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台灣臨濟宗派與法脈
滿額折

台灣臨濟宗派與法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原始佛教根本分裂成部派佛教,上座部與大眾部又各自分裂成二十多部派,瑜伽、中觀與秘密大乘相繼產生,南傳佛教在各國各地分出各派系,北傳佛教到中國後,佛教中國化過程中更產生學派與宗派,之後傳到韓國、日本、越南、台灣…等國皆循分裂的模式,造成佛教四分五裂。我們探討這問題時,知道僧團的分裂,從大天「五惡見事」之僧爭開始,這些分裂背後不難看出,也就是僧團權與利之爭,根本原因乃是犯戒律、貪圖財物、貪求名聞利養…等,肇事者沒有外道皆是自家人。隨著時間過去,佛陀的教誨已被名聞利養給取代了,當然佛在天邊,出家修行離佛越行越遠。

作者簡介

推薦者簡介 
薛華中(釋澈定),民國45年生,1994年美國出家,1998年回台依止元亨禪寺菩妙和尚(圖左),1999年於高雄慈雲寺受具足戒。期間親近紐約莊嚴寺樂渡、顯明、東初禪寺聖嚴、舊金山般若講堂智海及南北傳赴美等法師善知識。2003年美國加州洛杉磯西來大學比較宗教學博士畢業。
2004年擔任元亨禪寺台北講堂的當家,積極推動各項法務,興辦元亨佛學研究所及社區學院,以帶動學佛的風氣,同時亦關懷社會的遊民,及問題家庭兒童的教育,以發揚佛教慈悲之旨。
2012年恢復中國佛教三藏學院,並著重於年輕僧伽養成教育,維持原創辦人白聖法師教育宗旨:造就戒乘俱急,學行兼優之青年僧尼,為佛教負荷起繼往開來之重擔;特別融入恩師菩妙之信念,祈使成為台灣最有特色的學院,秉持之信念是:「佛學院教育的是僧人,要培育僧人能修行、能辦事、能研究佛法、能弘法,能作獅子吼。」期待學僧畢業後,能為佛教注入更多年輕且具活力的人力資源。

 

摘 要
 原始佛教根本分裂成部派佛教,上座部與大眾部又各自分裂成二十多部派,瑜伽、中觀與秘密大乘相繼產生,南傳佛教在各國各地分出各派系,北傳佛教到中國後,佛教中國化過程中更產生學派與宗派,之後傳到韓國、日本、越南、台灣…等國皆循分裂的模式,造成佛教四分五裂。我們探討這問題時,知道僧團的分裂,從大天「五惡見事」之僧爭開始,這些分裂背後不難看出,也就是僧團權與利之爭,根本原因乃是犯戒律、貪圖財物、貪求名聞利養…等,肇事者沒有外道皆是自家人。隨著時間過去,佛陀的教誨已被名聞利養給取代了,當然佛在天邊,出家修行離佛越行越遠。

 為勉勵來學,特以台南開元寺其一重要住持布聞傳芳為例,以其法脈傳承上至釋迦摩尼佛及西天二十八祖,銜接中土五祖及六祖後臨濟法脈,於清末民國初鼓山湧泉寺傳法至台灣,傳芳徒真精、玄精派下,台南開元寺派、九股山吉祥寺派、五股凌雲禪寺觀音派與諸衍申派下,應團結融合貫通,才不致日趨衰落。雖然法之義理與修持已經淡薄了,但皆是以傳法派輩詩為表徵,僧團僧人依此名相,還可以溯源持戒修行,希望藉由象徵佛陀之直接傳承,喚起布聞傳芳之徒曾孫後輩等及後學,我們不要再分裂了(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也藉此提醒未來徒眾,勿執我見盲修瞎練致修持法門與法要亡失,藉由其剃系或法系之名號派輩,溯源搜祖芳名續佛慧命,可免未來徒眾失去傳承而忘失源流,執我見重回盲修瞎練,避免再一次開啟分裂之錯誤。

 僧人信眾間之分歧、紛爭必須消除,僧團之分歧、紛爭、分裂,諸宗派、法脈間必須融合貫通。禪宗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在本研究裏也讓我們知道,宗派的形成亦是另一次分裂的開始,在僧團裏若是未以戒為師,若是沒有六和敬,表面上是法脈的分支,是該宗派擴展,若以長久來看實則是法末,讓我們正視各僧團的融合運作,僧人六和敬的精神及其生活規範,這實在是佛教諸宗派、寺院、團體間,避免再分裂的最佳融合劑。佛弟子應屏除己見,共同維護佛教,使今日國際僧團社會趨進大同。

 

目次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第二章 佛教分裂至中國宗派史略
第一節 部派佛教
第二節 南傳佛教
第三節 北傳佛教
第四節 漢傳佛教
第三章 中國佛教宗派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宗派之形成
第二節 宗派之發展
第四章 中國佛教法脈發展之研究
第一節 法脈之形成
第二節 西天二十八祖
第三節 中土五祖
第四節 禪宗六祖後發展
第五節 臨濟宗法脈
第六節 臨濟楊岐派
第七節 臨濟黃龍派
第五章 開元寺布聞傳芳源流探略
第一節 僧名與派輩詩
第二節 台灣佛教法脈源流
第三節 福建鼓山湧泉寺法脈源流
第四節 台南開元寺傳芳布聞法脈源流
第六章 結 論
參 考 書 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印度佛教於東漢永平八年(65年),劉英「學為浮屠齋戒祭祀」傳入中國,後經三國、魏、晉、南北朝(420~589)五百多年的清談、談玄、譯經、格義 、講經、著述與學風之產生,成為佛教中國化 初期之發展,期間產生格義佛教 與學派佛教,後隋朝、唐朝一直到唐亡(907),於隋唐三百多年間創造了中國史上之盛世,印度佛教也在期間完成中國化,始於東漢之佛教,隋唐期間也從魏晉南北朝之學派佛教漸漸發展成宗派佛教 ,也是佛教中國化之完成,作者對於這分裂而宗派產生之過程,佛教中國化作一簡略式的探究,亦為此研究最初之動機。

佛經中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陀以一種語音演說妙法,眾生隨根器不一而各皆得理解,後人亦因時代與環境的差異,對於佛法理解上、闡釋上的不同,在佛教經過兩千五百多年的發展中,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在教理、教義、戒律、修持上作出調整,過程產生分歧、紛爭、分裂,與僧團本身不斷地分裂,信奉不同思想的佛教徒也自然地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地區部派,在一宗教內部所歧分的派系或集團,其於整體地域中,共同居住在同一地區稱為”部”,如上座部、雪山部、化地部…等。

同一宗教內派系或集團亦可稱為”會”, 如浸信會、宣道會、正教會…等,團體其聚集之地區亦稱為”會”,如羅馬天主教會、舊天主教會、東儀天主教會…等。世界其他主要宗教也是一樣不斷地分裂,基督教分出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伊斯蘭教分裂出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直到現在還是不停的分裂中。後人將分裂的團體用適當之文字來區別其不同,”教”泛指思想信仰相同而聚集在一起的團體,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拜火教、巫教…等。”派”是指在一宗教內部所歧分的派系或集團,如遜尼派、大衛教派、福音派…等。

佛在世之時,眾弟子和合 一味,佛後百年,大天「五惡見事」 引起僧爭,進而造成根本分裂,至部派佛教 時形勢已不可挽回,六和敬 漸漸稀釋而只存在於各個部派內,原始佛教最終走向分裂,從上座部Sthavira與大眾部Mahāsāṃghika之形成,又是另一個分裂的開始,直至今日之宗派佛教,全世界佛教之宗派已超過百千萬,而且新興宗派又不斷的產生,在這眾多宗派裏,各個宗派其源自釋迦摩尼佛之傳承史,已經漸漸模糊,另一動機就是釐清台灣佛教台南開元寺布聞傳芳臨濟之法脈歷史傳承。

佛教之分裂也就產生不同的分類,佛陀時代的佛教稱為原始佛教、初期佛教、根本佛教;根本分裂後上座部與大眾部之形成及後續各部派之形成,直到其在印度消失,稱之為部派佛教;印度佛教往北傳之佛教稱為北傳佛教,往南傳之佛教稱為南傳佛教;傳到不同地域依地域分類,如西域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東方佛教、東南亞佛教、西方佛教、美洲佛教…等;或依傳弘的國家分類,如印度佛教、斯里蘭卡佛教、中國佛教、緬甸佛教、日本佛教、韓國佛教、泰國佛教、越南佛教、台灣佛教…等;依學術上的某種觀點分類,如說一切有部、經量部、分別說部、中觀派、瑜伽派…等;依歷史朝代、時代分類,如隋唐佛教、明清佛教、奈良佛教、高麗佛教、安南佛教…等;以上分類學術界大致認同,若以宗派來分類就更為複雜。
 
喬達摩悉達多王子從出生到少年時期,到出家修行弘法利生,最後入涅槃的故事,大家都很瞭解那歷史,然而當我再次的回想這段歷史,我有深深的感觸,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出離,為了什麼而去持戒,為了什麼而修行,這些都已經淡忘了。古人云:“出家一年,佛在心田。出家二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耳邊。出家四年,佛在天邊。” 同參道友之間,亦不難發現,多數都已經忘了出發心,與正道漸行漸遠,而且這現象也在南傳國家發生,這也印證佛陀先前之預言。
 
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更相憎嫉…但貪財物、積聚不散…無有道德、淫佚濁亂…;令道薄淡皆由斯輩。…求作沙門不修戒律,…,貢高求名,…望人供養。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盡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七者夢師子王名華撒頭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獸。見故怖畏。後見身中蟲出。然後食之。

 釋迦牟尼佛描述了佛法將滅盡時,五濁惡世魔道興盛,魔子魔孫偽作沙門破壞搗亂佛法,穿著俗人衣服致犯戒律,樂穿上等袈裟五色僧服,喜好飲酒食肉,殺害眾生貪食其美味,…,人與人間互相憎恨忌妒,…,卻貪圖財物,並積聚財富不做濟貧,…,行為不合情理,男女犯姦淫胡作亂來,…,令佛法趨向淡薄乏味的,皆是這批魔子魔孫。也有求作沙門但是不修持戒律蕩視戒規,…,貢高我慢追求名利,…,貪求施主之供養。此輩之人,死墮阿鼻地獄,即使出了地獄,仍是餓鬼、畜生輾轉輪迴,無量惡報受盡後,方得生在邊遠無佛法的國度為人。《佛說法滅盡經》說明佛法將滅之時的景象,而作這壞佛毀佛的正是自家人。

《阿難七夢經》提到阿難尊者作七個惡夢,第七個夢夢見百獸之王的獅子死去,名花洒在頭上,禽獸仍然恐怖遠離,但不久其身內生蟲,還食獅子肉。這是說沒有外道能破壞佛陀正法,能破壞佛陀正法,還是我的在家、出家弟子自壞佛法。此滅亡因緣便是佛教中人壞了自己的法,此正所謂「獅子身上蟲,還食獅子身上肉」。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僧團的分歧、紛爭、分裂,皆是自家人非外道,從大天「五惡見事」之僧爭,這根本分裂背後不難看出,也就是僧團領導權之爭,根本原因乃是犯戒律、貪圖財物、貪求名聞利養 …等,肇事者沒有外道皆是自家人。出家修行隨著時間過去,佛陀的教誨已被名聞利養給取代了,當然離佛越遠,佛在天邊。

 佛教隨後分裂成部派佛教,表面上爭執的是教義教理之詮釋,基本原因還是在貪求名聞利養,外道論師對義理之詮釋很難勝過佛教論師,還是自家人之分歧,而導致分裂,而各自去創立自己的部派,托缽地區隨之改變,當然這就包含在名聞利養裏面。

佛教傳入中國後,隨著經文的傳入,不同時間翻譯的經律論,代表著部派時代不同的學術思想,佛法之弘傳如洪流般傳入皇室、貴族及社會各階層,乞丐式之托缽在中國社會是被歧視的,所以漸漸演變成叢林式之自給自足,皇帝賜田地繼而擁有財物,當財富過於龐大時引起他道不滿,於是道人慫恿皇帝造成三武毀佛 ,沒有毀佛時在皇帝前,就排擠所有外道,爭的是領導所有宗教及其利益,卻也引發佛教自家人道統 之爭,各個學派除了爭三藏教理領導地位,另外還要擴大經營其田地及徒眾,最重要的是建立其自宗與法脈傳承意識,以取信於各階層,保障其領導地位,中國佛教之宗派也漸漸形成,這也是作者目的,藉由佛教分裂的發展歷史,讓我們正視僧團的融合運作,僧人六和敬的精神及其生活規範,實在是佛教諸宗派、寺院、團體間,避免再分裂的最佳融合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