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2 元
定價
:NT$ 372 元
優惠價
8732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第二版)》彙集並更新了“書生校長”程紅兵近年來的一些反思批判性文章以及實踐性思考。本次修訂,在第一版基礎上做了大量更新,增加了作者近年來發表在權威期刊上的文章,體現了作者的新思考、新主張。與此同時,調整了第一版的整體結構,既有對課堂教學、課程內容、學科建設、教育價值觀等學科教育的批評,也有對學校管理、教師發展的反思。他認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對教育樸素的情懷,保持反思批判精神,而且這種批評或批判應當是直面現場的、實事求是的、始於論事終於說理的。

作者簡介

程紅兵,教育學博士、特級教師、特級校長。現任上海金瑞學校總校長、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長,兼任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理事長。
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總校長。
先後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上海市勞模、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程紅兵系教育學博士、特級教師、特級校長、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多重身份讓作者對教育、教學、管理等有了多視角的審視,因而文章內容廣、立論深。
·本次修訂,不僅更新了大量新文章,而且調整了第一版的整體結構,從學科教育、學校管理、教師發展三個方面出發對教育現場提出批評,這些批評是真誠而有建設性的,是廣大教育者提升教育教學素養的一本佳著。

自 序
中國的教育是有希望的

置身教育現場,看到太多的問題,產生太多的憂慮,甚至也會有一時的悲觀情緒,但是仍忍不住去批評,說到底其實就是還抱著希望,還是滿懷信心。

雙休日、節假日常常在外奔波,來往於各地的各種校長培訓或者是教師培訓,這麼執著地傳播著所謂的教育思想,傳遞著自己關於教育的聲音。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以為是為了多掙一些外快,有人以為是為了圖一時的名聲,一言以蔽之,皆為名利。但我總不甘於這麼自我否定,心裡隱隱地認為這不是我的根本目的,內心深處總認為這麼做是對改善教育有益的,潛意識中總是相信:教育是有希望的。

在東奔西走的過程中,機場就是我的驛站,候機過程中打發時間邊角料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機場書店裡蹭書看。機場書店裡充斥的是勵志心靈雞湯、企業管理、言情小說、名人傳記、官場厚黑學之類的書籍,其中有時也能看到頗為另類的好書。梁漱溟先生的《這個世界會好嗎?》就曾躺在書架上,翻看這本書,仿佛看到一位睿智的老人在向我們講述人生的哲理,在耐心地給我們解答這個世界的重大問題。看著梁先生的書,我會很自然地想到教育,不自覺地要問問自己:中國的教育會好嗎?

走到今天,我們看到中國的教育成就顯著,無限輝煌;我們同樣看到中國教育的問題堆積如山,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1977年恢復高考,把千萬學子引向學習,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蔚然成風。但很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潮就演變成唯分數論,唯升學率,而且愈演愈烈,訓練學生解題能力幾乎成了不少教師課堂教學的唯一追求,題海氾濫使學生成為做題機器。

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抑制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有關省市政府出臺政策:禁止學校以分數排名,禁止學校雙休日、節假日補課,但有條件的家長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校外補課。無條件的家長創造條件也要讓孩子補課,家長的經濟負擔越來越大,不少家庭不堪重負,學生的課業負擔愈減愈重,多數學生不堪重負。

為了讓十分有限的教育經費用在刀刃上,我們創建了重點中學、重點小學,讓一部分資優學生獲得優秀教師的優質教育,於是就引發了大眾搶佔優質教育資源,用金錢,用權力,甚至於不擇手段。為了解決擇校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學生就近入學,於是就產生了價格離譜的學區房。

為了培養資優學生,數、理、化、生及信息科技奧林匹克競賽(下文簡稱“奧賽”)被引入基礎教育,但一旦和升學掛鉤,就導致了不論智商高低,不論學力如何,大家爭相參加“奧賽”,“奧賽”不再是智力遊戲,而成了名校的敲門磚。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學校開設了社會實踐課程。走向社會是好事,但在一些望子成龍的家長看來,無疑是浪費時間,學生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成了家長尋找熟人蓋上橡皮圖章的過程。走向農村是好事,但今天已經很難找到讓學生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從事農業勞動的場所了,學農勞動更像是春遊、秋遊。

為了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政府努力爭取實現了教育經費達到GDP的4%,但是錢多了不會用錢,產生大量的浪費現象。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校舍改建產生了積極作用,但也有不少地方盲目貪大求全,動輒500畝土地,把中學辦成大學;動輒超豪華,把學校辦成賓館;動輒超現代,添置先進的現代設備、現代實驗室,卻閒置一邊,成為幾無所用的擺設。

為了實現教育的現代化,興起了熱熱鬧鬧的課程改革,開展了全方位的教師培訓,使教師聽到了許多教育新口號,知曉了許多教育新理論,也嘗試了許多課改新做法,但大範圍的教育背景沒有多少實質性變化,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會有根本性的變革。經濟學家吳敬璉在《轉型,為何仍然困擾著中國》(《文匯讀書週報》2013年11月8日第5版)一文中說道:“在中國的理論和政策討論中常常發生一種‘引喻失義,數典忘祖’的現象。一種觀點或政策經過辯論好不容易被學界和政府官員普遍接受,寫進了黨的文件,成為政府的工作指南,可是不要多久,在人們頭腦中保留的,往往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至於它的內容,則在實際執行中發生漂移畸變,甚至完全走樣。”經濟界如此,教育界同樣如此。比如倡導研究性學習,最後結果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甚至於家長代勞、網上抄襲。比如提倡導學案,於是教師們就把導學案編成新的練習冊、習題集。比如倡導學生學習的主體積極性,結果就演化成學生的課堂展示,而展示的是一些教輔讀物上的現成答案,缺乏深入的思考,就無法保證學習的質量。比如提倡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評職稱,評優秀,要論文,要課題,結果導致教師編制的大量的偽課題、偽科研、偽論文出現,不是為問題而研究,而是為職稱而寫論文,“偽教研”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久而久之,我們的教師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下自然而然形成雙重人格:說的是虛的,做的是實的;說的是冠冕堂皇的大話,做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事;不論你提倡什麼,他都可以找到一種方式對付你;不論你出臺什麼規定,他都錙銖必較地尋找空子去鑽。其實不只是教育人,今天的國人有許多都是以能夠鑽到空子為自己謀利或解憂感到自豪的。

為什麼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而結果常常背離了我們的初衷?為什麼明明知道是正確的事情,但許多人就是不去身體力行?為什麼明明知道是錯誤的,卻總有人為了蠅頭小利而從眾隨俗?為什麼明明知道是在做假,但許多人卻樂此不疲,騙人騙己騙下一代?為什麼明明感受到這樣做的結果是誰都不幸福,但眾人依然願意陷於囚徒困境而不自拔?這樣下去,教育還會好嗎?

這一切,究其原因,我想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有關聯的。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教育工作者可以親身感受到: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活躍,但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混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多元,但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充滿分歧;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繁榮,但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蕪雜。生活在這樣的時代,需要我們教師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我們對教育樸素的情懷,保持我們的定力,保持我們的反思批判精神。

作為教師,我們身處在當下的教育現場,紛至遝來的理論、學說、指示、觀點、經驗、做法充斥著整個教育現場,是聽之信之、趨之若鶩,是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是充耳不聞、置之不理,還是審視明辨、批判選擇,我們都會有一個態度。即使是批評批判,也會有多種情況。我既反對那種媚評俗評,即不加分辨一味誇讚、一味討好,也反對那種酷評、惡評,即那種不分青紅皂白,一棍子打死的批評。我所主張的批評是直面現場的批評,是實事求是的批評,是始於論事,終於說理的批評,不去惡意地攻擊他人的人身尊嚴以炒作自己,不去誇大事實無中生有以嘩眾取寵,而是建設性的求真、求善、求美的批評。當然,我的批評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是心中樹立一個目標,努力去實踐追求,我以為是責無旁貸的,因為我仍然相信否極泰來,中國明天的教育不可能一下子有顛覆性的徹底變化,但終究人心是向善的,希望在民間,在每一個教師身上。每一個教師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教育之所在;每一個教師如何,中國教育便如何;每一個教師是什麼素質,中國的教育便是什麼質量;每一個教師心向光明,中國的教育便不會黑暗。

這本書裡彙集了我的一些反思批判性文章以及實踐性的思考,是一個在教育現場之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不揣淺陋,拿出來就教于方家。

程紅兵

目次

目 錄
自序 中國的教育是有希望的 / 1

第一輯 學科教育批評
教育價值觀
關注價值思想 / 3
課堂教學
質疑公開課 / 8
課堂為什麼一定要封閉 / 11
教學管理
語文教學“科學化”芻議
——與魏書生同志商榷 / 14
批評與邏輯
——致木易同志 / 21
教育經驗的推廣不能忽視個性 / 28
課程內容
試論白居易的後期思想 / 35
學科建設
呼喚批評 / 45
對批評的批評 / 51


第二輯 學校管理批評
辦學思想
學校以德為先、以誠為信 / 57
學校教育不能走極端 / 60
警惕教育界的偽創新 / 63
擠掉學校辦學中的水分 / 66
發展方向
當下學校辦學中的偽現代化現象批判 / 73
走出“虛概念”
——做一個真實的校長 / 82
棄學校核心競爭力,取學校核心發展力 / 89
“千校一面,萬人同語”
——基礎教育學校同質化現象批判 / 100
教育治理的應然與實然 / 116
發展策略
內循環:走不出自我封閉的圓 / 12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同樣貌 / 124
校長的概念政績
——校長政績談(上) / 128
校長的工程政績
——校長政績談(下) / 131
教育有“密碼”嗎 / 134
深深淺淺的灰 / 137
正確決策
有多少事可以重來 / 140
何必都要龍頭課題 / 143
不要向中小學生亂攤派 / 146
讓學校真實地發展 / 149
誰在開會,開誰的會 / 152
誰在參會,為何參會 / 155
教育教學
誤讀美國教育:中國英才教育批判
——訪美國托馬斯·傑弗遜科技高中 / 158
現行教學方式中有礙創造力培養的幾個因素 / 168
警惕教育的負向功能 / 175
學校績效管理的問題所在 / 178
學校教育過程中的所謂“民主”管理 / 180


第三輯 教師發展批評
職前培訓
對高等師範院校中文專業教育的反思 / 185
培訓路徑
南轅北轍:教育家漸行漸遠 / 192
新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化發展 / 199
基於內部反思的課程改革與教師培養 / 204
人格修養
理想為何消逝 / 213
教育界的“圈子文化” / 216
教育局長的專業化 / 219
教育家的話語方式:自說自話 / 222
教育研究
研究教育,還是研究教育學 / 235
擠掉課題研究的泡沫 / 238
語言格式化即思維格式化 / 242
把教育打開 / 245
學校教研之怪現狀 / 24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2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