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放過自己:揭開我執的騙局,找回心的自在
滿額折

放過自己:揭開我執的騙局,找回心的自在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的教法是把「我執」曝露出來,大家才能一覽無遺,看個清楚,
所以我才會想辦法去引發你的我執,這種教學技巧很不客氣的。
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客客氣氣的,總是刻意避免衝擊,從來不曾直接面對問題。
我不玩這一套,我喜歡直接面對問題,我也要大家跟著做。
──耶喜喇嘛

關於我執與貪著,耶喜喇嘛有這樣的比喻:如果有人問雞籠裡的雞快不快樂?牠不會回答,但是雞在熟悉的環境裡,就是本能地覺得快樂。要是領域受到侵入,雞就會生氣地要驅逐入侵者。如果我們的行為跟雞一樣,就比雞好不到哪去。然而,我們的空間如果受到侵犯,就跟雞一樣生氣,那到底跟雞有什麼差別?

●我執讓我們陷入種種因緣,無從體會安定、自由、歡喜;貪著則讓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淪為表面工夫,所貪著的外境越多、內心越散亂。

本書將教我們試著轉化滿腦子都是「我、我、我」的貪著,從而全心全意謀求他人的安樂,這樣的利他心非常珍貴難得。耶喜喇嘛說,人生真正的美不是外在,不是我執在別人身上投射出的樣子,而是他們的內在潛力,也會因而尊重其他有情、伸出援手,不會再自我中心,耗費時間增長我執和貪著。

我執遇到外境時會先產生錯謬的投射,緊接著引發貪著,心念會完完全全地縈繞著對境或受到繫縛,弄得我們心神不寧、無法清靜。一般人通常都任由這兩種心態擺佈,從來不曾觀察自心,情緒一來就失控!

●耶喜喇嘛的說法直指核心,是西方人、嬉皮士實修佛法的偉大精神導師

1960年代,大批嬉皮士湧入印度與尼泊爾等地,企圖尋求新型態的心靈與生活方式。同一時期,耶喜喇嘛與其心子圖敦‧梭巴仁波切正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地區的柯槃寺教授西方人佛法,對藏傳佛教向西方傳法的風潮頗有助效。本書即是耶喜喇嘛1975年巡迴世界各地演講時,在澳洲墨爾本附近主持五日禪修營的內容。

耶喜喇嘛生前致力於把佛教的神秘面紗除去,喜歡用佛教及佛法接受西方科學的挑戰。在1984年因病離世前,他刻意選擇在最先進的美國加州醫院內圓寂,讓西方記者見證他的死亡。1985年,他的轉世天津宇色仁波切出生,其父母為西班牙人,和西方世界的緣分甚深。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圖敦‧耶喜喇嘛
1935年出生在西藏拉薩附近的托倫。六歲時進入色拉寺接受嚴謹的學術及精神教育。1959年中共接管西藏後,他逃到印度,在東北部的巴薩杜雅難民營完成教育。之後,定居在尼泊爾首度加德滿都不遠處的波達那塔附近。
1974年,耶喜喇嘛更成立了「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FPMT)。數十年來,在全球推展廣大的利生事業,已於三十多個國家設立150所佛法中心。
認識耶喜喇嘛的人,都非常讚嘆他開明、慈悲、溫馨、幽默、睿智及善巧的說法,和不遺餘力地弘法利生的精神。
耶喜喇嘛的生命經歷除了被撰寫成《少年耶喜喇嘛》一書,在華文世界已被翻譯的著作還有:《拙火之樂》、《藏傳密續的真相:轉貪欲為智慧大樂道》、《看自己的心,比看電影精彩》(以上由橡樹林文化出版)、《巧克力吃完了:實用佛教心理學》等等。

譯者簡介
林義雄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近十年來完成許多智慧財產、金融投資、企管行銷、生物科技等現代知識的口譯與筆譯,接觸佛法之後,有感於知識需要智慧、慈悲的駕馭,才能夠自利利他,因此積極投入佛法的翻譯。

目次

【本書緣起】
【英文版】編輯的話

第一章:容納智慧的空間
禮拜
五日課程
靜坐調息
座間原則

第二章:座上禪修與座間禪修
散亂的心
昏沉的心
座間休息

第三章:運用智慧看待我執
發揮潛能
證無我慧
自我策勵
諸法為師
觀照內心
心續

第四章:心靈桎梏
我執、貪著、無常
出離心
疑神疑鬼
放下執著往生
知足
美醜
奉獻自己給他人

第五章:請益與釋疑
禪修課程

第六章:世間一切苦惱皆從貪著而生
苦惱根源
愛與貪著
更多貪著的過患
眾生的恩惠
學法修行
平等看待眾生
生死輪迴
智慧、愛與平等心

第七章:修平等捨
認清真正的敵人
思想的執著
真正的慈愛願大家都歡喜
了解貪欲
修悲對治貪著
自他相換

第八章:受苦施樂
結語

書摘/試閱

●發揮潛能
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我們會發現只要用觀察慧自我簡擇,我執就起不了作用。由此可見,大家可以有信心,我們有潛能可以證得無我,回歸
心的本質。雖然大家尚未現證無我,但根據過去的經驗用邏輯判斷,不難看出成功的可能性,各位都具備智慧與聰明,也不是天生無藥可救,求證無我慧絕對不會白費力氣。
基本上,心很脆弱,大家並不了解自己有能力可以證悟涅槃寂靜,連想都沒想過,但是小小的無我經驗絕對足以證明,可以把心訓練得很勇悍,為了無上崇高的目標而努力。無我要憑藉自己內心的力量,藉由智慧去證得,而不是上師悲智力的賞賜。


●證無我慧
我們一直用﹁我執﹂這個名稱,但雖然我們嘴巴上老是說著﹁我、我、我﹂,我們其實不了解我執的心理特性,也不清楚我執如何控制我們的心,我們以為有一個實際存在的我。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我﹂並非指身體,而是指心理。
生命很短暫,可以求證無我的時間並不多,但我們要努力求證,與動物才有所區別,否則我們與動物何異?動物也懂得感官享樂,也會竭盡所能過得快活點,而且跟人類一樣,遇到餵養他們的,就喜歡;欺負他們的,就討厭,那兩者差異何在?
或許你心裡想﹁胡說八道!我會思考、會寫字、會賺錢養活自己、享受人生﹂,但老鼠也有自我意識與貪著,一樣懂得照顧自己,他們收集、儲存的食物,加起來是體重的許多倍呢!蜜蜂呢?雖然蜜蜂很短命,他們採收的蜜,或許可以用好幾百年以上。因此,如果我們的心態和動物一樣,只會追求感官享樂,萬物之靈的人類和蜜蜂又有什麼區別呢?搞不好,蜜蜂還比我們聰明,生命雖然極其短暫,但累積的快樂成果︱蜂蜜︱數量卻極為可觀。
這個人身相當可貴,具有智能以及其他許多良善的特質,因此我認為我們務必要善用人身,了悟本性、擺脫煩惱的枷鎖,而煩惱源自我執,我們從出生以來,一切行為都由我執發號司令,即使有任何安樂,都相當短暫、微不足道,但是也不要就覺得﹁哎呀!我真糟糕,我的心完全受制於我執﹂。不要喪氣,相反地,現在了解到真相,應該要感到歡喜。


●自我策勵
只有投入﹁心﹂、﹁力﹂,才能夠擺脫我執的束縛︱這種發現相當難能可貴。長久以來,我們一切作為都是在增長我執,我執對感官世界產生了虛幻投射,導致我們不斷地追逐,好像發了瘋一樣停不下來。現在就算只有片刻能夠認知這件事實,也相當地寶貴、相當有收穫。在我執的作用下,心理產生了顛倒混淆,大家不要以為輕輕鬆鬆、不用智慧,就可脫離,絕對不可能。
沒有任何上師會認為,學生不需要用功,也不需要行動,光靠著上師,就可以解決問題,這種想法是在做白日夢,大家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上帝會幫我搞定一切;佛祖會保佑我,我只要等就好了﹂,這也不對。只要想著﹁我什麼都不用做﹂,這就不對了,其實大家過去都做了一大堆有的、沒的,現在只能承受不可思議的後果,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可以感受得到,只要一座禪修就可以體會到了。
我期望在座每一位都能夠成為智者,不再受極度敏感的我執操弄,等到課程快結束的時候,我希望大家會覺得﹁嗯!我的禪修課上完了,我運用智慧去完成了。﹂如果大家有這種體會,這門課就上得很有價值。可是如果各位跟親朋好友說﹁有個西藏高僧辦了禪修營,我也去了。﹂禪修變成炫耀的工具,何必呢?大家的老毛病、顛倒混淆還是一樣文風不動,那到底是修到哪裡去了呢?世尊早已成佛,當初佛陀示現,藉由自己的努力、智慧,擺脫顛倒錯亂,但我們卻還在這裡打轉,依然混亂迷惘。
修證因人而異,與個人心力、努力、慧力都有關連,修證完全是個人的事,就算大家禪修的主題都一樣,從早到晚修下來,每個人的體驗也會因為心識的程度不同而不一樣。
如果心裡想著﹁唉呦!我家裡好多事要做啊!房子、親人、朋友⋯⋯很難坐下來好好修﹂,這表示各位的心被世間大小事綁得死死的,從出生到現在,一刻都不得閒,再這樣下去,也是兩手空空地離開人世。這樣過日子,事情真的有忙得完的一天嗎?在物質世界裡,工作會不斷累積,一件接著一件,沒完沒了,大家根本不可能說:﹁我終於把所有事情都忙完了,現在可以坐下來好好修了!﹂不會有這麼一天的。
心受到我執的佔據,就好像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吧?受到我執的掌控,也一樣不舒服。因此,大家可以體會到消除貪著、我執的必要,如果真的能做到,就可以感受到永恆的安樂、自在,獲得解脫、證入涅槃等等,不管是什麼名稱。
西藏史上有位偉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就是了解到我執不安的本質,而選擇隱居山林修行,縱使只有蓖麻裹腹,宛如動物求生,卻甘之如飴,內心體會到的快樂嘆未曾有。而各位即使一日三餐,還可能覺得自己在苦行。大家如果要過得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清苦,一定會崩潰吧!﹁這是他的修行路,跟我沒關係。﹂可能有人還會擔心,要是每個人都過得像密勒日巴一樣,那超市裡的食物要誰來吃,放著壞掉,多可惜!大家不要去管超市的食物,要是到了山林閉關,超市自然會出現的。


●諸法為師
若有心探求內在實相,遭遇到問題,不但不會遭受損害,反而還能從中獲益,活力更充沛、智慧更廣博,修證更深入,能轉逆境為順緣,甚至絲毫不認為這是阻力,而是學習的助力。
在此以密勒日巴尊者的一段公案為例:尊者追從上師馬爾巴學習多年以後,受命回到家鄉。馬爾巴說:﹁回家去吧!有事情要發生了。﹂尊者終於回到自己的老家,發現家園荒蕪、屋子早已傾圮,野獸禽鳥鳩佔鵲巢。尊者也有點震驚,但沒多久眼前景象即刻化為教授,他立即體會到萬物壞滅的道理。
所有的村人都不敢接近尊者的老房子,就算他的母親已經過世了,村民還是對密勒日巴的巫術退避三舍。事實上,尊者剛回鄉的時候,根本沒人認得出他,所以他在打聽房子的下落時,鄰居都說:﹁我們怕死了,根本不敢接近。那可是巫師密勒日巴住過的地方。﹂密勒日巴從中領悟,更深入地體證了諸法實相。
不過,他還是慢慢地、慢慢地走回老家,眼見人去樓空。雖然密勒日巴的母親過世已久,一切的家當都還在,因為根本沒人敢動。尊者環顧四周,發現地板上一攤泥土裡,躺著一堆白骨,撿起來一看,就知道是母親的遺骸。這個景象一樣成為珍貴的教授,萬事萬物無常的本質,在他眼裡一清二楚。尊者並不需要別人對他開示,他已親自證悟了﹁諸行無常﹂。
然而,我們不像密勒日巴尊者,可以把世界萬物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感官所見的世界,透過我執的扭曲,堅固不變、自性成立、真實不虛,但現證無常的行者卻有迥然不同的看法,他們明白在一分鐘裡,萬物經歷過好幾百次的變化。大家藉由禪修觀心,也可以體會到這個道理,可以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心中不斷生滅的起心動念︱如何在瞬間變動,內在無常和外在變化其實很相似。

 

●我執、貪著、無常
我執和貪著會一起在心中作用,而只要作用持續不斷,無論各位的感官在享受什麼樣的樂趣、身在何處、和誰往來,終究都會結束。我執對境時會先產生錯謬的投射,緊接著引發貪著,心念會完完全全地縈繞著對境或受到繫縛,弄得你心神不寧、無法清靜。
我相信,無常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如果深刻地檢視自心對外境的詮釋、投射,就會發現內心還是期望或認定對境會永恆不變。
情侶共結連理時,雙方的我執都會認定彼此要白頭偕老,甚至於死後也不會分離。這實在太誇張了,沒有人可以做這種擔保,這又不是他們說了就算,而是由業力決定。哪個會繼續活著、哪個會先死,都是由業力決定,一點也由不得人。其中一個人走了,另外一個就會對他念念不忘,飽受思念的折磨。
喪偶會憂慮、哭泣、思念、回憶,這些都是我執和貪著的作用。在兩者作用下,就無法認清人世無常的道理,以為人生會﹁永遠幸福快樂﹂,反而陷入苦海,這就是業力作用或業果道理。如果能認清人世無常,就不會難過了,還可以脫離苦海,會接受死亡是自然現象,心理會隨時準備好。明白無常,無所憂慮,內心裡很清楚分離是自然的現象。
因此,各位最好生起出離心,對境時,不要盲目地順從我執引發的貪著、執取。聽到出離心,或許有人會以為我在勸大家拋棄財物,但是真實的出離不是外在,而是內心。重點不是這些身外之物值多少錢,而是各位心裡面到底有多捨不得。心會把這些東西看得很重,也因為沒辦法認清事實真相,才會高估了他們的價值。
各位一旦明白人世變幻、短暫、無常,就想得到萬事萬物終究會消失。當然,我剛剛才說過,大家只是知道這個道理而已,可是要在禪修當中,才能﹁體會﹂到自己身心的覺受也不由自主地在不斷變化。藉由禪修,無常不再只是道理,而是個人體會。其他外境,譬如親朋好友、財富、或任何你最寶貝的人事物,其實也都是無常的。萬物都是短暫、片刻的,沒有任何一樣永恆不變。我們誤以為這些東西對我們有好處,所以緊緊抓著不放,但請仔細研究一下,這些東西到底對內心是幫助、還是傷害?搞不好,內心不但無法平靜,反而還不得安寧。各位要好好想想!
當然,內心狀態因人而異。一般而言,貪著的外境愈多,內心愈散亂、愈不平靜。這是自然的!請自己檢視一下。一個人的心受到我執、貪著佔據,又怎麼快樂得起來?只要我執、貪著不斷,就算是世界首富,也一樣很苦,所以對未來不要有太多盤算,不要想著﹁我只要有了這個、那個,就會幸福了!噢!我真的好想得到那些東西噢!﹂這都不是事實。
幸不幸福,很難說。在我執的解讀裡,朋友、丈夫或妻子都只會帶來好處,我執很篤定地認為﹁我要是能擁有他,人生不知道有多幸福!﹂但想想,結髮十年的夫妻會經歷無數的酸甜苦辣,看來很幸福,實際上,有一半的時間很開心,另一半的時間則不然。就算在一起會不開心,還是很貪著另一半。到後來,丈夫死了,妻子接下來的十年都要承受喪偶之痛,會難過、會寂寞,丈夫在腦海裡根本揮之不去。所以,什麼是真的幸福呢?十年來,妻子對丈夫的貪著與日俱增,她的我執還一副幸福快樂的模樣,而後她極為貪著的對象消失了,又陷入十年的愁雲慘霧。在婚姻的十年裡,她一直以為,﹁我的丈夫為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好處﹂,但真的有任何好處嗎?丈夫真的帶來的,搞不好只有接下來十年的痛苦。


●放下執著往生
西藏的修行人事先知道自己快要往生了,就會把身外之物送人,在往生前幾個月或前幾年,他們就會把書籍捐贈給寺院,把錢捐給窮人,因為他們知道,臨終時如果內心還對外物有所貪著,就會很辛苦,沒辦法安詳地離開人世。
前面提過,貪著和外物本身的價位無關,不見得愈昂貴,貪欲心就愈強烈;愈低廉,貪欲心就愈微弱,不見得!甚至一張紙都可以引發強烈的貪欲心,貪欲心沒辦法從外物的價位加以判斷,外物的價值是我執和貪著所賦予的。
我為什麼要跟大家說這個?因為有人可能以為窮人不會貪著,喜瑪拉雅山的農民除了一條牛,身無分文,跟有錢的西方人比,比較不會貪著。
錯了!貪著,不在別人眼中價位的高低,而在自己內心認定的價值。比方說,雞對雞舍就非常執著,小雞會以為自己的雞籠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這就是我執的作用,好壞都是心的作用。
各位可能覺得我在誇大其辭,但並沒有,請記住我執和貪著的作用不是在理智的層次。如果有人問雞籠裡的雞快不快樂,牠不會回答,但是雞在熟悉的環境裡,就是本能地覺得快樂。要是領域受到侵入,雞就會生氣地要驅逐入侵者。如果我們的行為跟雞一樣,就比雞好不到哪去。然而,我們的空間如果受到侵犯,就跟雞一樣生氣,那到底跟雞有什麼差別?
此外,在我執作用下,雞一天吃好幾百隻蟲,我們也一樣,藉由我執的力量,企圖控制別人、佔別人便宜,這都是貪著造成的,並不是基本人性,我們的本性很純淨,可以無止境地提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