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27)
簡體書 (1682)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818)
無法訂購商品 (19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17)
無庫存 (1892)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295)
$200~$399 (418)
$400~$599 (158)
$600~$799 (48)
$800以上 (90)
出版日期

2024年 (11)
2022~2023 (110)
2020~2021 (149)
2018~2019 (185)
2016~2017 (204)
2016年以前 (1225)
裝訂方式

平裝 (935)
精裝 (124)
軟精 (11)
盒裝 (1)
適讀年齡

學齡前 (4)
小學低年級 (9)
小學 (13)
作者

楊鵬 (119)
彭緒洛 (42)
保冬妮 (30)
李敏 (29)
(德)朱奎 (24)
周銳 (24)
馬傳思 (21)
八路 (20)
宮偉 (16)
王君心 (16)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12)
笑含 著 火狐動漫 繪 (12)
葛冰 (12)
(英)C.S.路易斯 (11)
戴國棟 (11)
Milly (10)
梅慶吉 (10)
法蘭克‧赫伯特 (10)
滕貞甫 (10)
出版社/品牌

大家出版傳媒(原大連出版社) (960)
大家出版傳媒 (723)
大家 (321)
大家健康 (5)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009筆商品,6/101頁
瑜伽解剖書:解開瑜伽與人體的奧祕
滿額折
作者:雷思利.卡米諾夫; 艾美.馬修斯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3/08/02 裝訂:平裝
《瑜伽解剖書》全球百萬銷售認可全面增修三版,從神經、肌肉到骨骼,全盤掌握瑜伽與人體的關係◇ 48頁新增內容+全面改寫◇ 全新章節〈解剖學的故事〉、〈神經系統〉◇ 「重點提示」專欄,破解動作指示的各種迷思◇ 「探究呼吸」引導讀者深入研究呼吸於瑜伽中的流動◇ 軀幹四肢動作簡筆圖《瑜伽解剖書》從初版上市以來開創以解剖學角度分析瑜伽的先河,十六年來協助全球上百萬瑜伽愛好者深入了解瑜伽如何影響自己的身體活動。在此最新增訂版中,作者以解剖學的綜觀知識為起點,帶領讀者鳥瞰以解剖學探究瑜伽的重要性。因應生理科學發展,作者不僅更新、擴寫了肌肉與骨骼系統的章節,更新增了全新的第四章:神經系統,於其中巧妙地總結了神經與瑜伽最相關的關鍵結構和功能。關於脊椎和呼吸的內容也大幅增加了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內容,涵蓋了更多關於椎間盤解剖與損傷、背痛的知識,對於現代眾多深受背痛所苦的讀者來說不啻是一大福音。最重要的,是作者綜合了自己研究與教學瑜伽的四十多年經驗,列舉教學現場各種似是而非的動作指示,例如脊椎與肢體的中立位置是不是我們採取最自然姿態時所處的位置?尾骨要不要收?骨盆要不要擺正?開髖是什麼?隨著作者以生理學、解剖學、運動學知識深入分析指示,讀者便可以得知指示是否合理、課堂上和自主練習時需不需要遵循。而每一個體式動作的說明中也加上更多探究呼吸的指引,深入說明動作時須留意的呼吸變化,引領讀者探索最符合自己身體和動作模式的呼吸法,減低對體位法練習時的阻礙。這是一本實用的瑜伽教學書、自學書。不只呈現姿勢,還以解剖圖畫出肌肉、骨骼和神經。不只教你怎麼做,還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用最好的方式對待它。從骨骼、肌肉、神經,再到脊椎、呼吸與各種體式,增訂三版內容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讓讀者深入了解瑜伽和每個體式與動作的原理。導覽人體生理構造、詳細解說運作原理瑜伽原是古老而奧祕的語言,是幾千年來數百萬瑜伽追隨者親身實驗的結果,而人體即是他們共同的實驗室。本書就是在為這間實驗室進行導覽,清楚解說儀器如何運作、基本流程如何進行,以及這些瑜伽操作方法背後的意義和效用。不只是運動,還改變你對身體的觀點瑜伽,是身、心與呼吸的合而為一。而解剖,則深入鑽研生命力如何透過身、心與呼吸的流動去發現自己。透過瑜伽的解剖學,我們在立姿中透過足部重建與大地的關係;在坐姿中透過臀部和下背部重建與大地的關係;然後在跪姿、臥姿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庫存:5
意義的意志:弗蘭可意義治療法七講
滿額折
作者:弗蘭可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3/11/08 裝訂:精裝
意義治療法的必讀經典很可能是自佛洛伊德和阿德勒以來,最重要的思想。――――――《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人的一切,都來自尋求意義的意志。無論是阿德勒的權力意志,或佛洛伊德的享樂意志,都只是意義意志的衍生物。從二十世紀開始,空虛與無意義成了人人都會面臨的課題。以弗蘭可醫師的話來說,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問題,就是存在空虛(existential vacuum)。而在存在主義精神醫學之中,意義治療法是唯一演化出一套技法的學派。藉由「反反思」與「弔詭意向」這兩種技法,弗蘭可示範了治療師如何與患者共同對抗存在空虛。在意義已變得愈發輕薄微小的今日,意義治療法的位置在何處,又該如何應用?本書詳細闡明了意義治療法與存在主義、精神醫學甚至神學領域的重疊與差異,是深入了解弗蘭可思想的必讀之作。世人皆知,弗蘭可醫師曾待過四個納粹集中營。當他倖免生還,重回醫療崗位,不時會遇到身染不治之症的患者哭喊著問: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那樣毫無道理的無妄苦難也曾深深折磨著弗蘭可,而正是在集中營的煎熬經歷讓他開創出意義治療法。這是他走出死蔭幽谷之後所創的生命之道,其後四十年,他將一生都奉獻給意義治療,協助人們走出憂鬱、自殺意念,以及現代人特有的焦慮感與存在空虛。本書由弗蘭可的演講所彙編而成,闡釋了意義治療法特有的體系、假設與主張,還有基礎信念。各章交織成一面關聯之網,說明了意義治療法的三大概念:意志的自由、朝向意義的意志、生命的意義。意志的自由指的是人類意志的自由。但它絕非無條件的自由,而是指面臨任何條件時,都有採取立場的自由。人生來即是關注意義與價値的動物,但若想激發出朝向意義的意志,就要先闡明意義為何物。弗蘭可強調,意義必須設法去發現,而非由誰任意給出,並且有一定答案。換言之,每個問題總有一個答案,亦即正確的那個。在各種特定處境中,都只有一個特定意義,那便是它眞正的意義。而只要意義存在,人類就有意志朝它前行。人一生持續在追尋,也有自由著手實現的,正是生命的意義。人類要活著,便需要意義──意義治療法的理論即奠基於此。在心理治療中,真正重要的並非技法與動力的詮釋,而是治療師與個案、醫師與患者之間作為「人」的關係,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存在會遇(existential encounter)。唯有當一個人遇上了另一個人,一個存有(being)遇上了另一個存有,會遇的意義與效果才會顯現。弗蘭可的主張與當時只強調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5
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10週年數位修復珍藏版)
滿額折
作者:麥可‧弗里曼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19/11/06 裝訂:平裝
★ 蟬連攝影書銷售TOP.1★ 譯成14國語言,橫掃美、英、法、德、加★ 各國Amazon讀者4顆半至5顆星激賞評價★ 跨界探討數位處理、影像藝術與設計美學多重領域★ 照片經數位修復,還原精美色澤與清晰度,紀念經典出擊十年新版在攝影時,你用的是另一雙眼睛。拍照時,透過取景器看到的世界,與肉眼所見會有些微妙且影響重大的差異;而攝影師在創作時,基於自身經驗、創作意圖或構圖原理,也是用另一雙眼睛,觀看、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庫存:5
比遠方更遠:走入個人與國族,凝視政治下的創傷與差異,一場起於變革年代的人性之旅
滿額折
作者:安德魯.所羅門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3/05/04 裝訂:平裝
旅遊讓人理解,民主無法移植,自由及公民性都必須學習,方能獲致。繼《背離親緣》、《正午惡魔》,安德魯‧所羅門最新作品。走在變革邊緣,見證民主的崛起與消逝,重探不同社會對自由的定義。────「接受問題往往比執意解決更為明智。我曾想找出少數改變的事物有什麼共通模式――新的國界、民權和殘障人權的整體進步;許多不變的事物又有什麼樣的模式――無法帶來正義的選舉、權力腐化的傾向等等。而今我開始試著別那麼執著於規則,好好發問,慢點回答。」――安德魯・所羅門◇◇◇◇在《背離親緣》裡,臨床心理學家安德魯.所羅門讓我們看見接納異於我們的孩子有多難,以及接納可以如何發生。在《比遠方更遠》中 ,身兼報導者的他前往過去近三十年發生劇烈變革的地域,點出接納異己之難,以及此一艱難所透露的寶貴訊息。薩爾曼‧魯西迪讚譽本書「絕非僅是『旅遊書寫』,而是一個真正到過世界的人為世界所畫的肖像」。書中集結了所羅門的旅遊報導,從1988年始,至2015年止,行遍7大洲,走訪22片異域,其中不乏當時極少人遊歷的中亞及非洲諸國。他之所以選擇報導這些遠方,有時出自純粹的熱情,有時則因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深入報導的理由,從而使他更愛這些地方。藉由探訪異地,他也對自身內心與外在的異鄉做了最深沉的剖析。書中報導的目的不盡相同,內容與角度也相當多元,除了對他停留較久的蘇聯/俄羅斯有深入描寫,也詳細報導台灣故宮博物院在1996年擬將國寶借展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引起的社會抗議,以及借展事件對美國及台灣的政治意涵,還有中國飽受政治管制的藝術,與相形之下更蓬勃發展的飲食文化。書中也深刻探索了南非在轉型正義多年後仍壁壘分明的種族階級,緬甸人民被高壓統治制約的心智,利比亞人對於部落的認同如何影響選舉,甚至不同國家的同志處境與政策等,還有些則是純粹的遊記,但每篇都是他對異地的第一手觀察。在他決定將這些型態各異的旅遊紀行收錄於一書時,除了盡量忠於最初的視角,也為大多數篇章增添後續報導,使得本書不僅記錄了過往的時代精神,更是一部在不同國族的藝術、文化、性別認同、政治轉型、民主化過程等框架之內,針對個人與集體的心理研究。作者著迷於旅行,起初是出於好奇,後來則認為旅行有政治上的重要性,因為走出同溫層,就是改變的開始。旅行教人同理價值觀不一致的異族,學習成為矛盾的自己,並擺脫「世上只有一種最佳生存之道」的預設立場。由於他一生都對人類的復原力深感興趣,這驅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庫存:4
花與我的半生記: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眼中花開葉落的奧祕、日常草木的樂趣
滿額折
作者:牧野富太郎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3/05/17 裝訂:平裝
跟著植物宅,連門縫間的小草都能讓你開心!臺灣桂竹、愛玉的命名人──「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帶領你以慧眼探索身邊植物的趣味、奇觀和身世之謎體會「朝夕有植物為友就無暇寂寞!」「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創下採集數十萬份植物標本、為超過1500種植物命名的驚人紀錄。但熱愛植物的他帶給人們的餽贈,並不只有嚴肅的植物知識,更重要的是他親身示範了若是懷抱熱情,可以從日常的植物中發現多少趣味:【生活中的新奇發現】● 新春過節的裝飾品,內含松竹梅與蕨類,竟然具體而微地囊括了植物界所有分類● 庭院裡的山茶花凋謝,總會花心朝天掉落地面,或許與花朵的重量有關● 魚腥草不只可以藥用,還可以用來洗頭【不為人知的植物特性】● 人工培育的染井吉野櫻壯觀盛放,是以短壽為代價● 日本落葉松無論長得再茂盛,它的存在都證明了這片山地曾經地表光禿一片● 植物繁衍方法無奇不有,酢漿草會把種子彈射出去、銀杏有會游泳的精蟲【文化與自然的巧妙互動】● 菊花與蘭花,在日本和滿洲國是皇室的象徵;在植物界中,也是堪稱花中之王的存在,繁育機制極度精密巧妙● 牆邊不起眼的小草馬齒莧竟然擁有源自陰陽五行的名號● 從書付花到櫻桃,都曾經歷過因學者誤解而名字張冠李戴的情事● 最受文人喜愛的花朵,菊花榜上有名,在日本古典詩歌中以超過25種名字現身世上的植物何其多,套句牧野富太郎的話,「若沒有了植物,這世界會有多麼寂寞。」對於植物視而不見的人,以及能從中發現驚喜樂趣的人,就牧野的觀點而言,差別只在於是否願意仔細將眼光投注其上。他能整理、發現了大量植物知識,最原始的動力,也不過僅僅是對植物的熱情和好奇。小學中輟之後,他雖一生未再接受正規教育,但靠著自學和大量蒐集植物標本積累知識,即使沒有學歷,仍以豐富知識打破學術象牙塔的藩籬,在東京大學的前身長期研究講學、發表許多論文,獲得世界級的學者地位。〈和植物殉情的男人〉、〈請感謝植物〉等文章,都在在顯示出他對植物毫無保留的喜愛。在研究植物的途中,牧野以觀察筆記為底,寫出許多分析各種植物的隨筆。他既記錄植物的性狀、觀察生活中植物的用途與意義,也善用自己對植物分類學的了解,論證了許多自古以來的誤解,收集了植物在許多古籍、詩歌和方言的身影再加以梳理,展露出牧野對植物旁徵博引的深厚學養。本書精選牧野富太郎極具代表性的植物隨筆,搭配可窺見其個性與生平的自傳性文章。牧野在25篇談論植物身世、也談論己身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3
野性之境
滿額折
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1/31 裝訂:平裝
野草鑽出人行道裂縫,樹根恣意破開柏油路面,這些就像風暴與雪花,都是野性的徵象。城市邊緣林地一如山巔,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多數人長大後就忘了這些。「我心裡始終有這樣一幅荒野景象:極北某處、寒冷、遼闊、荒僻、原始,對旅人極其嚴苛。對我來說,去到一片荒野,就是跨出人類歷史。」於是作者麥克法倫走出閉塞的劍橋,去探尋尚存的荒野。他往極北走,前往凶險的激流之島,昔日僧侶隱居懺悔冥想的地方,他們在開闊海崖找到足以契合內在信仰的外部視野,抄寫拉丁文經文時,忍不住以蓋爾語寫道:「今天陽光在這頁緣閃耀,令我歡喜。」他露宿荒原,午夜時分被水中石頭滾動的隆隆聲喚醒,看到一群鹿循獸徑穿越石楠荒原,正在數公尺外涉水過河,長腿踢動水中石塊。他前往偏遠石灰岩山谷,發現山谷已為水所淹沒,「數十株樹與自身倒影上下相依,彷彿紙牌上的國王。」荒野出現在偏遠的島嶼、高地,也出現在斷壁上,這些垂直地貌不會出現在平面地圖,但若我們90度翻轉視角,就會發現這些地方不但面積廣闊,且有無數生物棲息,只是我們向來視而不見。荒野也出現在狹小的溶溝中,在人類視線所及的數公尺內,數百種植物在石灰岩庇佑下欣欣向榮,和所有峽谷、海灣、山峰一樣美麗複雜,甚至猶有過之。很迷你,但野性奔放。他逐漸領悟,「野」不僅是荒野,一種原始的景觀,也是野性,一種土地的永久屬性。這樣的野性,不用到遠赴千里外尋求。住家附近那株枝幹虯結的老樹、郊外無聲的動物移動、在岩石間自由奔流的溪澗,甚至只是入夜後一處隨意散步可達的地方,也都有奔放的野性。他決定,「要在旅途中自製地圖,和道路地圖唱反調。我要製作一幅散文地圖,試圖重現不列顛群島僅存的一些荒野,或者紀錄荒野於永久消逝之先。我希望這地圖不連結城鎮、旅館與機場,而連結岬角、斷崖、海灘、山巔、突巖、森林、河口與瀑布。」本書和《心向群山》、《故道》一同構成羅伯特.麥克法倫的生涯代表作「地景與人心三部曲」。也正是在本書,麥克法倫開始正式施展他全套的文學本領,讓讀者跟著他打開視覺、聽覺、觸覺,從難以言喻的荒野地景中,一一指認出自然的神奇及神袐性,並召喚出我們面對荒野時生出的種種情緒――希望、喜悅、驚奇、慈悲、寧靜、安穩等,我們統稱為幸福的情緒。那些生物、現象、地形地質,大多已從我們的感知、談論中消逝,也因而逐漸從我們的語言、心智中消逝,甚至連名稱也漸漸佚失,以致我們受到觸動時,常陷入失語。而麥克法倫的文學本領,正
母親節書展-單79雙75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庫存:8
海的亞細亞:濱下武志跳脫陸地中心的史學視野,海洋如何奠定亞洲的貿易、移民、世界觀和國際秩序
滿額折
作者:濱下武志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3/07/12 裝訂:平裝
為何不是陸地的歷史,而是海洋的歷史?為何不是國族與國別史,而是區域和網絡的歷史?了解濱下武志的主張和研究成果,看見東亞史的樣貌如何改換一新二戰後,東亞近代史研究由兩大典範主宰。一是以哈佛費正清為首的「衝擊─回應」模型,認為東亞在西方強力叩門下被迫以「西化」回應,以此解釋日本的明治維新、清朝的自強運動以及各地建立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二是馬克思主義史觀,認為中國是長期穩定的封建社會,直到鴉片戰爭後才被資本主義歐洲挾帝國主義強迫轉型。自1970年代中期,濱下武志便以新銳學者之姿挑戰既有的詮釋。他指出在兩大學術主流之下,亞洲只是歐洲視角的折射,失去了主體性,歷史書寫因此失之片面。他主張歷史研究必須立足亞洲的內部邏輯,並且不應受限於現代的國界,而要看見海域如何串起跨界的交換網絡,從中發掘歷史的原動力。他揭露的歷史新樣貌包括:→在傳統視角下無足輕重的琉球,其實是連結東亞、東南亞、東北亞海域的關鍵,是人、物、資金和信息必經的樞紐。濱下梳理琉球方面留下的史料《歷代寶案》,對「朝貢」的內涵和意義提出新詮釋,建立了學術界的指標理論。→近代東亞各國雖然提出「主權」、「民族」和「獨立」等「現代」口號,但是在這些詞彙底下,仍然可見朝貢秩序形塑出的華夷思維。正視並釐清華夷思維在東亞的延續性和影響力,才能恰當的理解推動史事的深層動力,例如明治維新的施政以及「脫亞入歐」的主張。
母親節書展-單79雙75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1
庫存:2
生存的十二條法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對混亂生活開出的解方
滿額折
作者:喬登•彼得森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19/05/08 裝訂:軟精裝
▍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橫空出世之作 ▍── 全球最突出的現象級大書 ──★ 半年內銷售200萬冊,多國暢銷榜Top1★衍生出大量的摘要版及解析版、無數熱門激辯影片★ 50種語言版本陸續推出中當討論嚴肅生存問題的YouTube頻道,也能擊敗網紅,創下3千5百萬點閱率;當心理學結合哲學及神學的著作成為全球暢銷書,我們知道,現代人需要的,不是虛假的勵志、無法帶來真實改變的安慰,而是直率到近乎殘酷地剖開生存的真相,讓我們看清人類這個物種有多麼擅長輕賤自己、傷害他人,也知道這一切不是無法改變。而解決之道,就藏在生物幾近永恆的演化史、人類亙古以來的集體智慧,以及嶄新的科學成果中。作者試圖為這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處理人類受苦的問題。受苦來自一己的局限及不完美,也來自外界社會的嚴苛和評斷。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事實是,人類並不會因為完美而感到幸福。「除非看到自己正在進步,否則我們不會快樂。」我們比誰都能看清自己的殘缺、軟弱,也比誰都為自己的不符合理想厭棄自己,然而正是這樣的不足,給了我們目標,而目標的追求則給我們生存下去的意義。我們正是踏在混亂和秩序的那條交界上,一步步向前完成自己── 一開始就到達目標的生命,不值得活。混亂在哪裡?混亂在霸凌、壓迫,然而作者也解釋了階級結構等社會特性是如何在演化的長河中浮現,這些特性又如何幫助人類生存。他舉龍蝦為例,龍蝦這成功在地球上存活了幾億年的古老生物,跟人類的共同點比我們所能想到的還要多,而且由於神經系統相對簡單,因此科學家能夠精確勘測龍蝦的神經電路,這有助於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龍蝦就有階級結構──戰勝的龍蝦取得一切,戰敗的龍蝦腦部基本上會逐漸消失,重新長出劣勢者的腦,並分泌較低的血清素和較高的章魚胺,以適應新的劣勢者地位:變得不好鬥(膽怯、垂頭喪氣、躲躲藏藏),只需要少量刺激就會觸發逃跑的反射動作(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的士兵或受虐兒童典型的高度驚嚇反應)。作者由此展開,用《創世記》裡最古老的人類故事講出人類這個物種自我輕賤、為惡的本質,以及追求超越的神聖形象,一路往下到心理學中的集體潛意識、哲學中的存在主義,文學中的邊緣人格,旁及道家的陰陽思想,以及作者在嚴寒、充滿歧視的生長環境中求生存的親身體驗──「我們知道懼怕和痛苦會如何打擊我們,因此也知道如何用別人的缺失來傷害、羞辱別人。然而,也正因如此,人類不分全體或個體都該得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庫存:4
走進布農的山
滿額折
作者:郭彥仁(郭熊)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2/04/08 裝訂:平裝
中央山脈海拔二千多公尺的迷霧森林中,若你找一個地方坐下──五秒鐘,你會發現眼前都是綠色黃色與泥土的顏色。五分鐘,你可能會漸漸發現,剛剛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綠色,其實是整片絢爛但色階各異的綠。有新芽般的嫩綠,也有豪邁地讓陽光穿透欣欣向榮的鮮綠,還有沉穩的深綠、帶黃的蔥綠、滄桑的墨綠。五小時,除了不同的顏色,你會開始發現,看似靜止不動的森林在這五小時內有各種風吹草動,生機盎然。如果是五天、五年、十年都在同一個地方,你會發現些什麼呢?這本書,就在說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從2008年開始跟著一群布農族長者,在一座森林裡探索、生活的故事。他先是大學登山社社員,山岳於他,是鹿野忠雄式好奇與探險的對象,偶然進入的地方。之後他是保育所研究所,孤身深入中級山森林,日程表上排滿了測量與動物痕跡觀察,此時山間成了他研究生態的地方。再之後,他在向布農族獵人求教的過程中,成為自然的譯者,試圖將布農族的狩獵禁忌、神話傳說、地名中的自然史知識,轉譯成眼睛可看、耳朵可聽、雙腳可走的一套物我關係。此時的山,是他成為「郭熊」、成為人的地方。這本書將帶我們看見整座森林。我們將會如同森林裡的複眼人,同時用許多雙眼睛觀察森林,有動物、植物、季節、人文以及個人反思的視野,而這些視角相互揉雜在同一篇文章內,形成對於這片森林的豐厚描寫,帶我們看見這座森林當下的樣貌,也看見現代人在山林中、在布農族獵人的身傳中,如何完成自我的建構。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 > 10
遊戲設計技藝再升級(兩冊套書)
75折
作者:傑西.謝爾; 史考特.羅傑斯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5/13 裝訂:平裝
成功遊戲的不變公式:明確概念、精準製作,達成動人體驗從遊戲心理、玩家側寫、設計概念、到感官經驗,製作遊戲所需的前備心態、技巧理論與實務做法,全盤囊括遊戲設計界經典製作公司、大學科系長期採用《遊戲設計的藝術:架構世界、開發介面、創造體驗,聚焦遊戲設計與製作的手法與原理》每個好遊戲,一定都是好概念配上好體驗全美頂尖遊戲設計師教你設定主題、打造體驗、善用興趣曲線,深度了解遊戲運作機制,獲得最完整的遊戲體驗、開發遊戲性絕佳的作品從紙牌、棋子、桌遊、電玩,到近年來火紅的實境遊戲,遊戲一直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休閒時玩,學習時玩,甚至連工作場所都在談遊戲化,但「遊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人類為何要演化出沉迷於遊戲的天性?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有的遊戲讓我們玩得無法自拔,有的卻讓人興致缺缺?高明的遊戲設計師都知道,遊戲的目的在於創造體驗,玩家所有感官接收到的外在訊息與心中產生的內在情感和記憶,綜合起來形成的整體體驗,就是遊戲的魔力所在。在程式、立繪、3D建模出爐之前,遊戲設計師是否確立了能讓人共感的主題、是否站在玩家的角度考慮過所有感官刺激與心理機制、是否設定足夠疊代程序與試玩雛型,就已決定了一款遊戲能不能讓玩家頻頻說出「再一場就去睡」,卻總是無法停下手來。身為玩家,了解開發者使用的機制,就能提升自己與遊戲的同步率,感受最完整的樂趣。身為遊戲開發者,掌握所有能構築體驗的多種元素,才能做出讓人愛不釋手的遊戲。但是翻遍市面上各種攻略和工具書,我們獨缺一本切中遊戲設計原理的指引。《遊戲設計的藝術》自從出版以來,迅速席捲歐美澳各大數位多媒體與遊戲設計學界與產業界,正是因為補上了這個長年缺口。作者傑西.謝爾是美國電腦科技第一學府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遊戲設計教授,善用心理學、人類學和設計理念分析體驗在遊戲中的關鍵作用。同時,他設計電腦遊戲與為迪士尼樂園打造「加勒比海盜」 (神鬼奇航)等多種實境遊戲的豐富經驗,讓他得以清楚而全方位地擘劃出遊戲設計的6大領域、35項主題、113個檢驗鏡頭,從設定主題、尋找創意、管理開發風險、架構世界觀、說好故事、設定角色、營造玩的動機、平衡機制、連結社群等多元面向,徹底囊括遊戲從無到有的所有思維、創作方法與頂峰哲學。跟著他的挖掘,我們會發現: 設計師開發遊戲的目的是創造體驗,最好是前所未有的體驗;玩家玩遊戲的目的是享受「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快感、提升精神韌性 遊
特殊書展B1
定價:1940 元, 優惠價:75 1455
庫存:6
做自己,最好賣?網紅產業如何販售真實性
滿額折
作者:艾蜜莉.洪德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5/08 裝訂:平裝
(內容+受眾)×影響力=回報是欣羨的對象,還是混亂的推手?是絢爛生活的體現,還是被流量淹沒的傀儡?網紅產業是經濟不穩定和社會制度劇變的產物,卻也反過來改造了真實的定義和生活的樣態。從blog到FB、IG,網紅興起至今僅僅十多年,卻似乎占據了社會上大量眼光及聲量。時機配上商業操作的結果,這個新興群體在短時間內由興趣取向的個人用戶發展成為價值上千億臺幣的產業,還也徹底改變了文化、資訊流動方式以及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又是如何變成現在這樣流量為王、真假難辨的局面?【網紅從哪來】網紅及其前身部落客,最早是一群試圖在經濟不穩定時期掌握自身命運的平凡人。1990年代的創業精神、2008年的金融海嘯、千禧世代對於體制及媒體的不信任、傳統媒體行銷業面臨不得不的轉型……這些因素都是網紅產業成型的重大推力。【網紅的影響力從哪裡來】網路時代開始之後,人們的交流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窗。我們上網看他人的經驗心得,也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會,而意見和人流匯聚,影響力就悄悄萌芽。當具有社交功能的平台出現,早期的blogger就成了第一波醞釀和發揮影響力的素人。即使起初沒沒無名,他們擁有的熱情和分享人生的真實性都和傳統媒體大不相同,因此格外吸引人,一切看似真實而可信——至少比媒體內容還可信。產業中的真實性,起初是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但如今這個概念,不僅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更是整個商業產業共謀的建構,最終演變成產業中的企業來決定要如何表達真實,接著削弱了網紅本身的自我概念,又進一步影響全球數十億社群媒體用戶會用哪些類型的內容和工具來進行溝通和自我表達,連帶造成了整個社會的認同危機。【「真實」影響力,要往哪裡去】真實性給了網紅影響力。但是當影響力帶來商業合作,流量指標逐漸成為網紅關注的重點,受眾被視為潛在可賺錢或是可以量化的個人利益,經驗分享和人際關係退居次要,人們才發現一切漸漸失衡。2010年代後,產業注重的是如何更有效率地把影響力變成商業機會,包括如何選擇、如何定價、如何產出有商業效益的圖文、如何創造有利IG發文擴散的環境,結果觀眾開始分不清眼前內容是真是假,網紅開始擔憂資本干涉創作與發言權,商業品牌也開始疑懼品牌形象受害。網紅的影響力持續發酵,人們卻似乎還沒有準備好面對變化。本書作者洪德花了八年時間追蹤網紅產業的流變,從最早也最深受商業力量影響的時尚與生活風格網紅開展一系列研究,深入訪
新書特惠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 > 10
蟲之道:昆蟲的構造、行為和習性訴說的生命史詩
滿額折
作者:麥可‧恩格爾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4/03 裝訂:精裝
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昆蟲的生命奇觀、革新昆蟲學知識的人物事蹟、珍本藏書中指標性的昆蟲科學繪圖,國際頂尖昆蟲學權威麥可‧恩格爾教授帶領讀者看見藝術技巧、非凡觀察力、批判性想像力如何開拓人類智識的邊界人類迄今大約發現並命名了二百萬個生物物種,其中超過一半是昆蟲,而且每年仍能發現數以千計的新種昆蟲。昆蟲如此驚人的多樣性,輕易揭露了「害蟲」、「益蟲」的狹獈視角會讓我們錯過多少生命的創造性和生存本事。恩格爾教授在本書中首次針對一般讀者,以昆蟲學的綱領,娓娓道來這些六足生物背後的生物奧秘和宏大的演化史:甲蟲和毛毛蟲那麼不一樣,為什麼都是昆蟲?蜘蛛那麼像蟲,為何不是昆蟲?想釐清何為昆蟲,必須在「六隻腳」和「頭胸腹」之外,更深入地分析身體構造,其中不僅揭露昆蟲獨一無二的感覺器官,更展示了億萬年以來的演化系譜。蟲鳴蟬唧似不足為怪,但昆蟲不只會發出聲音來溝通。蜜蜂可以憑舞姿宣告花蜜的方向、距離,以及品質是否好到值得出去採。在我們眼中一模一樣的兩波漣漪,在水黽的世界可能分別代表「我願意」和「滾開」。某些雄性蛾類對於雌性化學信號之敏銳,竟可以憑藉數公里外信號源散發的單一氣味分子就定位出目標。此外還有超音波、閃光、震動、警戒色等,任何一個看似悄無聲息的地方,其實都有繁忙的昆蟲訊號正在傳送。當達爾文留意到有種蘭花特殊的蜜腺(分泌花蜜的腺體)竟可長達近30公分時,斷定世上必然有一種特殊的蛾類,口器非常細長,能夠伸進蜜腺。這則傳奇生動展現了授粉昆蟲和花朵的特化關係,這樣的共生不僅令我們羨慕,事實上,還是地球上無數生命得以飽足昌盛的重大關鍵。然而,這種互利僅是昆蟲與其他生物的眾多關係之一,昆蟲界多的是神乎其技的生存鬥士,或狡猾地寄生,或一身真假莫辨的偽裝、模仿、擬態,或精通偵測、反偵測,這些本領啟發了無數影視作品,也讓人不禁讚歎生存的本身就是尊嚴。在書中,與昆蟲的演化、生存之路交錯展開的,還有推動昆蟲學進展的重要人物事蹟。有不畏艱險的亞馬遜叢林探險家,也有籍籍無名之士。揭露蜜蜂是女性君主制的,是位牧師;而終結了「蜂后不與雄性交配,而是經由精氣受孕」這則糟糕傳聞的,是位看得比明眼人清楚的全盲博物學家。不少昆蟲愛好者都格外特立獨行,甚至不畏物議到為人見人嘔的蝨子撰寫專著並繪製精細繪圖。這些人不但證明了昆蟲這種微小生物能引發無比的好奇,也展現單純的好奇能促成多少知識革新。書中繪圖全數來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
新書特惠
定價:950 元, 優惠價:79 750
庫存:4
生存法則(兩冊套書)
75折
作者:喬登.彼得森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4/10 裝訂:軟精裝
▍全球銷售突破一千萬冊,喬登‧彼得森的《生存法則》▍《生存的12條法則》╳《秩序之上》兩冊套書混亂與秩序都是表象要生存,就要叩問未知背後的可能這是一套生存之書,也是一套超越之書,來自一位當代最具爭議性的公共知識分子。他的真正意圖並非勵志,更非安慰,而是強烈要求你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性,成為更好的人。《生存的12條法則》▍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橫空出世之作 ▍ ── 全球最突出的現象級大書 ── ★ 銷售突破300萬冊,多國暢銷榜Top1 ★ 衍生出無數的熱門激辯影片以及筆戰 ★ 50種語言版本陸續推出中 當討論嚴肅生存問題的YouTube頻道,也能擊敗網紅,創下9千7百萬點閱率;當心理學結合哲學及神學的著作成為全球暢銷書,我們知道,現代人需要的,不是虛假的勵志、無法帶來真實改變的安慰,而是直率到近乎殘酷地剖開生存的真相,讓我們看清人類這個物種有多麼擅長輕賤自己、傷害他人,也知道這一切不是無法改變。而解決之道,就藏在生物幾近永恆的演化史、人類亙古以來的集體智慧,以及嶄新的科學成果中。 作者試圖為這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處理人類受苦的問題。受苦來自一己的局限及不完美,也來自外界社會的嚴苛和評斷。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事實是,人類並不會因為完美而感到幸福。 「除非看到自己正在進步,否則我們不會快樂。」 我們比誰都能看清自己的殘缺、軟弱,也比誰都為自己的不符合理想厭棄自己,然而正是這樣的不足,給了我們目標,而目標的追求則給我們生存下去的意義。我們正是踏在混亂和秩序的那條交界上,一步步向前完成自己── 一開始就到達目標的生命,不值得活。 混亂在哪裡?混亂在霸凌、壓迫,然而作者也解釋了階級結構等社會特性是如何在演化的長河中浮現,這些特性又如何幫助人類生存。他舉龍蝦為例,龍蝦這成功在地球上存活了幾億年的古老生物,跟人類的共同點比我們所能想到的還要多,而且由於神經系統相對簡單,因此科學家能夠精確勘測龍蝦的神經電路,這有助於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龍蝦就有階級結構──戰勝的龍蝦取得一切,戰敗的龍蝦腦部基本上會逐漸消失,重新長出劣勢者的腦,並分泌較低的血清素和較高的章魚胺,以適應新的劣勢者地位:變得不好鬥(膽怯、垂頭喪氣、躲躲藏藏),只需要少量刺激就會觸發逃跑的反射動作(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的士兵或受虐兒童典型的高度驚嚇反應)。 作者由此展開,用《創世記》裡
特殊書展B1
定價:1040 元, 優惠價:75 780
庫存:1
讓思考變得可見的力量:一本同時強化教學力與學習力的實作書
滿額折
作者:榮.理查特; 馬克.邱奇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5/02 裝訂:平裝
思考並非隱而不顯,而是能以視覺化的方式清晰呈現。思考更非偶然,而是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在可見的架構下練習,是一生都不會失去的能力。思考是人類最珍貴的能力,教學場域更是將「獨立思考」視為培養的重點。然而,對教育者和學習者而言,思考究竟是什麼?稍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正確答案或模範作業不一定就代表思考,那麼,究竟要如何定義思考,甚至看到思考過的證據,進一步制訂出思考的方法?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零點計畫」(Project Zero)歷經多年鑽研,與全世界數千位學校老師合作,發展出21項思考例程,最終匯集為《讓思考變得可見》一書。本書不僅在全球教育界廣受好評,在台灣也獲得眾多教師迴響,被認為是對教學者極為實用的書籍。之後,「零點計畫」持續以新的全球性教學案例為基礎,開發出另外18項思考例程,收錄於續作《讓思考變得可見的力量》中。這些思考例程具有明確的架構與目標,不只可以跨越學科領域,還可以在不同年齡層使用。它們通常內建了特定的問題,藉此引導出學生的思考,再透過提問、傾聽、記錄等步驟,讓學生更清楚該項思考例程的目標是什麼,自己能夠從中獲得哪種類型的思考。學生一旦內化了各種思考例程的架構,就會開始提議他們想使用哪項例程。如此一來,學習就是以學生的思考為中心,而非教師本人;課堂也不再是由教師傳授學科知識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的想法進駐教師的腦中。當教師真正看見了學生的思考路徑,便能加以引導,往更深的層次探索。本書除了介紹全新的18項思考例程,更關鍵的是說明「讓思考可見」為何重要。當學生目睹自己與同儕的思考路徑,而老師也以好奇的態度提問,學生就會想要進一步探究自己的思考如何演進。換言之,他們正在努力了解自己,也開始認為自己的思考很重要。在此,老師與學生的角色改變了,思考變成超越考試的活動,而真正的目標則是終身學習──事實上,書中不少實例證明,練習這些思考例程,對提升測驗成績也有驚人效果。不過,本書也有豐富的案例,呈現教師在初次使用思考例程時遇到的各種挑戰,以及常有的迷思。思考例程的應用需要因地、因人制宜,所以會有試用、反思、重新嘗試,甚至改編的過程。有時,教師需要反覆確認,才能選出最適合的思考例程。思考不會只出現在課堂。每一天,我們都在面對需要思考的情境,現今世界已充滿各種AI與演算法,在愈趨複雜的未來,人類對思考的需求只會增加,而非減少。所以更重要的,是建立教室中的思考文化,促使學生培養思
《讓思考變得可見》延伸書展-單79雙75
定價:500 元, 優惠價:79 395
庫存 > 10
失根城市: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
滿額折
作者:邁克爾‧索金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3/13 裝訂:平裝
人群聚居的城市,不再為了人群而存在於是空間與人皆無所適從「美國建築界最直言不諱的良心」邁克爾.索金,犀利剖析當代都市亂象的跨時代經典生活在都市裡,你是否曾覺得想歇歇腳步卻無處可坐?是否曾舊地重遊卻因光鮮亮麗的街景喚不起回憶而寂寞?是否曾想和他人說話卻又隱隱心生恐懼?城市原本是人自然聚居之處,為什麼演變至今卻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無比壓力、徬徨孤獨?這樣的情緒,許多人都曾感受到,卻難以言說、無所適從。箇中原因,其實早在一九九○年代,就有美國著名建築評論家、都市計畫專家邁克爾.索金直指核心。他銳眼看破欣欣向榮的都市霓虹背後,城市變得名存實亡,率先提醒「虛空都市」對於人們的影響無孔不入,掏空情感、記憶、交流卻讓人不自覺。本書出版後,制衡了美國對於都市的盲目樂觀,也成為建築都市領域理解當代空間結構的必讀經典。城市作為人群匯集之處,曾是活力十足、自由開放的所在,給人機會多、人流多、生活活力十足的印象,因而顯得自由開放。但曾幾何時,現今都市的新面貌,已和過去大不相同。現代的城市已變得如同主題樂園,安全與愉悅的假象,掩蓋了背後的壓制、剝削與不平等。在資本主義、土地私有、防衛心態以及科技的催化下,城市已逐漸變得封閉、排他、貧富差距劇烈,都市空間將人們分群,依照階級、種族、資產把人放在「合宜」的位置,以物質欲望的滿足與渴望,取代原本聚落內公共空間所能提供的交流與擾動。建築與地景逐漸和當地斷開脈絡,以「複製貼上」的各種場所仿造出意義流失的空間,人們便難以對環境懷抱感情與回憶。可以往來相遇的公共空間也減少,造成人與人越來越遙遠陌生,孤獨感如影隨形。這個現象無所不在,人們眼前所見的設施(天橋、地下道、購物中心)和地域(曼哈頓的「歷史老街」、矽谷的科技園區、迪士尼樂園),都可以見到當今建築隔離了人、拔除了歷史文化脈絡的情況。人們生活在這個地方感消失的環境,便容易感受不到歸屬。如此一來,縱使生活環境所見繽紛亮麗,所聽熱鬧悅耳,裡頭物資一應俱全,但最終當信任與接觸都消失,我們就變得難以和他人相處,也難以和自己相處,在失根的城市,成了失根的人。索金召集了美國、加拿大都市學界中極具代表性的幾位學者,在明確清晰的概念框架下剖析美國和加拿大的案例,分析闡明公共空間的消弭影響了居民人際互動的能力,而各種都市可見的設施和光鮮亮麗的場域又是如何消滅了公共空間。如今本書示警的現象早已不局限於美加,已隨著商業模式與
新書特惠
定價:580 元, 優惠價:79 458
庫存:6
像律師一樣思考:打破學生學不到、老師不會教、學了不知怎麼用的困境,釋放所有人的批判性思考潛能
滿額折
作者:柯林.希爾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4/03/13 裝訂:平裝
讓學生提升成績表現與學習動機、讓老師獲得跨學科統整技能讓所有人學習辨識假資訊、民粹主義,關鍵都是批判性思考──過去難學難教,如今以thinkLaw策略,一切具體實現全美40州採用的新式批判性思考教學法用新的觀點與作法,重啟21世紀必備技能「教育改革」四個字陪伴每一代人長大,每一次教改處理的問題與擘畫的願景都不盡相同,引起的討論與爭議也總難以停歇,僅有的共同點,就是面對變遷與尋找應對方法的焦慮,以及是否真能讓學生獲得深度學習的疑惑。現今課綱的重點從「學知識」轉向「學素養」。舊式的應試教育早已過時,改為強調學生主動發展思辨能力、跨領域運用技能,而這些要求的核心皆為批判性思考。同時,批判性思考還能讓學生有動力也有能力發現、探尋、操作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但現實讓學校教學常得花大量心力縮小學生的成績差距,無暇顧及這項基本素養,而所謂資優教育,著重的也常是超前學習,而非激發學生的潛能。所有人都認知到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甚至迫切性,問題只出在學生學不到、老師沒有時間教或不知道怎麼教。更大的隱患則是,教育改革常無意間擴大城鄉及階級差距。本書作者希爾為訴訟律師,兒時是學校頭痛的頑劣學生,憑著資質及中低收入家庭小孩求生存的街頭智慧,在轉型教育及法學院大放異彩。他從自己的學習過程及長期參與第一線弱勢學生國高中教育現場的經驗出發,體認到批判性思考是任何背景、學校的學生都能學習的技巧,並發現法律判例和律師的思維模式是培養批判性思考的極佳工具,由於過程充滿辦案的樂趣,且涉及青少年格外敏感的不公不義,學生都很踴躍動腦,並提出自己的主張。例如一樁老婦人遭得來速熱咖啡燙傷而狀告麥當勞的案例,學生一開始都反射性認為是奧客濫訴牟利 ,但在開始練習擴大尋找證人證物後,便踏上了一場翻天覆地的思考革命:該蒐集哪些證人的論點(並辨識證人的偏見)?客觀資訊在哪裡(熱咖啡的溫度多高、老婦人是否有帕金森氏症)?為何必須衡量判決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最後學生恍然大悟,不但理解法院判決麥當勞應付高額賠償金實屬應該,更能認識是非對錯的深層邏輯,而這一點在當代生活的重要性再如何強調都不為過。跟隨這些奇特且涉及重要價值的判例,搭配明確的DRAAW+C系統性步驟,當學生接受「像律師一樣思考」的訓練之後,就可以逐步理解律師的思考方式,一步步跳脫框架,從多個角度剖析事實、習慣以提問去取得所需資訊,並提出不同主張,找到辦法,以有效且相關的
新書特惠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庫存:6
我當秘書那些年(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隋忠林  出版社:大家出版傳媒  出版日:2009/10/01 裝訂:平裝
《韓語發音王》編排科學合理、內容豐富實用。9 大板塊教會讀者純正發音——發音其實有訣竅、書寫順序輕鬆學、音節拼寫輕鬆 練、念單詞助發音、生活會話脫口說、學童謠練發音、順口溜學字母、跟著韓歌開口唱、韓國文化。筆者相信《韓語發音王》必將成為您學習韓語發音的終極指南! 一、分步驟學習法: 1.美麗韓語初接觸。讓初學者打好基礎,系統學習韓語基礎知識:韓語的創制、發音器官圖解、韓字的結構、字母發音表、
定價:150 元, 優惠價:87 131
庫存:1
做爸媽的一百種方式:尋找懷孕、生產、教養的更多可能
作者:梁莉芳; 郭駿武; 陳玫儀; 陳鈺萍; 陳嘉新; 曾凡慈; 曾嬿融; 賈玉蓉; 黃世澤; 楊佳羚; 蕭函青; 諶淑婷; 藍佩嘉; 魏靜慧; 蘇芊玲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17/04/07 裝訂:平裝
打破完美媽媽爸爸的迷思,拋棄單一樣板的親職想像沒有可供破關的育兒祕笈,也不是權威的教養聖經而是藉由觀察自己、旁人、整個社會甚至其他國家從更寬廣的脈絡,理解在每個親職現場遭遇的困境,從而創造出自己的出路 現代的父母,無法再用父母教養自己的方式教養自己的下一代,但來自專家、偽專家的各種意見,卻又常帶來無盡的焦慮。我們發現眾所奉行的育兒聖經,對自己的孩子不盡管用;而教養專家標榜的好媽媽典範,帶給自己的挫
絕版無法訂購
家事的撫慰套書
作者:雪瑞.孟德森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14/03/05 裝訂:平裝
家務界經典暢銷書│各大媒體一致盛讚│讀者四星半高度評鑑食物、衣物、清潔、居家活動、睡眠、居家安全、居家法律及保險,七大家事領域,上下雙冊,全面擊破!「本世紀無人能匹敵的非凡成就,未來一百年可能也不會有。」──《新聞週刊》完整掌握家事運作,完美打造家庭生活用乾淨的被單、香味四溢的廚房、舒適的客廳,一筆一畫勾勒出一個家。把家事做好,讓家成為愛的空間!無論是一個人住,還是與另一半、父母,甚至十個孩子同住
絕版無法訂購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0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