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487)
原文書 (9)
簡體書 (3222)
港版書 (108)
電子書 (37)
雜誌 (1)
政府出版品 (357)
生活市集 (3)
影音商品 (5)
紅利兌換 (46)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893)
無法訂購商品 (978)
庫存狀況

有庫存 (972)
無庫存 (4899)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009)
$200~$399 (2421)
$400~$599 (1459)
$600~$799 (409)
$800以上 (573)
出版日期

2024年 (121)
2022~2023 (799)
2020~2021 (638)
2018~2019 (670)
2016~2017 (609)
2016年以前 (2841)
裝訂方式

平裝 (4358)
精裝 (920)
線裝 (2)
軟精 (47)
盒裝 (19)
摺頁 (1)
袋裝 (1)
適讀年齡

學齡前 (3)
小學低年級 (4)
小學中年級 (11)
小學高年級 (11)
小學 (42)
國中 (5)
作者

老舍 (20)
魯迅 (15)
梁啟超 (14)
陳芳明 (1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2)
(法)莫泊桑 (11)
馬勇 (11)
(英)V.S.奈保爾 (10)
吳松弟 (10)
闞正宗 (10)
(美)納撒尼爾‧霍桑 (9)
壁井ユカコ-作;田上俊介-繪 (9)
李劍農 (9)
李劼人 (9)
茅盾 (9)
許介鱗 (9)
(法)瑪格麗特‧杜拉斯 (8)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編 (8)
何炳松 (8)
出版社/品牌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5)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57)
商務印書館(大陸) (109)
聯經 (95)
時報文化 (91)
北京大學出版社 (90)
麥田 (78)
人民出版社 (73)
上海人民出版社 (66)
前衛 (66)
台灣角川 (62)
人民文學出版社 (61)
三民書局 (59)
上海譯文出版社 (58)
中信出版社 (58)
臺大出版中心 (56)
譯林出版社 (49)
香港中華書局 (47)
五南圖書出版 (46)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5)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871筆商品,5/294頁
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
滿額折
作者:陳芳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17/06/06 裝訂:平裝
台灣後殖民文學史論的精闢論著! 戰後台灣文學史的發展,較諸日據時期還要複雜。這牽涉到戒嚴文化下所產生的族群與性別問題,也牽涉到外來強勢文化的干涉,如現代主義與張愛玲文學的議題。在本土論述日益趨於鞏固之際,文學史家如何重新評價這些猶待釐清的問題,正是本書的重要關切之一。 本書從後殖民立場出發,探討解嚴後台灣社會的性質究竟屬於後殖民或後現代,從而進一步觀察文學史書寫所面臨的關鍵思考。書中以葉石濤的文學
定價:360 元, 優惠價:9 324
庫存:2
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下)(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宋蘊璞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精裝
《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下)》為《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第二部第二編到第三編。《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宋蘊璞著,兩部三編,民國十九年蘊興商行本。作者曾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新加坡、檳榔嶼和馬六甲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在參考大量書籍文獻基礎上,編著此書。此書在歷史、地理、物產風俗、宗教、教育各個方面對新加坡、檳榔嶼和馬六甲島嶼地區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分類描述。其中每一編中都有非常多的名人介紹,其中作者對很多對華僑的身份家庭出身、出國原因、海外經歷以及愛國(主要是參加辛亥革命活動)愛鄉和對僑居地的社會教育文化等公益事業的貢獻做過調查,這些人物資料(大都是清末民初人物),對研究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近代史以及福建華僑近代史有較高的參考資料價值。對於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南洋地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定價:588 元, 優惠價:87 512
庫存:1
原住民族運動.媒體.記憶:後殖民進路
滿額折
作者:以撒克.阿復  出版社: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翰蘆〉  出版日:2016/02/01 裝訂:平裝
本書蒐集了以撒克.阿復近年來探討有關原住民族運動、媒體、歷史記憶方面的五篇文章,具體呈現著者在後/解殖民進路的實踐路徑: 一、 剖析公廣集團傳播帝國主義下的原住民族電視台之依賴性格,並從多元文化主義和法理探討分析原住民族
定價:350 元, 優惠價:1 350
庫存:1
日帝殖民下台灣近代美術之發展
滿額折
作者:楊孟哲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出版日:2013/09/01 裝訂:平裝
在日治時期的統治教育下,台灣美術逐漸發展起來,將從前不受重視的音樂、美術等重新列入教學課程。當時的教學部長伊澤修二說:「談到圖畫,在今日擁有鉛筆者實在不多,但無論是從毛筆畫開始學習,到最後還是要練習鉛筆的畫法」說明了在當時美術受到了極度的重視。不過在書中多少也批露了日治皇民化時期的帝國主義,有名的「莎韻之歌」實則為在日治統治下理蕃政策的造神運動。本書不僅僅介紹了完整的美術史,在詳盡的脈絡中也可窺見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5 361
庫存:1
從臺灣與朝鮮反思日本的殖民統治
滿額折
作者:陳姃湲-主編; 林政佑-校訂  出版社: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1/12/05 裝訂:軟精裝
本論文集在2016 年10 月發表於上述國際學術研討會的14 篇論文中,按照三個大主題,共挑選收錄9 篇。第一部「殖民統治下的家庭與性別」收錄蘇賢淑、洪良姬及曾文亮的三篇論文,透過日本所引進之現代家族法體系,審視臺灣及朝鮮家庭規範及婦女在其中的地位變化。第二部「殖民體制的輸入與抵抗」從家庭與女性擴大思考殖民地社會層面,關注日本統治介入至殖民地的過程,以及所導致的抵抗。其中,尹海東討論朝鮮獨立運動的結構性,朴贊勝及許佩賢則著眼於教育體系,分別討論朝鮮及臺灣殖民地學校中的教員配置問題。有鑑於日本殖民統治不僅在20 世紀當時不斷擴大空間,殖民統治結束後也在時間上延續影響至戰後,第三部「殖民體制的擴大與延長」則將討論視野延伸至殖民地臺灣及朝鮮之外。其中,鄭惠瓊及Michael KIM分別討論日治末期南洋群島及滿州的朝鮮人經驗,鍾淑敏則將問題意識拉長至戰後,透過戰犯處理問題思考臺灣人的殖民經驗。透過上述9 篇論文,本論文集期待為臺灣學界補充來自韓國學界及朝鮮史的觀點,更盼望讀者們能由此獲取更為宏觀、客觀思考臺灣殖民經驗的研究基礎與視野。
定價:500 元, 優惠價:1 500
庫存:2
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上)(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宋蘊璞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精裝
《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上)》為《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第一部第一編。《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志略》宋蘊璞著,兩部三編,民國十九年蘊興商行本。作者曾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新加坡、檳榔嶼和馬六甲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在參考大量書籍文獻基礎上,編著此書。此書在歷史、地理、物產風俗、宗教、教育各個方面對新加坡、檳榔嶼和馬六甲島嶼地區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分類描述。其中每一編中都有非常多的名人介紹,其中作者對很多對華僑的身份家庭出身、出國原因、海外經歷以及愛國(主要是參加辛亥革命活動)愛鄉和對僑居地的社會教育文化等公益事業的貢獻做過調查,這些人物資料(大都是清末民初人物),對研究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近代史以及福建華僑近代史有較高的參考資料價值。對於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南洋地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定價:588 元, 優惠價:87 512
庫存:1
去殖民化的上帝:帝國主義浪潮中的聖經
滿額折
作者:馬克‧布雷特  出版社: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2013/04/15 裝訂:平裝
聖經文學的形成受到古代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或羅馬等幾波不同帝國浪潮所推動,當基督教最終成為歐洲的合法宗教時,抵擋外邦霸權所形成的神聖文學,卻在西方文化中被轉化為允許中世紀殖民政治霸權的源頭之一。作者馬克‧布雷特在書中描述原住民權利曾經遭受剝奪的歷史事件,並再次檢驗聖經傳統中關於土地的權利以及殖民主義來源。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1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
滿額折
作者:高馬可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1/05/21 裝訂:平裝
高馬可認為自鴉片戰爭後的一個世紀,香港的殖民地性質孕育了一批本地華裔商業精英。及至十九世紀末,殖民地政府視華裔商人為盟友,以發展香港為商業中心。兩者所以能連結起來,正因為他們都相信中國商機處處。華裔領袖和港英當局在共同關注的問題上均有合作,例如資本主義擴張,以及為陷入困境的中國提供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籌謀獻策等。這些華裔精英也在這殖民地架構中找到生意和商業上的機遇。他們利用香港的戰略地位把自己塑造成與
定價:950 元, 優惠價:79 751
庫存:10
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
滿額折
作者:劉亮雅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14/01/23 裝訂:平裝
繼《後現代與後殖民》之後,作者穿梭小說文本與社會脈絡,並援引西方理論,在本書析論: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台灣的後殖民情境顯得遲來,直到解嚴台灣才真正走向後殖民。 後殖民真的到來了嗎?什麼才構成台灣的後殖民?劉亮雅主要研究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後殖民理論、女性主義理論、英美二十世紀文學、同志理論。繼《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之後,《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再論後解嚴小說中的後殖民議題。導論綜覽後解嚴小說中的跨族群書寫、台灣國家歷史書寫、原住民書寫、自然書寫、女性鄉土書寫。八章分別納入「重寫台灣國家歷史」、「原住民書寫與自然書寫」、「女性鄉土想像的新貌」、「國族與性別的交纏交錯」四大部分。 透過援用後殖民、文化與性別理論以及歷史脈絡化閱讀,本書剖析施叔青、李昂、田雅各、賴香吟、陳玉慧、吳明益、陳雪的後解嚴小說,探討台灣後殖民在文學與文化實踐上的諸多面向。作者對後殖民相關議題的思考相當成熟,操作西方理論來探討台灣小說也顯得游刃有餘,充分展現作者長期深耕此領域的功夫,對於有志於結合西方理論來研究台灣小說的讀者,本書提供最佳的示範。作者穿梭於小說文本和當代台灣社會脈絡之間,成功結合文學作品的深度解析和文化研究,細膩呈現文學與社會的對話,可作為台灣文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著作。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庫存:7
「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
滿額折
作者: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等 作; 承機; 李育霖 編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15/12/21 裝訂:平裝
過去的,並未真正地「過去」;它只是轉換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存續著。 日本帝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如何滲透進入庶民生活的知識與文化肌理?後殖民的臺灣在今日又應如何看待這一段曾經被殖民的歷史經驗? 時空╳知識╳情感,殖民地的三種帝國描圖本書鎖定日本帝國統治之下的臺灣,並同時涵蓋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研究視角,亦即將殖民地的文化狀況當作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相互指涉與相互交疊的結果。書中以討論的
定價:360 元, 優惠價:9 324
庫存:2
有廁出租: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
滿額折
作者:莊玉惜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2018/04/20 裝訂:平裝
有廁出租,價高者得﹗鴉片戰爭後,絲綢重鎮順德與環球絲綢市場接軌,為了提升養蠶桑葉的質量,高價收購香港糞便作肥料,觸發華藉地產商在港擴建商業公廁,高價招租充當糞便收集站。商業公廁主導其時公廁服務,緩解以公帑及官地建政府公廁的壓力。香港人口密集,興辦糞廁的難度甚高,地主每以臭氣擾人、物業價值受損而反對政府公廁,地產商建的「屎坑」卻持續服務半個世紀。究竟商人運用甚麼策略化解矛盾?政商在城市基礎建設中潛在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1
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
滿額折
作者:陳文松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15/04/28 裝訂:平裝
本書旨在探討日本統治下,殖民地臺灣長達半世紀的殖民政策,如何形塑一特權化「青年集圑」,並藉由近代化的「青年」概念,闡明其與殖民地社會之間的互動和關聯。 「科舉造士」原是中華帝國科舉制度為國舉才之傳統,為培育殖民統治所需人才,殖民政府透過1896年設立的臺灣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將此傳統換骨奪胎,並移入近代國民國家的「青年」概念,作為殖民地學校教育與社會教化的先鋒部
定價:430 元, 優惠價:9 387
庫存:3
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
滿額折
作者:徐承恩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2019/11/20 裝訂:平裝
這不只是一場屬於香港的時代革命,同時也是一場召喚邊陲小國的結盟戰鬥。從香港主體出發,打造東亞反殖共同體,抵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勢在必行。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中英聯合聲明》承諾「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前提下,回歸中共。然而不到20年,中共卻開始收緊香港自治,從2014年的「雨傘革命」,到2017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送中惡法,香港人不得不走上街頭,並屢屢刷新香港有史以來參與遊行的人數與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2
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
滿額折
作者:駒込武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17/01/18 裝訂:平裝
不只是日本帝國史,更是東亞殖民地史!以整體性視野,掌握各地域的相互關連,重現戰前日本帝國主義對殖民地與占領區的統治樣貌。 研究臺灣史,自不可不將其置入東亞殖民地史的脈絡中相互檢視。本書分析1895至1945年「殖民地帝國日本」的異民族統治情形,並以東亞世界做為整體地域,探討「本國」的統治體制,和殖民地臺灣及朝鮮,與滿洲國及華北占領地之間的相互影響,提出深入剖析。 作者重新解析「同化政策」的內涵,並
定價:460 元, 優惠價:9 414
庫存:1
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
滿額折
作者:張君玫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2023/01/01 裝訂:平裝
「後殖民系列」第三部以界線問題和分子轉向為核心命題探討跨領域的生態纏繞和展演能動力 身處全球疫情時代,我們進入了什麼樣的新紀元? 到了這個世紀,或許我們正面對一個「病毒的行星」 某種意義上,現處的時代可以說是人類世和病毒世的後殖民內爆 大氣化學家克魯岑(Paul J. Crutzen)和生物學家斯托默(Eugene F. Stoermer)在本世紀開端指出,人類在地表上的活動已造成深遠影響,我們已進入「人類世」。「人類世」一詞的騷動是跨學科的,從地質學力量的重構到批判理論的重新想像未來,呈現出多尺度的分子地景。我們必須轉向跨物類的共同演化場域,重新反思人文和自然的對立關係。 在我們的時代,傳播、感染和免疫成為三大關鍵詞。透過全球資本主義,從病毒、基因、分子、資訊、能量、人類、非人類等個體和集體,都在不斷加速移動,參與行星尺度的跨界組構。恰如病毒跨越物種屏障的能力,我們的生存所體現和見證的乃是多尺度的界線動態及政治,以及複雜歷史意識的動態化成。在此,病毒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在各種意義相同或差異的生命類屬,橫跨時空物質的動態界線,進行多重意義的傳遞,同時展演著共生和鬥爭的生死活動。 本書呈顯出從分子轉向延伸到跨物種化成的旅程,通往更多異質的探索。每一章的勾畫都是這趟旅途的路線。第一章從新冠疫情切入,彰顯後殖民分子塗鴉的方法,畫出全書的概念地景。第二章思考我們做為生態化成的意義,追索社會新陳代謝的路徑。第三章探討「殖」的多重時空意義,描繪跨物種共構的政治圖像。第四章探問蓋婭的情動政治,刻畫反饋迴圈的行星情動圈。第五章在病毒世中重新想像生命,勾畫無所不在的延伸介面和物質記號動態。 讀者不妨把本書各章視為書寫者/實踐者仍在旅行中,分子繪製的航圖,彼此分立但又相連,在島嶼上,在島嶼之間,穿梭在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裡。 持續推擠著邊界,在碎裂中重新組織異質的複合體,是島嶼生存的基本實踐。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2
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
滿額折
作者:陳培豐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20/12/16 裝訂:平裝
從「四月望雨」到〈港都夜雨〉和〈安平追想曲〉,從〈媽媽請你也保重〉到〈為錢賭性命〉與〈苦海女神龍〉,自一九二○年代後期到七○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在臺灣生根、發展茁壯,歷經連續的殖民統治、工業化、社會轉型,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旋律,銘刻著時代變遷的痕跡,也記錄了庶民大眾的共同情感。臺語歌曲如何發展成今日面貌,又蘊含了什麼樣的記憶與心聲?探尋臺語歌的身世,揭密臺灣人的記憶。 刻板印象常認為:臺語流行歌曲帶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1
全島總罷工:殖民地臺灣工運史
75折
作者:蔣闊宇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2020/05/19 裝訂:平裝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看百年前的臺灣勞工們,如何以超絕的行動和策略,跨廠場、跨職業,全島總罷工,向惡老闆說「不」!自己的幸福自己爭,日治時代工運這樣搞──「景氣差?不如自己做頭家!」經濟不景氣,老闆要減薪?罷工的新竹木工們開設另類工廠,不勞動者不准過問工廠營運。薪水自己定,生意沖沖滾(tshiâng-tshiâng-kún)!「有工賊?來去他家吃一餐!」高雄工人簽約協議組成「食飯隊」,罷工中
特殊書展B1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5 337
庫存:2
建築技術官僚與殖民地經營1895-1922
滿額折
作者:黃士娟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2012/10/16 裝訂:平裝
本書以1895~1945年臺灣日治時期為背景,論述離鄉背井的建築技術官僚如何在異地思考臺灣建築的未來,並超越日本本土,將世界最新建築知識用於臺灣,讓臺灣成為未來建築的實驗場。建築技術官僚之所以能如此操作,和總督府期望成功打造第一個殖民地以宣揚其政績,有著密切的關係。這造就了臺灣建築輝煌的一頁,也為臺灣留下許多珍貴的建築文化資產。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1
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
滿額折
作者:李時雍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3/04/18 裝訂:平裝
從臺灣文學看臺灣社會歷史的文明與野蠻變遷重思文明銘寫於野蠻之作,跟隨文字與影像復返迷魅思考王德威、梅家玲撰文推薦王鈺婷、朱惠足、李育霖、林妏霜、詹閔旭、劉紀蕙、鄭毓瑜等學者作家一致推薦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年臺灣文學傑出博士論文獎、臺灣中文學會第九屆四賢博士論文獎第三名本書關注臺灣文學與歷史文本中「野蠻」一詞概念遞變的系譜,尤其置諸殖民現代性情境下與所謂「文明」呈現的對峙。野蠻的指稱,伴隨外來者的視線,成為帝國藉以迻譯、區分他者,排除或治理的話語政治;而歷經清治、日治被視為「化外之地」、「蕃地」的臺灣,既呈現與東亞殖民主義接觸的問題性,也帶來具體的戰爭、文化衝突。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描繪的歷史天使,以背對過去、襲捲進未來之姿,質疑著現代名之「進步」的風暴,他疑問歷史是統治者的歷史,「沒有一座文明的豐碑不同時也是一份野蠻暴力的實錄」;沿此,重新追問「野蠻」,不僅為指出「文明」的自我辨識、常立基將他者銘刻為野蠻的歷史過程,同時欲指出其與野蠻暴力的毗鄰,亦即文明內蘊的野蠻性。對文學藝術而言,更重要的是,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書寫,重新爭議統治者銘寫的記錄,即思考殖民歷史的從屬者(the subaltern)如何可能發聲?在本書中,將聚焦幾個歷史事件環節,包括1914年太魯閣戰爭,1930至1931年賽德克族以傳統儀式起事反抗日殖民者的霧社事件,隨之遺族遭致鎮壓、屠殺與移住川中島,1942年日本因應太平洋戰事而徵募原住民高砂義勇軍前進南洋,以及戰後蘭嶼延續殖民體制而陷於被犧牲的地位,引爆為1988年達悟族人發動第一場反核廢料貯存場的抗爭運動。這幾個相互鑲嵌的歷史時空,呈現二十世紀臺灣所歷經接觸地帶(contact zone)上,語言以至文化慣習等交混或隔閡、野蠻與文明的重要論題。論及的作者含括小說家、後殖民作者、原住民作家、歷史書寫、生態書寫者等,他們共同呈現一種面對盤踞的現代性啟蒙思維的反思,進而分別以復返傳統性、迷魅、神話、另類歷史等,形成本書嘗試指出與現代理性祛魅相對的復魅(re-enchantment)之姿:復返與自然、土地連繫的嶄新野蠻思維,呈現諸樣的歷史。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3
百年賣身的回憶:殖民地時期華人血淚史
滿額折
作者:翁靜晶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2011/03/29 裝訂:平裝
賣豬仔的日子,是中國人不能忘記的歷史……「豬仔」者,苦力也;英人佔港,販賣華工是暴利行業之一,利潤不遜鴉片貿易,也是洋人一手包辦的奴隸交易。侵略弱勢國家,捕有色人種為奴,正是邊喊文明民主,邊打家劫舍的白人所為。華人被賣豬仔,始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大約在一八四九年。到一八五二年,達到高峰期,人數高至三萬人,主要賣去舊金山及澳洲,亦有些被運往西印度群島及南美等地,多是從事挖礦和畜牧。華裔苦力,非但沒有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7
庫存: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29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