保健康樂活。透過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9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總編輯; 黃嘉慈; 黃苡安; 鄭碧君; 許以恩-採訪撰文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23/01/12 裝訂:平裝
別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孤軍奮戰! 當孩子深陷憂鬱或焦慮,與其急著找答案、給建議, 他更需要你站在他那邊,陪伴與傾聽。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世界有七分之一的10至19歲兒童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礙。這兩年多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憂鬱、焦慮青少年較疫情前增兩倍。這些數據背後隱藏了青少年無聲的呐喊或是暗自垂淚的孤獨,也提醒我們需要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採取行動。 本書採訪多位輔導諮商與醫療專業人員,分享陪伴深陷憂鬱與焦慮情緒青少年的經驗,彙整國內外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資訊,介紹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的作法。 本書特色 ◆真實故事:多篇真實案例,包括有人際交往困擾、無法起床上學、常到校睡覺、一考試就失常、經常覺得身體不舒服、依賴網路使用等情境。以第三人稱方式深刻詮釋有憂鬱或焦慮症狀青少年的罹病歷程與心情。 ◆實用建議:本書採訪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輔導教師等12位專家,每篇案例均有不同領域專家予以建議及回應,讀者可藉此了解不同角度的因應作法。 ◆陪伴力量:本書除了提供覺察辨識青少年憂鬱和焦慮症狀、引導其求助的相關作法外,另有多篇內容提醒陪伴照顧者注意自己的需求、照顧好自己與養成紓壓習慣。 ◆復原力養成:專章介紹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的作法,提供父母相關培養情境及練習技巧的建議。 必讀推薦 宋維村(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創始理事長╱資深精神科醫師) 楊俐容(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親職教育專家) 周天成(羽球國手)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你有感受到孩子們呐喊的心聲嗎? 本書帶你了解怎麼幫助兒童青少年從憂鬱和焦慮情緒掙脫,獲得安穩自己身心的力量。 採訪多位輔導諮商與醫療專業人員,有案例的實境描述、照顧者的陪伴心情起伏,提供相關求助資訊與建議,幫助孩子養成復原力!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3
男人的生命腺: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
滿額折
作者:蒲永孝 審訂;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諮詢; 葉雅馨 策畫; 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6/12/28 裝訂:平裝
本書告訴你如何防範攝護腺癌,並且接受適當檢查和治療。如果不幸罹癌,並非末日,本書有詳盡的治療方法與照護的解析,幫你正確抗癌,對抗這個無聲殺手。男性生殖器官的癌症,九成以上都發生在攝護腺。攝護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發現。本書解答你對攝護腺癌的治療疑惑! .該怎麼面對,家屬如何安慰?.攝護腺癌不用怕,解析未轉移癌、轉移性癌的最新療法.如何判斷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參加免費的新藥臨床試驗,會不會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庫存:3
退休後,我會去找你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總編輯; 黃素娟; 黃嘉慈; 黃苡安; 鄭碧君-採訪撰文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23/11/06 裝訂:平裝
退休,開啟了樂活人生,還是憂鬱風暴?退休會造成許多面向的改變,若沒有充分準備與規劃,易適應不良與產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依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線上資料庫的研究指出,平均3或4位退休者中,就有1位有明顯憂鬱症狀。另項研究亦顯示,徹底退休的族群,因為體力活動和社交互動的減少,導致與靈活度、機動性及日常活動有關的困難度增加5〜16%;退休後平均6年內,心理健康狀況下降6~9%。現今平均壽命已達81歲,若65歲退休,至少還有15年要好好過,別只是羨慕他人的退休生活,跳脫「做不了」和預設的界線,讓自己拿回自在生活的主導權!本書特色◆真實案例:多篇退休歷程分享,從他人的經驗受益,為自己創造更有意義和充實的退休生活。◆實用建議:多位老年醫學與精神科專家、心理學教授提供如何度過退休情緒風暴期、及做好退休預備的建議。◆多元內容:收錄退休會經歷的六期程、對退休的四大迷思、退休準備的檢核表,為你解答關於退休的所有疑慮。真摯推薦王小棣(導演)李龍騰(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林經甫(醫師、FB粉專「時尚老人」)陳焜耀(合隆毛廠總裁)劉昭輝(FB「599坐火車慢遊台灣」管理員)(依姓氏筆畫排列) 退休會造成許多面向的改變,除了財務上的挑戰,也易失去成就的來源,可能懷疑自我價值,若沒有充分準備與規劃,易適應不良與產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本書採訪多位公眾人物及素人朋友,分享退休的歷程與心境,還有多位專家提供度過退休情緒風暴期,及做好退休預備的建議,幫助讀者澄清退休的迷思,與建立退休復原力。
定價:280 元, 優惠價:9 252
庫存:7
男人的長壽病:攝護腺肥大預防與治療
滿額折
作者:蒲永孝 審訂;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諮詢; 葉雅馨 策畫; 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6/12/28 裝訂:平裝
你是攝護腺肥大高危險群嗎?趕快翻閱本書檢視!別以為攝護腺肥大只會造成頻尿、夜尿等生活中的小困擾,若延誤治療,到後期恐引起尿毒症而要洗腎! 攝護腺肥大除了與年齡增加、荷爾蒙變化、攝取過多脂肪有關之外,與工作環境也大有關係。像是司機、廚師、老師等需久坐久站、常憋尿的職業就得當心,因為久坐或憋尿都可能惡化攝護腺疾病引發的排尿困難。常盯著電腦的上班族,也要盡量避免久坐,否則會使骨盆腔充血,出現更嚴重的排尿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庫存:2
享受跑步,這樣跑才健康!:告別扭傷、膝痛,甩開運動傷害,教你不受傷,快樂動起來!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 總編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5/09/03 裝訂:平裝
「原來我都跑錯了,難怪傷膝又瘦不下來!」「想跑步,但總無法持續3個月,原來是我的方法用錯了!」「跑步後痠痛感很難消除,原來是我不懂得緩解!」本書教你用對方法跑步,做好運動前後該做的事,讓你輕鬆自在玩跑步!你不必再受限坊間書籍強調的標準姿勢跑法,本書告訴你,只要找到身體的協調性,你也能跑出節奏和步調,享受屬於自己的跑步生活!■喜歡跑步的你,有這些疑惑嗎?.怎麼跑,才能不受傷,遠離膝蓋、腿部的痠痛?.
定價:280 元, 優惠價:9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護好腸,健康從裡美到外!:想要無毒一身輕,預防大腸癌、直腸癌,你一定要懂的保健腸識!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 總編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4/12/17 裝訂:平裝
想食在安心.腸保健康.實踐健康無毒的飲食生活嗎?★本書教你易懂該做的保健腸識。★本書告訴你可以擁有好腸道的實用祕訣。★食安風暴下,本書教你自保的用油知識。★本書教你分辨真假食物,為自己調整飲食習慣。本書透過預防保健的觀點,在飲食上,教你吃對食物顧好腸!在生活習慣上,帶你破除迷思,腸道回春才有力!本書加入中醫保健觀點,透過按摩穴道、敲打結腸的方式,提升腸胃健康!想知道自己有無大腸癌?本書分析5大篩檢
定價:280 元, 優惠價:9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排毒養生這樣做,輕鬆存出健康力!
滿額折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採訪 整理; 葉雅馨 總編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5/12/09 裝訂:平裝
想排毒養生前,不再吃進毒,才是重要關鍵! 本書教你懂得全方位防毒,實踐無毒的健康新生活! 7個排毒養生的觀念,你知道嗎? 1.怎麼解身體的毒? 哪些食物對護肝有幫助?蒸氣浴排毒怎麼做才有效? 2.健康食材如何挑選? 上市場買菜,如何觀察比較?「魚鰓紅」就代表魚新鮮嗎? 3.烹煮工具怎麼選擇? 新鍋如何開鍋?鐵鍋如何保養?使用氣炸鍋、壓力鍋、不沾鍋、鋁鍋要注意什麼?才不會吃進毒。 4.如何防範居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老年憂鬱不是老化:別讓藍色風暴遮蔽年邁旅程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總編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9/10/07 裝訂:平裝
上了年紀的他╱她,經常抱怨身體疼痛、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原來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感興趣了! 容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沒食慾、體重減輕、變得悲觀,甚至不想活? 當心,這不是老化,是老年憂鬱症警訊! 在台灣,約有31萬名老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常以無精打采、不愛說話、意興闌珊、不愛出門等症狀來呈現,因而常被忽視或誤解為老化、失智,若未及早就醫,易造成失能,甚至出現自殺行為……察覺身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
滿額折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葉雅馨 總編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3/11/02 裝訂:平裝
完善的熟齡照護,給父母幸福到老!﹡本書教你全方位「懂老」:察覺老人家的需求與不適,做對貼心的健康照護及生活協助,孝親才能不留遺憾!﹡本書教你不用「怕老」:儲存健康資本,為自己的老後做好準備,快樂迎接熟齡生活!人一定會面臨老化的問題,不管你現在是不是老年一族,未來都會是其中一員。老年該如何過得優雅?真正享受樂齡的生活?相信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到,本書是本貼心關懷老年長者健康的實用好書,也適合成年每
定價:280 元, 優惠價:9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啟動護眼行動,別讓眼睛老得快!:3C族必看養眼術,擊退眼睛疲勞、乾眼症、老花眼、白內障!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 總編輯  出版社:大家健康  出版日:2016/10/31 裝訂:平裝
本書逆轉過時的眼睛保養觀念,想擁有清澈動人、更顯年輕的明眸,哪些護眼基本功要做?如果一天使用3C超過10小時,不想3C損耗視力,趕快翻閱本書,教你防備!還在做坊間流傳的護眼操?你相信看著運動中的桌球就能改善近視?其實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眼睛保養觀念,這些方法只能放鬆眼球的肌肉,無法改善已經變形的眼球組織。本書提醒你,最好的護眼方法是把握任何「看遠」的機會!※如何正確護眼?威脅現代人眼睛健康最大的危機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擊退乳癌:治療乳癌的方法及乳房重建後的自我照護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葉雅馨 總編輯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17/10/26 裝訂:平裝
這是一本為乳癌病友、家屬所出版的實用照護書。 本書對於乳癌的治療方法、是否切除乳房再重建的手術思考,以及如何做復健、保養,有鉅細靡遺的說明。 除此,針對乳癌飲食的迷思、化療期間如何吃進營養,也提出實用建議,提醒病友怎麼吃才有體力抗癌。 最後,在心理調適及家屬照護關心上,提供照護經驗、資源,給病友最溫暖的陪伴! ※本書提供乳癌病友及家屬,最完整的治療及照護解答! .化療期間的飲食、營養補充要注意什
絕版無法訂購
和自己在一起:後疫情時代的孤獨
滿額折
作者:葉雅馨; 戴怡君; 黃嘉慈; 黃苡安; 李碧姿; 鄭碧君  出版社:董氏基金會  出版日:2022/01/19 裝訂:平裝
本書彙整了國內外與孤獨有關的文獻、介紹英美日澳等國預防孤獨的策略及活動、提供檢視孤獨的工具與指標,並採訪了心理學專家、精神科醫師及社會學、教育學背景等多位專家,提供如何預防或改善慢性孤獨造成的身心困擾,與提供建立社會連結、人際連結的方式。讀者可以解開所有關於孤獨的疑慮、與身心疾病的關連性,藉此也能反思自己身心處於甚麼狀態之下,是否深受孤獨影響。 本書特色 1. 提供孤獨與慢性孤獨的檢視指標、檢測量表,可自我檢測,同時也能用來觀察身邊親友是否有孤獨現象,適時予以關懷。 2. 清楚簡要的說明孤獨與社交孤立、獨處、孤立等差異和影響,讀者可清楚了解討論孤獨用詞的不同面向,避免錯誤定義。 3. 收錄國外相關孤獨的文獻研究,及預防孤獨的策略方案,讀者可獲知最新的孤獨主題資訊同時學習國外的防治經驗。 4. 分述不同族群,包括年輕人、長者、上班族、過度使用網路者及男女性別,出現孤獨的原因與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提供擺脫孤獨的多元建議。 5. 提供五C建議-concordance和諧一致、companionship陪伴、community社群╱社團、custom文化、communion宗教信仰,讀者可學習和自己相處、避免孤獨。 6. 每篇皆有短語或引導故事作為開頭,詮釋孤獨感受及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增加閱讀的吸引力。 李明濱(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林經甫(時尚老人Dr. Lin) 林榮堅(台灣新思科技Synopsys董事長) 張鈞甯(知名演員) 郭麗安(台灣輔導與諸商學會理事長) 必讀推薦 當我們有割傷、破皮等微小外傷時,會記得貼上OK繃及做相關急救處理,避免傷口擴大;可是我們對自己心理的傷口,卻經常放置不管。 別讓「孤獨」成為對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重大破壞的傷口,釐清、沉澱、再行動,改變就會發生! 歐美許多研究指出孤獨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發炎,因而增加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失智症的機率。另外,孤獨也與憂鬱、焦慮,甚至自殺有高度關聯。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更指出,經常性感到孤獨會縮短26%的壽命。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為防堵疫情採取的社交隔離策略,讓孤獨與社交孤立的情況遽增,也大為增加罹患心理疾病的風險。了解孤獨的傷害,練習覺察,並嘗試準備及改變,能幫自己及親友減輕身心傷害。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