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拆破生活的「謊言」,在情緒潰堤之前:氛圍重建×性格解析×金錢控制×行為探討,著手每一處細節,揭開「偽裝」的人生
滿額折

拆破生活的「謊言」,在情緒潰堤之前:氛圍重建×性格解析×金錢控制×行為探討,著手每一處細節,揭開「偽裝」的人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20 元
優惠價
7917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9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總是主張「以和為貴」的人,往往第一個暴走?
從小生活在讚美中,「自由」也受到了相應的損害?
經常出現「壓力型幻覺」,先問問「自我重要感」是否過高?

當我們擁有的越來越多,內心卻越來越負擔;
生活中的每一道細節,你都細細品味過了嗎?

▎明明是最親密的家人,為何卻感到無比束縛?
你眼中的「愛」,是否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家人之間的衝突,往往源自於一方認為另一方不領情,
「我是真心為你著想,你卻只聽外人的!」
――其實,你愛的從來就不是家人,而是你自己。
這種「自作多情」得不到回報,實際被你「愛」的人則充滿痛苦……

►「相愛」的感覺可能只是一種純粹的、自私的情感,與愛的真實含義截然相反。在不了解愛的真實含義的情況下去愛別人,其實是一種束縛。真正的愛意味著自由──當我們真心愛某人的時候,我們會愛他的優點、他的能力,為他的幸福而感到幸福,而不是只考慮我們自身。

▎停止為失敗找藉口,克服內在負面人格
「我不是故意的!只是事情太多忘記了……」
是否常聽身邊的人說這句話?甚至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面對他人的不滿與抱怨,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撇清責任,
首先想到的不是「我造成了別人困擾」,而是「如何才能不被怪罪」。
殊不知,這種自私性格所帶來的,只是更為沉重的枷鎖……

►當某個人用一個根本不可靠的藉口來掩飾自身的錯誤行為,那麼他的腦海中就會冒出很多理直氣壯的理由來支持他的觀點,並認為自己這樣的藉口是有憑有據的。爭論之所以顯得愚蠢,是因為這樣做通常會激怒與他談話的人,接下來必將是一系列的「回嘴」──這是被激怒後一種非理性邏輯的表現──最後的收場,將是帶有孩子氣的無理取鬧。

▎換個角度思考,重新審視「良善」行為
當我們做出一件看起來很正面的事情,內心在想些什麼呢?
「快來稱讚我!」「我品格高尚!」「你很感動吧?」
探討行善背後的動機,會發現許多人其實既自私又虛假,
他們並未真正了解對方的需求,只是渴望得到行善後的「回報」。
自私的善行帶給我們無形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損耗熱情……

►當某人總是擺出一副好人的姿態,他這種「好人」能好到哪裡去呢?在我們偽裝自己、表演給別人看的時候,我們能夠用一種輕鬆或相對輕鬆的姿態去挖掘自我;但是在我們把自己都騙了的時候,想要發現這一點是很難的。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偽善者,如果我們想去挖掘善行真實存在的基礎,首先就要拋棄那種「我們比別人更加優秀」的念頭。

〔本書特色〕
人們在社會中追名逐利,常常忽略了生活的本質:追求成功的動機是什麼?不正是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嗎?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隨著地位的提升,人們彷彿陷入了泥淖,前途茫然而未可知……本書從家庭氛圍與教養方式說起,到時間管理、財務分配與性格解析,幫助讀者建立積極的人生觀,以輕鬆愉快的心態過好每一天。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安妮.佩森.考爾(Annie Payson Call,西元1853~1940年),美國作家和心理學家,其作品主要探討人們的心理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安妮的書籍和文章對當時的女性讀者有很大的影響,並且被認為是早期心理學和自助文學的先驅之一。

代表作(己經為公版作品):
Regeneration Of The Body (1888)
As A Matter Of Course (1894)
The Freedom Of Life (1905)
Man Of The World (1905)
Every Day Living (1906)
How To Live Quietly (1914)
Power Through Repose (1891)
Nerves And Common Sense (1909)
Brain Power For Business Men (1911)
Nerves And The War (1918)

譯者簡介
佘卓桓,專職譯者。

目次

第一章 家庭事宜
第二章 教育孩子
第三章 良好的教養
第四章 時間的利用
第五章 金錢的壓力
第六章 一些怨恨
第七章 藉口與託辭
第八章 如何克服敏感的個性?
第九章 自私的痛苦
第十章 行善的自私
第十一章 另一種觀點
第十二章 大學女生最需要的東西
第十三章 消遣
第十四章 過好每一天

書摘/試閱

第十章:行善的自私

我們之所以行善,原因可以是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也可以是希望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又或者是我們真心想做一個好人。

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行善的動機是什麼,並且判斷這個動機是真實還是虛假,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專注於這個問題,並且願意挖掘自我。

簡做了一件事,她認為詹姆斯會為此感到高興。她為這件事犧牲了很多,忍受了巨大的麻煩,只想讓詹姆斯到時候大吃一驚,但她在這個過程中也覺得非常疲憊。有人會說:「哦,簡,妳是多麼無私啊!妳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妳總是在為別人而活,看到妳這麼疲倦真讓人不忍心。」這時,簡會回答說:「沒事啦,只要能給詹姆斯帶來驚喜,讓他高興就好了。」「啊,妳是多麼可愛啊!」鄰居會這麼說,並且在離開時認為簡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女人。簡也絲毫沒有察覺地沉浸在這種滿足的快樂之中,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她在心裡認為自己是一個可愛、細心與無私的女人。

確實,她擁有生活在二十世紀的聖人姿態。她的「作品」完成了,驚喜的過程也隨之結束。她告訴了詹姆斯自己為他所做的一切,並讓他好好欣賞一下,但詹姆斯對簡所做的一切並不領情。假如簡能夠更加關心詹姆斯的需求,而不是一廂情願地使用自己的善意,她可能就會知道這樣的結果。詹姆斯不僅沒有感到驚喜或是高興,反而感到震驚與痛苦。在那樣一個激動的時刻,他沒有隱藏自己的不滿,用強烈的情感表達出來了。這對簡產生了什麼影響呢?她的工作、她的疲憊、她的善意與友愛都沒有獲得回報;她沒有得到快樂,她得到的只是憤怒。簡變得很憤怒,淚水止不住地流。她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大門,一整天都沒有走出房門。

哦!簡啊簡,妳這樣做的本意是想讓自己開心呢?還是想讓詹姆斯開心呢?如果詹姆斯對妳做的事感到很滿意,那麼妳會為他感到快樂嗎?又或者妳只是自以為做了一件好事,然後就盲目地沉浸在那美好的結果上了呢?

如果因為詹姆斯不喜歡妳所做的事情而覺得失望,妳就憤怒地哭喊,然後傷心地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嗎?如果妳真的想讓詹姆斯高興,而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的樂趣,那麼妳就應該重新再做一次,而不是將自己關起來、憤怒地大哭。為什麼妳沒有看清這一點呢?

簡真是目光短淺到了極點,因為她從一開始就很盲目。她為別人做的好事或是為別人著想的時候,都充滿了自私的情緒。她希望詹姆斯能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快樂,當她這種自私的欲望破滅以後,那麼她對詹姆斯的反應感到憤怒,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這一切都源自她行善時的自私心態。

要是有人說:「嘿,簡,醒醒吧,這只是一場考驗。妳覺得自己是個好人,是個無私的人,但這件事情證明妳並不是這樣的人。當然,妳覺得失望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妳是因為詹姆斯不喜歡而感到失望,而不是對自己感到失望,那麼妳可以立即去更正自己所做的那件事──而不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顧影自憐。」如果有人跟簡說這些話,而且簡也能聽進去,並且了解其中的道理,然後立即改正,那麼這必然是簡人生中的一個轉捩點,這會讓她逐漸擺脫那種自私心態所帶來的負擔。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在我們完全拋棄出於自私之心的善行以前,我們的潛意識裡始終都會背負那種沉重的負擔。

簡和詹姆斯的例子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很多事情中的一個,也許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種事情每天都會發生,只是表現的形式不盡相同而已。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事實、小心這種考驗,並且在面臨考驗時適當地運用,我們就擁有了全新的視野,對別人有了全新的認知,對生活也有了更深的洞察力。自私的善行總是會帶給我們無形的壓力,並且默默地消耗著我們的活力。

刻意擺出一種姿勢肯定比自然的行為需要更大的精力。你最好能做到表裡如一,否則當你在別人或是自己面前「表演」的時候,你的壓力就會翻倍,甚至會扭曲自己的本性。

當某人總是擺出一副好人的姿態,那他這種「好人」能好到哪裡去呢?在我們偽裝自己、表演給別人看的時候,我們能夠用一種輕鬆或相對輕鬆的姿態去挖掘自我,但是在我們想把自己都騙了的時候,想要發現這一點是很難的。

「對於你的幫助,我真的感激不盡!」

「哎呀,沒事,應該的,能夠幫助你,我也是三生有幸啊!要是能幫到別人,我也一樣感到十分榮幸。」

上面這段對話,第一個說話的人認為「他這個人真不錯」,第二個說話的人則認為「我確實不錯啊!我表現出了好人的姿態,真是棒極了。」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諸如「大哥,謝謝你!我只是一個卑微人物」這樣的說法,它可能在你、我,甚至每個人的身上出現過,也許我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寬闊的視野與自由的生活,最好鼓勵自己去挖掘真正的自我,並且去掉虛偽的一面。

有人說,精神失常是自負情緒「開花結果」的表現──在我看來,精神失常有時也是所謂「善行」的一種偏激表現。我認識一個人,他交友廣泛,待人友善周到。「只有史密斯先生會想到這一點。」當史密斯帶給生病的孩子一些有趣的玩具時,孩子的母親這樣說道。的確,史密斯對別人的細心周到與友善的言語真的讓人印象深刻,但史密斯的妻子和孩子卻被他慢慢忽視了。一開始,他的妻子覺得他這樣做只是出於善心;她對丈夫的愛是盲目的,在聽到別人讚美丈夫時,她也覺得非常高興。事實上,她與丈夫同時偽裝著、共同表演著。後來,妻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去世了,結束了「夫唱婦隨」的局面。史密斯則繼續維持著一個「好人」的形象。我想,他現在肯定會認為自己是當地最著名的公民,也是最好的人。

對他而言,這種偽裝和表演帶來的危害是慢性的。他的「善行」慢慢被耗盡,使他深深陷入精神失常的漩渦裡。他的智力沒有問題,他平時的生活習慣也很健康,但他的道德偽裝卻讓人深感害怕。極少數人發現了他和他的妻子「行善」是出於自私之心,但大眾還是認為他的人生是為別人而活的。唉!他對自己擁有這樣的聲譽感到滿足。他在餐桌上舉止得體,時常舉辦宗教集會,他會對年輕人談論宗教──用他的話來說,宗教是最實用的。他會與年輕人交朋友,並給予他們建議。這是一個人所能想到最極端的偽裝形式了。在我認識他之前,我甚至從來沒有想過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極端的偽裝方式。在認識他之後,他的品格與舉止似乎是在指出別人在細節上的偽裝,當然我也未能倖免。我們可以將他這種行為稱為「木偶」,因為連「演戲」都算是抬舉了他。

那些聲望極高、受人尊敬的人都會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出於自私之心去「行善」。他們會定期到教堂,他們會堅定地支持政治改革,他們會捐款給數個慈善機構,更別說單獨捐款給一些小型慈善機構或是個人了。這些受人尊敬與聲望甚高的教會人士都喜歡披上偽裝──用善行來掩飾自己的私心。你無法用教堂禮儀之外的任何方式去接觸他們,不管你的方式是多麼友善。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偽善者、太多的稅吏和太多的原罪主義者。與兩千多年前相比,這些人的表現有過之而無不及。

要是我們稍微研究一下他們的行為模式,再研究一下基督耶穌對這些人的評價與對待他們的方式,然後再回頭看看今天的情況,我們就會發現,在別人或是自己身上,其實也存在著同樣的行為模式。若是我們願意,我們可以遵循基督耶穌的生活原則,他從真正的善意出發,處理那些源自自私之心的善行。直到今天,這樣的處理方式仍舊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視野。

如果我們真的想循著這種視野去發現善行真實存在的基礎,那麼首先就要拋棄那種「我們比別人更加優秀」的念頭。沒有人能夠說出別人身上的真正品格。即便是最為優秀、擁有最獨特視野的人,也只能說某個人在某個位置上是不適合的,似乎更適合另一個位置。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從整體上去評價一個人,在他的機會和誘惑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不太可能的。很多人都有自大的想法,他們認為只要保持謙卑,就有可能避免對他人的洞察力變得越來越敏銳,和自己的視野變得越來越寬闊的情況出現。

在很多出於私心來行善的人之中,也許真正善良的人不在少數。但我卻沒有見到幾個,可能是因為他們展現出來的光芒掩蓋了他們內在的善心。每當我看到別人身上存在的缺點,我就必須提醒自己應該盡量去避免,這樣我才能幫助他克服這些缺點,當然前提是他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要說我觀察他之後,就能夠了解這個人的全貌,簡直是痴人說夢,只有全能的上帝才能做到這一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74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