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52)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6)
無法訂購商品 (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7)
無庫存 (15)
商品定價

$200~$399 (25)
$400~$599 (25)
$600~$799 (2)
出版日期

2024年 (5)
2022~2023 (12)
2020~2021 (14)
2018~2019 (13)
2016~2017 (7)
2016年以前 (1)
裝訂方式

平裝 (52)
作者

陳舜臣 (4)
沈恩民 (2)
鄧湘漪 (2)
NHK特別採訪小組 (1)
三戸祐子 (1)
任依島 (1)
任依島、李玟萱-著;林璟瑋-攝影 (1)
凱倫•希區考克 (1)
凱倫‧希區考克 (1)
厄夫‧錢伯斯 (1)
吉勃森.葛拉罕、珍妮.卡麥隆、史蒂芬.希利( (1)
喬納森.馬萊西克 (1)
多瑪斯‧牟敦 (1)
大衛・貝納塔 (1)
姜洙杰、權敬玉、權紋慶、梁艾琳、尹銀美、文昊暎、朴智敏、鄭善在 (1)
帕梅拉‧史東、梅格‧拉芙蕎 (1)
平野久美子 (1)
康舒雅-著;沈恩民-繪 (1)
張立祥 (1)
戶田山和久 (1)
出版社/品牌

游擊文化 (5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2筆商品,2/3頁
離人散事
滿額折
作者:鄧湘漪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2/03/30 裝訂:平裝
越境凝視、邊界書寫再現離人的飄蕩身影和中介境遇這是一部流離之書,承載著銘刻在作者身上的記憶故事。鄧湘漪的觀看、思索及寫作,來自於她流轉的多重角色及身分認同,諸如國際非政府組織成員、跨文化田野工作者、在島內離散的花蓮人。由奇異人際頻率聚攏而來的各色離人散事,穿越了二十多載悠悠歲月,交織成三個界限相融的篇章――置身於異、錯身於同、側身於藏。以國界之外的生活所見所思為始,續而刻劃棲身邊緣的國界之內的生命,最終叩問跨越國界的生存如何可能。鄧湘漪往返邊境、移動不輟,就像是隻身搭乘一班班非預期的公車,與各路奔波飄零的離人相逢交會。隨著她廣袤深邃的視野,走進似遠又近的離散世界,閱讀她筆下一則又一則的人間片斷,讓我們不期然地想到了自己。共感推薦當幽默被懸置的時候――《離人散事》的開頭,是已經在學院裡任職的鄧湘漪,面對稚嫩天真學生的行動提問,鄧老師露出了心底話「因為會累」。這種「心累」的精神,大致上貫穿了全書,也同時描繪出一個善思索的助人工作者的生命基調――讓世界的不公義與離散穿透身體與心腦,做出大局下有限的反應和對策。世事如此,快樂是被容許的嗎?她沒有回答讀者,反而選擇站在一個思索紀錄的位置,寫行腳與工作之熱眼旁觀。觀看與陪伴流亡角色的同時,品嚐身為田野地中他者身分的孤寂與自由,和一碗永不讓自己失望的大蒜醬油麵條。――毛奇╱《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作者、飲食文化工作者讀湘漪的文字會讓人深切感觸「離」的處境,不管是柬埔寨無家者的「離」、在東南亞從事發展計畫與社服工作者的「離」、在印度、台灣藏人的「離」或是外籍配偶的「離」。每個「離人」背後都有一段不管自願或非自願,從熟悉的生活中割離,到未知與陌生的環境再次開展新人生的故事。湘漪的文字生動地捕捉了這些離人驚險萬分的遷移敘事,像器官移植的異地嵌合過程。一方面帶我們看進了充滿弔詭、矛盾、失語、格格不入卻又成為常態的離人日常,另方面又照出我們自以為的習以為常。湘漪的筆一直追著身為人所經歷的共同,把自己回歸到最初,在生活無可避免的失態與荒謬中同情自己也同理別人,一字一句充滿溫潤卻又詼諧有趣。――方怡潔╱清華大學人類學所副教授破碎、離散真實地體現在《離人散事》的故事與書寫方式中。閱讀時隨之起伏,也隨之抽離,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本就不該抱有能活在縝密系統的期待。既然斷續才是世界真實的樣貌,我們不妨拾起碎片,檢視其掉落之處,學習修復,或欣賞其閃耀的稜角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庫存:1
菁英媽媽想上班:美國頂尖名校女性重返職場的特權與矛盾
滿額折
作者:帕梅拉‧史東; 梅格‧拉芙蕎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2/04/27 裝訂:平裝
名校畢業、事業有成的女性,為何選擇辭職回家帶小孩?當她們想要重返職場時,是否可以回到當年的頂尖工作?▌上流階級的矛盾將女兒培養到就讀常春藤名校最後她還是重蹈相同的艱難路――犧牲自己的職涯,當個支持子女與丈夫的家庭主婦本書描寫的是中上階級女性在家庭與工作間拉扯的故事,她們畢業自哈佛、史丹佛、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名校,在一流公司擔任醫師、律師、會計師、高階主管、科學家。她們的人生直到辭職前都是勝利組:不是已經衝破玻璃天花板,就是快衝過去了,像她們這樣事業有成、具備優勢的女性,理當走上一流母校為她們規劃好的路,成為所在領域的領導者。她們和同樣畢業名校的菁英男性結婚,在生小孩之前,她們和丈夫平起平坐,有著類似的學經歷與工作成就。 從沒想過當全職媽媽!但是,第一個孩子出生了、第二、第三個孩子出生了,從未想過擔任全職媽媽的她們,卻因為菁英工作毫無彈性的高壓與高工時,讓她們不得不中斷前程似錦的職業生涯,轉而成為家庭主婦,並且扛起一切家務,確保丈夫和孩子可以在職場上或學校裡達到最佳成就。後悔離職嗎?本書作者為兩位社會學家,他們多年前研究菁英女性為何離開職場,經過了十年,再次追蹤研究同一批人,詢問這群菁英媽媽放棄工作返家相夫教子,真的是她們想要的嗎?當初毅然放棄大好前途,如今回頭來看是否值得呢?是否感到後悔?二度就業,回得到高端工作嗎?當孩子長大、空巢期逐步到來時,這群曾在職場呼風喚雨的女性,幾乎每個人都想重返職場時,但她們是否能回到當年的頂尖職位?她們會如何展開第二職涯?/本書記錄了菁英女性重返職場的心路歷程,也說明了很多選擇的兩難。聽她們的故事,我們將看見菁英媽媽面對家庭與工作的特權、矛盾與挫折,以及中上階層的階級複製策略,如何讓媽媽犧牲前途也讓爸爸累昏頭,而且也不一定對孩子最好。【佳句摘錄】●生小孩之前,我們倆都在上班,生活似乎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分得很公平。但是當我不再上班之後,大部分的家庭責任自然都轉移到我身上。他的工作是上班,而我的工作就是賺錢以外的所有事情。●富裕家庭往往有一位負責養家的過勞父親,和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留在家中照顧小孩課業與社會發展的全職母親。●儘管她們擁有人力、社會和文化資本,也無法讓職涯延續下去,只能看著丈夫的職業生涯在父權體制支持之下圓滿達成,但自己的未來卻是黯淡無光。●女性對子女未來生涯發展的投入日益增加,卻讓她們自己的生涯付出沉重的代價。●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1
我的黑手父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與生命
滿額折
作者:謝嘉心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1/11/03 裝訂:平裝
「不好好念書,長大就跟我一樣當黑手!」──父親「父親用他的技術養活了一家子,為什麼卻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當成負面教材?」──女兒工人女兒對於父親最深情的疼惜深刻動人、具有台灣味的黑手師傅民族誌看見技術工人的驕傲、自豪與矛盾吳曉樂、張慧慈、謝國雄、林文蘭、宋世祥、劉清耿 感動推薦身為工人之女,她與工人最近的距離,不是父親,而是父母親的告誡:「不好好念書,將來就跟你爸一樣做工!」從小,父親的工作就隔絕在她的生活之外,父母親總是以父親的職業當作反面教材,「工人」、「黑手」是她必須依靠讀書全力避免的未來,而父親的職業,包含父親本身,則成了展示不堪、讀書失敗的負面教材。直到大學接觸了社會學,「工人」這兩個字浮出檯面,成為她認識自己的的線索,並促使她在研究所階段,開啟了認識父親與拖車師傅的旅程。她以疼惜的口吻探問著:「父親用他的絕活養活了一家子,為何卻把自己與自己的工作當成負面教材?」同時也思索著:「為什麼在台灣社會,技術的價值總是不如學歷?當人們認為取得好文憑是為了獲得好工作時,文憑真的可以做到這件事嗎?而什麼又是好工作?技術工真的就如此不堪嗎?」本書以作者父親的工作與家庭為背景,描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史與生命史,書寫他們如何走上拖車師傅之路,又如何放棄向上流動,甘願做師傅就好。而在他們以自身技術為豪時,回到自家屋簷下,為何又處處貶低自己的職業?★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佳作獎、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碩士論文優秀獎★【本書特色】 翻轉工人悲情的刻版印象,呈現技術工人驕傲自豪的一面。 展現師傅的學藝經歷,從小學徒、半桶師到出師。 師傅可以辨識自己製造的產品,每台車子上面都有師傅的「胎記」。 內行看焊道,師傅可以透過看焊道,評價做工品質,而在工廠師傅之間則是透過「手路」,判斷彼此技術的高低。 在拖車產業,實力和品質,才是讓人衣食無虞的「鐵飯碗」。 在黑手的世界,跳槽與轉業是人人必走的加薪之道。 口碑和情報很重要,薪資低的工廠吸引不到好師傅,打混摸魚的師傅,也難以一案接過一案。 技術為王道,師傅不用看老闆臉色,遇到亂砍價的雇主,還可以透過罷工來維持行情。【齊聲推薦】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一個以技術為傲的車斗師傅,不時恐嚇女兒:如果不好好唸書,以後就像我一樣做工。這個女兒認真唸書了,拿到社會學碩士,然後寫了這本書。不像1970年代的成衣業、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1
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滿額折
作者:李玟萱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16/12/02 裝訂:平裝
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 十位無家者的真實故事,五位資深社工的真情告白 他,曾經是西進中國的台商 他,曾經是野雞車大亨 他,曾經是工廠作業員 他,曾經是家暴受害者 每一個街頭的他,都有一段故事 在大城市裡,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 許多人路過他們身邊,卻很少人靠近他們的世界 他們在街頭暗角得不到肯認,很多時候更被當成過街老鼠 但他們絕對不是街頭鼠輩,而跟你我一樣,有著有血有淚的真實人生。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1
慢漫生活:用更長的時間,完成想做的事(首刷限量附贈「漫步山徑」珍藏海報)
滿額折
作者:沈恩民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3/10/04 裝訂:平裝
★金鼎獎得主、《山教我的事》作者沈恩民 生活哲學圖文集★慢慢記錄 × 漫活日常給生活多留些餘裕身心平衡就是最佳步調★首刷限量附贈「漫步山徑」珍藏海報(36cm × 45cm),使用維納斯細紋紙在快速運轉的時代,把「慢」融入日常生活找一件可以投入的事情讓焦躁的心和緩平靜使身體與心靈在快與慢之間達到和諧平衡放下對成就的渴望,察覺自己的內在學習放下對於讚美的渴望尋找發自內心的滿足感不要那麼在意眼前的成敗把重點放回自己的內心專注完成眼前能達成的小事用更長的時間 完成想做的事充滿智慧的前進哲學「盡情攤開不完美,是前進的過程」「如果做不好也沒關係,那就可以放心繼續」「順應環境而產生的歪七扭八也是一種前進的風格」讓生活平靜而豐富這次出版彙集作者對於慢漫生活的體會與實踐。以前他總覺得要到遙遠的地方,與痛苦的日常做切割,心靈才能得救贖。後來發現只要好好留心身邊的事物,心靈就會感到平靜與豐盈。如今他練習少空想、多動手;在日常生活中給自己留些餘裕, 用心去發現、用五感去紀錄、用生活去體驗。【慢活推薦】山女孩Melissa x Mao冒險生活(登山部落客)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陳秀蘭(勇氣書房店主)傑森康普特(速寫藝術家)劉克襄(作家)麋鹿太太 Bill n Jessica(旅行部落客)在這科技掛帥的時代,生活中的一切幾乎都擺脫不了電子設備,電子設備的高效率,連帶著讓我們的生活步調越來越快,工作ok,但生活也要如此嗎?我喜歡和沈恩民一起走進山林、走進原鄉、走進里山,隨意坐下,他用筆、我用眼,靜靜感受慢活的自在,邀請您打開這本書一起走進沈恩民的自在時光,生活,慢慢就好。――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 專案總監)很喜歡沈恩民筆下細膩的線條與色彩,他以畫筆放慢腳步,從心品味生活,一筆一畫交織出生活的紋理與態度。――傑森康普特(速寫藝術家)「慢」是需要練習的。在習慣以效率為衡量尺度的時代,若能讓內在有些餘裕,不塞進超出感官負荷的資訊,只是靜靜觀察生活,常會驚奇地發現,我們得到的,遠比想像中多出太多。沈恩民靠著一張紙和筆,以第三人稱無我的視角,在日常裡練習讓流動的畫面靜止成一幕幕緩緩刻劃而出的風景,隨著線條的勾勒,我們彷彿一同進入那被擷取的片段,有滋有味。――麋鹿太太 Bill n Jessica(旅行部落客)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2
生兒為人是何苦:出生在世的傷害
75折
作者:大衛・貝納塔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3/03/02 裝訂:平裝
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使人免受折磨的唯一方法,是自始就不要把人生下來「生命糟透了,沒被生下來還比較好。誰那麼幸運?萬中無一。」——猶太妙語「一想到把某人帶到世上,就讓我不寒而慄……願我的肉體澈底壞朽!願我永不會將活在世上的無聊和恥辱傳給任何人!」——福樓拜「假使人是單憑純粹理性的行使,決定要不要生小孩,人類還會繼續存在嗎?」——叔本華本書為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大多數人認為,誕生於此世或繁衍後代是件好事,或至少並非傷害;然而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挑戰了這樣的預設,他透過「痛苦與愉悅的不對稱性」、「生命品質並非好事減壞事」等論點證明,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貝納塔也據此主張人類不應生育,以免製造無謂的痛苦。在他看來,透過自然滅絕達到「零」人口,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人存活於世,必然會經歷各種痛苦,如肉體上的飢餓、口渴、疲累、老化、病痛與死亡;精神上的焦慮、壓力、恐懼、悲痛、無聊、寂寞與絕望。貝納塔認為,雖然人們的生活品質有高有低,但客觀而言,所有人的人生其實都遠比自身所想像的更痛苦。生命的正面特質對在世的人固然好,仍舊沒辦法抵銷隨之而來的負面特質。快樂的事或許存在,然而痛苦與愉悅並不對稱。在道德上,避免痛苦的重要性遠大於獲得快樂,因此「自始不曾出生」(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無論如何都優於出生在世。貝納塔也提出相關的心理運作現象(如波麗安娜效應、適應及比較等)證明,人類對自己生命品質的主觀判斷並不可靠。人們傾向記住正面的經驗、抑制傷痛的記憶,並且美化過去,事實上,現實生活遠不如想像中美好,不論採取哪一種評估生命品質的觀點,生命都是壞事。既然「出生即是受苦」,那麼預防痛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再製造新的生命。貝納塔認為,生下有知覺的生命,會為新生命帶來龐大的苦難,而造成這種傷害是錯的,因此,讓人類及其他有知覺的生命自然滅絕,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據此,人非但沒有生育的義務,更有不生小孩的道德義務。在本書後半部,貝納塔解析了他的主張對生育、身障權利、受誤生命、人工和輔助生殖有何意涵,並就人工流產、人口及滅絕問題提出他的見解。最後,貝納塔回應了樂觀者及宗教人士提出的反駁,並考察了關於死亡與自殺的議題。【各方推薦】郭柏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林映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貝納塔〕正是出於對人類的慈悲,不忍下一代蒙受生而為人的痛苦,才反對生育與希望人類消失,
特殊書展B1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5 300
庫存:1
牆國誌:中國如何控制網路
75折
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0/06/04 裝訂:平裝
監視審查,無孔不入中國防火長城如何戕害全球網際網路中國如何打造出一個受其控制、扭曲變形版本的網際網路?網路理當是促進民主和自由的一股力量,這樣的願景怎麼就失落了?審查機制未露絲毫敗象,反倒步步進逼,又是怎麼一回事?中國的防火長城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線上審查機制,打從網際網路傳入中國,政府便持續致力於擴張審查範圍,不出數年,當局便在思科等矽谷菁英的協助下打造出防火長城,監控與過濾國內所有線上活動,並用以
特殊書展B1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5 360
庫存:1
超級外送員:使命必達的省時戰
滿額折
作者:蔡宛芸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3/08/30 裝訂:平裝
每一次送餐都是一場戰鬥!消費者輕鬆一指下訂 外送員克服萬難送餐外送平台帶來了許多便利,消費者只要滑滑手機訂餐,就能省去移動時間,但外送員卻必須突破層層關卡,才能達成任務!本書以作者親身擔任外送員的經驗,以及訪談多位外送員的研究,揭開這份工作如何讓眾人擁抱,卻又讓人說出「外送員不是人幹的!」透過紮實的田野調查,本書重現了外送員在工作現場遇到的衝突,呈現他們在騎車搶快、收到負評、與人吵架、勞資爭議背後的辛酸苦辣。▎他們為什麼想當外送員?快遞員、退休人士、餐飲業主管、保全、影視工作者、自雇者,都來跑外送,這份工作為何吸引他們?▎外送員是什麼樣的工作?「時間自由彈性,想上工隨時出動,想休息就休息」「做自己的老闆,荷包深度自己掌握」「做越多賺越多」「挑戰週收入破萬」招募廣告如此形容這份工作的美好之處,但外送員真正的感受是什麼?到底廣告與真實之間有多大的距離?▎等好久,怎麼還沒送到?是誰在拖餐?消費者可能不清楚這份工作的複雜性,碰到餐點耽誤,就想給外送員負評。但外送員從獲得派單、到餐廳取餐、到送餐到消費者手中,每一個步驟都可能遇到意外而拖餐。平台系統、店家、消費者、路況都可能造成拖餐,但拖餐的壓力常常落在最前線的外送員身上。到底送餐過程當中,外送員會遇到哪些意外?▎不搶快就完蛋,外送員的省時戰 是什麼原因,讓外送員即使不為了賺錢,也要趕趕趕、衝衝衝?許多人都以為外送工作論件計酬,外送員才會搶快,但他們騎快車常常是為了彌補送餐過程中的各種意外。此外,平台的制度更是逼使外送員不得不搶快的罪魁禍首。這些制度如何產生,又如何變形?曾經,這是一份讓人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為何最後變成低薪苦勞的工作?透過拆解平台業者近年來不斷變更的報酬與獎金制度,你將看見這些越來越嚴苛的條件,如何把一個一個外送員推上搏命送餐的高風險環境。★台灣社會學會田野工作獎作品改寫★【一致推薦】王志弘(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李柏毅(陽明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邱羽凡(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張立祥(《萬能店員》作者)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藍佩嘉(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超級外送員》以親身經歷和貼近觀察,揭明數位時代的便利,實則奠基於眾人苦勞。滑手機點餐的輕盈,牢牢鑲嵌於線上平台、商家和外送員之間的繁複關係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3
認錯:性侵受害人與被冤者的告白
滿額折
作者:珍妮佛‧湯姆森; 羅納德‧卡頓; 艾琳‧托尼歐-著; 張娟芬-監修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19/09/01 裝訂:平裝
獻給那些不曾被傾聽的聲音──冤案的雙方受害者「我已經被關八年了,為的是我從未犯下的罪,上帝可以幫我作證。我每天都在承受痛楚,也很難接受自己現在的處境。沒有人理解,似乎也沒人在乎。我已經打這場仗打很久了,我的腦袋和心靈都已被烙下無法抹去的印痕。有許多次我希望自己從未來到這世上,因為我現在過的生活只有純粹的痛苦,我寧可死去、下地獄,也不要在此虛耗我剩餘的人生。」「就算我用盡我剩下的生命來告訴你我有多抱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1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滿額折
作者:林奕含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17/02/07 裝訂:平裝
★2017年博客來2月選書★2017年Openbook年度好書.中文創作★2018年《天下雜誌》十大中文好書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鐘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驚心、難捨──各界推薦「《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具足了擲地有聲的雛鳳挺拔之姿。」──張亦絢「來自於真實世界的故事、惡意,……這本書的書寫,本身就是一種知識傳遞的可能。」──蔡宜文「這是個恐怖,耽美,像轉動音樂盒那樣各部位小齒鍵,又像無數玫瑰從裂縫伸出,綻放的故事。很像納博可夫和安潔拉.卡特的混生女兒。」──駱以軍「這本小說乍看談論權力不對等之性與暴力,實際上更直指文學及語言如何成為誘姦與哄騙之物……顯然不只是一本最佳新人等級的作品。」──湯舒雯 【Misfits書系】聚焦於各種底層、邊緣、非主流、格格不入的個人或群體的生命記事。取材自民族誌、生命史、報導文學、陰性書寫、人文研究、社科調查等。書系精神為不渲染浮誇悲歌、不消費廉價溫情、不製造刻板印象、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4
留下來的人:偏鄉高齡者的生命紀事
滿額折
作者:康舒雅-著; 沈恩民-繪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4/01/31 裝訂:平裝
在農村生長、安家與衰老的人,走過什麼樣的人生?偏鄉照護困難,若可以選擇離開,為何還是想留下?※都會區長大的孫女,對農村阿公阿媽的探尋之旅台西村,一個因環境抗爭與《南風》攝影集,而廣為人知的沿海小村。但是,檯面上的新聞,鮮少突出此地的高齡議題。事實上,它是一個高齡村落,村內四百多人,70歲以上的長者就佔了兩百多位,它也是台灣千萬衰退的農村之一。台西村民無論在經濟、智識、基礎設施、健康或者人口結構上,皆處於邊緣。在這樣的偏鄉,長者如何安老?作者身為都市成長的青年世代,反思自己與台西村的阿公阿媽,雖是血緣至親,卻像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為了解這份差異從何而來,作者於碩士階段展開田野研究,試圖理解環境抗爭之外,台西村的高齡者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模樣?不再三代同堂的世代本書描繪的台西村高齡者,出生於1930、1940年代,自小從農,大部分只接受過數年小學教育。到了晚年,因台灣社會的劇烈變遷,他們難以再循傳統農耕社會的大家庭模式,將勞動責任交予下一代,也無法在子孫環繞下,安養天年。這些人的晚年階段,與他們的先祖輩大為不同,也和都會區的高齡者有多方面的差異。在時代轉變下,他們不僅需要發展出因應當前社會型態的老化途徑,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生活清閒下來,不用再為生計奔波,但似乎必須找到新的重心?――重聽、視力模糊、手腳無力、不能再做事了,怎麼辦?――伴侶生病甚至去世,身上病痛時好時壞……――看著同輩人一個個離去、甚至子女過世,怎麼自己一個人好好生活?――子孫在外地生根,要不要離開故鄉,搬去跟子女同住?上述總總身體或心理上的變化,都需要經歷調適。本書紀錄了高齡者如何隨著生命變化,調整生活秩序、如何在衝突與矛盾中掙扎適應,而他們的過去又如何形塑他們的信念、認同與價值觀,據以度過晚年。本書透過高齡者的生命故事,呈現底下重要議題▎身體老化是怎麼一回事?台西村高齡者如何描述身體經驗的變化,怎麼看待自己變老? ▎為何老人家閒不下來?高齡者為什麼在身體狀況變差後,還是想保有勞動習慣,這與他們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以及他們所居住的地區有何關聯?▎為什麼不想離開?不與子女同住?老人家何以不願意離開家鄉,為什麼不想搬去與子女同住?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留在家鄉?▎如何在鄉村做高齡照護?不同家庭型態的照護方式各有同,有些是夫妻兩人同住相互照顧、有些則是喪偶的獨居者,有些則聘請外籍看護,不同家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3
軌道 :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奮鬥
滿額折
作者:松本創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0/10/07 裝訂:平裝
「把責任追究擺在一旁,願意一起幹嗎?」在出軌事故中失去愛妻與妹妹的遺族,與加害企業JR西日本的社長立場相反的兩人,為了改變巨大的組織,將如何展開奮鬥?從那起事故開始,長達十三年間的「軌道」持續在遺族身旁觀察的記者,一步步追蹤日本社會的欺瞞與脆弱2005年4月25日早上剛過8點半,淺野目送妻子與次女離開家門,那是他最後一次看見妻子的身影。9點18分,JR福知山線5418M快速列車,在尼崎站前1.4公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1
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
滿額折
作者:三戸祐子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2/11/16 裝訂:平裝
對這一百年左右的日本社會而言,列車依照時刻表準時在車站離到,是理所當然的日常。因為和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一樣,是理所當然反覆重現的日常,人們並不會去探問它的理由。那一年到頭牢牢刻畫的準確節奏,是人所打造出來的。但人們無法得見這過於巨大的系統的模樣。人們只聽到眼前列車的聲音而已。上面這段頗具詩意的文字,是《準點發車》作者三戸祐子特別寫給中文版讀者的話語,似乎道出了她探索日本鐵路超過三十年的心聲。最初,三戸祐子是懷抱這樣的問題意識來探究鐵路:「日本鐵路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契機,又歷經哪些複雜的因果關係,最終才得以實現令世界各國吃驚的準時運行?」這不解的謎團,成了《準點發車》最初的發想。然而,回顧1996年秋天時的初步假設,她坦言:「那時的我,從更遙遠的地方看著鐵路。……那時還處於隨興設想的階段。」直到某天發生了一件意外小事,使得準時運行的問題變成了她自身的問題。那一天,三戸祐子偶然遇上了日本不常見的列車誤點。五分鐘後,搭上延誤的列車,在一路搖搖晃晃中,她開始思索自己稍早的莫名焦躁。由於沒想過自己是會對五分鐘程度的事情費神抱怨的個性,這個經驗很是震撼。「我完全沒想過鐵路會有誤點這回事。為何認定不會誤點?因為它總是準確地運作著。可是,它為何總是準確?」三戸祐子察覺到自己平日雖然依賴鐵路過生活,卻忽略了「隨時隨地、持續正確無誤地依照時刻表行駛」應該是非比尋常的事,而把準確的鐵路想得太理所當然了。「對於準時運行的問題,能否不從鐵路服務提供者的立場,而是從鐵路使用者的觀點,就自己切身的問題,以大家都懂的語言來書寫?探究準時運行的祕密,或許也涉及重新審視日本社會。」於是,她展開了深度企劃調查。 透過大量的文獻爬梳、相關人員訪談、實地現場觀察,她收集了詳實的素材,並借用「生物」的意象(觀察日本鐵路的「演化過程」),作為《準點發車》的書寫架構。第一部檢視環繞著日本鐵路的自然環境、民族性、社會條件及歷史脈絡,以探查準時行駛之謎;第二部揭開技術的機密,從鐵路公司內部來瞭解,鐵路人員實際上如何打造依照時刻表準確運行的鐵路;第三部描述翻轉百年來鐵路常識的技術革新,並思索「準確度」今後的走向,以及與日本社會的關聯。2001年,《準點發車》單行本(原副標題為「烙印在日本社會裡的鐵道節奏」)上市,當時三戸祐子這麼談論自己的作品:「它乍看是鐵道書籍,再讀則是系統論,再細讀其實是日本文化論……而它也是我試著以『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1
我殺了我的家人:「照顧殺人」當事者的自白
滿額折
作者:NHK特別採訪小組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平裝
「家人來照顧是理所當然的。」遭到「名為家人的詛咒」束縛的人們,親手帶走摯愛的家人驅使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是?所謂的「家人」究竟是什麼?如果他/她死了,照護就結束了……。「我忍不住覺得,媽媽只是披著母親皮的怪物而已。」「如果我不在了,太太一個人一天也活不下去。」「因為看起來很可憐,我想殺了她讓她解脫。」「趁現在、趁現在,要殺了孩子的爸只能趁現在。」「我不後悔。我認為我做了壞事。但是,我只能這麼做。」「無論家中有多少人,最終都只有一個人在照顧。」「結果是逃走的人贏了。」「在長照開始之前的自己,已經死了。我是這麼想的。」50多歲的兒子在開始照顧的兩個月後,用電線勒死罹患失智症的母親。臥病在床的妻子懇求丈夫「我好想死,殺了我」,後遭70歲的丈夫勒斃。罹患失智症的妻子反覆咒罵75歲的丈夫,最後丈夫用菜刀親手殺害妻子。罹癌的83歲男性殺了失智症妻子後自殺失敗,後在拘留期間絕食身亡。70餘歲的女性因疲於照顧,勒死因失智症而性格大變的丈夫。育有三名子女的40多歲單親媽媽,毆打失智症的母親致死。50多歲的男性為了照顧母親而辭職,之後卻將80餘歲的母親毆打致死。50幾歲的男性掐死因失智症而會玩排泄物的媽媽。在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長照早已成為時代的關鍵詞,高齡長者彼此照顧的「老老照顧」、為了照護而辭去工作的「照護離職」、同時看顧兩人以上的「多重照顧」等狀況,早已是許多家庭的日常。與此同時,在家照顧者抹殺家人性命的事件,也愈發頻繁地發生。子女弒父母、丈夫殺害妻子……這些當事人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下手的呢?他們是如何被逼至絕境,最終跨越了那條界線?難道就沒有防止悲劇發生的對策嗎?為了回答這些疑問,NHK在2015年秋天成立了「照顧殺人採訪小組」,直接採訪了因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殺死親人的當事者,以及他們的親友。雖然採訪邀約屢屢遭拒,NHK小組仍挨家挨戶拜訪了上百位當事人,嘗試描繪出在悲劇發生前,當事者的日常生活與處境,希望能找到照顧殺人發生的原因。然而,隨著採訪逐漸深入,採訪小組卻發現,跨越那條線的人,以及打消此念頭的人,兩者間的「界線」似乎並不存在……。【各方推薦】吳易澄|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暨主治醫師林依瑩│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陳正芬│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劉介修│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政策博士/老年醫學專科醫師「由於照顧的基礎建設不足,致使責任轉嫁到無力的照顧者身上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3
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滿額折
作者:梁廷毓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4/04/17 裝訂:平裝
★本書由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塵封的族譜,喚起原客數百年來互動的血色記憶;無頭魂與魍神,依舊遊蕩在北臺灣的山林,鬼影幢幢。「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作為國家強力推動的文化政策,透過發掘/發明客家文化與美學符號,企圖重新活絡沿線客庄產業與觀光,藉由夏雪紛飛的桐花詩意印象,讓遊人可在每年的桐花祭體驗浪漫的山林氛圍。然而,臺三線的前身,不管是清朝時期的土牛溝,抑或是日本時期的隘勇線,代表的卻是由國家或民間以暴力手段劃設下的原/漢分界。既然有了「界」,不同人群的文化觀、宇宙觀、土地倫理,甚至「靈」的力量,就在此發生競逐與衝突。為了捍衛家園、守護獵場,部落族人面對來犯的侵墾者,遵循祖律,以出草獵首論斷是非曲直,執行正義;為了爭得田地、落土安居,漢庄客民以「食番肉」,宣洩開山打林的父兄親人,失去頭顱、橫死山林,所帶來的仇恨與哀傷。這段長達數百年的過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遙遠的歷史。眾多的伯公祠、有應廟、大墓公塚,以及飄盪無依的無頭鬼,見證了屍味與血色,依舊籠罩在臺三線所在的北臺灣淺山地帶,魑魅魍魎,鬼氣森森。一本塵封的族譜,留下了家族長輩被獵首的記述。梁家先人於十八世紀渡海來到臺灣,深入到今日新竹新埔、關西一帶拓墾。在開創新家園的過程中,他們面對的是甚麼樣的環境?又經歷了甚麼樣的遭遇?為甚麼新版的族譜要將獵首的紀錄刪除?種種的不解與疑問,驅使作者走入北臺灣淺山地帶,訪廟、找墓、問神、尋鬼。透過文獻資料的爬梳與走訪部落與客庄的耆老,採集口述,一部有別於官方所建構出來的——以客家為主體、用浪漫作包裝的——臺三線沿線山林,重新被詮釋出來。作者筆下的這處山林,包含了客家人、道卡斯族、凱達格蘭族與泰雅族人,以及諸神與野鬼們為了生存,累世累代的互動與折衝,這些故事存在於民間記憶與口述傳說,視角多元、眾聲喧嘩。然而,這並不是一本單純講述北臺灣山林的鄉野傳奇之書,也不是要重新扒開過往人群接觸所造成的傷與痛。當國家元首代表政府與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之後,唯有重新回到人群交界地帶,透過客庄與部落耆老口中的娓娓道來,不管是客家人念茲在茲的無頭祖公婆,或是泰雅與平埔族人被佔據開發的傳統領域,存在於不同人群的記憶,以及存在於記憶之中,深邃而難以拋下的悲痛與埋怨,才得以被說出、被看見。唯有被說出、被看見,才有機會進行人群間多向的溝通、對話與理解,也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解,讓因歷史與時代造成的傷口,得以結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680 元, 優惠價:79 537
庫存:2
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孩子犯錯怎麼教?科學大數據當你的教養神隊友
滿額折
作者:梅琳達.溫納.莫爾-原作; 何學儀-繪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4/04/01 裝訂:平裝
★美國《科學人》得獎記者用大量科學證據說話,教你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混蛋屁孩。★「研究案例、問題癥結、科學數據、妙招建議」四大方向全面解析;「霸凌、性別、說謊、抗壓……」十一個重要教育議題;培養孩子成為善良、有同情心的大人。★讓霸凌、歧視等負面行為到此為止;讓下一代用誠實、自信、同理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教養就像是一個銀行帳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就存款,累積戶頭的總金額。發生突發事件時,我們可能暫時無法再存入款項,但孩子也不至於無錢可領。★一本絕對幽默詼諧、邏輯清楚且本於科學大數據的教養指南★★從學齡前到青少年都適用的善良孩子養成計畫★梅琳達.溫納.莫爾(Melinda Wenner Moyer)是多次獲獎的科學記者,也是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的母親。她常常被問到各式各樣的教養問題:該怎麼進行如廁訓練、何時/要不要打疫苗、如何讓孩子睡過夜等等。但隨著梅琳達的孩子年紀漸長,她發現有個很重要的教養領域被忽略了,幾乎找不到任何相關建議,也就是「要如何不把孩子養成混蛋/小屁孩?」我們如何避免孩子成為霸凌者、厭女者、自戀者、3C成癮者;盡量培養孩子善良、誠實、慷慨等良善的品德?在社群媒體、新聞報導、甚至是高層政府機關的推波助瀾下,孩童愈來愈常接收到的訊息是:自私殘忍、粗魯無禮哪有什麼關係。青少年與兒童的仇恨犯罪率日漸攀升,與此同時青少年的同理心也日漸降低。當然,我們都明白孩子有能力展現強烈的同理心、抗壓韌性與行動力,也希望自己帶大的孩子有能力打造更好的未來,但該如何付諸實行?於是,她決定自己寫一本。經過多方考證,以科學證據為依歸,為教養議題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難以想像的全新觀點,從幼兒到青少年皆受用。 比起教育孩子說謊的負面後果,告訴他們誠實的好處反而能讓孩子收穫更豐; 就平均數據而言,讓孩子長使用電子產品的危險程度,可能跟讓他們吃馬鈴薯或戴眼鏡差不多; 流傳百年的佛洛伊德學派認為孩子會爭吵是出於兄姊的忌妒,但近代研究指出許多兄姊並不特別討厭弟妹。梅琳達亦精準指出許多問題,不是目前沒有遇到,就代表不存在,即使再難以啟齒,仍應及早培養相關觀念,例如: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在學校遭受霸凌,但是卻未曾想過孩子也有可能霸凌別人;研究指出,有過霸凌行為的孩子中,只有百分之二的家長知曉孩子的霸凌行為。 家長總是擔心子女過早進行性行為,或是未婚懷孕,但研究指出,家庭與校園教育對於性知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9 37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
滿額折
作者:喬納森.馬萊西克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4/04/02 裝訂:平裝
在後疫情時代,重新思索工作與人生的關係你身而為人的價值,是由你的就業狀態來決定嗎?馬萊西克曾是擁有終身教職殊榮的大學教授,那是他自求學時期便熱切嚮往、爾後一路付出極大努力掙得的理想工作職位。然而,幾度難以名狀的嚴重失調危機襲來,最終徹底擊垮了他的身心,不得不黯然離職。馬萊西克起初在莫名痛苦、毫無頭緒下,跌撞摸索著自己究竟是怎麼了,漸漸有一道微小的光透進孤獨的黑暗深淵,他發現那無以名之的極度痛苦,或許可被指認為「職業倦怠」。之後,他花了多年的時間完成《終結職業倦怠》,某種意義上,這趟考察與寫作的旅程,也是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修復歷程。馬萊西克體察出職業倦怠不僅僅是工作者的個人問題,更涉及社會的整體文化。《終結職業倦怠》第一部分致力於探討過去五十年來,社會如何建構出職業倦怠文化。馬萊西克由觀察當代的公共輿論出發,呈顯出當前五花八門的論點。接著回溯職業倦怠這種現代現象的歷史前身,包括怠惰、憂鬱症及神經衰弱症的歷史軌跡。然後借重相關的研究積累,指出以「光譜」而非「狀態」,來捕捉職業倦怠的多元面貌。他將職業倦怠的經驗定義為,工作者努力站在一對倒向不同方向的高蹺上,拼命延展自己來拉住兩支彼此分離的桿子,一支是工作的現實,另一支則是對工作的理想。他深入分析兩支桿子各別帶出的議題省思。《終結職業倦怠》第二部分轉為考察如何開創一種全新的文化,讓工作不再獨占人類生命意義的核心。馬萊西克首先引介幾位異於主流的思想嚮導,包括關心勞動課題的教宗、踐行另類生活的《湖濱散記》作者梭羅,以及對「幸福生活」做出基進想像的馬克思派女性主義者。接著他實際走訪本篤會修道院,透過一同作息、近身觀察,歸納出修院社群對於工作與生活的排序取捨所帶來的深刻啟發。最後生動地呈現了數種在主流文化邊緣另闢蹊徑的實踐範例,像是看重所有工作夥伴都保有完整人性的非營利組織、在工作外用興趣嗜好追尋身分和意義的人,還有在自我接納、儀式及社群中找到尊嚴的身心障礙藝術家。馬萊西克撰寫《終結職業倦怠》期間,新冠肺炎橫掃全球,幾乎改變了所有人的工作,雖然疫情造成許多生命和社群的損失,卻也給了我們難得的機會,可重新安排工作在我們生活和文化中的位置。但願本書能幫助我們的文化認清這件事——工作不會給人尊嚴、不會形塑品格、不會為人生賦予目的。是我們讓工作有尊嚴、是我們塑造工作的品質、是我們賦予工作在人類生活中的目的。
新書特惠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3
淚腺壞掉
滿額折
作者:任依島; 李玟萱-著; 林璟瑋-攝影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24/04/30 裝訂:平裝
不能哭了、不想哭了保護機制一旦失守,潰堤的情緒會兵敗如山倒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任依島 × 李玟萱因為山而相遇的兩人寫給對方與自己的十二封信★楊佳嫻、郭熊、丁名慶、鄭清鴻、熊一蘋 真誠推薦「我看電影已經很久沒大哭了,不像以往,在感動處就會哭。可能是潛意識裡要壓抑自己的情感避免波動,否則保護機制一旦失守,潰堤的情緒會兵敗如山倒。」——李玟萱「我仍不清楚為何流淚,只知道,眼淚說著無聲的話,眼淚說的比不說的,多很多。」——任依島▍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本書作者是背景迥異的兩人,男/女、心理師/文字工作者、北部人/南部人、未婚/已婚、帶病/陪病、本土囝仔/外省第三代。那幾年,他們雙雙墜入人生幽谷。一個罹患癌症,歷經化療、休養、再度復發、再治療的循環。另一個因伴侶嚴重中風,擔起陪病者的她,面臨身心重大考驗,很多年都不再外出。直到任依島身體復原後,開啟每月一山團,李玟萱也試著出去走走,兩位作家因此認識。同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肯定的兩位作家,因為山而相識,繼而透過書信,在疫情期間交換彼此生活的痕跡。▍李玟萱的十二封信,訴說的是《失去你的三月四日》後,生命的轉折。在交往十年的男友J離世後,她像是走進一個很長很黑的山洞,看不見光,也看不到路,不再期待對誰說話。直到多年後,她的先生出現,她再度擁抱愛與幸福。然而結婚沒幾年,先生中風倒下,至今無法言語、也無法吞嚥。人生再次墜落的她,失去感受世界的能力、也寫不出任何文字……▍任依島的十二封信,回顧的是成長的印記。自認平庸的他,如何在升學體制下匍匐前進。在失戀與退學雙重打擊下,他如何在挫敗中慢慢爬起。終於走上喜歡的心理工作時,癌症卻來襲……原以為可以前進的人生,腳步慢到像停了下來……/兩位作家歷經生命的傷痛,但他們沒有讓自己往下墜落,而是透過各種方式自我療癒,也勇於接受旁人的關懷與支持,從而能一步一步繼續往前走。這份書寫是以他們的生命體會所展開的復健之旅,既是身心的復健,更是文字的復健,他們共同盼望「當世界下起滂沱大雨時,能用文字為某個人搭起一刻的廊簷。」在每個消沉、頹喪、抑鬱、寂寞、無助的時刻,但願他們的文字可以陪伴你。【本書精句】任依島「變化本是如此的日常,瘟疫只是將其規模放大至全世界。疫情給出困難且無可迴避的功課,要我們不時地回望自身及所處的社會與環境,那不可預料、無從抗力的變動,更值得人類學習與之共處。」「孤獨的起始與終點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360 元, 優惠價:79 284
庫存:6
想像與順服:新世紀基督教倫理的反思
滿額折
作者:杜樂蒂‧左勒-著; 林文鴻-校訂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16/11/23 裝訂:平裝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與《安妮日記》作者安妮.法蘭克同年出生的杜樂蒂.左勒,於戰後德國修習神學,她在做神學的旅程中不停反思:「奧斯威辛之後,基督教神學如何能夠無動於衷?」《想像與順服》這部神學小品,可說是她神學生涯的重要起點,爾後她用三十年的歲月,不輟地思考、寫作、宣講及參與社會運動,來貫徹自己的終生提問。 左勒身上沈重背負著國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半路上
作者:陳舜臣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2016/06/23 裝訂:平裝
「我到底是誰?」的身分疑惑,是小說家在人生旅途上不住回望的緣由,也是他寫作生涯裡探尋不懈的永恆提問。 「自己到底是誰?或許長久以來,心中都沒有拋開這個疑惑。年幼時期的自言自語,其實就是我成為作家的出發點,每次只要回頭展望,就能看到當初自己的起點,也能重新找到自己現在身處的定位。」 以推理小說享譽日本文壇、與司馬遼太郎並列「歷史小說雙璧」的陳舜臣,著作等身且獲獎無數。然而,中文世界的讀者多半只知其書
絕版無法訂購
  • 1
  • 2
  • 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