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
滿額折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05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9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在總策展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學術策展人路易斯‧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 教授、技術策展人邵志飛教授、莎拉‧肯德丁教授等四位策展人共同企劃,透過蘭卡斯特教授《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研究文本,運用新媒體藝術將豐碩的佛教數位文化遺產保存,讓海內外人士來到佛陀紀念館展廳內,可感受佛教海上傳播、沉浸式360度全景視覺、3D模型立體雕塑等;透過虛擬實境,看到佛教海上地圖動起來。

作者簡介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策展序一】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現代人對「絲綢之路」的印象,通常談的就是東起中國長安,向西貫穿越過河西走廊,再通往西域的這條佛教藝術之路。事實上「絲綢之路」包含了陸路與海路,這兩條絲路延伸範圍之廣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不僅是古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商道」,也是佛教流佈傳播的重要「佛道」。靠著舟船乘載航行的「海線絲綢之路」,自然無法像敦煌石窟、莫高窟等「陸上絲綢之路」般留下大量遺址,成為後人具體的研究場域,因此這條海上絲路便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為世人淡忘。然而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越來越多佛教研究學者在探討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的途徑時,慢慢發現到這條絲路的重要性並不亞於陸路,於是「海線絲綢之路」在近年開始受到大家的高度矚目,也吸引了多位國際學者進行跨國的合作研究。
這次展覽不僅是佛教界的創舉,也是這項結合跨國學術研究、考古、數位影像、數位媒體等組成的策展團隊首次的成果展現,勢必將在博物館、學術界乃至佛教界再次掀起一股熱潮!

星雲大師曾說:「現今社會成長迅速,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因此,佛光山相當重視數位科技、新媒體弘法等運用。因為有佛教的傳播與研究,讓絲綢之路在幾千年後,不僅沒有淹沒在黃沙滾滾的大漠中,也沒有被波濤洶湧的巨浪所吞噬,更讓人類的文明發展與珍貴歷史得以保存。因此,弘法科技化,既非時尚亦非追隨流行,而是希望保存佛教歷史,透過研究與傳播,讓文化得以保存,這正是本次展覽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更是佛館在公共教育上的使命。

【策展序二】路易斯‧蘭卡斯特/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
「海上佛教地圖」此一構想,主要是電子文化地圖協會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舉行會議時所萌生。當時發表者之一的Heemanshu Ray教授,是海上貿易史和海上佛教研究的重要先驅。S. Dayalan博士作為另一位發表人,是印度考古調查局資深考古學家,對於南印度考古遺址有著極為深厚的知識。我應他的邀請來到欽奈,在印度考古調查局的圖書館待了幾天,其中館藏包含許多實地考察南印度考古遺址的紀錄,我也因此沉浸於閱覽這些田野調查記錄,當我開始留意這些考古挖掘的地點時,我的直覺是,佛教遺址似乎都坐落在沿海一帶。最後,在Dayalan博士的協助下,我們派出由年輕一輩所組成的考古團隊,他們帶著相機、電腦和GIS軟體進入考古現場,重新訪察泰米爾納德邦和喀拉拉邦的多處遺址,並運用經緯度準確標示出遺址的位置。當蒐集的數據經過分析顯示於地圖上,我最初的想法隨即獲得證實──佛教遺址確實集中在沿海地區,尤其是海港。

證實了佛教遺址主要位於沿海一帶以後,我便決定繪製「海上佛教地圖」。這時我也結識了時任香港城市大學新媒體藝術中心主任的邵志飛教授,及他的同事莎拉.肯德丁教授,他們在開發新式的資料蒐集法和展覽建置,以及採用3D虛擬實境呈現文化方面,可以說是世界的領航者。肯德丁教授後來到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任職,這段時期,我們寫了一份企劃案提交給澳洲研究委員會,並申請一筆資金援助我們的團隊到印度西岸、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如緬甸、泰國、柬埔寨及印尼等鄰近島嶼,並前往中國大陸東亞貿易港口各地拍攝影像,隨後邵教授也加入這項艱鉅的任務。最終,我們帶領拍攝團隊抵達各遺址現場,並使用前衛的科技針對文物各個細節進行全方位的拍攝。我們當時一致認定,台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將是展出的最佳地點。其中館長如常法師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其願景和樂意嘗試各種新式展覽,包括數位虛擬展,都在在啟發了我們所有人,如常法師同時協助我們連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而大師也同意由佛陀紀念館提供空間、資金和人員配置,讓我們規劃長達數年的展覽。

【策展序三】莎拉‧肯德丁&邵志飛/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展覽聚焦於佛教如何沿著海上商貿路線發揚光大,歴史意義殊勝。此次展覽,新媒體藝術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邵志飛教授經年累月在藝術領域不斷創新與探索,可追溯至1980年代,當時莎拉‧肯德丁教授正是博物館界數位體驗的先鋒。兩位藝術家兼研究者創作了無數大型互動沉浸式裝置及展覽來轉化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所追求的博物館理念是讓觀者通過感官完全投入體驗當中,從而讓歷史活化,讓當下轉化為人們生命中別具意義的瞬間。肯德丁教授及邵教授所展示的佛教建築及藝術全景、半球形的壯麗場景,運用了一系列複雜的多媒體技術和創新設計,豐碩的佛教文化遺產得以充分展現。

本次配合展覽的田野調查團隊多年行旅亞洲各地,往返印度與中國,利用全景3D攝影、球形VR攝影和攝影測量法等專業器材,將這些豐富資訊一一記錄下來,建構出這場前所未見的展覽。筆者深深感謝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給予此次機會,亦感谢領導電子文化地圖協會的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其學術研究正是本次展覽的靈感來源。

目次

策展人序言
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路易斯‧蘭卡斯特/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
莎拉‧肯德丁&邵志飛/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
簡介
佛教海線絲路
海上佛教地圖集的論述
海上佛教地圖研究項目/莎拉‧肯德丁
佛光山典藏佛教文物
2016至2020年海上佛教地圖研究項目所載的佛教遺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