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滿額折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5240
促銷優惠
母親節書展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您還在思考先「求學」?還是先「就業」?本書提出一條有別於傳統認知的求學求職路徑──「在職進修」。
◎作者透過橫跨產學兩端的親身經歷與體會,協助您縮小學與用的落差,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
◎在職進修是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最佳狀態,同時也是獲得高學歷與職場競爭力的絕佳路徑!

作者繼《贏在人生終點》後的第二本在職進修系列,
看他如何透過在職進修進行成長與蛻變,
從比敘高中畢業學歷到國立大學博士,
從工讀生爬到部門經理、分公司主管、大學助理教授,
更見證只要提升思考與智慧,人生必然功不唐捐!

在職進修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種「捨」的訓練:
「捨去玩樂的時間,換來充實的時間;
捨去無謂的應酬,換來健康的身體;
捨去無知的體悟;換來清澈的思維」。
透過這些學習捨棄的過程,你會開始學會真正的思考,
並且從中領悟並懂得選擇,究竟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有利的。

★哪些人會需要這一本書:
想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你必須打開這本書!
•人生方向還不確定者。
•就讀技職教育(高工、高職、科大)體系的學生。
•工作疲乏,對於未來茫茫然的上班族。
•憂心子女學業的父母親。
•此刻正在職進修者。
•對於在職進修,還猶豫不決者。
•想要進一步了解在職進修者。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327.pdf

作者簡介

鐘志明

民國58年生,工學博士,中華民國榮譽國民,世居高雄市燕巢區鳳雄里。
曾獲頒「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原高雄工專)」傑出校友,創辦「鐘炳輝先生紀念獎學金」。

【個人簡歷】
學歷: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企業管理組) 博士
現職:華泰商業銀行 台南分行 經理
教職: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兼任助理教授
暨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公益:鐘炳輝先生紀念獎學金 管理人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金融常識宣導講師
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 橋頭分會 顧問
信箱:cm1588@ms32.hinet.net
70592cm@nkust.edu.tw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1

志明的第二本書《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很快即將付梓。
與他相識近30年,一路見證了他透過在職進修的成長與蛻變,本人可說是一個實際的見證者。

一、在職進修結師生緣
志明是本人於民國83年任教夜間部二專學制導師班學生,當時只知道志明是軍人退伍,為 非商管類高職學生背景,白天在銀行工作。經過夜間三年(早期夜二專需要讀三年)的進修結
束後,剛好學校從高雄工商專科改制為科技大學,成立了二技學制。志明把握機緣繼續在職進修,成為系上第一屆進修學院二技班的學生(前三屆學生二技學制也要讀三年)。
志明在職進修的精神完全沒有中斷,在系上還沒有成立碩專班時,他又申請至高雄科大第一校區繼續在職進修(併校前之第一科大)。碩士班畢業後,因為系上有博士生名額,志明再次回到母校進修,也成為本人指導的博士生。志明的持續進修,造就了我們兩人的師生緣分與互動關係而延續至今,這個亦師亦友的情誼,是個人教書生涯中一個很重要的肯定與欣慰。
志明在學習上幾乎完全沒有中斷,學習已是他的DNA。此書的核心價値就是在職進修可帶給人什麼價値,在志明的身上展露無疑,透過他的分享,希望讓更多人能受益。

二、功不唐捐的實踐者
志明讀博士班期間,因他的特質喜歡寫文章、小說,我們商討後,決定以質化研究進行博士論文的撰寫。但個人是量化研究為主,實無質性研究的經驗,兩個師徒只好從頭學起,從基本功練起,記得當時就先運用紮根理論練習逐字稿的整理。志明會從最小的地方,逐步學習,一步一腳印地做,固定一段時間就完成一些文章,再進行討論。
我們的meeting是一種對話,就志明所寫的文章內容,提供個人的想法與見解,所以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學習。在投稿的過程,一直被退稿,但志明並沒有被打敗(在他書中的〈與壓力共舞〉、〈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有很淸楚的分享),他持續慢慢地寫,慢慢的精進文章的內涵。學術研究的過程是思考與邏輯的訓練,只要不放棄,終會練就一身好功夫「他的心智圖是一絕」,內化成為隨手可得的一種能力。本書中隨手可得的小故事,對志明而言,都可以發掘出其背後的意涵,並與理論相呼應。這種能力我都自嘆不如了,實在很高興靑出於藍勝於藍,眞的以他為榮。

三、思考與智慧的提升者
志明透過大量的閱讀,持續地進行研究,不斷的提升其思考與反思的能力。每次研究生口試時,志明總會提供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建議,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些在此書中,如〈解決痛點、即是亮點〉、〈尋找自己生命的目標〉、〈一場持之以恆的試煉〉等,都可看出他的智慧。且志明非常樂於分享,教導學弟妹們如何進行研究,在〈享受求知的樂趣〉中的故事情境,就是以他自己的親身經驗來引導學弟妹。他常常在生活中運用自己的智慧,是一個高智能的解決問題者。
志明自大學畢業後,就持續回饋系上,提供獎助學金,希望協助系上同學能持續向學。
本人閱讀其第15堂課〈投資自己、投資人生〉,方得知他如何將資金做更有意義的運用「財佈施」。如今,出書分享他從在職進修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養成思考的習慣,提升智慧的新法等,是一種影響更大的文字佈施。期待有機會讀到此書者,皆能心領神會,且成為一個實踐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楊敏里
(前 進修推廣處處長、企業管理系系主任)
7/10/2023 於 台灣高雄


推薦序2
從生活中解讀隨手可得的生命智慧

個人欣見、但也不意外,志明在《贏在人生終點》之後,第二本書《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的誕生。我認為閱讀一本書時,其實也在解讀作者的生命故事。因此,要深入了解一本書的內容與精髓,得先了解其作者。
我與志明結緣的淵源,起因於博士班的指導關係。我認為,若要了解此書的精髓,必須先理解志明本人。總結而言,他具有三個明顯的特質:

持續「在職」進修:
「在職進修」是志明的一個突出特質,然而對於志明來說,「在職」這個詞更像是假設條件。實際上,他就是一個隨時隨地、持續「進修」的人。他始終能專注於學習上,半工半讀的本質就是持續進修。他不斷精進自己的作品,我也相信他將會繼續創作出更多作品。「進修」意味著「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外表智障、內在智慧:
志明的第二個特質是外表智障、內在智慧。我的意思是,即使他拿着傳統智障型手機,但因為智慧聚足,其業績總是名列前茅。他沒有使用LINE或FB;更能開採內在的智慧;例如,我想要傳送資料給他時,必須透過他的妻子轉發。他把研究的精神融入創作中,當你在閱讀這本書時,你可以深刻感受到他「投入研究、積累智慧」的過程,這本書所呈現的,正是他所悟得的智慧。

感恩、惜福的人:
志明是一位感恩且惜福的人。感恩與惜福使志明充滿創作的能量。近期,我研究量子管理,探索「如何從心靈的頻率,共振出正能量」。我在志明的思惟和行為中,見證了量子管理的實例。即使我們的指導關係已經完成,但他仍舊帶著感恩的心與我持續互動,這樣的感恩態度總是讓我心存感謝。
最終,我跟志明的緣分源自論文;但論文只是表象,更深層的意義是研究,而研究更深層的本質是生活。回顧2023年,當許多政治人物通過代寫或抄襲完成論文時;我卻看到志明「超越論文的範疇,不僅把它視為研究,又在跳脫研究而將研究精神融入生活裡」。志明「從論文、研究、再到生活」這樣的探索精神,是實務界及研究者們値得學習的典範。
當你細細品讀這18章時,可靜心感受到志明如何將研究精神融入「生意、生活與生命」這三生之中,通過這18篇質化研究的分享,我也學習到「如何從生活中解讀隨手可得的智慧」。

實踐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暨系主任 李慶芳
6/30/2023 於 台灣高雄旗山


推薦序3

如果《贏在人生終點》是座橋梁,那麼,《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就是橋柱,確保橋梁有最穩固的靠山。前者揭櫫在職進修學制的實用性,後者則鼓勵思考的價値,儘管出發點不同,但不變的是,兩本書都是藉由志明兄細膩的人生觀察,為讀者指引出橋樑式銜接的學習路徑,不論在學校、職場或生活都受用。
綜觀志明兄資歷,高中從軍、二專畢業、大學念進修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直到榮獲國立大學的博士學位,本身就是打破傳統教育的制式框架,憑自己的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値。就我對於本書的觀察,志明兄的核心價値有三點値得學習:

一、深層思考解決問題:
志明兄擅長以多面向的角度看事物,進而想方設法尋求問題的解決,如〈與壓力共舞〉,巧妙運用借力使力、負負得正,以及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技巧,分享如何透過分析找到對策。又如〈職場的交響樂團〉,志明兄帶出「好的管理者重協調……就像交響樂團的指揮……」的觀念,帶領讀者思考人與組織的問題與提升調和鼎鼐的能力。

二、學習力接軌實戰力:
基層做起的志明兄,懂得在職進修全方位學習,進而將所學貢獻到職場,再從職場回歸校園與莘莘學子分享,如此「投入―學習―付出―再學習」的良性循環,把學習內建在職場上,這也正是在職進修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見證。

三、人性出發的管理學:
人性化管理,是志明兄處事與處世的基本原則。從文章中看得出來,對內,他與同事之間的相處是有方法的,如〈人性化管理突破盲點〉中,他認為在管理數字之外,尙須考量人性因素,以免形成管理上的盲點;對外,他對拓展業務更是有一套,如〈從識人開始的業務心法〉,他把顧客分成六種型態,一來縮短溝通時間,二來可以掌握溝通節奏。
上述是我對於本書的概觀,在七萬多字的集合字庫中,其實有數不盡的實用技巧可以自由組合運用,為日常的節點、生涯轉彎處或是難題當前的困境,給予適度的觀念鬆綁與正向回饋,當然也有許多小故事令人省思,是一本既可放眼全局又能見微知著的美好作品。
正因如此,志明兄每每投稿《經濟日報》經營管理版,總是贏得許多讀者的共鳴,猶如構築一座擁有堅固橋柱的大橋,為大眾從迷的此岸步向悟的彼岸。在新書出版之際,個人有幸先睹為快,在表達祝賀予以肯定之餘,特綴數語予以推薦。

《經濟日報》出版總監兼經營管理版主編 楊東庭
5/26/2023於台北市

做一個永遠不畏生活困頓的工讀生

轉眼,出版第一本書《贏在人生終點:選擇在職進修,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已經過了3年。這些年來感謝許多長輩、老師、同事、朋友、學生與讀者們的支持,提供我繼續寫作的動能。
首先,最讓我感動的還是許多讀者的來信,尤其是就讀高工以及高職的年輕學子們,另外還有一些上班族,他(她)們來信詢問在職進修的問題、還有讀書的方法、以及如何讓自己可以靜下心來等等,五花八門的問題。另外,還有買我的書送給學生的老師們,謝謝你們的支持、鼓勵與回饋。尤其是因為看了我的書,進而燃起繼續升學(半工半讀)鬥志之類的分享,格外讓我感到相當欣慰。有了你們的鼓勵,也更加強我分享在職進修經驗的使命感。
其次,以前的我一直告訴自己,絕對不會一輩子,只是當一個工讀生。現在的我一直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忘了自己,也曾經也是一名工讀生。也因此,每每在餐廳用餐或是在美髮店洗頭時,我對於工讀生都格外的尊敬。俗話說:「樹高萬丈別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本。」因為我當過工讀生(職場的底層),所以看盡人情冷暖,也磨練出爛命一條的韌性。也因為有過這一段在職進修的經歷,讓我更加深深體會出,許多思考的方法與人生的道理,進而豐富了我的人生觀與視野。
最後,我的新作《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我在這本書中,更進一步地分享了一些我的求學經歷與思考脈絡,尤其是對於讀者們所提出想要了解,關於研究所部分的經驗談,本書也從善如流著墨不少。希望本書的讀者們,也能夠從在職進修的過程中,找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總之,人生的旅途中,選擇不一樣的道路,就有不一樣的風景。沿途的景色是否優美,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心境,不需要與人比較,也不需要自怨自哀。人家開敞篷跑車,我們騎摩托車,一場雨下來,大家不都一樣變成落湯雞,唯一不同的就是心境。

鐘志明
5/01/2023於高雄‧燕巢‧鳳山厝

目次

個人簡歷
我的在職歷程
我的進修歷程
推薦序1
推薦序2 從生活中解讀隨手可得的生命智慧
推薦序3

【自序】 做一個永遠不畏生活困頓的工讀生
【第1堂課】放下與捨得的減量哲學
【第2堂課】思考的層次
【第3堂課】克制的重要性與技巧
【第4堂課】關於開竅這件事
【第5堂課】接受不完美的人生
【第6堂課】職場的交響樂團
【第7堂課】說話的時機與藝術
【第8堂課】欣賞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第9堂課】活在當下,把握當下
【第10堂課】尋找自己生命的目標
【第11堂課】從識人開始的業務心法
【第12堂課】與壓力共舞
【第13堂課】解決痛點,即是亮點
【第14堂課】價値的蛻變歷程
【第15堂課】投資自己,投資人生
【第16堂課】讀書人與生意人的異與同
【第17堂課】享受求知的樂趣
【第18堂課】一場持之以恆的試煉
結語

【附錄】管理探微
1.遊戲化的管理思維
2.育才 養才 留才
3.人性化管理 突破盲點
4.向下學習
5.有溫度的管理
6.三管齊下 留住人心
7.組織融合 提升適配力
8.遠距辦公 人性化管理
9.翻轉管理 擺脫困境
10.建立風險意識 提升管理效能
11.三思而後行 優化管理
12.養成跨界整合的管理力
13.管理之道 貴在安心
14.差異化管理 降低風險

書摘/試閱

【第1堂課】放下與捨得的減量哲學

俗話說:「人到無求品自高」。然而,從「有」變成「無」,在現實之中並不容易,或許正如《資治通鑑》所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而也正是「難」,更是能夠磨練出我們的生活態度與意志。回頭想起來,擁有太多,有時候反而是一種負擔,例如朋友太多,紅包、白包也就跟著多,最終還是傷了自己的荷包;又例如收藏品多了,成天煩惱這一組少了一個、那一組擔心被被偷或摔壞,日子越過越痛苦。
到頭來才發現,這些煩惱都是自尋的。人生過了五十歲之後,才開始慢慢體會出這些道理,像是選擇「吃到飽」的餐飮方式,對身體的負擔,根本就是花錢在摧殘自己的身體等等;像是工作也是,有人日以繼夜全年無休,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然後身體無法負擔,到頭來全身都是病。我從在職進修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因此,在職進修就是一種很好的修練場。

學習「放下」的生活智慧
人生在世,到頭來才會發現,什麼也帶不走。人生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而這一些往往都是「選擇」的問題,每個人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不也是自己的選擇,有人選擇自暴自棄向下沉淪;卻也有人發奮圖強力爭上游,所以說一個人對於自己,肯定有絕對的選擇權,只是選擇的問題。
過去,我一直認為想要某一樣東西,一定要靠自己去爭取,東西不會憑空而降,所以我要認眞、要努力。然而,最後事與願違的時候,心情往往會跌落谷底,然後緊接而來的,就是開始批評體制與憤世忌俗。例如職場上的升遷,明明你的績效與表現就比別人好,主管們也都看好你,對你的表現讚譽有加,結果獲得晉升者,卻是大家公認的爛人。試想,如果今天是您獲得升遷,別人是不是也這麼看您呢?那麼究竟誰才是這家公司裡的爛人?能夠如此想,相信您就會通了。
現在,我認為這是一種磨練自己的機會,我想要跟社會新鮮人,或是也遭遇到相同處境的在職進修者分享。由於長年在職進修的緣故,讓我體會到「放下」這件事,在職進修的好處,就是能夠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當你閱讀的習慣養成之後,閱讀的深度就會增加,再來就是可以促進思考的能力。還記得我在擔任銀行分行經理的時候,有一次,送了一個放款的案子到總行去審查,審查人員百般刁難,一再質疑這個客戶的財務報表,在經過多次溝通無效後,我終於爆出火氣,與在電話另一端的審查員對罵。那一天下班後,我的腦海中一直想著,明天要怎麼對付他!
這個傢伙肯定是故意要找我麻煩!總行的這些幕僚,根本就不管分行的死活!等等這些負面的情緒與思維緊緊地纏住我。這一股執著的念頭,一直如影隨形地在我的腦海中,不但對自己是種桎梏,我相信同時也不斷地折磨著對方。
於是我到學校的圖書館,靜下心來,開始閱讀「勵志書籍」與「佛經」,透過閱讀來「轉念」,藉由對於書籍內容的思考,來對照此時此刻心境的方式。經過一本又一本的閱讀,我終於體會出「紅塵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道理。一個禮拜後,最後我選擇「放下」自己的執著,邁開步伐繼續往前走。我打了一通電話向那位審查員道歉,對方也在電話裡向我道歉,雖然這個案子終究還是被緩議(沒過關的意思)。經過這件事讓我領悟到:「吵架沒好話!」的道理。從那次開始,我不再將審查員的意見當作刁難,而是感謝;謝謝他們幫我們在第一線看緊風險,以確保我們的戰功(不會被倒帳)。演變成現在,只要有同仁向我反映,哪個案子又是因為審查員,亂加條件而做不成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說:「那再找新案子吧!我們單位的業務能力那麼好,沒有差那一件啦!」
另外,我想要舉一個選擇「放不下」的案例。當時我還只是一個銀行的襄理,有一年我被人寫了黑函投訴,這封黑函被寄到總行的稽核處,內容大概是說我收了客戶的好處,讓客戶的貸款順利過關之類的。於是,台北總行派了一名稽核人員來分行,指定查核我過去一年承辦的所有授信案。一周後,我收到總稽核親自寄給我的一封信,告知我查核結果,是有人惡意中傷我,而且神奇的是,這位稽核竟然還查出這封黑函是誰寫的。原來這位稽核從黑函內容中的措辭、錯字甚至段落等習慣,竟然比對出一名可疑的同事,經過總稽核親自約談後,當事人承認這封黑函是他寫的,原因就是看不慣我比他更早升上襄理的職務,最後這位同事就自請辭職了。我想這位同事就是放不下心中那股怒氣,又無處宣洩,才會想要用這種方式,殊不知舉頭三尺有神明。

學習「捨得」的生活智慧
在職進修的人通常財務自主性較高,主要還是因為有收入來源,也因此,通常比較不會小氣。我覺得「金錢」上的捨得是最廉價的,有時候面子上的「捨」,反而是裡子上的「得」。在我還是銀行房屋貸款業務員的時候,我發現「請客」是有學問的,尤其是拿到獎金時候,我喜歡把這種行為稱為「分享」,感謝大家的幫忙我才能拿到這筆獎金。而請客的學問就在這裡,在職場上的工作性質中,通常有「前勤」與「後勤」的區別,前勤通常是負責招攬業務的外務工作,因此,達成業務目標就會有業務獎金的發放;後勤則是負責各項行政與文書性質,屬於固定底薪的內勤工作。在職場上,一般人都認為這兩種人井水不犯河水,其實不然。我的經驗是,當業務人員將領到的獎金,拿出一部分給後勤人員吃下午茶或聚餐,通常我的客戶後續都會被「侍候」的服服貼貼,也就是說當客戶需要售後服務的時候,我都不必分心去處理,銀行裡面的內勤同事自然會幫我處理,我只要專心去衝我的業務即可,如此一來,獎金自然是越來越多。其他的業務人員,可就沒有我那麼幸運了,有道是:「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値一文錢」,道理雖簡單,能做的人卻不多。
記得我在元大銀行金門分行擔任分行經理的時候,經常都要購買一些金門的地方名產,餽贈台灣的親朋好友。每當店家主動要幫我打折時,我都會當場拒絕,並且補上一句:「打折是給客人的,我們是自己人不必啦,不然下次我就不來了!」結果這些店家都成為我們銀行的忠實客戶。試想,買一包貢糖打折下來能省多少錢?店家多放一點活期存款在我們銀行(存款是銀行的成本,對銀行而言,活期存款要付給存款人的利息比定期存款來得低),我再借給總行去放款,那個利差才可觀呢!只要想通這個邏輯,相信我,你就不會想要客戶給你打折。
最難的還是金錢以外的「捨」,如何學習這種智慧,我覺得在職進修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種「捨」的訓練:「捨去玩樂的時間,換來充實的時間;捨去無謂的應酬,換來健康的身體;捨去無知的體悟;換來清澈的思維」。或許讀者們會認為我過度美化在職進修,而我只能說,這一些都只是我的經驗分享,我無法保證每個選擇在職進修的人,都能夠產生這些體會。我的經驗是,透過這些學習捨棄的過程,你會開始學會眞正的思考,並且從中領悟並懂得選擇,究竟什麼才是眞正對自己有利的。透過一連串的捨去雜質而去蕪存菁,相信最後您一定會發現,留在我們心中的喜悅,絕對不會是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物質」與「享受」。
其實,在職進修橫跨「產業」與「學校」的兩端,是最能縮短學用落差的模式,當然也可以從中體會出,「閱讀」與「人生」的道理。我經常喜歡跟我的學生們分享,我最近又讀了哪一本書?我的心得是什麼?很高興的是,我的學生們也經常喜歡問我:「鐘老師,您還有沒有推薦的書?」這代表他們聽進去了。
對我而言,「捨」了休息時間,到大學兼任教職,所獲得的金錢對價雖遠不及職場,然而,我從學生身上獲得的互動,卻是一種無法衡量的價値。尤其是對於橫跨產學兩端的我而言,這樣的場域剛好可以用來證明,我一直以來的信念,那就是:「透過學,真的可以致用!」也就是讀書有用論,這就是我的「得」。

「減量」的生活哲學
我覺得「放下」與「捨得」都是一種「減量」的思維。大家應該都有過東西太多的經驗,例如衣服越買越多、鞋子越買越多等等。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衣櫥滿了,鞋櫃也滿了,於是開始丟棄過季的、老氣的、不能穿的等等。經過這一連串的「減量」後,回頭反思,才驚覺其實這些都是自作自受。若能藉此修正原本的習性,在購物或是為人處事,行動前多一份思考,相信就不會重蹈覆轍,生活也就可以過得更加輕鬆自在。如同《東萊博議》所云:「縱其欲,而放使之;養其惡,而使成之。」這一切的誘惑與陷阱,端看我們能否察覺。
以中年男人如何控制腰圍來說。美國有一個電視影集叫「沉重人生」,內容是講述體重超重者的減肥過程,甚至是醫生進行手術時,割除脂肪的實際鏡頭,畫面相當的震撼。爾後每每美食當前時,總會聯想起該影集的內容,此時莫不在腦海中提醒自己,必須節制口腹之慾,就是一例,有一句廣告詞是這麼說的:「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後簡單很幸福。」
我覺得,透過「減量」的思維,可以提供我們一個反思的機會,並且從中體會出人生的另一種意涵,那就是:「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以上內容節錄自《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鐘志明◎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327.pdf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5 24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